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跟着张小公爷,实际上唐伯虎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自己所学的不同。
张小公爷很多典故做法似乎出自于四书五经,但又不同于四书五经。
一切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有迹可寻。
但张小公爷所教之法却又更加的直白、更加的显性,更加的血淋淋……
“此事者,可谓之曰:战争!”
“战争者,国政之延伸。战争者,乃国政之所属!”
“国政,不见刀枪之战争。战争者,刀枪泣血之国政。”
那在一旁的朱厚照听得张小公爷的话,那两只眼珠子如同烛火一般不住的闪光。
夫战者,乃以刀剑枪炮使敌从我意志。
夫战者,乃最大使之刀剑剔除不从者之法。
夫战者,根基于此。
……
随着张小公爷皱着眉头的陈述,王守仁的喉结不住的滚动着。
这种完全不加掩饰的描述,让他看到一种不同的路径。
这种路径不断的冲刷着,他本来就逐渐开始崩坏的观念。
足足一旬的时间,张小公爷足不出户每日早起晨练后便带着几个弟子著书。
唐伯虎他们随着张小公爷的陈述,人都几乎要疯了。
每天他们不断的重复一遍遍的看着写好的誊抄的宣纸,嘴里不住的呢喃。
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观念,在此时不断的崩塌、重组。
若是从前他们绝对是无法接受如此剧烈的冲击,然而在经历了张小公爷的铺垫后就好多了。
至少他们现在即便是受到了冲击,却也不会直接下意识的进行反驳。
因为张小公爷用着一项项的事实,不断的证明了他所言的一切。
“商者,计然策行之也。国之财通、国之货通、国之物通,皆须其行,怎可轻慢之?!”
“而商者逐利,尝有见利忘义者起邪心、执邪行者出……”
“是以当国法束之、以司律惩之,亦当奖担当者、平待执善行者……”
上面的一篇论还这些个崽子们还没有能够理解完毕,张小公爷的第二篇又来了。
但这上面主要涉及到的是计然之策,于是这还好接受一些。
足足半个多月的时间,张小公爷口述、唐伯虎誊录。
最后再全稿交给了张小公爷进行校定,最终定版再交由唐伯虎重新誊录。
但是印刷方面朱厚照却带着刘瑾、张永二人亲自操刀、动用宫内禁卫,不许任何人靠近。
而亲自用活字印刷完毕后,朱厚照还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规整活字。
确保没有任何泄露,这才亲自封箱带着两本书快马赶回了皇宫大内。
张小公爷对于朱厚照的做法只是淡淡的一笑,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示。
如果这位太子殿下跟自己学了这么久,连这两部著作的价值都看不出来的话……
那只能说,他是蠢货中的蠢货。
然而小正德不仅不是蠢货,而且他比张小公爷从历史上读到的更加聪慧。
是以仅仅是在张小公爷写这两本著作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了其中的价值。
但朱厚照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弘治皇帝,只是恭敬的递上了这两本书便告辞而去。
《夫战争述》、《献给皇帝陛下之计然谏》,便是这两本书的名字。
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弘治皇帝甚至花费了足足五日方堪堪品读完毕。
看完后他便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何会如此郑重的亲自送来。
亦明白为何前几日他竟是调动了禁卫,将印房封锁亲自刊印。
弘治皇帝此时亦绝对不希望这两部著作流传出去的,者关系到了帝国最为核心的利益。
很多之前看似不解的难题,结合着两部书刊照疑惑顿解。
这……这都已经不敢说是大才槃槃了,这简直就如天人神授一般啊!!
因为除此之外弘治皇帝真无法形容着两本书,对于自己的震撼!
《夫战争述》这本书弘治皇帝踌躇了良久,终究是咬着牙将此书刊印了五本交给了军部。
但所有人只许在军部内参阅,绝对不许带出。
这直接造成的是军部从王越到汪直,再到保国公、成国公他们几个近乎要魔怔了。
眼珠子几乎陷进了书里根本拔不出来,很多是他们从前隐隐感觉到但形容不出来的。
毕竟他们行伍亦都做了不少,王越甚至还有地方治理经验的。
他们对于张小公爷的形容和描述,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
再结合他们从史书上读到的一切,顿时很多疑惑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陛下,此策决计不可轻传之!!”
这是虎头国公拿到这篇孙儿著出的书,仅仅是看了前面三行便豁然起身怒目圆瞪。
“此策所言关乎国命,关乎帝国之安危!若非帝国忠良,决计不可授之!”
弘治皇帝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王越直至看完了才脸色苍白。
对弘治皇帝苦笑涩声道:“陛下,老臣……服矣!”
玉螭虎在此必然撇嘴,您能不服么?!
这可是多少人的智慧总结,经过了多少次的提炼方才成型的。
别看咱张小公爷只是将其中的些许项目提炼出来,但能够结合古籍将这些嵌入亦是本事啊!
里面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能让这些老将们有拨云见日之感。
第四百五十二章 东厂锦衣皆须改,咨政元老将出台
战争是什么?!要明白这点非常的重要。
这甚至一定程度上比战争本身,更为重要。
只有对战争有着清晰而透彻的认知,才会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
华夏千年以来多数只研究于战略、战役、战斗,却没有人去研究过战争的本身。
那股重道轻器的思想,然后延伸至重文轻武。
先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又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这都还不够,还要说“战胜,以丧礼处之”。
连赢了都得按照丧事来处,那干脆卸甲别干了呗。
文官们因为这个思想对自己有利,而不断的将其广传之。
而张小公爷却不一样,他可是经历过后是各种熏陶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点:你不用,别人就用在你头上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没错,但别忘了下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可以说弘治皇帝等人,是第一次从张小公爷的著作里了解到这种思维方向。
战争是国政的延续,国政是不流血的战争。
《夫战争述》中,张小公爷首先陈述的就是战争与国政、国策和国利之间的关系。
完成了这个阐述,才接着阐述战争的目的。
战争的目的决定了战略目标和计划、战役的执行,及每一场相关的战斗……
这部《夫战争述》还好,那部《献给皇帝陛下之计然谏》才是最麻烦的事儿啊!
弘治皇帝倒是看的爱不释手看懂了,可这要不要给国朝重臣们看弘治皇帝却非常犹豫。
不给吧,那些老家伙不明白的话估计很多国策得变得偏颇。
可给他们看完了,弘治皇帝又觉着这相当于白白的给他们授予计然之策的核心!大亏啊!
踌躇了半响,弘治皇帝还是让萧敬把张小公爷找来了。
毕竟这玩意儿是张小公爷鼓捣出来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
“这多简单啊!”
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漂亮的丹凤桃花,笑眯眯的道:“分其为上中下三部,为尚书者可学上部。”
“入阁则是能学上中二部,唯有入元老院才能学尽上中下三部。”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不由得眼珠子瞪的大大的,卧槽!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无辜的眼睛,很确定的用眼神告诉弘治皇帝:就是有这样的操作!
“陛下这次即便是不召小子,小子亦想来与陛下聊聊……”
对于东缉事厂、锦衣卫这俩部门,还有后来的西厂其实张小公爷已经是蛋疼很久了。
洪武皇帝不放心文臣武将这个事情,他能理解。
但特么搞个锦衣卫出来,结果权限太大又为了限制锦衣卫搞个东厂出来。
东厂完了权限太大又出个西厂,西厂完犊子了还曾经有个内厂……
反正张小公爷是觉着这事儿搞的很扯犊子,就不能各自划分一下、各自限制互相制衡一番么?!
锦衣卫和东厂一定程度上是陷于内耗的,职能方面很多时候又重叠着实麻烦。
“锦衣卫,宫内可分‘仪卫’、‘皇家禁卫’,及‘帝国皇家特勤情报局’……”
职能细分、互不隶属、各自统御、统一负责,这就是张小公爷提出的新方案。
仪卫,只是负责仪仗、维持上朝秩序的专门队伍。
他们只是负责这一块儿,其他的不需负责、不留宿宫内。
皇家禁卫则是负责皇宫内的安全,按照张小公爷的意思目前的皇家禁卫将会逐步的替换。
一方面是要从新建国防军中遴选,必须要上过前线、立过战功确认是对国朝、对皇家绝对忠诚方可担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