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制定这些规则的时候,赵安也很犹豫。但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最后拍板决定。
首先是价格方面,每笔订单满58元对于格选的客户来说并不是难事,毕竟格选本来就主打品牌与质量。
其次便是会员制度。会员制度可以说一直被消费者诟病,但是当真正经营一个商店的时候就会发现,会员制度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会员制可以帮一个商户提高客户的留存率。而在商业竞争中,谁能够争取到客户,谁就是赢家。
所以赵安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格选生鲜中建立会员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恶意订购生鲜的情况。
而且后续赵安还有意推出各种会员福利活动,充值满送、会员折扣、会员专享……
至于网络平台的搭建,则是赵安另外的布局。
目前华夏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20%,而格选用户的拥有率必然更高。
搭建网络平台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现在格选生鲜的网络平台只提供了产品的浏览与介绍,并没有涉及会员与支付业务。
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赵安原本想成立一个计算机部门。然而在人才市场蹲守了一个周,到现在只招到了一名能够做HTTP的程序员。
所以网页的后台内容依然是一片空白。
虽然赵安对于现状有诸多的不满,但事实上全是赵安的标准过高而已。在这个年代能开始建设网站服务的企业寥寥无几,食安集团已经走在了最前沿。
在“电话配送”开始进行宣传后,当天就有数百名顾客主动办理会员、留下相关信息,甚至还有人直接充钱到会员卡中。
客户们对于“格选生鲜”的粘性和“电话配送”的热情完全超过了赵安的预计。
在赵安看来电话配送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市场上愿意进行尝试的客户没那么多才对。
这些年“格选生鲜”的口碑可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虽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不少,但是质量和服务没有任何可以挑剔之处。
当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便会试图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哪怕买菜也是如此。
能够在一个干净、卫生的超市,买到心满意足的生鲜,让格选生鲜的口碑不断增长。
口碑是一个很难直观衡量的东西,赵安认为“格选生鲜”一直以来的努力不过是一个食品商人最基本的义务,安全、严谨、卫生。
但是他没有想到在食品市场里,“格选生鲜”完全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至今也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纠纷。
所以在客户们知道“格选生鲜”提供电话业务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怀疑。他们相信格选不会配送质量次等的产品。
这种信任就是品牌的力量。
除此之外,赵安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
他一直在强调如何锁定目标客户,然后根据目标客户的特点制定销售计划。然而他发现自己对于格选生鲜的客户根本不够了解。
一开始赵安只招聘了五名专业的接线员,毕竟接线员需要会使用电脑,要求颇高。
但“电话配送”业务正式开通的第一天,公司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这些客户一方面对电话配送充满热情,想尽快下单,一方面又通过电话和客服讲价,试图谋取更多的折扣。
任凭客服人员怎么解释格选生鲜是统一定价他们都不愿意相信,然后继续在电话里尝试杀价。
这让赵安感觉到匪夷所思,这些客户明明在“格选生鲜”的实体店都不会杀价,直接按标签价进行购买,为什么到了电话的另一头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呢?
赵安真的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行为。
还是公司里一位有着电视购物经验的女性员工告诉赵安:
“老板,我觉得他们这是在套用电视购物的经验。”
赵安原本以为电话配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赵安根本不知道2000年前后的华夏,有一种特别火爆的销售模式叫做电视购物。
销售者通过电视宣传商品,在电视上把自己的产品夸奖得绝无仅有,各种销售手法层出不穷,早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的赵安一家距离电视购物都很遥远,所以在第一时间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消费者而电话配送在他们眼中就是电视购物的一个翻版而已。
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电话配送这一模式,其实与电视购物的经验有关系颇大。
只不过是电视宣传变成了“实体店+图册”的宣传模式而已,尤其是这个图册,他们太熟悉不过了。
每次在进行电视购物之后,一定会随着货物送来这样一本介绍各种产品的小册子。
然而电视购物有一个最大的通病就是——几乎在所有的宣传中,都会为产品制定一个远远超出本身价值的价格,然后再给出一个所谓的“特惠活动价”。
光是“特惠活动价”这几个字就足以让很多购物者血脉喷张,总有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感觉。
经验更为丰富者,在拨打了购物电话之后还会再次和销售客服进行周旋,十之八九都能够拿到一个“专属优惠价”。
人总是试图在比较之中证明自己的特殊。
购物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拿到一个“专属”价格,总会让人心情更加愉悦。
于是在消费者心中就有了一个概念——电话购物能够杀价、能够获得专属价格。
而这些“老江湖”就是格选生鲜电话配送的第一批客户,他们试图把看似相同的电死购物经验套用在格选生鲜上,所以才会一直在电话之中纠缠。
有的时候,这些客户甚至不是真的在意这些许的优惠,而是在意“杀价”后的成功感。
等把其中的关键厘清之后,赵安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决策失误有多么严重。明明一直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市场。
赵安立刻在食安集团类建立了一个市场部门,专门研究市场风向。而暂时的负责人就是那位想赵安提出意见的女性员工。
因为赵安发现了,在购物这方面,自己的了解的确不够深入。
购物的事情还是交给女性吧。
这个决定可以说相当正确。
在“严选生鲜”进行消费的客户四分之三都是女性,毕竟华夏的传统一直是女性掌管着厨房。
赵安对于“严选生鲜”的策略一直是坚持品质,却忽略了活动对于消费者的影响。
在市场部门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折”!每个周固定的时间,严选生鲜都会举行特定产品的打折活动。
虽然严选生鲜一直在走品质路线,但事实上严选生鲜只能算中高端的品牌,所以打折活动一经推出,就有强烈的市场反响。
打折活动当天绝对是每个周营业额最高的时候。
同样打折活动也推广到电话配送业务之中,迎合了消费者逐利心态。
一般情况下打折商品是没有办法达到58元配送额度,所以消费在购物的时候,都会搭配一些其他的产品,这样一来利润额不降反升。
也是因此食安集团的电话配送业务肯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现在电话服务人员已经达到二十余人。
只要等这一模式成熟,就可以逐步推广到全国的格选生鲜了。
第121章 《音乐恋人》
整个十月份赵安都在忙电话配送的事情, 不过电话配送暂时仅限于京城的格选生鲜。
地处经济差异在华夏一直很明显, 京城格选生鲜的销售额一直远超于其他的城市,当然这也和格选生鲜还没有入驻海城和鹏城有关。
赵安准备等京城的电话配送业务成型之后,再逐步推向其他的城市。
其实电话配送业务已经有未来快递行业的一些雏形, 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快。但”此时华夏的快递行业还没有萌芽, 想要展开配送业务, 就必须自行配送。
赵安不得已又在食安集团内部设立了运输部门,专门负责货物的配送。赵安不仅要负责食安日常业务的开展, 还要负责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这段时间除了公司以外, 赵安最常去的地就是京城的人才市场了。
在赵安忙碌的同时,计嘉树也没闲下来。之前赵安的建议让计嘉树直接投入了歌曲的创作之中。
写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三易其稿都是委婉的说法。计嘉树每天写歌词、写旋律产生的废纸就能装满一整个垃圾桶。
虽然这只是为电视剧写歌,但是计嘉树依然全力以赴。很多时候赵安加班回到家中, 依然能够看到计嘉树房间的灯光。
赵安并没有劝阻计嘉树的拼命,曾经从事音乐事业的他也知道往往夜深人静才是创作灵感最强的时候。
计嘉树对于音乐的坚持让他不可能放弃晚上这段绝对安静的时光。
既然无法阻止, 那赵安只能尽可能地保障计嘉树的身体健康。
每天赵安都会早起, 然后做好丰盛的早餐, 并且留下纸条吩咐计嘉树起床之后必须得吃早餐。
一天之中最终的一顿便是早餐, 经过一整晚的消耗,胃部积累了大量的胃酸, 如果不吃早餐的话, 极有可能会引发各种胃病。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