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也算是冬季运动项目采访记者的老人了,一到场,就被招呼着和其他的媒体记者坐在了一起。
简单的寒暄之后,她了解到,这里除了她是大台的记者外,其余的都是地方电台的,甚至还有一个J市某镇的记者,说是今天参加比赛的一名选手就是他们镇的,具有拿到奖牌的实力,所以便安排过来做第一手报道。
大家坐在一起,便开始讨论这次比赛的情况,分享资料。
朱彤是女同志,又是大台的记者,虽然大家都在和她交谈,但是却保持着足够距离,没过一会,朱彤身边也就冷清了下来。
这个时候比赛还没有开始,观众们却已经就位。今天最先比的项目是双人滑的短节目,第一个要上场的选手正在场边上做热身准备。
朱彤手脚麻利的将摄像机架好,并调整好位置,然后便坐回到了原位。
她身边隔着一个座位,坐的是林强东,J省的记者,也是这批记者里,除她之外单位级别最高的一个,此刻正侃侃而谈。
林强东说:“周小波和贾青这次没过来,能够拿下双人第一名的,我看也就知道邹勇他们了吧,这两人啊虽然年轻了一些,但是技术难度很高,只要发挥稳定,就算去国际大赛也没问题。”
马上就有人接道:“可惜月初的法国站失误严重啊。”
“是啊,所以还得练练,大赛经验不足啊,再过两年就好了。”
“苏子栋这次表现不错。”
“高峰期来了,也该出成绩了,我看华国这一站,应该能够拿下奖牌了。”
“世界排名也该升一升了,能够进入前五吗?”
“这个……不大可能,我看也就是前十。”
“唉!男单这边拉了花滑队的后腿啊。”
“别提了,我有个朋友说,冰协那边最近压力很大,投入那么多的钱,手里捏着的都是人才,结果还没有俱乐部的潜力大,你说他们急不急。”
“你说谁?”
“闫冰冰。”
“对!是有这么一个人,怎么了?”
“法国站滑了个二十三名,人才十七岁,才升上成年组,再给他一年,未必不能顶了苏子栋的位置。”
“懂了懂了,换谁谁焦心。”
“闫冰冰?”又有人插进他们的对话,“他上个月的冠军杯只拿了第二名,那个第一名呢?没希望吗?什么队的啊?”
“对!闫冰冰当时确实只拿了第二名,第一名叫什么来着,我记得和苏子栋一个姓……”
“苏宇。”朱彤说道。
林强东恍然大悟,点头:“对,苏宇。”
“那个苏宇呢?能上去吗?听说比分差距还挺大呢。”还是之前问话那个人。
林强东摇了摇头:“不好说啊,运动员的状态谁知道是个怎么回事,这个比赛是在H市办的,我也没过去看,每场比赛的裁判都不同,总有些喜好偏差。”
言下之意,苏宇在冠军杯上的得分可能偏高了。
四周围的人都在点头。
能比闫冰冰厉害,那不就是说这名选手的成绩也是能够进入全世界二十多名吗?
不是他们心里阴暗,总盼着别人不好,关键苏宇这人是冒出来的太突然。
像苏子栋、闫冰冰这类选手,早在少年组就出名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上来,大家跟着一路看过来,比起名不见经传的苏宇,大家对他的能力充满了质疑。
即便是坐在这里评论,也不敢话说的太死,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但是,林强东却显然不愿意平庸,在说完这些话后,最后说道:“闫冰冰和张亮他们都升上了成年组,苏宇我暂不评论,可要说是青年组谁最值得期待,我推荐一个人。”
“谁?”
“林哥,您说。”
“哎呦,还有您特别看好的呢?”
林强东笑道:“伍弋。”
“去年少年组的冠军,如苏子栋、闫冰冰这类的天才人物!”
朱彤一听,也笑了。
她和林强东想到一块儿去了。
伍弋升上青年组,今年不行,明年也是可以的,再加上那出众的容貌,未来必将成为媒体的焦点。
她现在,就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看伍弋上场了!
八点三十分,大奖赛的比赛正式开始。
比起冠军杯这类比赛,大奖赛的奖金更加丰厚,所以来参加比赛的选手也更加地多,除了个别已经在国际上展露头角的选手,基本国内一二线的花滑运动员都会来争一争。
本届比赛,双人滑青年组一共有二十六报名,成年组更多,有三十一对报名,即便短节目只需要2分40秒的时间,可是加上选手打分和换场,单单是双人滑的部分,就用掉了三个多小时。
一转眼就中午。
时间紧张。
裁判员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马上就要进入男单的比赛。
朱彤用记者证领了工作餐,低头吃着,便听见林强东对身边的人说:“不行了,年纪大了,中午不休息血压太高,我下午再过来。”
另有人也说:“短节目太熬人,看了一上午,我脑袋也疼得厉害,我也回去休息休息,晚一个小时再过来。”
这两人说完,就放下筷子起身离开。
一起无声无息走的还有两个,四个人,正好凑一桌麻将。
这一下,剩下的媒体记者,除了朱彤以外,就剩下一些地方小报的记者了,不能走,也不敢走。
朱彤心里有点不高兴。
她知道他们为什么走。
午饭后接着的比赛是男单青年组的,确实没什么好报道的,就连朱彤也就是对伍弋和苏宇有点点期待,要不是因为她是大台的记者,单位管得严,她也想去休息一会。
不出所料。
比赛再开始,男单青年组的选手登场,在那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滑的那叫一个渣!
青年组,论节目的难度和流畅性,真的比成年组差了很多啊……
朱彤打了个哈欠,揉掉了眼角的泪水。
旁边地方媒体的年轻同志脖子歪着,已经打起了鼾。
迷迷糊糊地过了一个小时,场馆里响起了广播声。
“伍弋,十五岁,来自国家花样滑冰队,短节目,《风中的尘》。”
伍弋!?
朱彤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她急忙站起身,走到了摄像机边上,将镜头对准了入口的位置,调整焦距,一张精致清隽的脸便出现在了画面里。
亲眼看见那张脸的时候,朱彤的呼吸顿了一下,疲惫的眉眼马上就染上了一抹慈爱,嘴角的线条也软了下来。
这孩子……还真的长得很好看呢。
运动员。
重点是运动。
运动成绩好了,拿全国冠军、拿世界冠军,他们作为运动媒体,也会跟踪报道。包括观众们,也纷纷自诩为事业粉,是有内涵有追求的粉丝,所以运动员长得只要不是太磕碜,他们都不会挑剔。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自然不是。
成绩和颜值在运动圈这个地方很难并存,粉丝们也不过就是自我安慰一下,给自己包装一个事业粉的名头罢了。
若是有一天,真的出现了一个成绩出色亮眼,长相堪比明星的运动员,粉丝们会不喜欢吗?
怕是会疯了喜欢吧!
至少朱彤在看清楚伍弋长相的这一刻,随着他眼眸的流转,随着他嘴角莞尔的一笑,随着他一抬手,一伸腿,朱彤自己都不知道此刻她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妈妈般的笑容。
哎呦!
这孩子长得……
真是……真是……太招人疼了!
白皙如瓷釉的脸上,一双浓丽的眉毛飞扬,圆而水灵的大眼睛睫毛浓长,悬胆鼻,红润饱满的唇,尤其脸小,十二分地上镜,比起什么颜值出道的童星还好看,往冰上那么一站,啧!这小身板挺得!精神!
《风中的尘》是伍弋的短节目,他滑这节目滑了三年,从一开始的两周转,到如今的三周转,他就一直在和这个节目耗。
“又是这个节目啊?”
“好像年初拿冠军的时候也是这个节目。”
“都进国家队了还没换。”
“估计时间太短了吧,还不到三个月呢。”
“要是一进去就换,应该也差不多了。”
“谁知道呢?”
“别说话了,看吧,不换节目能够感觉进步更明显,你看他的流畅性比起年初强多了,技术动作难度也提高了呢。”
伍弋的节目开始了,能来看这种国内小比赛的,肯定都是冰迷,有少数的人,对伍弋也多多少少有些印象,毕竟是少年组的冠军,而且长得好看。
这样有才华还有颜值的选手,想忘记也难。
但是这样的人不多,更多人还是客观的观看伍弋滑冰。
冰感很好。
在冰上的流畅度非常地高,与前面所有的选手都不在一个级别,一看实力就很强,无论是转三还是柔科,步伐上衔接紧密,不说信手拈来,却也从容不迫。
一个后内点冰三周猛地跳起!
就像骤然绽放的花朵,惊艳非凡!
“刚刚是三周吗?”
“三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