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背着家的蜗牛)


古人很早便认识了这种能够吸铁的东西,当代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一书中有言,“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
不过除了磁石外,还有一件东西要准备,这便是老式的电压表。
刚进入试验室,他便发现了串联在线圈上的电压表。
于是,他指向电压表说道,“这个是你做出来的吗?”
李卫瞥了眼电压表,说道,“是的,殿下,这电压表的原理和有线电报差不多,很简单。”
赵煦露出满意地笑容,这个李卫和王崇是同一批学员,也属于当时顶尖的学员之一。
他说的风轻云淡,可见其对电力的理解已经很深了。
正如他说的一样,电压表的原理就是和有线电报差不多。
这电压表内和有线电报一样,有个线圈,线圈只要通电便会产生磁力。
所以,只要如同电池一样产生电流,电压表内开关一样的结构便会被线圈吸引,牵动指针移动。
测大电压时,只需在电表内装个电阻器即可。
“相当不错,本王等你大型发电机。”赵煦再次拍了拍李卫的肩膀。
使用蒸汽机摇大型发电机的把手,这就是火力发电厂的发电的原理。
不过即便造出了发电机,能制造交流电,但不是说有电便能应用的。
电力的传输同样是一门学问。
接下来研造院还要研造变压器等电力控制以及传输设备。
当然,还要很重要的一样东西,便是电线。
“橡胶。”赵煦不由轻轻念了一句。
他不能让电力的发展卡在橡胶上。
而要获得橡胶,他就必须拿下东土南海域的橡胶园。
待陆战队装备了秦式步枪,下一批风帆战舰和蒸汽船入列,他就必须对南洋动手。


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
“三胀式蒸汽机解决了,接下来你们研造院便将重点投入电力方面的研究吧。”从研造院出来,赵煦对王崇说道。
蒸汽工业巅峰的技术难题都被研造院攻克了。
对他来说,蒸汽工业的潜力已尽,下面只有跳跃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力革命,他才能赶超西土。
这叫弯道超车。
毕竟,大颂的蒸汽工业发展时间太短,又主要集中在燕州,规模太小。
无法与不列颠蒸汽工业实力相比的同时,更比不过整个西土世界总体的蒸汽工业实力。
而战争有时候比较的恰恰是双方的工业实力。
当代,英国正是因为诞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才以区区弹丸之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之后,法国引入蒸汽工业,成了西土第二大工业国,能够与英国在世界各处扳手腕,更是促成了美利坚的独立。
法国之后,沙俄同样成了工业大国,强大起来,以至于曾经被称为欧洲宪兵。
再接下来便是德国,正是因为德国工业的崛起,才诱发了二次世界大战。
最终胜利的成果却被施行孤立主义,已经世界头号工业大国,产能第一的美利坚摘取了胜利果实。
所以,对他而言,大颂必须要短时间在工业产能上超过不列颠,甚至整个西土世界。
而依靠蒸汽工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因为有蒸汽工业的底子,当下他凭借蒸汽工业制造出来的火枪火炮,对方能够轻松仿造。
前装线膛枪便是例证。
但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就不同了。
电动机相比蒸汽机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业精度。
在这个前提下,便能生产更加复杂的机械。
“请殿下安心,臣清楚电力的重要性。”王崇说道。
之前电力进展缓慢是因为磁石的问题。
但通过报纸寻找有关磁石的线索,以及寻矿司的努力,发电机需要的磁石不再是问题。
交代了这件事,赵煦回了王府。
接着,他让凤儿给自己收拾行李,他决定去一趟江南。
中岭关和剑关被拿下,江北的西侧便安稳无虞了。
龟缩在益州的南梁和北狄军队闹不出什么花样。
至于葭萌关,他给马翰的命令是求稳,攻破葭萌关不过早一天,晚一天的问题,也没多大问题。
而江南则不同。
浙州,江州,湘州,金州,交州,桂州,云州等这么大的区域还等着回归正规。
这场大颂内战已经让大颂国力损耗巨大,继续厮杀下去,即便他赢了,大颂的瓶瓶罐罐也被砸烂的差不多了。
正是有这种考虑,他才对徐克在江南闹出来的动静十分欣喜。
只要江南的百姓揭竿而起,即便暂时无法歼灭巴州的吴国核心以及南梁和南平过。
至少,他能让这些百姓摆脱势族的控制,回到家乡,恢复江南的秩序。
到时候再背靠江南各州,收拾起势族便容易多了。
而他亲至江南,一来能直接参与到这场江南百姓掀起的反抗中。
二来,也能给心向江北的百姓以极大的鼓舞,这和御驾亲征一个道理。
“殿下这次去,只怕又要一两个月。”
寝殿。
晚上就寝时,杨素素将头埋在赵煦胸口,言语间万分舍不得。
自她和燕王成婚至今,聚少离多。
虽然她理解燕王事务繁忙,但离别时还是不舍。
“大颂尚未一统,外敌环伺,本王也身不由己,待灭了这些宵小,本王便带着你周游大颂,甚至去高丽,去东瀛,去南洋,如何?”赵煦轻轻抚摸杨素素滑腻的胳膊,柔声道。
“那臣妾岂不是要等到两鬓斑白。”杨素素闻言,锤了下赵煦的胸口。
在她看来,大颂内乱,进逼的西土人都是棘手的问题,只怕要许久才能解决。
“怎么可能,你要相信本王的本领,用不了几年,这东土便会是本王的天下。”赵煦故意在杨素素的腰上掐了下。
“殿下的本领,臣妾可不清楚。”杨素素继续和赵煦撒娇。
“是吗?那本王就让你清楚清楚。”赵煦忽然一阵坏笑,将杯子掀开,霎时寝殿内春意盎然。
隔日清晨,杨素素醒来,发现赵煦已经离去,只在桌子上留了封信。
信上道:本王去也,王妃勿念,若闲暇难耐,可筹备女子学院,以身作则,倡导女童入学,助本王一臂之力。
杨素素读完,无奈一笑。
随即她在凤儿和鸾儿的陪同下去了无极宫,见糜妃。
燕王既然交代了她这件事,且这件事又是她期望之事,她便要办妥贴的。
她这个王妃可不是摆设。
而在杨素素去无极宫的同时,赵煦乘坐的蒸汽船已经驶出了燕州,进入晋河,向金陵而去。


第八百四十章 百密一疏
“殿下,当下苏城,松城俱都在王府亲军控制之下,末将这两日正准备派遣一个营前往临城。”
自从燕城离开,约莫三日,赵煦一行在傍晚十分抵达金陵城。
常威出城迎接赵煦的同时,向他介绍王府亲军这段时间的行动。
“两座城池俱都是空城吗?”赵煦随口问了一句。
“不是空城,倒也遇到些百姓,但不过原本的一成而已。”常威道。
赵煦点点头,这在他预料之中,不说是吴国,即便是当代国家搞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也不能把人都带走。
总会有不愿意去的人躲起来,待势族军队走了之后再出来。
而且按徐克说的,这段时间也有不少百姓逃了回来。
“钟离给这些留下的百姓分了田,还给了他们口粮,百姓们踏实了不少,对王府亲军的态度也亲和了。”常威又补充了一句。
“嗯,这就是最好的宣传。”赵煦很满意。
李自成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引无数百姓追随他。
江北十税一,分田六亩和这句口号异曲同工。
自古以来,百姓们就没纳过这么低的赋税。
选择投了江北,还是继续追随势族,他们心里到时候自有杆秤。
入了城,常威引着赵煦去了指挥室。
在指挥室中有一副巨大的沙盘,这个沙盘囊括整个江南山川河流以及城池。
沙盘上,金陵,苏城,松城位置上插了小旗子,证明这些地方当下处于王府亲军控制当中。
“殿下,吴国裹挟百姓西迁的时候正是春耕之后,所以百姓们家家都把水稻种下了,现在已经近乎六月,还有一个多月,这春稻便能收割了。”常威指着三座城池之间的广袤区域,又喜又愁。
喜的是,吴国百密一疏,留下这一季稻子,简直等于是把粮草送上门了。
愁的是百姓们都被裹挟西迁,如果这些无法及时收割,就要烂在地里了。
再者,六月底也是江北百姓农忙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调百姓过来割稻子。
“本王注意到了。”金陵之战的时候,田里不过是青青的稻苗,不引人注意。
但现在,稻苗茁壮了,上面挂满了稻穗,叶子也泛黄了。
金陵,苏城以及松城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当代太湖区域产粮极高。
眼睁睁看着稻子烂在地里,谁也受不了。
而且,如果这次四院的计划能成功,百姓们顺利归来也是要吃饭的。
收获了江南的粮食,不但百姓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盈余。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