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王叔治、常伯槐,还有审正南和董公仁,甚至还有洛阳的阿越、阿范他们,全都保持沉默,其实应该也是跟吕范类似,所谓无人能称的上反对,但终究是不支持,而又因为知道我这个人的作风和心思,所以干脆闭口不谈此事……唯独一个初来乍到,想求晋身之阶的杜伯侯,还有一个整日往昌平城里喝酒赌钱的戏志才,算是依照我的心意,给我出了对应的主意。”
“说到底,还是见识被禁锢住了。”公孙大娘也是彻底明白了过来。“他们一来是想不到将来到底会乱到什么地步,二来也还是对汉室有点幻想,指望这个灵帝赶紧死了能换个神武英明的天子,却没想过天子没来来了个奇葩的董卓……不过,我算是看出来了,阿珣,你也是难!”
“上位者都难。”公孙珣复又笑道。“不差我一个,母亲当日辛苦开创安利号难道就不难?”
“都难,所以还是要去努力做事,再难的事情一步步做下去总有应对的法子……”公孙大娘幽幽叹道,却又不禁失笑。“居然被你绕进来了。”
“非是盲目自信。”公孙珣也负手笑道。“母亲,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想要面面俱到自然不大可能,但我这番作为已然是纯粹提前偷跑,又如何能指望太多?至于说辽西那五百里通道,实在不行,便多扶持一下莫户袧、段日余明等辈便是……其实说到底,事到临头,总有突发的事端,关键还是要自己底子厚!母亲在辽东,我在昌平,将根基扎下来才是最要紧的。”
“你既然想的那么通透,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公孙大娘也微微笑道。“只是我这次再回辽东……你得将一个孙子给我留下。”
公孙珣面露恍然之意,却也不是很在意:“之前母亲便应该已经知道了,在昌平半年,阿玉又怀孕了,阿芸最近似乎也有征兆……故此,母亲干脆将这两小子一起带回辽东教导,只将两个女儿留给我就行。”
公孙大娘一时犹豫,但还是摇头:“两个孩子都要开蒙,这个时候带回去,会不会耽误功课?”
“辽东就没有好老师吗?”公孙珣依旧有些不以为然。“关键是家庭教育。我在这里,又有几分心思放在他们身上,至于他们两个的母亲,必然是不如母亲你的。”
“阿芸应该还算不错吧?”公孙大娘还是有些犹疑。“让小点的那个随我去就是。”
“这不行。”公孙珣连番摇头,到底是说了实话。“母亲,既然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争一争了,那大点的那个便是我自然而然的继承人,这时候你只带一个孙子去辽东,无论是谁,都会让人有想法的,反不如两个都带去……而且母亲,只是四年,四年后我一旦起兵稳固住幽州,你便可以从辽东过来了。”
公孙大娘终于缓缓颔首。
母子二人,到底是再度统一了意见。不过相较于以往,这一次,明显是做母亲的多多迁就了儿子。
或者说随着当儿子的年长,天下间当父母的多半会如此。
而既然议定了方略,公孙珣也不是软弱拖沓之辈,他先是怂恿新任幽州刺史与广阳太守,联合奏行中枢,以冀州流民多至,兼有零散野地,在广阳行所谓‘井田’民屯制度。
中枢处虽然知道这里面有些不尽的说法,但看到民屯许给的赋税,再加上凉州当面局势愈发危殆,还是选择了认可。
而得到了朝廷中枢的背书后,公孙珣便开始大举在广阳推行所谓井田制度,强行将本地豪强与民屯绑定在一起,以此来借机清查豪强的土地、户口,并强迫彼辈与民屯一起同耕同种,共编什伍。
四月,广阳大户王氏串联邻郡世族豪右,试图攻打昌平私学与蓟县州治,反被渔阳田氏告发,以至于举族被诛,一同被灭族的还有足足七户,被斩首者近千余人。
一时间,全郡悚然。而公孙大娘也携带着两个孙子,回转到了辽东。
到了当年秋收,伴随着公孙珣三子与三女的出生,安利号开始公开替官府代收广阳算赋,幽州号称大治。
同年,关西大旱,加上之前的战乱,整个长安以西秋收乏粮,百姓纷纷流离,但诡异的是,凉州战局反而因此沉寂了下来,一直在长安对峙叛军的太尉张温返回了洛阳。
到了冬日,幽州、并州忽然遭遇到了新崛起的轲比能鲜卑势力的袭扰,并州当面为程普所挡,幽州方面却是公孙珣引私兵随护乌桓校尉出兵,于渔阳北面汇集了辽西鲜卑、乌桓、杂胡无数,然后轻松击退了对方。
战后,轲比能遣使至广阳来告,愿求册封互市。而莫户部的莫户袧也在渔阳郡北,燕山山脉的北面通道处建立了一处定居点,公孙大娘赐名为承德。
经此一事,再无人挑战公孙珣在幽州的权威,幽州也一时号称大治。
而借着此事的东风,第二年春耕,公孙珣开始在渔阳推行他的‘井田’制度,而这一次,渔阳这里,却无人敢有怨言,便是故泰山守张举这种人都喏喏如犬。
天下隆隆,整个帝国大势翻滚如潮,而公孙珣在昌平却安稳如世外之处一般,他的生活里全是春种秋收,夏猎冬狩,同时还不断读书教学,所谓生活中全都是耕读诗酒,妻女家常。不过,偶尔到了某些节日,当他在日渐热闹的昌平私学里看到京泽去哭祭他的舅父,看到常林去遥祭司马直,甚至他自己也忍不住去喝酒的时候,公孙珣却总是忘不掉那些宛如自己人生路上过客一般的人物。
更不要说,经常还有白马骑士将洛中的政事从南面传来,经常还有冀州的流民从南面慕名来到昌平。
平心而论,见得次数、听得次数太多了,公孙珣早已经不会感到之前的那种愤怒和失望。
但是,这不代表他不会在心中一次次提醒自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本不该如此。
诗曰: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关西董仲颖,疲兵敢笑捕鱼充。
本卷完。
第一章 白云迷路合复开
? 公元一八八年,汉中平五年,夏至。
可能是今年气候偏冷,也可能只是地缘偏北的缘故,幽州这里的盛暑其实并没有多么炎热,反而有些舒爽怡人的感觉。阵阵清风中,十余辆豪奢马车组成的车队在数十骑士的扈从下从冀州往幽州而来,一路耀武扬威。
进入幽州后,他们沿着涿郡大道一路向北,出良乡,转广阳,过?水,越蓟县……正如沿途田中除草百姓所想的那般,也如南北往来士子所猜度的那样,这一行人俨然是奔着昌平而去的,数年间,幽州本地人已经见惯不惯了。
马车一路奔驰,沿途没有做任何停顿,一直来到著名的昌平私学厚德石前方才停下。
所谓厚德石,乃是卫将军公孙珣在昌平建立私学后,为了勉励学子,也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便因地制宜,取当地天然巨石,在上面刻下了‘厚德载物’四字以作学训。
因为这块大石头正对着占地广大的私学正门的缘故,所以格外知名。
回到眼前,时值午后,私学正在午休,故此,门前门内都并无太多人往来。那豪奢车队停在门前,一名衣着华贵的中年文士从车上下来,然后就直接引众在石前树荫下负手驻足,对着这四个字打量了起来。
而不过片刻后,其人却忽然捻须一声冷笑:
“咱们卫将军倒也有意思,做什么都托言是我们刘公遗书,可遗书到底写了什么天底下除了他却无一人所知,所以我等偏偏又反驳不得……”
旁边随侍的几人皆无言语。
“我听人言,这昌平其实还有一块‘自强石’,上书‘自强不息’四字?”此人复又转首问道。
“是。”旁边一名配着印绶之人不由略作回忆。“我从弟魏仲茂前年弃官来此,便久随卫将军身侧,他有信与我说过此事,说是在卫将军府右侧的白马义从驻地内,有这么一块石头。他还说,那白马义从名为义从,其实颇有武学风采,卫将军和他的亲信幕僚常常亲自去教授兵法,而燕地尚武,世族子弟束发读书,到了弱冠时节有人出仕州郡,却也有人转而投入义从之中,冀希望于卫将军的教导。”
“边郡尚武啊!”这衣着华贵的文士一时仰头感慨。“放在别的地方,卫将军根子上还是有些弱气的,如你们这种根子正的世族心里也还是有些拿捏不定,所以只放了一个从弟过来,还拖延了许久。可在幽州,他真是……真是无懈可击,连在别处是劣势的家世如今居然都是优势了。”
身后那人旋即闭口。
而这文士依旧指指点点,丝毫不以为意:“我听说,这昌平城外,蟒山之下,卫将军府居中,左面是读经义的私学,右面是白马义从的驻地,前面是安利号在广阳的商栈,后面山脚下则是他幕中统筹一切的幕府所在……卫将军在此处长居数年,根基深厚,广阳、渔阳、涿郡,三郡百万人口的军事、民生、经济、人才全都出于此处,俨然是国中之国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