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孜然咩)


敏皇贵妃好久都没有这么忙过了,一天天听着女人们唇枪舌剑打机锋,听得脑瓜子嗡嗡的,再又一次被某个妃子找上门来评评理之后,她终于忍不住劝谏皇帝注意身体,反被皇帝说管不好六宫就请教能管的人。
这句话一出,不用小X老师刻意透露消息,薛瑾安也已经明白了皇帝这种种行为的含义。
皇帝就是想给太皇太后找事儿,说到底太皇太后也还是启元帝的皇后,管理后宫是她的份内之事,皇帝让后宫热闹起来,多少也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敏皇贵妃也聪明,听懂了皇帝话中的意思,第二天就顶着一张惨淡虚弱的脸,去跟太皇太后卖惨,硬是把宫里的这些事儿转嫁到了太皇太后手上。
太皇太后差点气笑了,她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朝堂的事儿已经足够她累的,后宫的这些琐碎更加烦人。
“皇帝这是逼哀家交出权柄回宫等死啊!”太皇太后冷笑着,说话很是不客气。
太皇太后很清楚,她不重新掌权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出来了就绝对没有再回去的道理,她今日敢放手,晚上太皇太后于慈宁宫溘然长逝的丧钟就会响彻整个京城。
退不得,那就只能拿!太皇太后转头就找敏皇贵妃索要凤印,美其名曰没有凤印管理六宫于礼不合。
这一下就把敏皇贵妃架起来了,自从孝静懿皇后故去后,象征着皇后凤印就一直在她手中,她也抓得紧,不管协理六宫的是谁,又是谁宠冠后宫,她唯一死死抓着的就是凤印,是后宫正统的权利。
然而这次,这把由皇帝泼油,她亲自来点的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选皇帝,还是选凤印?敏皇贵妃很明智,她不忍太皇太后为她操劳,努力喝药调养,没两天“病”就好了大半,然后火力全开把后宫那些蹦得欢的全都磋磨了一遍,终于又清静了。
敏皇贵妃之后是真的病了,却已经不敢张扬出去,就怕被太皇太后拿住把柄,药都是拿回雍春宫熬的。
她不知道的是,太皇太后根本没精力去逮她,今年冬日汹汹而来的时候,太皇太后就偶感风寒一直没怎么好,慈宁宫的药味儿比雍春宫还要重。
当然这是后事儿,暂时压下不表,说回给选皇子妃的事儿。
大皇子娶得还是冯尚书之女,不过这次双方的初始关系可不是不温不火了,而是势同水火。
冯尚书因为蠢儿子冯时做的蠢事,明面上已经和大皇子上了一条船,但他私底下是一直在试图下船的,和大皇子的关系也颇为平淡,这种情况下,冯尚书怎么可能主动嫁女儿过去?别的不说,就大皇子这血脉问题,妥妥是个大雷。
偏偏冯时不知道脑子怎么抽了疯,自己在大皇子这艘破船上不乐意下就罢了,还想把家里人全都拉上去。
冯时在其中到底做了什么外面人无从知晓,只是婚约定下的那一日,尚书府的下人定制了五条牛皮鞭,冯时三个月没出门。
事到如今也已经彻底没有了转圜余地,冯尚书成了大皇子党,大皇子也入了户部任职。
二皇子那边齐人之福也没享成,定海侯世子虽然给二皇子当伴读,脑子却比冯时清醒多了,原本定海侯府同二皇子是有意结成亲家,也正在商讨婚事的阶段,原文中皇帝选秀的阵仗没有闹这么大,二皇子也因上头有大皇子压着,骑驴找马的事情隐瞒得很好,直到木已成舟才发现不对,好好正妃位置变成了良娣。
定海侯乃是原来的渤海王族,多少也是有些傲气的,如此欺辱,定海侯府碍于身份,也担心孩子在皇子府不好过,只能咽下这口气,定海侯世子却无所顾忌,直接同二皇子闹翻了。
而现在大皇子身份有了瑕疵,已经没有了竞争力,他成了最长的那个皇子,可不就飘了。他飘了之后,就开始觉得原定的二皇子妃家世配不上他了,碍于姜汶镇在上面,他不敢作妖太过,只私底下物色起良娣,同好些个女子勾勾搭搭有所牵扯。
这难免就传出了一些风声,就叫三皇子给知道了。
三皇子巴不得二皇子倒霉,他都不屑隐藏自己,直接就让手底下的人私底下告诉那些姑娘家的父母长辈,有一些家族看重女儿,会想方设法断了这牵扯,但有些家族更看重利益,生怕攀附二皇子不成,上赶着要定下名分。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也就传到了其他人耳中,九添一作为京城最繁华的高档娱乐场所,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定海侯世子这边跟人打牌呢,听了一耳朵二皇子风流韵事,气得直接掀了牌桌,回去就要家里退婚,定海侯府那边还没有什么动静,姜汶先收到了消息。
姜汶大表妹十岁有余,也怜爱表妹幼年丧母,一直将她当女儿养,二皇子这事儿一出,姜汶是绝不可能让表妹嫁过去的,没过几天就直接在早朝上找皇帝要了一封赐婚的圣旨。
当然,这结婚的人选姜汶也不是随便找的,他看中了今朝探花郎,年仅十七岁的谭灵越,好巧不巧姜汶同他父亲晋阳府学正谭清徽乃是同窗好友,通过书信,又叫两个小孩暗中见过面聊过,双方都同意了,这事才定下的。
二皇子这下子算是鸡飞蛋打了,闹了好一通没脸,最后到底是将正妃位置空了出来,纳了几个良娣。
三皇子对他一阵嘲笑。
三皇子一心给二皇子添堵,对自己选妃的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每天就是走个过场,最后一个人都没选——知道他瘸腿,已经无缘于皇位,名声还烂,世家大族们根本不会将宝压在他身上,娴妃着急得嘴上起燎泡,三皇子倒是淡然处之。
皇帝那边也挺郁闷,怎么给三个皇子都安排好了,结果三个人只成了一个,成的那一个也基本跟结仇一样。
然而事情已经这样,皇帝也只能暂且作罢。
皇子妃的事情告一段落,二皇子三皇子陆续年满十五入朝听政,二皇子去了吏部任职,三皇子则不出意外的去了兵部。
薛瑾安以为整个事件到这里也该结束了,没成想皇帝突然开口道,“你们几个弟弟年纪也差不多,也是时候出来历练历练,你们觉得他御林军是否合适?”
这话别说三个皇子,连大臣们都懵了,完全不知道皇帝这是打得什么主意。
皇帝能打什么主意?他这是馋薛瑾安“开疆拓土”的才能了。一顿操作让小X老师为他所用(表面),助长了他的贪心,他想如法炮制将薛瑾安也彻底驯化,掌在手中。
薛瑾安对他心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感兴趣,他听到御林军这三个字,眼睛就是一亮。
小X老师忍不住提醒:“这是糖衣炮弹,你清醒一点。”
薛瑾安答:“糖衣吃下去,炮弹打回去。”
管他打什么鬼主意,军权到了他的手里,可就别想再要回去。

第140章
反对皇帝这突发奇想提议的朝臣很多, 但真正站出来说话的却没几个,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官司打得飞起, 愣是没一个敢说“臣反对”的。
盖因这件事涉及到了七皇子。
七皇子年前一年禁足期结束, 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地生怕他发威, 毕竟七皇子公开露面的次数不多, 但次次都摊上大事:宫宴上露面,大皇子二皇子就被禁足,三皇子也瘸了腿;九添一里直接飞刀砍戎狄使臣,让礼部一整个部门跟着焦头烂额……
七皇子的邪门已然铭刻于心,没有人想要在这时候挑战他的威力。
然而他们战战兢兢的等了一天……十天……一个月,七皇子竟然老老实实的待在昭阳宫里, 还跟禁足前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宫里也风平浪静,没有再传出什么故事来。
这世间总有些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薛瑾安表现的太无害, 当即就有人把他的凶残抛之脑后, 跳出来开始大书特书,数落起七皇子的罪证,什么目无尊长行为放肆,什么不守礼仪罔顾规矩……不停的罗织罪名, 都快把七皇子抨击成海昏侯了。
最后不仅要求七皇子搬回皇子所,继续闭门反思己过,还请皇帝废除他生母追封的后位,可以说是图穷匕见。
太皇太后听完直接冷笑出声,毫不客气地斥责道:“要不说再锋利的刀剑, 都抵不过文人一张嘴伤人,哀家今日可算是见识了。御史之职责,乃是监察百官,什么时候连后宫的位份都要你来管了?”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哀家瞧着刘御史心中也有一片海,不然怎么管得这么宽?不如皇位也让你坐,哀家同皇帝全都听你的差遣办事,你看如何?”太皇太后最后一句话说得轻飘飘地,却像是一座山峦般直接把刘御史给砸跪在了地上,直呼“不敢”。
“太皇太后明鉴,皇上明鉴,老臣当真是为七殿下,为皇家声誉考虑啊!不久之后秀女便要入京,七皇子早已经到了要避嫌的年龄,其他皇子们也都在皇子所住着,独他一人住在后宫之中,岂不叫人心生疑窦?男女七岁不同席,此等有违礼数的事情还是要尽早打算啊!”刘御史说得很是大义凌然,“妃嫔该住在妃嫔该住的地方,皇子便也该住在皇子该住的地方,此乃祖宗规矩,岂可轻忽?若是倒反天罡强行为之,必受天谴呐陛下!”
刘御史说得慷慨激昂,疯狂跟皇帝表忠心,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太皇太后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可别忘了,七皇子住昭阳宫之前还有一个妃嫔进不了后宫,只能勉强在前朝后宫分界线边缘建一座宫殿住,这位妃嫔便是先皇的慧贵妃,而不让慧贵妃进后宫的正是太皇太后。
再发散思维想想这件事最后造成的结局,太皇太后和先帝几乎决裂,慧贵妃痛失二子又流产,先帝也是壮年而去……可不就应了刘御史那句“必受天谴”的话。
太皇太后没有当场发怒,让人把刘御史拖出去砍了,已经算是脾气很好了。
“刘御史,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太皇太后面上挂着浅淡地笑,声音凉飕飕地直窜脑门,将刘御史直接吓清醒了。
之后一直到散朝,刘御史都没敢再说话,次日的早朝,这位小御史就没有出现,不少人的目光忍不住往太皇太后身上瞟,暗戳戳流露出来的表情显然是觉得太皇太后对人做了什么。
太皇太后稳坐钓鱼台,半点眼神都没有分给旁人,不受这些打量半点影响。
当然,很快这件事就得到了澄清,因为右都御史这个头铁娃直接站了出来问昨天那小御史的情况,皇帝点了吏部的官员出来作答,吏部官员说是上病了请假几日。
他们这才知道,那御史昨天下朝回家,竟然在自家府邸门口被马车给撞了腰。
太皇太后当即冷冷淡淡地说道:“腰乃是人的肾水之地,可得修养好一阵子,既然如此,便叫他好好在家歇息些日子,最近不用来上朝了。”
说是最近,说是在家好好歇歇,然而却没有任何期限保证,基本上就等同于把他给革职查办了。
大臣们唏嘘哗然,觉得一个小御史罪不至此,然而说来说去这也只是一个小御史,他们犯不着为了一个小小的御史就得罪太皇太后,便低着头没有反驳,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于是都察院就这么少了一名御史。
很快这小御史就被人抛之脑后。
本来这事儿是太皇太后的政治趣闻,不该和薛瑾安牵连太多的,然而却不知道是谁传出来,说那御史会得到那样的下场都是因他告的对象是七皇子,被七皇子给诅咒了。
有人相信,更多的人是不信,正如同有人谨言慎行没有再提及昭阳宫的事儿,有人却像是命比别人长一样,非要捉住七皇子不放,这些人多是些把名声规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古板老学究。
李太师是其中之一,他因为腿疾于冬日又一次发作卧榻不起,没有来上朝,只上表了一番奏折,反对七皇子继续住在昭阳宫这事儿。他还记得七皇子当年宫宴上一人考八方,把朝臣们考的哑口无言的威风样子,他这人古板但也最看重一个人的才华,对于有才之士会宽容很多,当初柳固文字狱被抓,李太师为他说了不少好话,也算是给柳固无形释放添砖加瓦了。
李太师认可七皇子的才华,奏章中说话就客气很多,整篇文章比起批评来说,更多像是看到一个冥顽不灵的瓜徒弟那样痛心疾首。
这些老学究们普遍都控制着自己的言语,只锁定住昭阳宫这个行为,而没有将其上升到薛瑾安身上。
诶,好巧不巧,这些参了薛瑾安的老头子们,之后半个月都陆陆续续缠绵病榻了起来,不出意外的,立刻就有人将原因归结到了七皇子身上,有关七皇子邪门的言论甚嚣尘上,真真假假不一而足,逐渐把七皇子妖魔化。
桩桩件件的事儿列的清清楚楚煞有介事,给崔醉都弄糊涂了,还巴巴地跑过去问薛瑾安:“师父师父,你真的可以诅咒别人吗?”
“用法力就可以。”薛瑾安实话实说。
随着这一年的调整修养,这具身体早已经不复之前的破破烂烂,他的电池也在不停地修复,而且他明显感觉到,随着他身体越好,电池的修复速度也变快了,各方面的数据更是呈指数姓氏增长。
“能够自动修复成长的人类真神奇。”薛瑾安摸了摸胸口电池所在的位置,感受着里面强健有力的心跳,终于彻底放下了换最健康电池的想法,按照那修复速度,他的电池很快也能健康,身体的其他器官也是如此。
薛瑾安的身体状况好转,他的法力自然也恢复了不少,其他的事情做不做得到或许还有待商榷,但诅咒一个人倒霉而已还是很简单的。
但薛瑾安确信自己没这么做过,他想要人倒霉是一句话的事,根本没必要把法力浪费在这种人身上,他也确信这个世界修仙的就他一个,这世界意识都还蹭着他的“□□”试图翻墙和修仙界搭个界呢。
“难道……师父你就是话本中遇难成祥化险为夷的主角?”崔醉的思维跳跃了一下。
薛瑾安语气淡淡:“幸存者偏差罢了。”
当人认定某个结论的时候,总是会从记忆角落里翻出一大堆有的没的的东西反推证明结论的合理性,这一点小X老师运用的非常熟练,从皇帝那里诈骗了不少钱财。
崔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也有人对七皇子邪门这事儿不以为然,道:“右都御史也参了七皇子一本,他不好好的什么事儿都没有?”
“右都御史参人就参人,可从来不多故意诋毁人,叫人不愉快。”右都御史天天参人还能在位置上坐这么久,也多亏了他这个性格特色。
就这样渐渐的,七皇子已经成了能一言断生死的活阎王,这盛世终究如五皇子所愿。
那个御史的前车之鉴才过去没多久,还新鲜着呢,一时之间也没有人想成为佐证七皇子阎王身份的新案例,而平日里向来最能跳的右都御史,这会儿揣着袖子好神在在的站在那儿闭目养神,完全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这一下子更叫人觉得七皇子的厉害,连右都御史都忌惮。
然而实际上,右都御史只是并不反对皇子们去御林军历练这事儿,他甚至觉得这历练真刀实枪的来最好,多吃吃苦消耗消耗精力,省得跟堂上站着的这几个一样不省心。
说不省心,不省心的就来了,眼看着无人反对,皇帝就要拍板决定,二皇子给自己的人使了个眼色,叫他跳出来反对了一下,被皇帝斥了回去。
皇帝在这件事上异常坚决,确定之后当场就宣布了给几个皇子安排的位置,四、五、六都是从城防营开始,任务就是每天穿着盔甲去守城门,还是三班倒。
而七皇子,则是被安排进了御林军的主大营,这是御林军的核心战力,他们的职责是拱卫皇城,京城要是有叛乱,他们就是战场首当其冲的一支队伍,若京城一派和平,他们每天就是在营地进行训练。
这样的差别对待被所有人看在眼中,三皇子还好,他早朝睁着眼睛打盹,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压根就没多想,大皇子和二皇子却都是心思多的,他们的眼神晦涩难明,心中再一次确定——父皇果然喜爱七弟!
他们对薛瑾安的忌惮和敌意再度攀升一个台阶,太皇太后看在眼中不禁皱眉。
皇帝当然知道自己这番作为会给薛瑾安带去什么样的后果,然而他并不在乎,他现在只想让薛瑾安立刻变成陆秉烛说得“将帅之才”,成为他的得力猛将,为他名垂千古的未来添砖加瓦。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