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运动员,陈志29岁的年龄,已经是无可置疑的老将。
在短跑运动员中,他的年龄已经无法支撑他坚持到下一届奥运。
这一次的决赛,对他而言,正是一生一次的最后的奥运赛场……不论是再如何的艰难与疲惫,他都不想让自己在这场比赛上,留下任何的遗憾!
在赛道的另一侧,苏哲同样感受到了体能的快速流逝,但教练组在这段时间以来为他定制的体能储备方案以及他在训练空间中进行的锻炼,让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应对这种情况。
他保持着自己的呼吸频率,将自己的呼吸、心跳乃至于步频都调节到了最佳的节奏之中。
然后,他的双眼看向了前方——在那里,埃文森正以领先的姿态,占据第一的位置。
好想追上去……
好想追过每一个人,然后站在最前方,冲过那条终点线!
心中这股火热的念头催促着苏哲。
噗通、噗通。
他想要获得胜利——在这个赛场上,又有谁是不渴望胜利的呢?
苏哲踩着自己的步伐,摒弃着从每一寸肌肉中传来的疲乏的感觉,他快速地摆动着自己的双臂,尽可能地提升着自己的步频,让自己的速度得以在这个赛场上变得更快、更快一点!
追上去!
苏哲的两眼紧紧地盯着前方,他的耳中已经听不到任何来自于外界的声响,只有风声从他的耳边呼啸而过,在他的周围形成一层风膜,似乎隔绝了他与周围的世界。
他听着自己噗通噗通的心跳声,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还有两脚不停踏在赛道上的蹬地声。
快一点。
你还可以更快一点!
狂热的心正在疯狂的跳跃着,随着比赛赛段的不断推进,一股凶悍的气势突然出现在了苏哲的身上,心中的声音在不断地催促着他前进。
前进!用最快的速度!
撕裂风的屏障,撕裂一切向前冲刺!
在这一个瞬间,苏哲觉得自己已经不像是人类,而像是正在捕猎的野兽,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在向前追赶着什么。
只不过,野兽追逐的是猎物。
而他追逐的,是自己胜利的欲望与机会!
从观众席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赛段逼近70米,卡洛斯已经先一步掉队。
这一次,在决赛上,他并没有延续半决赛时的辉煌,而是像他往常的赛事一样,从50米赛段开始,速度就不断滑落。
陈志还在咬着牙尽可能地维持着他的速度,但是即便是从观众的角度,也能看出,他此时维持得十分勉强,已经到达了他的极限。
从50米赛段处开始,桑迪就先一步越过了苏哲,然后超越了速度下滑的卡洛斯,并追上了同样速度下滑的陈志,此刻他已经位居第二。
而在赛段的60米处开始,所有人只觉得苏哲的气势陡然一变,同样超越了卡洛斯,然后超越了陈志,开始咬在了桑迪的身后。
最为惊人的是,原本落在最后梯队中的盖特,在进入途中跑阶段开始,也一路反超,直至70米左右,他已经追上了苏哲与桑迪两人。
此时,赛场上形成了仍旧以埃文森为首,桑迪、苏哲、盖特紧咬其后的状态。
国内,体育频道的直播间中,张敬和王淼川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有希望!!!苏哲正处于第二梯队的队伍中!”
“苏哲加油!!!”
当赛段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现场观众们的喊声也越发的激烈。
苏哲已经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他只听得到来自自己心脏处激烈的跳动声以及心底里那个强烈的渴望。
冲刺!
拼尽一切全力地向前冲刺!
“啊!苏哲!!苏哲加油啊!!”
直播间中,张敬与王淼川已经紧张得失语,这一刻的赛场上已经容不得他们轻松的解说,在最后的30米赛段中,他们几乎只能维持着同一种声音,直到最后,埃文森率先冲过了终点线……
然后是桑迪……
然后是……苏哲!
“啊!!!苏哲!!!”张敬大吼了一声:“铜牌!是铜牌!!!苏哲第三个闯过了终点线!!!奥运铜牌!!”
这个声音如炸雷一般,让一旁的王淼川也激动得吼了起来:“恭喜苏哲!!!这是中国选手……不,这是亚洲选手在奥运短跑赛场上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成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恭喜你!!苏哲!!!这是注定将被亚洲田径史记住的一天!!”
在现场的中国选手区观赛席位上,当苏哲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霍地站了起来,不论是邱忠文、郑文胜,又或者是苏寅生、田方正……
每一个人都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终点的位置。
“这是,铜牌没错吧?”邱忠文喃喃道。
“没有错!”边上的郑文胜激动地道:“是铜牌,咱们中国的,百米项目的铜牌!!我就说,咱们可以的,中国人可以的!没有什么禁区不能被打破,这个铜牌,是咱们中国的!!”
第112章
体育频道的直播间中、现场的观众席上、千千万万的直播屏幕前,几乎每一个知道这场比赛意义的观众,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许多人在跳起来一声吼后,又一时失语,甚至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一脸傻笑地看着电视,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体育频道的直播间内,张敬和王淼川的心绪也一时难以平复,虽然凭借着解说员的专业素养,仍旧在本能地讲解着赛场上的最终赛况,但他们声音之中的喜悦和颤抖,哪怕隔着屏幕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是属于中国百米项目的全新一页,苏哲与陈志,他们证明了亚洲人也能够闯入百米决赛这个禁区,而苏哲今晚的铜牌同样证明了,我们亚洲人、中国人,我们黄皮肤的人种,在百米短跑这个项目上,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
“回首过往,有多少中国田径人,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他们历经数十年艰难的探索,这一切终于在今天有了回报!我相信,这枚铜牌只是中国百米项目的一个全新起点,随着苏哲的不断成长、随着中国短跑健儿的不断成长,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摘下短跑这顶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b市,田管中心的会议室中
孙志海和陈广志还有田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此时早已经忍不住鼻头的酸涩,眼中流下了热泪。
作为田管中心的老主任,孙志海自己就是从田径队一线上退下来后转行政的中国老田径人,他是亲眼看着一代代中国的短跑选手如何奋斗、如何成长,又如何挣扎的。
在他的那个年代,黄种人跑不进10秒的论调横行,但是就算如此,国内的选手也没有放弃过打开10秒大关的这个梦想。
谁说不行?外国的专家说不行?国内的专家也说不行?
不行也得行!
老一辈的田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总结着质朴的经验,不断试错、改错,曾经国内和国外的训练经验上有着天壤之别,国外的先进经验很难传到国内,他们就努力想办法研究国外的报道资料,想方设法地联系国外的关系,只为了一点先进经验的求教。
百米项目,这条看似没有希望的路,就是这样一步步慢慢地走出来的,也许走得很慢,也许走得还不够稳当,但是就算是婴儿学步,他们也在努力地向前攀爬。
日本的选手先一步将亚洲的纪录刷新到了10秒00?
既然日本人都可以,为什么中国人会不行?
曾经的每一个日夜,孙志海都在和当时的老伙计们一起,彻夜通宵,研读各类外国运动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可能适合亚洲人的训练方式,探讨任何一个有可能帮助运动员获得提升的技巧与细节。
中国的百米项目,就是在这样一群心怀热切,孜孜不倦钻研的老田径人的带领下,逐渐迈出了蹒跚的步伐。
这其间,也曾经有过全国纪录13年未能突破的窘境,但即便如此,也有一群人默默无声地在为之奋斗,从未放弃。
“好、好啊……”孙志海的声音中带着哽咽,他脸上是笑着的,眼里的泪却涌不尽:“苏哲好样的,陈志也是好样的!我这辈子,还能看到他们拿下这样的成绩,值了、值了!”
陈广志的也在一旁笑着抹去自己的泪,但是在此时,在这种激动的情绪下,眼眶里的泪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
“你说得对,如果袁叔他们能等到今天……嗨,我这瞎说什么话呢,唉,今天这个比赛,我是高兴,真的高兴啊。”陈广志看着直播画面中,张敬和王淼川仍旧激动的言语,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压制着自己心中如波涛般汹涌的情绪。
“……你说得对。”孙志海拍了拍陈广志的肩,摇头叹道:“谁说不是呢?如果老袁他们能等到今天,指定要比我们更开心!这是多少年的梦?一朝梦圆呐……”
哪怕今天苏哲拿下的这还只是一个铜牌,但是他所跨出的步伐,这枚铜牌所承载的意义,绝不输于任何一枚金牌的分量!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