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新华书店从来不禁止客人在店内看书,新华书店可以说为无数青少年开启了书海的求索之旅。
上次赵安和计嘉树作文比赛获得的奖品便是新华书店购书卡,而今天则是赵安回老家之前便和计嘉树约定好的日子,初五下午两天,一同来买书。
赵安和计嘉树最先购买的自然是教辅资料。明明是学生最讨厌的书籍,但是赵安和计嘉树却挑选的很认真。
赵安挑选了一本小学数学奥赛以及初一数学教辅。
跳级对于赵安而言是务必一次成功的事,哪怕赵安觉得初一的数学十分简单,他依然要买一本教辅来回忆一下,下半学期的奥数考试同样如此。
至于语文和英语,赵安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英语,赵安当初为了能够和国际乐团的指挥自由交流,赵安花费了很多精力在上面。
可惜的是现在初中入学考试还不考英语,要上初中后才有英语课程。
看到赵安挑选的教辅,计嘉树第一时间便从书架上抽出两本和赵安一模一样的书。作为最好的朋友,他的想法便是和赵安买一样的书就好了。
不过计嘉树最终还是被赵安劝阻了。因为赵安说了一个计嘉树无法拒绝的理由:“我们可以买不一样的教辅,到时候我们交换来看就好了。”
想着可以和赵安互换教辅,计嘉树开心得不行,最后挑选了另外数学和语文资料。
现在的书籍一本不超过十元,赵安和计嘉树拥有的书卡远超于这个金额,两人便在书店内的其他区域闲逛起来。
书店内小孩最多的区域自然是漫画区域,80年代末第一批霓虹国漫画已经引进,同时国产的一些漫画也逐渐出现。
每到节假日就有无数的小孩小孩来书店看漫画。计嘉树也有着同龄人的天真与好奇,跑过去看漫画。
看见计嘉树被漫画书吸引,挪不开步子,赵安便和计嘉树约定二十分钟后在这里碰面,然后依次去今天自己早就计划的两个区域寻找自己的目标。
赵安首先来到了食品书架前。现在可不像十年以后,华夏国人的吃货属性大觉醒。进入书店到处可以看到美食食谱,甚至还有所谓的美食专区。
现在哪怕在蓉城占地四层楼的最大书店,与食物相关的书籍不过两个书架而已。
虽然赵安有些不满足于书的数量和类型,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三本心满意足的书。
《经典川菜与心得》,由一名国宴厨师总结的川菜心得,让赵安感觉到满意的是其中也有关于川味卤菜的一些描述。
赵母虽然在做菜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与心得,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如果赵母要在食品方面继续做下去,这绝对是有用的。
《食品安全与卫生》,一本听上去有些像教材的科普读物,有介绍食品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细菌、着色剂、糖精等等。
这些概念在华夏还没有普及开来,但赵安同样认为赵母需要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一本则是《世界各国美食汇》,这本书与赵母目前的生意看起来最没有联系,但赵安最终还是选择了它。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快速冲击着华夏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衣物、电影方面,饮食也是如此。现在在沿海开放城市,最高级的食物不再是传统华夏美食,而是所谓的牛排西餐。
赵安也知道这些异国美食会多本土餐饮造成多大的影响,现在先让自己的母亲有所了解,总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赵安还想到了一些取巧的手段,这个以后再谈。
选好这三本书,赵安来到了另外一个区域——农业。这次可不仅仅是两个书柜这么简单,数百本有关农业的书籍依次摆好。
其实华夏对于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探索与努力从未停止,只不过小农经济模型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等遗留问题,导致了现代的农业技术很难被农民们采用。
如何送农业科技下乡,一直是个大难题。
赵安想过如果赵母的生意越来越大,那赵父的失落感肯定会越来越明显。而且赵父充当的角色在赵母的卤菜生意之中并不是必要的存在,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通过雇佣他人解决。
为了防止自己的父亲以后会越来越抑郁,赵安还是希望他能够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不是悠闲享受,而是享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赵父最喜欢的自然是与他生命三十多年一直息息相关的农业,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赵父所喜欢的。
不过赵安对于农业的了解并不多,再加上农业相关的书实在太多了,没有办法像为赵母挑选书籍一样快速做出选择。
赵安原本是想挑选种植类的书籍,不过他突然看见了一本名为《白羽鸡的饲养》。看到这本书,赵安的某些记忆和想法突然被唤醒。
就是它了!
赵安抱着自己挑选的六本书回到漫画去计嘉树,计嘉树看到赵安手上重重的书,立刻放下手中的漫画,来帮赵安拿书。
赵安当然拒绝了,还把书举过自己的头顶示意自己不用帮忙。
然后赵安又陪着计嘉树去挑选了两本音乐方面的书籍,不过这一次并不是钢琴曲,而是乐理知识。
在绝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眼中都相当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计嘉树却能够那耐住性子学习,这是上辈子赵安在这个年纪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乐理知识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赵安便会借着一起学习的借口来帮助赵安。毕竟赵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而且成绩还相当优异。
两人各自用书卡结账之后,便走出了新华书店。
计嘉树嘟着嘴嚷嚷了一句:“这么早就要回家了啊。”
本来计嘉树的想法是等一起买完书后,就邀请赵安去自己家玩,不过现在看着赵安拿着这多书,也就把自己的想法给压了下来。
计嘉树以为自己已经把想法给藏得很好了,但是依然赵安一眼看穿。
赵安笑着说到:“我们之后还是二四六见面吧,明天你先来我家玩。”
“好。”听到赵安的话,计嘉树的脸上的闷闷不乐瞬间消失,已经开始期待着明天的见面了。
第31章 书
“爸妈, 你们回来了!”
赵安从书店回家的时候,赵父赵父都不在家, 两个人都去北街了,赵安便自己一个人热饭吃。
十一岁的赵安,虽然没有办法像赵母一样轻松颠锅舞铲,但是做蒸菜、热饭什么的,还是不在话下。
赵安一个人在外漂泊的时候, 最开始也有尝试着自己做饭。明明已经将自己母亲做饭每一个步骤都记了下来, 但是赵安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一直没能寻找到答案的赵安, 最后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自己没有做菜的天赋。久而久之,赵安也不愿意再下厨了, 而是不断出入于各种饭店。
现在赵安已经决定接受一个庸俗且普通的自己,自然也就没有了这样的顾虑。他估算着父母回家的时间, 便把中午剩下的饭菜热好, 然后又炒了两个简单素菜。
赵父赵母回到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 心里自然有说不完的感动。尤其是赵母, 眼眶一瞬间就变得红润。
“儿子, 真懂事。”赵母收拾好情绪, 抱了抱赵安。对于赵安会做菜这件事情, 赵母并没有特别的惊讶, 以前还在下东村的时候,赵安便会帮忙热菜。学会做两个炒素菜,并不是什么难受。
稍微让父母二人感觉到意外的是,赵安第一次做菜, 起码在他们眼中的第一次,竟然味道还不错。
赵母吞下口中的醋溜白菜,然后说到:“果然是我的儿子,做菜也有天赋。”
晚饭结束,洗完碗后,赵父赵母正在记账,核算今天的成本和营销额。赵安拿着自己下午在书店买的书,走过来对赵父赵母说:“爸妈,我有东西送给你们。”
二人对于赵安会送自己礼物并不奇怪,毕竟赵安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看到赵安手中的礼物后,就感觉到有些头疼了。
赵安手中的四本书,看起来就很厚。赵父赵母也就小学毕业,不属于文盲而已。他们对于“文化”既有一种害怕,又有一种向往。所以才会对于赵安的学习成绩有一种近乎偏执的骄傲。
“你给我们两买书做什么啊?我和你妈就是两农民。”赵父对于赵安手中的书毫无兴趣。
“就是,你这不是在浪费钱吗?我们两看书做什么。”赵母也在一旁附和。
这是赵父赵母的第一反应,也最常见的反应,人们总是把农民和没文化联系起来。农业仿佛是一件最低级、最没有科技含量的事情。
然而恰恰相反,现代农业、食品业都是科技的结晶,与化学、生物学、基因学、营养学等尖端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吸纳现代科技的农业、食品业,终究会被淘汰。
必须要转变自己父母这个观点才行,赵安已经下定决心。
首先是逐步击破,赵安先不管自己的父亲,拿着三本为赵母挑选、与食品有关的书来到赵母的身边。
“妈,这三本书又不是学习的书。都是讲做菜的。你看这本《经典川菜与心得》,讲的就是川菜的做法。每道菜用什么材料、用多少的量、烹制的顺序都很详细。我们家的菜单已经很久新花样了,你不准备学学吗?”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