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士子风流 (上山打老虎额)



原来油水可以这样捞,原来吃兵血和吃空饷如此的低级,采购,他娘的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然,采购不但油水足够,而且对军心也有极大促进作用,毕竟官兵们拿着天津制造局的火器,用着也是放心,不必担心三天两头的炸膛,薪饷也可以如数发放,不至于让官兵们心怀不满,不必担心士气不足。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些人都成了讨债鬼,各种名目的向朝廷要钱,不给钱?不给钱那好说,后果你承担,将士们在大漠,许多人受不了这寒冬的天气,朝廷发放的袄子不足以御寒,而天津制造局的被服里头都充塞了棉花,靴子里也有绒毛,既舒服又保暖,现在弟兄们许多人都已经冻伤,叫大家怎么打仗?

本来好好一个大捷,结果却是闹到这个地步,朝廷一下子头痛了。

将士们出关在外,你若是对他们的要求不予以满足,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于情于理,你也该有所表示。

可是表示就是银子,而且是大笔大笔的银子,户部那边折算了一下,若是要全部满足这群丘八的要求,朝廷至少也要拨发纹银八百万两银子以上,就这,还只是今年的数目,因为许多东西是损耗品,到了来年,数目也不在五百万以上。

粮草朝廷可是敞开来供应,现在还要这么多银子砸进去,且不说国库没钱,就算有钱,那也不给你这样糟蹋。

给还是不给?

廷议的讨论很激烈,兵部尚书是极力给的,户部尚书梁藤,居然态度模棱两可,反倒是礼部尚书跳出来,狠狠的痛斥一番,而内阁这边也在摇摆不定,因为杨一清是懂兵事的人,当然也知道边镇那边的情况,朝廷供应的军马、兵器、火器甚至诸多军需用品,确实是不堪入目,这些东西,平时窝在关隘堡垒里用着还凑合,可是出了关,靠这些东西去杀人,杨一清觉得很玄。

只是这种情况,其实一直都没有得到改善,也根本就没有改善的方子,那些放一枪就炸膛的火铳,还有砍一刀就卷刃的刀剑,在这些背后,有一条十分完整的利益链接,绝不是一个人能够触动。

而现在,边镇提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索性改供应为采买,这个法子是可行,只是杨一清他老人家就算把自己卖了,也换不来这么多银子。

至于兵部尚书极力赞成,一方面是利益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不想背黑锅,身为兵部尚书,边镇的情况他多少也有些了解,丘八们绝不只是威胁那么简单,现实的情况也确是如此,一旦兵败,或许内阁的诸公们还可以推诿,他这兵部尚书难辞其咎,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晚节,他必须极力赞成这么做,毕竟银子不是兵部出,可是责任却在兵部。

讨论的结果是,是该采买一些,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内库虽然拨发了不少银子,可是这些银子,统共也只余下了三百余万,除了留下一笔银子以备不时之需,真正能动用的委实不多。

于是,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户部尚书梁藤的身上。

户部是你当家,既然如此,银子的事肯定是由你操持。

梁藤拿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债。

这个办法一提出,立即遭来了许多的质疑,朝廷发债,让富户和贵族们购买,为了鼓动大家的积极性,当然得考虑利息,户部取用五分息,也就是你放一百两银子给朝廷,朝廷每年,还你五两银子的利息,三年之后,再将本金奉还。

而质疑主要是出自两个地方,一个是这样做真能筹措到银子,另一个是现在借钱爽了,以后还钱怎么办?

第六百二十七章:恭喜你 你被坑了

质疑归质疑,可是火烧眉毛,朝廷实在拿不出更可行的法子,于是乎,朝廷终于发债了。

发债是户部负责的,具体发多少债,这倒是很符合大明朝廷的风格,有多少发多少,不设上限。

这和他们印银票的思路如出一辙,一万两银子也该往一张小纸片上去印,结果导致纸钞泛滥,以至于到了现在,人家根本就拒收银票。

结果谁晓得,户部放出去的债竟是火了,一下子,竟是引来了抢购,几天的功夫,就兜售掉了六百多万纹银的债券。

其实京师里头,有的是大富,比如崇祯年间的时候,一年的岁入只有那么丁点,可是后来李自成进京,抄了大臣们的家,足足搜出纹银七千万,而国库和内库搜出的银钱几乎不足挂齿。

可见大明藏富于官‘民’,畸形到了什么地步。

六百多万两纹银一到手,朝廷的底气顿时足了,便是内阁那边也是心花怒放,六百万两纹银啊,这笔银子居然如此轻易就到手了,现在想想,从前为了几十万两银子的开支吵得不可开交,还真有些搞笑。

现在的问题就在,这些银子怎么用,甚至还有人提出,应当继续放债,不但要在京师放,还要在天下各省去放。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放债固然是能得来真金白银,可是以后还账怎么办?现在手里的六百万纹银,每年付的利息就需三十万两,三年下来,足足百万,到时候还要奉还本金,朝廷这么点岁入,足够折腾吗?

可是对有些人来说,大不了到时候再借就是,所谓卯吃寅粮,三年之后,放更多的债券出去,再还清三年前的债,手里或许还有剩余。

于是有人目光短浅,有人考虑长远,又是吵作一团。

其实说那些大肆借债的大臣目光短浅,却是冤枉了他们,他们早就想好了,他们是谁,他们是朝廷啊,朝廷借了你的银子,你敢催帐?再者,你的这些债券,到时候真要还,大不了朝廷印几张百万两的银票出来还你,你不要?不要就办了你。

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对他们看来,信用这东西是不用讲的,现在国库缺钱,自然能捞一笔是一笔。

只不过,梁藤拿出了债券的账簿出来,所有人哑火了。

许多人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傻了眼。

福王、璐王、荆王、淮王、襄王,单单是宗室亲王,就足足有二十九个,再有各种宗室旁支,竟是达到了百人之多,这些人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竟是人人都有份。

除此之外,还有黄锦,还有诸多国公,甚至还有一些朝廷大臣,一些地方上的豪族,亦是购买了不少。

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太好惹,而且呢,又拉不下脸皮来买卖,人家都在做买卖发财,他们是坐吃山空,而这个时候,兜售债券的人出现了,自然是说的天花乱坠,就仿佛是不买这个债券,你一辈子要抱憾终身一样。

再加上人家都说了,朝廷有难,要度过难关,你总得意思意思,这些人家里多有些浮财,闲着也就闲着,或多或少都会买一点,还有人扬言,这只是试水,若是当真如说的这般好,将来家里的浮财,都要砸上去。

毕竟银子放在缸里,十年一百年都还是那些银子,可既然朝廷放了债,却是钱生钱,利滚利,至于朝廷欠债不还?这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了,为何卖债券的宗室和豪族多,而商贾却是少的可怜,原因很简单,商贾怕朝廷不认账,可是这些人要是帐收不回来,却是要找人算账的,谁当政就找谁,忽悠到大爷头上,你们这不是自己作死?

满朝文武们这一下傻眼了,许多人甚至感觉,自己被户部尚书梁藤给坑了,不过现在,似乎钱已经借了,你就算原封不动还给人家,人家也是要利息的,国事艰难啊,谁拿得出?拿不出,那么只能先花着,可是银子怎么还,眼下只能捱过一时是一时。

这朝廷里出现了一个很可笑的现象,许多人抨击户部尚书梁藤,说他尸位素餐的有,说他荒唐的有,说他不理部务,只晓得搞三搞四的也有,可是一提到要弹劾这位仁兄,甚至让这位仁兄滚去南京,大家却都不吱声了。

债券的是梁藤提出来的没错,却也是内阁同意的,现在债券放了出去,大家却发现,对这债券的知识,他们是十分贫瘠,至于这银子怎么还,他们绝对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拿不出任何可行的办法,这种事,非梁藤来不可。

内阁这边,为这事伤透了脑筋,最后索性什么都不想了,银子反正是借来了,而且是以朝廷兴兵的名义借来的债,你总不能不拨出去,于是乎五百万两银子解送边镇,责令他们采买军需,留下一百万两,暂时为明后年的利息做长远打算。

一封书信,也迅速的传递到了杭州。

书信是梁藤写给徐谦的,算是一封私信,徐谦看过了信之后,露出了喜色。

朝廷这个陈腐的机器,终于要在自己的推动下,慢慢的动了,新政,新政,他们都说新政不好,可是想要还债,就得新政,甚至是更改税制,不进行改革,三年之后,保准有人要完蛋,可是一旦要改革,那么现成可行的办法也只有新政。

其实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可是不让朝廷命官们尝一尝失地地主的滋味,他们肯乖乖向前走吗?

虽然这还只是开始,朝廷不会这么快束手就擒,只是走了这一步,算是为将来徐谦卸任总督之后,徐谦入朝埋下伏笔。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