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远啊……”罗铭遥感叹道,“周老师房子都买在医院旁边的,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
钱康明点了点头:“大家都不想去,本部的位置这么好,很多人也是买房租房都在附近,要调整,就是很大的压力。但是医院总是要让人过去。高年资的就按照文章来评比谁留本部发展,谁发配去新院区开荒创业。年轻人可能调动更大。你们主任都在开几个刚升主治的医师玩笑,说趁早去那边买房。”
罗铭遥突然心里浮起一阵强烈的不安。赵彬也是刚升上来的主治,他会不会受到影响?
第11章 胸闷、气促5天
一个星期以后,罗铭遥开题报告复审。时间也没专门安排,就在科室疑难病讨论之后,参与审评的人留下,其余医生离开示教室,没有其他研究生参加。罗铭遥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示教室里,放出PPT,汇报给评审组的7个人。实际上只是走一个过场了,结局都是给他过的,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
开讲的一瞬间,罗铭遥觉得自己像个被人围观的小丑,下面的人冷眼看他的表演,找一点乐子。太难堪了,他想。
“我的开题报告汇报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干巴巴地汇报完,罗铭遥最后一句总结道。
“好的。”内分泌科主任点点头,环视一周,“各位老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就一个病人,我们快一点,待会儿我和王主任还要去开会。”
主任左手边的王主任拿起话筒:“这个,罗同学,我想知道一下,你这个课题,做到哪一步了?这个方向的文章,我印象里也是有人做过的。我们现在是提倡一个创新性,你这两次做的课题,我地感觉都缺乏创新,我想要听一听你课题里面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罗铭遥没有接后面的问题,只打开前面实验设计部分,对着PPT讲道:“实验目前收集的数据有汉民族34人,藏族10人,其他民族4人。”
“目前有结果吗?”王主任问。
“目前收集的这些数据,我们准备用方差分析做比较,来看结果。”罗铭遥绕着圈子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提问的人并没有想轻松放他过去:“我不是问实验方法,我就是问结果。你做这个课题都一年多了,现在手上也有这么多数据了,至少有个初步结论。”
罗铭遥低下头,慢慢地说:“目前,汉族和藏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下面听答辩的人没有说话,都在各自做自己的事,有几个根本没听,只是在签病历。只有提问的王主任似乎乐此不疲,还追着罗铭遥问:“那我就想问,你做这个实验,都没有差别,做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罗铭遥不敢抬头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问到这个地步已经很过分了,周老师帮自己学生接这题:“民族基因分组,本来就是看到底有没有差异。没有差异也是实验结果,怎么就是没有意义的实验呢?国外那么多实验,人种差异,也有很多结果就是没有差异,这些文章都还发的高分杂志。”
主任这时候也清了清嗓子:“没有差异也是结果,如实记录而已。这个民族分组做的药物实验,国内外都有,往深了做,也是有它的意义在的,主要是要看数据量。好了,其他老师还有没有问题?”
示教室里一片安静,只有签字笔划过纸的声音。
“那就这样吧。罗铭遥同学的毕业开题就结束了,大家回去工作了。”主任说完,起身和王主任离开了示教室。其他人也纷纷抱着病历离开。周老师给他打了个招呼,拍拍肩,点点头,也赶回去处理临床的事情了。
罗铭遥在讲台上缓慢地收起U盘,帮科教秘书收好电脑和投影仪。他心里有种百感交集的感觉。很多的情绪,又酸又涩,都涌了上来,胀得他的心里难受不堪。委屈,谈不上,挫败,也已经过去了。他只是心里慢慢浮出那一点点的退缩和疑惑。在这样一个医院,临床、科研,就是这个样子吗?
他今天本来就是下夜班,讲完这个就可以回家休息。他记得赵彬今天应该也是上夜班,下午应该也是回去休息,便发了个短信,去地铁口等他一起回家。
赵彬正在看上午最后一个病人,是一个胸闷、气促的老年人。病人是早上就先看了的,这会儿拿了CT报告回来。赵彬拿起CT片子看,左肺胸腔积液,积液量还比较大。这样的老年人,出现胸腔积液,要警惕肿瘤。为明确诊断,下一步应该做胸穿抽取胸水化验,做肿瘤细胞筛查,查血看肿瘤标志物,胸水减少以后复查增强CT,影像学上初步判定有没有肿瘤。
“平时抽烟吗?”赵彬问他。
“不抽。”老人咧着嘴笑,“照片没什么问题吧。”
赵彬看了看他黄黑的牙齿,问道:“你是从来不抽,还是这几年戒了?”临床上很多病人,问起生活习惯,有没有吸烟嗜好,最近几个月才戒的也会说自己不抽烟。
老年人憨厚地笑:“以前抽,现在有两年没抽了。”
“以前是抽了有多久?”赵彬问。
“二十多年还是三十多年吧。”老人说,“但是我都两年没抽了,一点都没抽!家里有小孙孙了,不能再抽了。”
赵彬看着他笑意里几分温暖,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你的肺上,有一点问题,我想跟你仔细说说,又怕你听不明白,你最好让家里年轻人来一趟听。这个还是要住院治疗检查的。让他们来,给你办手续什么的。好不好?”
老年人有些困惑有些为难:“家里儿子儿媳妇白天都要上班啊……我和我老婆子是过来帮忙带孩子的。我今天看病,都只有自己来,老婆子没法子陪着来。”
赵彬叹了口气:“今天我晚上六点到十二点上班,那时候你们年轻人家属也来一趟,可以吗?”
老人想了想,点头:“应该可以,应该可以!”
赵彬交代好了这些,收拾好东西下班。走之前查看了短信,知道罗铭遥在地铁口等自己,加快脚步赶过去。不知道今天罗铭遥开题复审怎么样了。不管怎么样,估计都不太好受。这种时候,陪伴是最好的安慰。
罗铭遥毕业课题的事情基本上告一段落。他文章已经发了,毕业的硬条件满足。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添加上实验结果、讨论,毕业答辩的内容就算完成了。他还抽空去了一趟拉萨,和那边再次联系收数据的事情,希望短时间内增加一些数据。
虽然过程曲折,中间很多事情让人难受,事情也终究过去,后面的时间,还得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地继续上班。但这件事最大的影响是,他原本考博计划继续报周老师的,现在必须调整。
不过赵彬给他提出来说,主任无非就是借周老师的导师资质,说白了名额还是在周老师手上,如果他要报考博士,周老师卖点面子,把他内定了,再带他一个,主任也不会太过为难。毕竟要做的样子已经做够了,主任不可能这么不留余地。
果然,周老师后面组会又问了他一次读博的事。周老师手下现在就三个学生了,罗铭遥已经成为组上的大师兄。他一向做事低调勤奋,对老师也很恭敬,周老师很喜欢他。总觉得这次他受了委屈,想要各方面补偿他。
“小罗,”周老师说,“你只要考上,我这边是没问题的。之前我说以后不带学生了,这事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明年是要把课题交一部分出去,但是一个博士名额还是争取得到。只要有一个课题,就能招学生。”
罗铭遥有点替周宏斌心酸。他一眼瞥到周宏斌鬓角的白发。他还记得当年实习看到周老师,那么随和的人,跟病人讲话也是和和气气,查房的时候非常仔细,病人都说他好。跟着这个导师两年多,从来没见他生过气,有事情了给他讲总能帮学生想办法解决。然而教学医院的竞争就是这样残酷。
“好的,周老师。”他回答道,语气没有以前坚决了。
周老师似乎也察觉到了,轻轻地笑了一声:“不想读也没什么,总归读出来是服务临床的。早一点上临床,把理论用于实践,也是好的。最近上临床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收获?跟着秦老师,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罗铭遥坐的端端正正,收敛好脸上的表情,一本正经地回答:“上临床看了很多病人。秦老师组上经常有疑难病例,确实特别有意思。
周老师点了点其他两个学生:“虽然都是学术型的,也不要忽略临床,以后上临床了,要学你们师兄,好好做事。罗铭遥在哪个组上都是被表扬的,病历写的很仔细,问病查体也是很细致。”
罗铭遥还没有什么当大师兄的自觉,被周老师突然表扬,很是不自在,红着脸忙说:“没有,没有。就是正常上临床工作。”
组会结束,他回病房跟着查了房。和赵彬在微信上相互提醒着,差不多时间一起出了医院。今天晚上有个聚餐,庆祝赵彬和李盼秋拿到正式通知,提升成为主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