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战事结束,陶谦给李易提供的许多东西李易都还封在库房没动,夏侯渊所部留下的种种物资,以及他们早先在徐州劫掠的财物,也全都落在了李易的手里,李易算是同时吃了两家,盘点下来,徐州一战李易不但没花钱,反而还大赚了一比。
后来征战扬州,这次是实打实的硬仗,花费着实不少,但因为下邳笮融的事情,还有以糜竺,陈登等一部分徐州世家的支持,李易本部那一路兵马的消耗终究还是转嫁在了徐州的身上,依然没有对荆州造成影响。
整个战事中,也只有从江夏出兵的张辽那一路兵马的供应是由荆州承受的,但那只是最初,在张辽夺下豫章之后,军粮消耗大减,荆州只要负担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所以,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事对于荆州来说,并没有成为荆州发展的负担,相反,因为李易的强势与荆州的安定,让荆州成为了百姓向往的地方,那段时间里荆州有许多流民涌入,使得荆州的人口不减反增。
开荒屯田的工作李易还是南阳太守的时候就在做,成为州牧后,更是在所有郡县推行,甚至将屯田工作成为了官员的考核标准。
许多没有土地的荆州百姓,还有那些逃到荆州躲避战祸的人,为求生计,几乎都成了为李易屯田的人,使得荆州的耕地面子大大增加,再加上这一年荆州风调雨顺,最终这一年荆州产出的粮食比往年多了将近两成!
按照郭嘉统计出来的数字,仅仅只是荆北三郡的官库存粮,就已经足够李易十万大军北伐两年!
这个数字让李易欢喜非常,甚至,他都有了一种提前挥师北上的冲动,不过,很快李易就冷静了下来,因为北伐牵动实在太大,弄不好还可能被天下人围攻,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而且,这些粮食看起来很充足,可那只是理论上,真正的战争中意外很多,他必须将最坏的情况考虑在内,而且战后的恢复生产也是一个消耗粮食的大工程,李易几乎可以肯定,他如果现在北上,即便战事方面顺利,但后续麻烦肯定非常大,如今扬州都没能完全消化容纳,还不是他大踏步的时候。
除了粮食外,其他与经济相关的方面也是稳步发展,单单就各郡账面上的数字来看,基本是由北向南递减,南阳最为繁荣,南郡、江夏次之,最后是荆南各郡。
这倒不是南边的官员水平不行,实在是荆州的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北部,这一点直接卡死了荆南的上限,整个荆南四郡,也就蔡瑁所在的长沙,因为占据水路要害的缘故,可以联通东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发展,才能勉强与荆北比较一二。
不过,在整体的平稳中,有一支独秀却是格外显眼,那就是李易的造纸工坊。
李易离开荆州时造纸工坊里面只有几十人,但如今造纸工坊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单单是其中做工的人就已经过千,这规模即便是放在后世也算是个大厂了。
规模扩大,纸张的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最初的时候,纸张只能是李易的官方专用,但现在,纸张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只是价格有些偏贵。
具体来说,一尺见方的普通纸张与同样大小的上等竹简价格几乎等同,被人转手倒卖之后,甚至还要更贵,寻常百姓依然用不起,但即便如此,工坊每每出货,直接就被早已等待的世家,或者商人将之抢购,这还是在限购的前提下。
而且,想要购买纸张的,不仅仅是荆州本地人,还有荆州以外的地方。
在李易与朝廷还处在蜜月期的时候,每次给朝廷进贡,李易都会叫人送上一些“精品特供”,朝堂上那些大佬们都是文人,虽然他们不喜欢李易,对李易弄出来的蒙学经典也是有褒有贬,可是,李易送去的纸张却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于是,纸张很快就在长安流行了起来,莫说达官贵人们喜欢,据说小皇帝还用纸张发过一道圣旨,一分钱没收给李易打了打广告。
但是,进贡的纸张再多也是有限的,小皇帝自己用还可以,却不够朝堂大佬们分的,于是,后来长安就有人联系李易这边,希望购买,郭嘉在李易的授意下答应,短时间内卖出去许多,然而,等借着朝堂大佬们将纸张彻底炒热,炒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之后,郭嘉的策略变了,荆州依然贩卖纸张,不过不收钱财,必须要拿粮食来换!
李易刚到南阳的时候,买粮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自从徐州与兖州陆续战乱,中原之地粮食已经开始紧销,粮价一涨再涨,超出了李易的承受范围,甚至还有人从中作梗,干脆就不卖给李易。
于是,李易干脆就让郭嘉用纸张换粮食。
纸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暂时没多少用处,可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纸张不仅仅是必需品,更是脸面问题,不然旁人写字用薄薄的纸张,他们还是抱着竹简,这直接就差了一个档次,作为文人,这能忍?
于是,原本李易需要废好多功夫才能买来的粮食,现在却是被那些大户主动送到了门口。
根据郭嘉的汇总,最近三个月,只是纸张贸易就给荆州带来了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入账,这还是因为纸张的产量跟不上,供不应求,不然收到了粮食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李易对此非常满意,并再一次打定主意,在他一统天下之下,纸张的价格绝对不会下降,他要好好的从那些世家大族身上咬一口,至于教育普及什么的,那是他的大目标完成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纸张给李易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李易带来了一些麻烦。
长安那边就有人借朝廷名义,来荆州求取造纸之法,被郭嘉拒绝了,其他地方势力或者世家门阀,也有人想要求取造纸之法,或者是寻求一些合作,但基本都被郭嘉婉拒。
明着来不成,就有人忍不住动了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为此郭嘉杀了不少人,甚至襄阳还有一个小世家为此被郭嘉下狱,请示李易之后,灭了满门。
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孔融,他就说这是造福天下之道,让李易不要因为贪图眼前一时私利,而耽误天下百姓的教化大事。
可惜,孔融在李易的黑名单上,他的这个要求都没送到李易的面前,郭嘉直接就给丢一边去了。
不过,郭嘉回报的时候,却是提到了益州的刘璋,因为李易的纸张贩卖是用粮食作为交易的,而益州路远,往荆州卖粮食成本太大,所以,刘璋的人便表示希望可以用钱财来购买,只是用粮食交易是李易定的规矩,郭嘉不敢更改,郭嘉只能婉拒了刘璋的要求。
但李易却是颇为伤心,他将这件事情记了下来,决定之后找刘璋接触一下。
除经济方面之外,军事的发展就比较显著了,因为李易带兵打仗,一直都是无往不利,而且他说话算话,当兵的军士不仅能吃饱饭,而且还有军饷,因此,无论是荆南还是荆北,想要投身行伍的年轻人是数不胜数,只要李易点头,随时都能再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郭嘉知道,李易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战事,因此随便各地战意很高,但兵马数目一支维持在李易离开时的水平上,不过,郭嘉也不是任由百姓的意气白白消耗,他让各地官府训练乡勇的名义征召青壮,供给饭食与少量钱财,然后训练他们一堆按时间,然后送还乡里,这一批离开之后,再训练下一批。
如此虽然只能训练出来劣兵,但胜在人多,而且这些人都是李易的预备兵员,一旦将来需要,随时可以征召,而有了之前训练的底子在,想让他们成为精锐也不是太过困难的事情。
第608章 亲情
郭嘉在军事方面的安排,其实是有着李易的影子的。
早先闲谈之时,李易提到过“民兵”的概念,也在南阳试探性的搞过一段时间,但因为没开始多久,荆州就发生了战事,战后荆州急需稳定,这类事情也被搁置了下来。
而郭嘉则是根据荆州的实际情况,将这件事情推广,甚至让其成为了一种长期可行的制度,大大的增加了荆州的战争潜力。
对此,李易非常满意。
然后,郭嘉继续与李易说其他方面的事情。
在世家的这一块,在李易离开荆州之后,荆州世家整体安稳,就算偶尔几个有其他心思的,也是那种排不上号的小家族,像是蒯家,蔡家这些荆州的顶级世家,他们的眼光都很长远,做事也非常聪明,郭嘉的工作能够快速的顺利展开,离不开那些人的鼎力支持。
不过,近来的世家之中,却是多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存在。
如今河北连年征战,京畿一滩烂泥,兖州,徐州也是杀得血流成河,如此混乱的局势中,不光百姓要避难,那些世家也挡不住,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背井离乡,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就选择了荆州。
迁到荆州的世家之人,不管他们是为了自家生计,还是为了个人前程考虑,不少人都想要在荆州出仕,对于这些人,除了其中太过不成器的,郭嘉基本是照单全收,做足了一个李易求贤若渴的表象,不过实际上,在任命的时候却是颇为小心,除了极少数特别出众的,其他基本都放在一些不属于要害,但也不会觉得被轻视的位置上。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