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亚楠耸耸肩,不以为意地拍拍前座:“还没到地方呢,送佛送到西啊。我是怕冷场,那多尴尬。下次你说,我听。”
柯然在旁边打圆场:“这里前后都没有车站,还是送她过去吧。”
袁彻听柯然这么绅士地说辞,也不好再赶人,只能沉着脸继续送佛。
剩下的一段路,庄亚楠果然一句话不再说,真像个淑女一样安静。要不是在下车的时候用了一个超级夸张的优雅的姿势,袁彻真的要以为自己误解她了。
袁彻抖了抖身子,感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马上踩油门逃离这个自恋的女人。
柯然在旁边轻笑:“她挺有意思。你们挺般配。”
“你哪只眼睛看出来般配的?你喜欢,我把她电话给你。不对,我没有她电话,她怎么联系我。”想到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袁彻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我妈,她把我电话给这个女人了。”
那次签售会,他就是被自己老妈骗去的,说余光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可惜她走不开,让他帮忙去要签名。
袁彻有种被老妈卖了的感觉。
柯然见袁彻一脸的懊恼,忙转移话题:“咱们是去那个盛光年的住处吗?用不用提前打个电话,万一他不在家呢?”
“他是不在家。我们先去之前和他有合作的出版社。
先锋出版社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叫王爽,是曾经和盛光年工作过的编辑,说话和她的名字一样干脆直接。
听完袁彻他们说明的来意,她马上表示支持警察工作。
“你们所得情况我们核实过,因为盛老师的书是我们出版社出版的,所以看到这条消息我们第一时间做了对比。结果证实余光没有抄袭,他只是在作品中引用了个别的几段文字。他的整部作品从特点,到内容,再到技巧都和盛老师的差别很大。不过,他的人可和盛老师太像了。”
“有多像?”袁彻好奇地问。
“除了身高有点矮,脸有点窄,眼睛有点大,其他都挺像。我第一次见余光下了一跳。不过接触过后发现他的性格比盛老师随和,也没什么架子,很贴近生活。”
如果身高不同,那多半就不是一个人。整容整身高代价太大。
袁彻又问:“盛光年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您知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王爽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道:“盛老师和您调查的案子有关吗?”
“有没有关系要看综合调查结果来定。”袁彻微微笑了笑。
王爽审视着袁彻和一直没有开口的柯然,酝酿了一下才开口:“盛老师离开有十多年了,我想想,是十二年前。那时候我刚结婚,休婚假。我婚假结束回来就收到他的Email,说是要解约。我给他打电话不接,短信也不回,去他家,家里也没人。我知道他爱人去世对他打击挺大,也许是因此决定封笔。这也是没办法,作家这个职业就是很感性的。”
“那之后就没有再联系吗?”
“之后又联系了一次,就是邮寄解约合同,他为此付了一大笔违约金。”
“您刚才说余光和盛老师差别挺大。盛老师是怎样的人?”
“他是个要求完美的人,他本人也很完美,你们要是见过余光就知道了,闪瞎眼的那种。他自信到有一点自负的程度,和人打交道有点高高在上。当然,他也有这个资本。不过和我们相处他还是很温和的,而且相当绅士,所以,当时我们的女职员有一半被他迷住了。谁也没想到他最后会喜欢一个有孩子的女人。”
说道重点,袁彻马上抓住,追问道:“孩子?他儿子盛晗不是他亲生的吗?”
“不是。”袁彻前后的变化让王爽有些警觉。
“那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您知道吗?”
“这个不知道,何茹说他死了。”
何茹,就是盛光年的妻子,十二年前车祸的死者。
袁彻问:“他们是哪一年结婚的?结婚的时候,孩子多大?”
“好像是零三年接的婚,那时候孩子大概七岁吧。这个都和你们案子有关吗?我觉得我们应该说重点,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后一个问题,您说邮寄合同的地址是哪儿,还记得吗?”
“这个不太记得了,好像在M市,合同还在,但信封早就丢了。”
“M市?”袁彻看了一眼柯然,那个长头发的男人出现的地方就是M市,看来出现在那里的人是盛光年了。
说道这儿,王爽想起什么,轻轻拍了一下手说道:
“对了,你们警察找人是不是挺方便的。这样,我们这儿有一些盛老师的手稿,当时只顾着合同的事儿,忘了手稿的事儿了。等我们再联系他,就联系不上了。手稿对一个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毕竟共事那么久,虽然解约了,可还是专门留了一个柜子装着。这一放就是十几年。您看要是你们找到盛老师,帮我把手稿还给他?”
第十四章
和盛光年有关的东西是袁彻现在急需的,他痛快地答应下来。
王编辑出去一会儿,回来的时候手里托着一个纸箱。
袁彻忙走上去把纸箱接过来,纸箱很重。
“这么多?”
王爽拍拍手,掸掸身上的灰说道:“这只是一部分,他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家里工作的,估计家里还有很多。”
等托着纸箱回到停车场,把纸箱放在后备箱的时候,袁彻冲着柯然挑了挑眉毛:“想不想看看作家的手稿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不好吧。我们受人之托。”
“正因为如此才要看看,也许这里面有线索,能找到他在哪儿呢?”
“要是这么说,看看也许可以。”柯然难得俏皮地笑了笑。
两人三两下拆开封口的胶带,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是一本一本装订非常整齐的打印纸。每一本都有一个封面,每一个封面都像是一个小说的名字,不过内容却只是粗略的梗概。看样子都是有了想法但没有写出来的小说的雏形。
看着这些手稿里的笔迹,见字如见人,每个字都像是要冲出牢笼的感觉,桀骜张扬。
连续翻了几本后,袁彻把手里的一本丢进箱子,如果其他的手稿都是类似的内容,还真没有什么好看的。
难怪,盛光年早年并不怎么火,偏偏在他刚要火起来的时候,家里有发生了变故,从此销声匿迹。
和袁彻不同,柯然正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手稿看着,像是内容很吸引人。
“你这本写了什么?”袁彻凑过头去看了看。
“没什么,像是一些随笔。”柯然头也不抬地说。
袁彻从他手里抽出那本手稿:“那你还看得那么起劲儿。走了,我们先去吃点东西。”他把手稿丢进纸箱。
柯然趁他转身的时候又拿起另一本,然后坐进了副驾驶。
两个人开车走了一段路,找到一家面馆,在一个角落坐下,要了两碗面。
等面的功夫,柯然捧起手稿,袁彻给刘贺诚和顾华宇打了电话,问他们进展如何。
刘贺诚那边已经在缩小范围,因为冰锥使用的人并不多,卖家更少。民警协查登记过的,实体店就一家出售冰锥,一年出售的数量有四十二把,可追溯到的是酒店饭店等购买时需要□□的。其他个人买的现在无法查证。店内监控只能保存一个月的,这一个月里没有人买冰锥。刘贺诚正在去那些有□□的酒店饭店,看看他们买的冰锥还在不在。
顾华宇那边是一个坏消息。
拾荒者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居无定所,但其实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底盘。顾华宇按照片区民警提供的几个地点分别走访,有人认出来照片里的拾荒者,说是住在一个废弃的工厂的一个铁皮箱子里。他们派人赶过去的时候,那里没有人,连垃圾都没有。
他们向一些收废品的人打听过,这个拾荒者昨天上午卖了一大批垃圾,自己的住处应该是清空了。
到了晚上,他或多或少都会带回去一些垃圾,好慢慢攒着。
可他的住处没有垃圾,只有一些破旧的铺盖卷和碗盘。
他可能昨天就没有回去过。
现在顾华宇只能撒网式的开始在他场活动的范围内找人,希望他是有了钱,去买了酒,喝多了,在别处下榻。
随后刘灵玲打来电话,说罗美娇住处看到的照片和模拟头像极其相似,无名女尸就是罗美娇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他们现在已经把现场采集的DNA送回去做比对。
罗美娇的住处干净整齐,虽然小却也舒适,搜查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发现什么和余光有关系的东西,连一本书都没有。不过可以从她留着的几张店铺打折的宣传单判断,她就是在王良说的那家24小时超市里工作。
袁彻问她有没有找到和盛光年有关的东西。回答也是否定的。
刘灵玲现在正在去超市了解罗美娇的情况,问袁彻是不是可以联系罗美娇的家人。
袁彻沉吟了一下,虽然案子紧迫,早一点了解被害人的情况,就可能早一点找到线索。可鉴于在上一次曲静案子里闹的乌龙,他还是决定再等几个小时。袁彻让刘灵玲联系罗美娇老家所在的派出所,请他们协查。重点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十年前罗美娇家的情况。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