谢宁眨了眨眼,把泪珠眨掉,而后看向大嫂,靠在陆川身旁不由叹了口气:“若是你以后办差外出,不知道我能不能像大嫂和娘一样,把家撑起来,让你无后顾之忧。”
身为官宦子弟,谢宁见多了男人在外办差,妻子留守家中打理家事、侍奉公婆的例子。
他对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也是根据别人的模式在幻想。
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撑住,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不想只当一个负责后勤的人。只可惜他是一个哥儿,若有机会,他也想山南海北闯一遭。
陆川在他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他好像已经有点离不开陆川了。
谢宁不明白,这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责任在拉扯着他的内心,所以才会露出那般茫然的神色。
陆川心疼坏了,随着他对大安朝的了解不断深入,愈发觉着这个时代的女子哥儿活得艰难。
陆川说:“我们不是有个办报计划吗?等开了年就可以招人手干活了,到时候你可是主编!”
他了解这个时代对女子哥儿的限制,所以他们一开始的计划是让谢宁躲在幕后,直接设两个负责人,一个当内容主编,一个当外务主编,专门负责对接投稿和新闻采集。
谢宁需要对最终定稿负责,所以他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眼力,才能办好这件事。
听陆川提起这个,谢宁眼中的茫然一扫而空,他不是一个喜欢伤春悲秋的人,离别的愁绪此时已经消失了,连带着他对生活的迷茫,也被陆川这句话转移了注意力。
谢宁当即斗志昂扬地回去做办报前的准备工作,至于陆川还得赶着去国子监上学,两人在城门处分别。
可能是临近过年了,国子监里比平常多了一丝浮躁的气息,跟现代学生即将放寒暑假前的焦虑和兴奋一样,既焦虑年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兴奋于能够放一个长假。
国子监的年假时间跟朝廷一样,朝廷是在腊月廿三前封印,至来年的正月十六,过完元宵节才算彻底出了年,共有二十多天假期。
陆川一进学舍,便看到唐政他们围着苏幕在说话,苏幕的表情有些不对劲,好像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
陆川走上前去,用眼神询问唐政:这是怎么了?
唐政苦笑,反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便说:“苏伯父昨日接到旨意,被圣上派去北方赈灾。不能在家过年了,慎之有些难受罢了。”
这倒不是苏幕矫情,他爹作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偶尔也会被圣上派出京去巡查各个省份,他也能接受他爹经常不在家。
但是这次不一样,他爹刚从湖广省回京没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又被圣上派去了赈灾,眼见这个年是不可能在家过了。
他爹前两天承诺了,过年时会陪他祖母到城外的相国寺还愿,他祖母老了身体不太好,经常思念她唯一的儿子,偏生他爹又时常不在家。
今年赶在年节前回了京,还以为能一起过个年,没想到又出了门。
苏幕自小得苏老夫人喜爱,他自己也感念祖母对自己的好,祖母平日里什么都不缺,今年唯一所想便是能跟他爹好好过个年。
祖母心情不好受,苏幕也好不到哪里去。
陆川闻言恍然,原来大舅哥说的苏大人就是苏幕的父亲,应该在今早的队伍里。
陆川随口说了句安慰的话:“别想那么多了,圣上派苏大人去赈灾,是看重苏大人的能力。”
苏幕抱怨:“圣上怎么就不能让我爹在家过完年再去,好歹圆了我祖母的心愿。”
闻言陆川脸色一正:“赈灾乃是要事,早一日前往灾区,受灾的百姓便多一分生机。”
苏幕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他何尝不明白陆川的意思,只是他觉着祖母的心愿比较重要。
陆川也能理解他的心情,又劝慰了几句,让他不要放在心上,每个人见识不同,思想就会不一样。
他们还有四天便要开始年末考核了,苏幕很快整理好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苏幕几人平时对学习多有懈怠,这不是临近考试了嘛,再放肆也要临时抱抱佛脚,只求不是垫底就成。
至于陆川跟他们就不一样了,他平时学得还算扎实,虽说不可能有多好,但应该不会垫底、吧?
陆川有些不自信,如果只考这个一季学习的内容。
主要是陆川还有好多基础知识要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再努力学习,也补不完。
索性顺其自然,不想那么多,放松心态,万一真就那么好运呢!
今天的第一节课还是钟博士的课,陆川对这些课程的接受度是越来越高了,一整节课下来,小差都没开过。
所以当下课的钟声响起,钟博士喊他去房舍时,他还怔愣了片刻,还是唐政过来推了他一下,才反应过来钟博士说的是什么。
钟博士为人严肃,五官端正,就是太端正了些,不笑的时候显得人很凶,批评起人来非常狠厉。整个澄心堂被他教导的班级,就没有几个人不怕他的。
苏幕唐政纷纷给他投以同情的目光,被叫去钟博士的房舍,两个人单独相处,绝对是一件恐怖事。
当然也有不怕的,比如陆川。
钟博士在陆川进来之后,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说:“坐。”
陆川在钟博士对面坐下,他对钟博士接下来的话有点猜想,大概与昨日从大舅哥那得知的消息有关。
他写的那篇策论,除了自己只有钟博士这个夫子知道,肯定是从钟博士这儿传出去的。
想到这,陆川目光幽幽地看着钟博士,直把钟博士看得不好意思了。
不过钟博士这人一向严肃,就算不好意思旁人也瞧不出来。
钟博士转念一想,这又不是什么坏事,这次还替陆川扬名了,对于以后入朝为官可大有好处。
至少圣上和朝野上下都知道了陆川这个人,是个能干实事的好苗子。
钟博士说:“想必你也知道找你来是为了什么,此事对你乃是极大的好处。”至少可以让人抛开侯府儿婿这个头衔,以平常心看待陆川。
文官看不起武官是常有的事,同等级的武官地位比同等级的文官低,甚至低品级的文官都可以看不起高品级的武将。
陆川当了侯府的儿婿,即便他现在还是个读书人,还没当上官,也被划分到了武官一派。
但那篇策论一出,朝臣们都看到了他的才华,也入了圣上的眼,陆川只要能考过会试,以后前途必定无量。
文臣和武将也不是完全不通婚,若是门当户对,以娶的一方为主。比如一个文臣家的子弟娶了武将家的女儿,这子弟自然还是属文臣一派。
之前连英杰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是寒门学子,一路靠永宁侯府扶持,才能一路考中进士。他自己本身没有强大的家族做支撑,相当于是依附于侯府,若是与侯府结亲,即便考中进士,也是属于武将一派,没有上升的可能。
所以连英杰才会宁愿得罪一个二品侯爷,去选择当一个三品侍郎的女婿,别人的扶持,不如自己步步高升。
听了钟博士的解释,陆川才明白这次事件是个好事儿,他顿时松了一口气。昨晚从大舅哥那儿得知之后,他一直忧心忡忡,不是坏事就成。
以一篇文章搅动朝堂,他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个能耐!
其实连英杰所在乎的官职,陆川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又没有官瘾,努力读书也只是为了小夫郎,他心中的想法一直都是考中进士就解放了。
所以需要依附侯府、不能升迁什么的,他还乐得自在呢。
不过陆川也知道钟博士是为了他好,从他进国子监开始,钟博士一直待他挺好的,陆川念他这份情。
陆川向钟博士行了一个礼:“学生明白,多谢夫子为我打算。”
钟博士捋了一把胡子,以一种孺子可教也的目光看着陆川,难得温柔地说:“老夫有意收你为弟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收为弟子???
陆川惊诧抬头,看向钟博士,钟博士点头确认,表示他没听错。
自从陆川在秦夫子那里正式退学后,谢家一直想给他再找个老师,可惜他们武将之家,没有什么交好的学识渊博之人,即便找到了,人家也不愿意当一个侯府儿婿的老师。
无奈只能期望于在国子监能找到一个,这段时间陆川忙着补天,竟没想起要找老师的事儿。
现在钟博士居然主动提起要当他的老师?!!
陆川不可思议、陆川不可置信,钟博士这般有学识之人,居然要收他为徒?!!
而且据他的了解,应该还是开山大弟子!
第58章 考试
钟博士心里有些得意,他是特意等到今天才跟陆川说的,要收徒,总得展现一下他这个当老师的本事。
他虽然只是国子监里的一个教学博士,可在朝中还是有点人脉的,名气虽说不比朝中大儒,在国子监里也是有很多学子争着要当他弟子的。
读书人最重要的是名声,陆川自己有本事,加上钟博士在背后使了不少力,如今陆川已经名扬整个朝堂了。
再过两天,应该就会传到国子监。
陆川向钟博士再次确认:“夫子要收学生当弟子?”
钟博士:“正是!”
见陆川还是那副呆滞的模样,钟博士难得想逗一下他,便说:“莫非你觉着老夫没有资格收你当弟子?”
陆川闻言赶紧否认:“当然不是,学生只是有些疑惑,像夫子这般学识渊博之人,怎会看上学生这等……才疏学浅之人”他话到嘴边,不知该如何形容现在的自己,想了半天只好用一个才疏学浅来形容。
陆川不觉着自己有多好,他以前高中的时候也曾心高气傲,每次考试不是全校第一也是前三,后来上了大学,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步步接受自己不是最聪明的。
来到这大安朝后,他就更有自知之明了,不说他对四书五经浅薄的认知,便说他那一手字,见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丑的。
他不认为这样的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能够让钟博士这样挑剔的人看上。
像是看出了陆川的不自信,钟博士说:“你的字是丑了一些,但不影响阅读,等你的手彻底好了,应该就能恢复以往的字迹。即便恢复不了,从现在开始重新练字,三年练下来,到乡试前也能练好。”
手腕的使力程度不同,写出的字自然就不同,钟博士认为,陆川可以习惯现在的力道,重新练字。
“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是欠缺了些,且没有那些家底殷实的学子看的书多,前些日子给你列的书单,便是让你补足这方面的缺陷。”
他都有这么多缺陷了,钟博士为什么还要收当他弟子啊?陆川不解。
还能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瑕不掩瑜啊,钟博士刚刚说的缺点,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甚至变得更好的。
钟博士说:“你有一点是其他学子所没有,那便是对苍生百姓的怜悯。”
陆川从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来到这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他写的文章,仍然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平民。
以前写的文章还有种众人独醉我独醒的感觉,现在倒是愈发踏实了,写出来的文章质朴又有自己的思考。
因为他把自己当成这大安朝里最普通的一人,他才会对那些贫苦百姓感同身受。
大安朝重文轻武,读书人的地位极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多读书人都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思想。
钟博士看中的正是陆川与其他学子的不一样。
陆川眨了一下眼睛,意思是说他把人当人看吗?
了解到钟博士是认真考虑过,并考核了他一段时间,才决定收他为徒。陆川一点儿也不意外,这个时代的人,对收弟子可是颇为严谨的,毕竟若是弟子品行不好,也会连累老师丢脸。
对此陆川表示很高兴,来国子监读书这段时间,他是彻底了解了有一个好老师有多重要。
陆川当下应了下来,两人都很高兴。一个高兴终于要收弟子了,这个弟子如此出色,难保不会有其他人也在打他的主意,比如陈祭酒。一个高兴终于有夫子愿意收他为弟子了,不用到处去求人指点。
陆川接下来还要继续上课,况且收徒仪式不能这么潦草,好歹得在亲人好友的见证下,敬茶拜师,通告四方。
两人约好了腊月廿四上门,行拜师之仪。刚好那时国子监已经放假了,陆川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拜师礼。
现在最重要的是,年末的考核。
还没定下师徒的名分,钟博士已经以对弟子的要求给陆川下达指标,年末考核至少要得个乙等。
古代的考核没有具体的分数,只有甲乙丙丁的等级。陆川在澄心堂的丁班,整个澄心堂最差的一个班,班里成绩最好的也就是乙等了。
台上的夫子正在讲着课,陆川看似认真上课,实则一心二用,一边听课一边在想年末考核的事。
没错,他怕了,本以为不垫底就成,没想到钟博士要求这么高。
陆川真怕自己得了个丁或者丙,钟博士气愤之下,就不收他这个弟子了。
其实陆川完全是多虑了,钟博士作为他的授课老师,能不知道他什么水平吗。也就陆川一直对自己不自信,总觉着自己很差。
在不擅长的领域,陆川心脏再强大也自信不起来啊。
接下来的几天,国子监内学习的气氛特别浓重,连最懒散的学子,也开始临时抱佛脚,拿着本书背诵着。
时间在焦灼又浓重的学习氛围里,来到了考试那一天,连考三天,没有科举那么严格,但也是有助教在前后巡视,保证不出现作弊的情况。
国子监对作弊的惩罚还是很严厉的,毕竟平时不重视,若是在科举时作弊,遭殃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与他结保之人。
有些心里素质差的学子,看到助教从身旁经过,都要心惊胆战一下,明明自己没有作弊,还是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发挥。
陆川对这些不在意,不过是助教走来走去,打扰不了他一点。经历过现代摄像头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盯梢的陆川,完全不受旁人影响,只一心做题。
试题刚一公布,陆川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不会太差,都是他熟悉的知识点。
时政题以今年的雪灾为主,写出自己的观点,这可是陆川的强项。
在其他人还在思索时,陆川已经刷刷下笔了,把跟他同一考场的席东看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陆行舟学习认真,没想到这么厉害,居然是整个考场最先动笔的人。
近几日朝廷采纳学子的卷子,改变赈灾流程的事传到了国子监,但没掀起多大的波澜,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年考,顾不上八卦。
估计过了年考,讨论的人才会多起来。
考试的时间过得很快,考前或许会焦虑,但考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也就平静下来了。
未知才会让人恐惧和焦虑,面对既定的事实,苏幕他们一向看得很开。
此时苏幕倒是有些庆幸,他爹领了差事出京,他考成什么样都没事,唯一管他的人都走了,他还怕什么。
与苏幕相比,唐政就惨多了,其实唐政的成绩在丁班还是不错的,奈何他是唐大学士的儿子,这个成绩只会给他爹丢脸。
刘扬和席东也好不到哪里去,刘扬只有算数还不错,其他的简直一塌糊涂;至于席东,他就更差了,没有一科是擅长的。
席东能考上秀才,真的是靠这几个兄弟提拔鞭策,一考上就松懈了。
与几人的愁苦不同,陆川眼里有淡淡的笑意,除了考试结束的轻松,还有对自己答题的满意。
陆川一考完,就知道自己之前的担忧都是多余的,他都能答得上,综合下来,得个乙等不成问题。
国子监的老师多,基本一天就能把卷子改出来,陆川他们大概后天就能知道自己的考核成绩了。
在老师改卷子的这一天,陆川他们不用上那些四书五经的课,可以在国子监内自由活动。
在成绩还没出来前,大家都想狂欢一把。
学生们可以到其他堂的学舍去串门子,有些人聚在一起搞辩论赛;有些人直接在国子监内摆诗会;有些人带了乐器来,以音乐会友;有些人在比书画。
还有些人则东窜西窜,到处看热闹,比如席东这个既废又爱凑热闹的。
苏幕最喜欢的人就是李白,既想仗剑走天涯,又有豪情万丈,偏生他诗词还不错,自诩为大安的小李白。所以他在跟别人斗诗。
唐政平时爱吹笛子,也拿了根笛子凑到乐器那边你来我往地比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拾结) [近代现代]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作者:拾结【完结】晋江VIP2025-01-25完结总书评数:1468 当前被收藏数:20168...
-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醉吟居士) [无CP向]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作者:醉吟居士【完结】晋江VIP2025.03.06完结总书评数:13678当前被收藏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