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wanglong)
- 历史军事
- 作者:wanglong
- 更新入库:04.13
青岛战事后,朱尔典给国内的专项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格雷外长通过渠道告诫日本出兵的危险性,强烈要求帝国取消日本的军事冒险!朱尔典已经意识到,日本加入协约国的目的并非直接参加欧战,而是准备在亚洲“捞一把”,如果日本人的举动不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帝国可以默许。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日本人对山东的攻击有可能极度恶化亚洲局势,甚至直接影响欧战战局!
在等待国内指示的当口,朱尔典跟法俄两国同行研究了青岛之战带来的变数,法国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施里芬”计划已经展开了獠牙,强大的德军右翼正在席卷比利时从法国西部攻入了法国,目标直指巴黎。霞飞已经遭遇最大的危机,他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攻击失败了,法军开始后撤。而东线也出了大危机,就在华军强攻青岛的那天,坦能堡会战爆发,由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接手的德国第八集团军上演了本次大战的第一个奇迹,至8月29日,也就是昨天,俄军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三十万人马烟消云散,此战像一根棍子狠狠敲在了俄国人头上,德奥一方大肆宣传,而协约一方则垂头丧气,英法希望俄军在东线牵制更多的德军兵力的希望落空了。坦能堡战役暴露了俄军的虚弱,三十万病员的损失不是大问题,俄军有五百万呢。三十万大军的装备给养损失也不是不能承受,但信心,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某种意义上,坦能堡会战彰示了一种可能,即德奥击败英法俄的可能。如果法国顶不住德国而失败,俄国的失败也不肯避免,英国将被驱逐出欧洲大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的是全球局势的大变。英国将彻底丧失二百年来建立的全球霸权。
朱尔典希望法俄两国正视这种危险,避免亚洲局势的失控。
廓索维茨大使在接到消息后很是低沉,对于朱尔典所谈的完全赞同,“决不能让日本人捣乱!决不能!”
现在跟一个月前的形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朱尔典非常恐惧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如果说一个月前格雷外长的指示给朱尔典打了一针强心剂的话,现在药效完全过去了,恐惧再次占了上风。
强大的青岛要塞啊,中国人只要三天,只用一个精锐师就可以夺取。难道他们还是虚张声势?
英国外交部对朱尔典的回复在8月31日上午正式抵达北京。帝国同意朱尔典的建议,认为在这种局势下保持中国的中立是有利的。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维护中国的中立。
朱尔典立即前往日本大使馆找林权助面谈。空气中似乎仍飘散着中国人庆祝青岛“解放”的鞭炮味道。路边走过的中国人似乎更加趾高气扬。朱尔典当然不会忘记8月27日北京为庆祝国防军夺取青岛而举行的群众集会。自从蒙山军建国,群众集会成为了常态,每一次的集会在朱尔典看来都是对大英帝国所建立的全球秩序的挑战,每一次集会都是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古老民族觉醒的良方。就在那天晚上。朱尔典出席了外交部举行了酒会。顾维钧助理通报了青岛战事的结束。德军已经彻底解除武装离开了青岛,要塞已被国防军正式接管,不仅是青岛。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管理权已经正式收回——顾维钧回避了关键的问题,避而不谈与德国的关系,特别是德国投资的处理,只是通报了这一事实。
酒会上满面红光的唐外长对他的敬酒似乎带着嘲讽。
青岛之战提振了中国的信心,更加树立了龙谦总统的绝对权威,那些质疑用武力夺取青岛的声音全部消失了,连病重转入协和医院治疗的民党领袖黄兴都致函龙谦表示祝贺和敬意。
一个整合了内部可以全力对外的中国是可畏的,尽管她目前还很虚弱,但足以在亚洲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林权助拒绝了朱尔典的劝告。他对朱尔典说,帝国攻击青岛的决心不可改变,“奉帝国政府之命,我已向支那政府递交了外交照会,要求华军立即撤出青岛,并将德军及装备移交帝国。此为避免战争爆发的前提条件。大使先生,您要知道,支那人教训的不是德国人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放纵这种行为将带来什么后果您是知道的。他们可以夺取青岛,也可能夺取威海甚至香港!和平中立的旗号简直是无耻的谎言!德国人配合中国人上演了一出拙劣的双簧戏——那是一种可笑的中国舞台剧,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人躲在背后操纵。帝国绝不允许这种挑战世界秩序的行为发生!”
林权助其实已别无选择。因为帝国已经“收不住”了!第一个准备用于青岛的陆军师团已经集结完毕,国内情绪激昂,这种时候叫停是会出大事的!林权助当然不会告诉朱尔典日本国内的详情,他完全可以想到现在的日本是何等局面。
的确,青岛之战严重刺激了日本。
8月26日,青岛德军投降的消息传到日本,军部立即大哗。内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中国人无视日本的警告激怒了日本,而青岛之战在一天内结束更是令军部措手不及!
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强硬地要求内阁追加战费,动员至少三个满编师团用于青岛战事。
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列席了内阁会议,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华军在山东半岛集结了四个陆军师,总兵力超过了十四万(情报有误)!原先计划的用两个师团夺取山东显然不够了,必须再动员一个满编师团,而且要求海军全力配合。
没有海军,陆军无法登陆山东,而且,在德军拱手让出青岛后,德军青岛要塞的所有大炮和炮弹,特别是重弹全部落入支那人之手,没有海军的火力,陆军无法“迅速”夺取青岛。
大隈重信首相焦头烂额。他立即向陆军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中国因青岛问题而在满洲和冀东动手呢?三个师团?三个师团可以包打天下吗?
此前,大隈重信已经拜会了陆军的灵魂人物山县有朋,就青岛之变征求了山县元老的意见,明确指出,如果在山东、直隶和满洲三处与支那全面开战,陆军做好了准备吗?究竟需要多少兵力?五个,还是十个师团?先不说国内经济能否承受一场不亚于日俄战争的大战,时间呢?需要多少时间?三个月够吗?支那人会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吗?如果支那不计后果全面发动,直隶的支那驻屯军将全军覆没,满洲亦将不保,帝国采取添油战术去对付如此庞大的支那合适吗?
山县并未正面回答大隈首相的问题,“军事问题自有陆军考虑,不需要阁下费心。但阁下要明白,如果帝国再不动手,以后将再无机会了。”
大隈重信内心同意山县元老的判断。新中国立国五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点,他们的发展速度远超帝国,即使他们不能出海争雄,但几十年来帝国无数志士仁人苦心孤诣的大陆政策将彻底失败,日俄战争的成果将付之东流!这不仅不能被陆军所接受,而且不能被全体国民所接受!谁敢接受这一可怕的事实,谁将死无葬身之地!
“阁下勿忧。陆军选择山东是有道理的,满洲涉及俄国,进攻北满将刺激俄国,因为他们对帝国的戒心远胜支那。至于您所担心的局面失控,我认为并不会出现。中国人一样没有做好准备。以身经百战的帝国陆军,击败山东之华军易如反掌!您想一想吧,陆军在山东获胜,支那无疑将退缩,局面并非不能控制。但就此罢手,满洲将更加被动。至于英国,完全不用考虑,欧战对于帝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大隈重信有些放心了。山县的态度就是陆军的态度,他们并非要对支那全面开战,山东之战只是一次显示帝国武力的膺惩行动而已。
日本国内并非全部支持对华开战,西园寺公爵就明确反对。但大正天皇刚登基不久,对朝局的掌控力根本不能比死去的明治天皇。帝国朝局实际是元老们在掌控,山县既然同意陆军出兵山东,内阁就很难挽回了。
日本内阁和军部就此连续三天召开会议,研究动员和战费问题。最终在8月29日议定,动员第18、第6和第3师团用于山东战场,以夺取青岛、控制胶济铁路为最低目标。动员第12师团增援满洲,严防支那之蠢动。另外增强朝鲜之兵力最少一个师团,以策应南满之安全。
为此,日本内阁增发战费5000万日元。
所以,面对朱尔典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林权助断然予以拒绝。但是,在内阁确定了出兵后,为了赢得军队集结的时间,日本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展开行动,在林权助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之后,日本人联合英法俄等过向中国提出了就青岛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建议双方就青岛归宿问题展开商谈。日本人的理由是,青岛问题不独为中德所有,涉及到列强在华的诸项利益,中**队的莽撞之举引发了文明世界的忧惧,如果中国将青岛设为对协约国开放的不驻军的自由港,日本政府将表示欢迎,可以确保青岛之安全。
第二节中国的应对
“陶姐,这张报纸你看了吗?”徐怡递给陶静一张《中华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