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阙 (七月新番)


  从三十年前做尚书令时起,霍光便几乎每日往返,对这一路太熟悉了。
  熟悉到能辨别出地上不同区域的砖块色泽年代,最早的一批是前殿附近,乃萧何时夯下去的砖,取自秦宫,有大火焚烧的痕迹,故色微赤。更多则是孝武时的青砖,那时候天子大兴土木,让未央宫焕然一新。
  熟悉到霍光已能记住,某个位置有蓬怎么也杀不尽的杂草,但只四天不见,却被宫仆拔得干净。
  “老夫得撑住啊,再撑一年半载……”
  平日半刻能走完的路,现在却要多出些时间,腿脚有些乏力,但霍光必须走下去。
  霍光能操纵人事,能将废立给大汉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换了一个皇帝的情况下打赢了元霆之役,真是亘古未有。毕竟连孝文皇帝,也曾因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取消了筹备已久的北伐。
  但对于忽然降临的天灾,霍光却有些无能为力。
  仔细想来,上天似乎在故意与他作对。本始三年的旱灾和地震,让朝廷未能驰援北庭,好在霍光没有信错任弘,他凭都护府的力量顶住了大单于的进攻,并将战争拖入冬天,让匈奴损失惨重。
  本始四年匈奴遭灾,四邻背叛入侵,本是大汉进攻的好机会,却被一场地震耽搁了。
  本以为五年无事,岂料在最后一天,却给他来个大惊喜!
  虽然日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对人心打击却极大,关中、三河等地都看到了日食,本就在民间传播的谣言恐怕又要满天飞。
  若是按原本计划,明年再击匈奴,这件事应能平息下去,可现在……
  “年年有灾,岁岁有祸,不能再等了。”
  距离尚书台不远,但霍光有些走不动了,不得不停下脚步休息,却拒绝旁人搀扶。
  不管上天是不是真给予警示,霍光希望能靠自己走完接下来的路,勿要像孝武那样,功亏一篑啊。
  而等他进入尚书台时,其余七人已在此等候,任弘的目光还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旋即垂下眼睛、
  这个机灵鬼,已经发现自己脸上敷了一层淡淡的妆,以掩盖如同死灰般的肤色吧?这还是夫人显的主意,但骗得了别人,任弘应是骗不过的。
  霍光踱步走到案几后缓缓坐下,上个月,他尚能拔剑将硬木案一劈为二以表决心,可今日,那藏在袖中止不住颤抖的手,恐怕是发不了力了。
  但大将军的眼神依然坚毅,他扫视众人,开门见山!
  “我欲提前战事,于今岁下半年,兴调三辅六郡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合计二十万步骑,再召来西域、北庭都护府乌孙骑兵、小月氏义从,兵分四路,咸击匈奴!”
  什么,下半年就打仗?
  厅堂之内,七人皆愕然,这是大将军从未透露过的事,上个月不是还商量得好好的,花一年时间来做战争准备么?怎就忽然提前了?
  霍光却不给众人时思索,而是开始一一点名询问,当头第一个就点了任弘,微笑道:
  “西安猴,你以为如何?”
  ……
  


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当大将军问自己支不支持,西安侯是毫不犹豫,当然是表示支持了。
  任弘起身,其言掷地有声,震得一旁的尚书令丙吉都颤了颤。
  “其余各部之卒如何下吏不知,但西域、北庭之兵,为打这场仗,已准备了数载光阴。士卒枕戈寝兵,立功心切,可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是的,大将军急了,任弘能清楚地感受到,一贯理智冷酷,如同漏刻一般运行,不会有丝毫差错的大将军,今日却格外焦虑,这种情绪甚至能透过他脸上那层掩盖灰白皮肤的淡妆显露出来。
  但知道不一定要说出来,现在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记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大将军让打,要说不字,也轮不到他这个“外人”出头。
  “道远锐气不减当年。”霍光已经不吝于掩藏心思,而是极力想推动此事,直接赞了任弘,也不管他怀的是何心思,结果,大将军现在只要结果!
  有了这个让霍光极满意的开头,接下来,尚书台俨然成了主战派的专场。
  傅介子单手作揖:“介子虽断了左臂,但右臂仍能挥刀!可再斩匈奴数小王首,悬于北阙!”
  一向与两人不对付,存了竞争之心,也想搞个万户侯当当的范明友哈哈大笑:“大将军予我五万兵,明友可出云中入左地,合乌桓鲜卑之骑,横行匈奴中!”
  至于张安世、韩增,这两位的态度一向见风使舵,也没意见。
  倒是出身大将军幕府护军都尉的赵充国,始终皱着眉,等众人说完后提出了异议。
  “先前大将军令吾等画略,遍观孝武时历次北征成败,以为击匈奴不可急促,而应当徐徐图之,缓进急战。”
  河南、河西之战之所以能胜,便是这种思路的结果,吃下匈奴人的地盘作为前进基地,经营数年后迅猛出击。
  作为屯田大师,赵充国是后年战争的制定者,他以为,要花一年功夫,将朔方、五原等地的屯田点重新开垦,让大军入驻,就近攻击。
  而不是像上一次战争那样,从关中、关东仓促调集后,刚集中到边塞就急吼吼出击。结果就导致了田顺一路因后勤调配不当而出塞八百里而还,雷声大雨点小。
  而任弘也提议,在中原大军屯于朔方五原的同时,先以西域北庭配合河西为攻势,取匈奴右地,然后再合东方诸路大军,横扫单于庭。
  如同一条苍龙,将匈奴鹰一点点缠住,缓缓绞杀其力量,最后一口下去解决问题。
  但大将军却忽然推翻了之前的计划,竟要在半年后出兵,那与孝武时轻敌冒进,屡屡派遣大军越过大漠草原攻击匈奴腹地有何区别呢?
  当汉军出塞进攻的套路被匈奴摸透后,卫霍时代的常规战术就很难奇效了,故天汉之后,一连三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大将军雄心勃勃欲动用二十万大军,一举踏平单于庭,但赵充国并不认为人多就一定能完胜。他记得,天汉三年的余吾水战役,汉军做了全国动员,动用了一支二十一万人的大军,但结果却是平局。
  但霍光却不认为这是问题。
  “孝武晚年四出塞而无一胜,唯在择将帅之过也!”
  曾在卫青、霍去病的统帅下所向披靡的汉军,在汉匈第二阶段的战争里大失水准。在霍光看来,不是士卒不给力,而是因为统帅无能。
  几路大军多路进攻匈奴纵深的战法,气势很大,这也是汉武帝一贯的大手笔。但问题在于,在当时的通信条件,这样纵横千里几路大军很难精确协同,战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敌将领。这对前敌将领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必须能独当一面,能抓住战机,具备良好的战场感觉。
  比如赵充国提到的余吾水之战,仍任命上次天山战役的败将李广利实在让人奇怪,因杅将军公孙敖的任命也是不合适的——据霍光所知,公孙敖独自领兵从未胜利过。
  “李广利、商丘成、马通、马何罗之辈,焉能与今日诸位将军相提并论?”
  不是霍光骄傲,孝武时虽名将辈出,但今日众人也不逊色。
  任弘、范明友、赵充国、傅介子,是他挑定的四位大将,哪怕是领军最少的傅介子,都在赤谷城之战里证明能独当一面。
  而在之下,亦有新封列侯、关内侯的任宣、张千秋、甘延寿、辛庆忌、赵汉儿、奚充国等一大批人。
  这么一数,果然有许多人是追随任弘立功受封的,这也是霍光匆匆将任弘调回来的原因,此子太能立功,再让他在西域待上两年,恐怕又要回馈朝中几个列侯,若如此,则任氏旧部党羽,要赶上他霍氏了。
  大将军如此坚持,赵充国也没有说下去,毕竟他本人是不惧战的,当年东天山之战,虽然嘴里骂着李广利,但当汉军被围时,也是他站出来率部突围。
  尚书台七人中,或谀从,或附和,或屈从,倒是一介文官的杜延年坚持到了最后,肃然长拜:
  “大将军,此乃危国之举,绝不可行!”
  ……
  杜延年即便知道大将军这么做的原因,亦剧烈反对霍光将战争提前的打算。
  因为他身为御史大夫,又得以参加中朝集议,很清楚帝国的经济运行状况。
  “大将军,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二十万兵,则加倍矣。”
  加上劳役民夫,真正影响到的人,何止上百万户?这几年灾害很多,有些地方大旱生蝗,南方江淮则遭了洪水,加上齐地大地震,连年不丰收,流民未尽返乡迁徙,这时候逼迫他们服役参军,不知会造成多少惨绝人寰的事来。
  此时不昭示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也就罢了,为了大将军的夙愿,为了解决匈奴,裤腰带稍微紧紧可以。但忽然提前到下半年出兵,实在是太刁难统筹粮秣的官吏,更为难天下百姓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