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一千二百万。这可与原来计划中的两千万相差不少。”吴甡皱眉道。他其实心里已经动心了,但他觉得,刘钧所谓的承包商,肯定就是刘钧自己。如今谁不知道,大明最有钱的人就是刘钧,四海银行、江南钱庄、东印度公司,东南制造局,应城盐场等,哪一个不是刘钧的产业或者他参与的产业。

  虽然表面上这些产业,都是挂在其它人名下,但事实如何,谁不清楚。

  “一千二百万并不少,两千万只是预计,并不一定能收到。而且这两千万就算能达成预期目标,可中间还得扣除各项成本,更别说,从上到下,肯定会有许多火耗、漂没之类的。而这一千二百万可是妥妥的净入,并且只要同意,立马就有三百万入帐。”

  吴甡笑了笑,越发确定了刘钧才是这个盐务承包商的幕后之人。

  “承包盐务可并没这么简单,朝廷现在的盐是纲盐制,有窝单盐引,盐商们手里的窝单可是永久持有的,还可以世袭。另外,朝廷历年来,超发了许多盐引,许多盐商手里都握着大把盐引没能兑换到盐,现在把盐务承包给某一批商人,那朝廷怎么向这些人交待?”

  刘钧也笑了,大明的盐商们这些年赚的盆满钵满,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的这个纲盐制。他们占据了盐专卖权,拥有垄断权还是世袭的,各个占有一个销售区,先垄断市场,再官商勾结,通过种种舞弊手段,最后坑了朝廷和百姓,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

  而现在刘钧的这个承包商计划,实际上也一样是这种纲盐制,不过更厉害的是,原来是有许多承包商,但现在刘钧要整个承包了,完全整个市场的垄断。

  但刘钧的这个计划还是有吸引力的,就在于刘钧要把地方上的官吏们,和那些盐政系统的人全甩开了,不跟他们玩,把利润分出部份直接给朝廷,然后自己来经营整个盐务,独家垄断整个盐专卖市场,胃口更大,出的条件也更高。

  “阁老,大明每年消耗的盐起码有六百多万引,那可是二十亿左右斤的盐。朝廷的盐税是每斤盐抽税二分二银,折算一下,若是二十亿斤盐都抽到税,那是多少?近四千万两银子,换算下,就是八千万块银元。可实际上,朝廷每年的盐税才不到两百万块。这些盐商,完全就是群吸血虫,从朝廷吸走了太多血,一个个富的流油。难道朝廷还要继续维持他们的利益,好让他们继续吸大明的血?”

  四千万两的盐税虽有些夸张,可依然让吴甡等人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一年两百万块的盐税,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他们若是也能拿出一年一千二百万的盐税上缴,那这个承包权可以给他们。但是,这些人会吗?不会,那还跟他们客气什么?朝廷可以不追究他们以前污的那些钱,可若他们还不肯满足见好就收,那谁敢伸手,谁敢跳,就砍谁的手打断他的腿。”

  吴甡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茶沫。

  “郡王,我有一个提议。一年两千万上缴税银,那么盐务、还有四海银行、江南钱庄、东南制造局、东印度公司、应城盐场、时报,都不用再另交税。”

  刘钧笑笑,吴甡这也算是摊牌了。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些都是刘钧的产业,或者他参与的重要产业,且都是极赚钱的产业,不说东印度公司在海贸这块占有的巨大市场份额,还有四海银行对铸币印钞以及存贷汇兑业务的巨大市场份额了,光是东南制造局,这个军火制造产业的巨无霸,一年都能赚取无数的银元。

  吴甡现在干脆跟刘钧挑明,刘钧控制的这些产业,也不搞什么核查核算了,直接包税。一年两千万块,不管你赚多赚少,也不算税率多少,反正朝廷一年只收两千万税。

  两千万是个大数字,很大的数字。可刘钧不用算,都知道如果按正常的纳税的话,这些产业一年的税肯定不止这个数字,前提是刘钧肯如实纳税。

  “刘阁老也同意吗?”刘钧转头问刘宗周。

  刘宗周也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他只沉吟了下,便点头,“包税两千万,可以。一月底前先上缴八百万,然后每个月上缴一百万。”

  “一言为定。”刘钧答应了,一年两千万的税很高,但对于这些产业每年赚取的利润来说,还是比较优惠的。而且对于刘钧来说,反正这些税款,最后也是到了朝廷的帐上,朝廷的,不就是他的吗。

  吴甡见刘钧答应的这么痛快,倒有些意外了。心里微微有些后悔开的数字少了些,但此时也不好再改口,便临机一动,加了一个条件。

  “这两千万税款要直接打入户部太仓国库,必须是银元,不能是银元券。”

  换言之,这些钱不能再如之前一样,从刘钧的左手换到右手,最后依然由刘钧掌握着,想要点钱,还得从他那里签字批准。

  “可以。”刘钧答应。

  刘宗周这时也提了一个条件,“以后这两千万税款,每一笔钱支出,都得经过户部批准,然后报我们三人同意签字,少一人签字都不能拔款。只有三人都同意并签字后,才能从太仓拔出钱来。”

  “没问题。”刘钧依然痛快的答应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38849751,往昔随风的支持,谢谢!


[正文 第423章 杀]

  刘钧从宫中回来后,便回到宣德门外直隶总督府。一入官厅,刘钧便立即派人召罗平安前来。等他的前情报副官来了,刘钧一面放下手中的公文,一面招呼他坐下。

  “在锦衣卫呆的还习惯吗?”

  罗平安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标准的锦衣卫校尉装束。他向刘钧行了个军礼,然后坐下,回话,“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会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当一名锦衣卫。”

  “锦衣卫过去的名声确实不好,但那是过去。锦衣卫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它。调你到锦衣卫,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用意。”

  “属下明白。”

  锦衣卫在明朝算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也曾经臭名昭著。不过在崇祯朝起,就已经比较低调。自刘侨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后,刘钧对锦衣卫也渐渐掌控在手。

  锦衣卫是个相当特殊的机构,他名为卫,但又与普通的卫所不同。他的前身是朱元璋立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亲卫。后来又归入负责皇帝依仗的仪銮司隶属。到十五年,正式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既有侍卫护驾之责,又有在朝会大典和皇帝出巡时负责天子仪仗卤簿的职责。

  锦衣卫中的大汉将军,就是大明的仪仗队兼贴身护卫队,有一千多人。

  因为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因此负有保护皇帝之责,也承担了秘密调查和刺探情报的任务。后来锦衣卫先后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握锦衣卫本卫的法纪和军纪,同时掌控制造兵器的军匠。

  而北镇抚司则负责在暗中秘密侦伺文武百官,同时还同时还担负着监视藩王、反间谍等任务。到成化年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

  北镇抚司拥有了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成为令人谈之变色的存在。

  锦衣卫编制也是极庞大的,下面有南北镇抚司和经历司三个司。还有十四个所,最多时甚至达到十七个所,拥有数万人之多。

  不过在崇祯死前的京军整顿时,锦衣卫直驾侍卫这块职责已经被取消。只剩下了巡查缉捕这块职责,成为了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

  到刘钧入京,锦衣卫也再次经历几次调整,到现在,锦衣卫已经彻底不再负有侍卫护驾这块职责。成了一个纯粹的情报侦辑机构。其下属三司,经历司负责收发公文,情报分析。而南镇抚司专管对大明以外地区的情报收集,执行刺杀等特别行动。而北镇抚司专负责对大明内部的宗室藩王、文武百官和军民的监视,以及反间,和调查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

  南北镇抚司都各辖五个卫所。

  锦衣卫的职责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同时内部也进行了一轮大裁汰,清理了许多功勋国戚子弟,并清理掉了那些挂名的空闲带俸官。最重要的则是其职责从首重刑狱审讯,改为首重对内外的情报侦辑。

  锦衣卫也是朝廷裁撤卫所后。唯一保留的卫。虽然保留了卫所,但也从原来的十四所减为十所。且那些世袭卫所武职,全都被撤除,空闲带俸官一律取消。

  在这个整顿的过程中,刘钧从楚军中调了许多人手过去,另外又招募了不少的人。可以说,现在刘钧已经不再仅是通过刘侨来控制锦衣卫,而是真正实切的插手控制锦衣卫事务。

  经历司和南北镇抚司,以及下面各所,方方面面都有了楚军的人。

  虽然楚军也有一套自己的情报体系。可锦衣卫这块招牌还是不错的,有时候办事,打着这块牌子,事半功倍。

  尤其是锦衣卫原来就有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的权利。任何威胁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他们的侦缉和惩治范围之内,甚至逮捕人的时候都不需要经过外廷三法司的手续,能直接逮捕人进锦衣卫诏狱。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