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很快,黄富春与自己的妻子开始分别,他带着儿子进入了男澡堂,进去之前,先让他们把全身的衣服脱光,然后直接有戴着口罩的人收走。
  这些流民,天知道他们有没有传染病?
  大池是没有的,清一色淋浴,所有流民的破烂衣服,就被收走,然后统一销毁。
  等这些人在淋浴房间里洗完澡,出来的衣服,开始发衣服。
  就是每个人两套衣服,这些衣服可不是全旭从后世采购的,而是辽南自产粗麻布衣服,还有一件是羊毛布衣服。
  从头到脚,每人都有,外加一件棉衣,那棉衣用亚麻作夹层,里面填入大量鸭绒和棉花,而且很长,一直遮到膝盖,穿在身上很暖和。
  洗完澡,换好衣服,开始分配了宿舍,同时还有被褥。
  被褥这样的东西,全旭已经不需要从后世搬了,主要是辽东的产出,完全可以自给。
  “大家都听着,一家人跟在一起,单身的男的左边,女的在右边!”
  像黄富春这样,带着老婆孩子的人,可以分到一间单间,里面有两张床,一张小床子,虽然是厚的,不过却很干净。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安置营地里,每天洗澡,被集合起来做操,过了半个月,终于有人过来安置他们。
  这些人都是官吏,他们拿着表格,挨个统计每个人的年龄、老家地址,家人的情况,官吏在表格上飞快的填写,大家留意到,他们使用的并不是毛笔,而是将圆珠笔。
  不用沾墨水,字体小巧而精致,书写得飞快,真是稀奇。
  这又是全旭的发明的,别看圆珠笔非常小,又看着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事实上这种圆珠笔可非常复杂,甚至比子弹更难造,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制造圆珠笔。
  全旭认为毛笔写字实在太痛苦了,写篇几百字的文章或者练练书法还行,可是如果要写一篇几千字的报告,或者填几百份表格,用毛笔就很要命了。
  铅笔还没有弄出来,所以只好拿圆珠笔凑数,好在这种东西不占空间,不占重量,一次性几百万支,轻轻松松。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相当抵触的,但是等试用了几次,所有官吏一致认定,这玩意儿书写确实方便,是办公的好助手,于是这种笔就在辽东普及开来了。
  “黄富春!”
  “官爷,小的在!”
  那名官吏一脸郑重的望着黄富春:“你想让我掉饭碗?以后在辽东不许自称小的,不许叫我官爷!”
  “是是是!”
  黄富春吓得差点跑下来。
  “你儿子叫黄宏远?”
  “对!”
  “今天十二岁?”
  “是,他是天启二年生人,现在十二岁了!”
  官吏望着黄富春道:“十二岁必须上学!”
  “可我没钱!”
  “不用你花钱,在辽东上学,官府负责学费,也负责吃住,但是,如果未满十二岁,让他不上学,就要罚款,你知道吗?”
  在登记完成之后,黄富春带着儿子黄宏远以及妻子田氏,开始在官府的引领下,正式北上。
  事实上,这些天有很多工厂过来招工,给的工钱也不算低,但是,黄富春认为,作为农民,去做工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他拒绝了招工,决定要去垦荒置田。
  这次北上,他们不用走路,他们登上上四轮客运马车,这种马车有两排靠边的坐位,一辆马车上可以做十几二十个人。
  马车的速度很快,也感觉不到多少颠簸。
  四轮马车在公路上飞驰着,黄富春看着路边的一块块一个个蔬菜地,一个个工业区……公路上,四通八达,这一条主干道上,马车几乎连绵不绝。
  黄富春对工业的威力认识还是很有限,但仅凭这一条条水泥公路和公路上的车水马龙,他便知道辽东非常富裕。
  田地里,现在还不到秋收的时节,庄稼长势喜人,一担担的青菜、黄瓜、茄子,一筐筐西红柿,不停的被挑出来,装上马车运往城镇。
  看得这些来自西北的流民目瞪口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还能种出这么多蔬菜!
  大明粮食永远不够吃,只有地主才会种蔬菜,普通百姓才舍不得种菜。
  但是,在辽东蔬菜的食用人口太多了,军队需要蔬菜,学校需要蔬菜,工厂需要蔬菜,商人也需要蔬菜,当然,罐头工厂也需要蔬菜。
  别看廉价的蔬菜,做成水果罐头,价格不比肉罐头便宜多少。
  辽东种菜的人多,可是吃菜的人也多,反而种植蔬菜比种植粮食收益更高。
  虽然黄富春不知道这些,他望着媳妇道:“等咱有了地,咱也种菜。”
  对于像黄富春这样的流民来说,辽东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一块一块的蔬菜地,一座又一座的工厂。
  当然,还有一片片草地。
  “可惜了,多好的地啊,居然荒了。”
  “真是,太败家了!”
  车夫忍不住的插嘴道:“你们这是少见多怪,这草都是种的。”
  “好好的地不种粮食居然种草?”
  黄富春感觉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车夫得意的笑了起来:“你们这一路上难道没有看到吗,辽东啥东西不多,就是这大牲口多,牲口多,吃的草自然多,种草也比种粮食收入高,还省事。”
  黄富春这才明白,辽东居然这么富。
  迁徙百姓的车队持续向前,他们每隔离五十里就会看到一座庞大的驿站。
  每个驿站占地按照人流量不同,小的三五亩地,大的二三十亩地。
  水泥路上走了三天,路况就差了很多,虽然不至于坑坑洼洼,但是,比起辽南差距非常明显。
  黄富春刚刚开始感觉新奇,慢慢的就感觉有点乏味,因为辽东实在是太大了,他们坐着马车走了十天依旧没有抵达目的地,不过,他对自己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第四七零章 新生活新气象(中)
  辽南的水泥路,除了宽度,施工质量甚至比不上后世的乡村级公路,也就是随时崇祯四年水泥产量增高,但是,百姓建房对水泥需要不高。
  这主要是水泥的成本无法降下来,生产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全旭为了发展辽东,自然不可能像杀鸡取卵,所有人工成本,制约着水泥的成本。
  直到荷兰人送来的上万名奴隶,这样以来,免费的奴隶,只要管饭就成,一下子把水泥的成本给降了下来,同时一条超前三百多年的水泥开始在辽南出现。
  因为水泥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路面平整坚硬,因为路面坚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超载。
  就像四轮马车,在三合土硬化的路面上,可以装载四千多斤,在这种的路面上,可以装载六七千斤。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泥泞,别说马车,就连笨重的太平车也能在上面跑得飞快,最妙的是它几乎是几十不坏的,修好了,几乎就再也用不着为修路犯愁了。
  水泥路最直观的便利,就是运输成本直接下降了。而且一个约定俗成直接被打破了,就像在《史记货殖列传》是记载:“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了百里,就不用贩柴火了,商品的运输成本就大于实际价值。
  可是,这条水泥路的出现,这个运输成本就完全颠覆了,原本的那种质量的官道,一辆大车需要两个人,一头牛或马,免费运输十石粮食,现在的情况是,一辆大车可以运输四十多石粮食,原本需要七八个人,现在就需要一个人。
  尽管增加了一匹马,但是却不用增加人工,而且速度增加了三四倍,原本一辆大车一天走五十里,路况好的时候,勉强可以行六十里,在路况不好的时候,一天走三四十里,或者二三十里属于正常。
  这样以来,现在的运输成本降到了差不多十倍,也就是说用原本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完成原本的运输量。
  在这种情况下,辽南议会就对增加道路施工的呼声非常高,特别是全旭在被朝廷任命为辽东经略安抚使之后,辽南议会立即推动快速通过了水泥路议案。
  至于工程的困难,也非常简单的解决掉了,外地来的客商、工厂股东、以及全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于是,在辽东发展纲要中,明确计划,预计投入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建造辽东的水泥路工程,水泥路分为甲级、乙级、丙路三种规模,分段施工,准备形成涵盖辽东的公路网络。
  在计划中,甲级公路则属于战略级公路,总宽度就是二十丈,约合六十三米,当然这肯定不是路面的整体宽度,分别包括中间绿化带一丈,左右两侧绿化带各八尺,两侧草圃各一丈三尺,这样以来,整个路面就是十丈,相当后世于双向八车道,外加两侧人行道各两丈四。
  乙级公路,则属于路面宽度为两向四车道,当然,在这个时代的马车普遍比后世的机动车辆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行。
  至于丙级公路则属于两向两车道,而且没有中间隔离带,这样的路面则更窄。主要施工以甲级公路为主。
  当移民大军的车队抵达广宁城北的时候,水泥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