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夫妻又说了一会儿话,果然有侍卫前来,请碧筱过去。李碧筱冲丈夫眨眨眼睛,随侍卫赶过去。
妻子走后,刘琦将外衣挂到衣架上,躺到床上就要休息一会儿。今日虽然因为碧筱坐车,所以从石国赶来时的速度不快,可仍然很颠簸,他现在还觉得骨头疼,要先睡半个时辰,醒来后再办理差事。
可他刚刚躺下,护卫进来通传:马匡求见。因为相同的主张(攻打呼罗珊),二人现在关系很近,不能不接见,刘琦只能下令让这人进来。不过他也不穿外衣,只着中衣,坐在床边接见马匡。
“下官见过刘都护。”马匡行了一礼,抬起头见刘琦这幅样子,虽不善于交际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也不废话,直言道:“刘都护,下官听说了一件事,特来请教。”
“何事?”
“刘都护,您之前说让下官争取殿下好感,下官也确实努力争取;可下官刚刚听说,那些反对出兵呼罗珊的人又想出别的法子,等到大典后商议此事时抛出。”随即,他将自己听到的消息告诉刘琦。
“你从何处听来的?”刘琦听到他的话一怔,忙问道。
“是从唐世禄嘴里传出来的。”
“唐世禄?这绝对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定然是别人想出后告诉他,由他做出头鸟。”说出这句话后,刘琦又在脑海中想着:‘这人要么是官职低微之人或者幕僚,要么就是军中地位最高几人之一。若是前者我自然不可能知晓是谁;可若是后者,必定是王胜无疑了。’
“刘都护,这时就别琢磨是谁想出来的了,要紧的是商议时唐世禄说出这番话,如何应对。”马匡焦急地说道。他听到这番话后就断定很可能打动殿下,所以匆忙赶来向刘琦求教。
“这个,”刘琦脑海中转过几个念头,可都不如对方想出的法子。他又急于睡觉,决定将自己想出的几个先告诉马匡,将这人打发回去。
可他正要张口,忽然又想出一个能够匹敌的,顿时将原本要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刘都护,如何应对?”马匡注意到他的表情变化,追问道。
“我已想到一个应对之法,可此时不能对你说。”刘琦说道。
“这,”马匡觉得无法理解,为啥不能对自己说?
“这个法子有点儿奇特,不能被除我与殿下之外的第三人知晓;若被太多人知道,就不灵了。但你放心,定能劝服殿下!”刘琦又道。
听到这话,尽管马匡心里仍然有诸多疑惑,对刘琦也半信半疑,却也不能再置疑,说了一句:“刘都护一向神机妙算,下官叹服。”又站起来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待马匡走后,刘琦又将自己的法子在脑海里转了几转,觉得定能打动李珙,又担心忘了、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文字写在纸上,随后躺下休息。
第469章 大典
之后十几日,刘琦几乎忙的脚不沾地,整日操持大典,根本没空考虑别的事情。虽说一位皇子兼领兵重臣兼地方大员正式自立封国比不了皇帝登基,可他仍然低估了整个典礼的麻烦程度,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十几日根本完不成,只能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降低标准。其中已经事先向李珙禀报过的还要请罪。
‘幸好我有后世记忆,根据观看各种大型活动的经验,只要有数千精神头十足、衣着鲜亮的士卒整齐肃穆地站在旁边,就会给人庄严之感,不会显得太过简陋。’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至于整个流程,刘琦与王府诸位属官、军中精通礼仪的将领幕僚反复商量,最终拿出一个糅合了魏晋之时禅位大典、大唐册封皇太子、亲王典礼的礼仪。
对于最终拿出的流程刘琦并不是十分满意,可众人短时间内也想不出更好得了。当时王府长史还抱怨了一句:“若王傅在此,必定能想出更加顺畅的礼仪来。只可惜他年纪已长,当初未随殿下来到安西。”
李碧筱同样也非常忙碌。不说刘琦事先已经半开玩笑的请过她帮忙了,就算没请过,她岂能看着郎君忙碌之极而自己整日无事?这十几日除了陪着李珙,剩下的时间全用在了筹备大典上。这短短时日,她就瘦了十几斤。
好在预定的日子很快到来,他们夫妻的筹备终于结束。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初十。前一日,举行大典的高台已经搭建起来,铺上红毯,车驾也都重新涂漆,显得十分鲜亮。
当日日出前一刻,亲王府长史、司马等属官纷纷穿戴整齐站在高台北侧,垂手侍立;康居等番国使者站在高台南侧。
另有精挑细选出来的三千士卒站在他们身后与高台东西两侧。这些士卒身上都穿着全新的军服,外穿轻便铠甲,右手提着长矛,腰间还挎着一柄刀,神情肃穆的站在原地。受这些士卒影响,众人不由自主地变的严肃许多。
待众人站稳后,响起鼓乐声。听到声响,由刘琦临时兼任的王傅勉强睁开眼睛,又用冷水洗了把脸,来到丰王面前,开始将他从距离高台较为遥远的地方引领过去,众侍卫护送。
李珙身上也穿着极其隆重的礼服,走到高台前时顿了一顿,撇下众侍卫走上去,面朝东站立。军中一位年高德劭的文官此时站在高台东面,左右各有一人,分别手捧册、玺绶。
待李珙站立妥当,文官与左右之人跪下,又从左手边拿起册,大声读起来:“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
“珙受命!”待这人读完后,李珙也跪下向东三拜九叩,大声说道。
文官站起来,将册送到李珙身边,李珙接过,又向东拜了一拜。
“有制!”文官再次大喊一句,从右手边拿起玺绶,第二次递给李珙。李珙接过后将玺绶与册一起交给刘琦,然后再次下拜。刘琦也跪下。
“有制!”文官又喊道,李珙与刘琦同时下拜;与此同时,所有旁观的文武官员纷纷跪下,冲东面叩拜。
众番国使者顿时不知所措起来。他们代表的是诸番国国君,而诸范国国君从理论上来说与李珙平级。但理论是理论,今日有使者到场的番国实际上将会成为安西属国的藩属国,从这个道理来说,他们应该下跪。可来之前国君对这种情况也没任何吩咐,他们又担心回去后被国君责怪,是以犹豫。
他们犹豫的当口,众官员已经叩拜完毕,那文官又大声喊了一句:“礼毕!”众人已经纷纷起身。见此情形,他们也不再纠结,在心里想着:‘不跪就不跪了,反正不是我一人没跪,即使丰王心中不满也不会只针对一国。’
这样一想,他们放松下来,就准备散去;按照过去的经验,听到‘礼毕’这两个字后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可今日出乎预料,安西官员与众士卒却纹丝不动;适才高台上的文官与他左右的两人从两侧走下来,李珙和刘琦仍在上面。李珙换了方向,面朝南跪着,刘琦拿出一卷黄册,又朗读起来。
这一步是立宗庙与社稷的。宗庙是祭祀先人的,社稷则是社坛和稷坛,社坛用来祭祀土地神,稷坛用来祭祀五谷神。按照传统观念,谁掌握土地和粮食,谁就掌握一个国家,所以社稷与宗庙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的象征。
任何人建立一个近乎独立的政权,不管侯国也好、公国也好、王国乃至于帝国也好,都会立刻建立宗庙社稷;若要灭亡一国,则打进其国都城后一定会毁掉宗庙社稷。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之前那一串册封礼仪更重要。
只是李珙自立的地方在康国,他必定不可能将都城设在这里,所以也无法立刻建起,只能由刘琦宣读一遍文书,告诉祖宗与二神自己因为局势所迫不能立刻建立宗庙社稷,请他们宽宥,自己会下令在预定的安西属国都城龟兹镇建起。
“这也太长了。”站在一旁观礼的众人听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说完,曹方峰忍不住对兄长说道。
“闭嘴!”曹方豪立刻呵斥。众目睽睽之下,又是如此重要的事,若被旁人瞧见说话,再传到殿下耳朵里,以后还想有好果子吃!
听到兄长呵斥,曹方峰自己也知孟浪,忙喃喃地缩回头来,目光也再次看向高台。雷诺无意中瞧见他的样子,也差点儿笑出来,好不容易才忍住。其他官员也有人瞧见曹家兄弟的动静,不过表面上都没有任何反应。
刘琦用了很长时间才将文书内容读完,又对着南方叩拜一次,然后退到李珙身后。李珙昂起头,又对着上天说了几句话,又三拜九叩。
“敬天法祖,社稷安民。”刘琦最后高声喊了一句。随着这句话说完、李珙起身,整次大典完全结束。
第470章 决定安西前途命运的会议(一)
“见过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随着李珙走进大帐,众将领赶忙起身,又异口同声地喊道。
“免礼。”李珙笑着说了一句,穿过所有将领走到高台上,坐下后再次说道:“诸位爱卿坐,不必拘礼。”
“谢殿下!”众人又齐声说了一句,之后才依照官职大小先后坐下。
“诸位爱卿,孤今日为何召集你们前来,你们自己也都心知肚明。既然如此,孤也不多话,你们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李珙又寒暄几句,然后直接了当地说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