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背着家的蜗牛)
- 历史军事
-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 更新入库:04.13
“回殿下,这是房玉龙家。”里正说道,“王桥家和他家盖的房子都附和府衙的规划,样式也是参照府衙给的图盖的。”
赵煦露出满意地笑容。
这是他给刘福的提的要求。
无论是村子里的建设还是城里的建设都要有规划。
房子不能任性盖,这边一个,那边一个。
这样既没有美感,将来也会影响到其他设施入村。
所以,他亲自绘制了规划图,令府衙执行。
在他的规划里,村子里要预留出宽敞主的道路。
房子依道路而建,横平竖直,人家与人家之间至少留出十米间距。
至于宅院,前面必留一块篱笆围的菜园,菜园边上建猪舍,鸡舍等。
每户人家都要负责自己宅院附近的卫生。
如此,整个村子都这样建起来,便显得整齐划一,且干净美观。
不过,以当前大颂的发展程度。
百姓们还只能建红瓦房。
但随着大颂越来越富裕,将来这批红瓦房打倒,便能建其一个个小别墅了。
“这个房玉龙也了不得,胆子大得很,今年向银行借了钱,购买了染料专利,之后就发财了,在燕城还买了一处宅院,这里的房子是他爹娘和弟弟,妹妹住的。”里正道。
赵煦同众人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个老丈,一个阿婆正在劈柴。
里正立刻向二人介绍了赵煦的身份。
二人顿时惊讶不已,忙给赵煦让座。
赵煦打量一番,发现房玉龙家果然很富裕。
家里置办的东西很多,瓷器,红木桌椅等样样具备。
在屋里还挂着些字画。
“玉牛和玉淑都去公孰念书了,玉龙说他过了读书的年纪,不能再让弟弟和妹妹错过。”了解赵煦前来的目的,房玉龙爹娘介绍起自家的情况来,满脸骄傲。
赵煦频频点头,这就是当下燕州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人当兵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金钱。
有人借着商贸这股东风而一夜暴富。
公孰的出现,让家有余钱的人家纷纷将子弟送去读书。
尽管这段时间,江南战火纷飞。
但江北的变化却日新月异。
同二人聊了一会儿,赵煦又去了其他人家。
当前,村子里的一百户人家,有半数盖了红瓦房,还有半数依旧住着茅草房。
这些人家里,有当兵的,有通过官考当官的,更多的是家里种一份田,又去城里工坊做活的。
至于剩下的,则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则燕城找不到活计,又不会经营生意,只能依靠家里的薄田。
虽然,他们的日子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吃穿不愁。
但比起其他人,就被拉下很多了。
而这也赵煦此番下乡,想要了解的真正情况。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创造更多的岗位。”赵煦道,这个问题通过工业的自然发展,就会解决。
但是,即便是当代,也只解决了部分,而不是全部。
他认为,想要让乡下不再陷入历史的轮回,就得让农民仅仅凭种地也能富裕起来。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得毁灭小农经济,催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中型农庄。
实现从农民向农商的转变。
现在,大颂人口只有八千万,可谓人多地广,这完全没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这么多田仅凭人力是不行的,需要机械化生产。
所以,他需要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
如此,这个蓝图就不远了。
第九百零三章 平定
“村里达到入学年龄的男童女童都去公孰了吗?”立在一间茅草房前,赵煦问里正。
里正叹了口气,“回殿下,这倒是没有,村里还有八户人家没有把孩子送去公孰,或是只送了男童,女童留在家里帮衬农活。”
“都是什么原因?免费的公孰也不肯去吗?这可是改变他们一家人命运的机会。”赵煦道。
除了发展工业,增加岗位,以及未来建设家庭农庄。
第三条改善百姓生活的路便是进学。
这也是官考的意义。
在没有官考之前,大颂的上升通道是掌握在豪族和势族手中的。
一个寻常百姓想要飞黄腾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颂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了。
如果不去抓住,那就很可惜了。
何况,现在上学又不仅仅是为了竞争那寥寥的官员之位。
将来,他们是可以从事众多职业的。
“小的也是这么劝他们的,但他们的确困难,有的是父母没法干体力活,去了公孰,农活就没法干,也有的家里孩子太多,公孰虽然免费,但都去了,家里就少了许多劳力,再加上女子读书无用的老论调,就……”里正还未说完,就见一个八岁大的女童从茅草房走了出来,背着的箩筐里是个两岁大小的娃娃。
女童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镰刀,似乎是要去割猪草。
赵煦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忽然又说不出。
里正描述的这种现象倒是真的难住他了。
毕竟,这种情况即便在现代的贫苦地区也普遍存在。
他的确田分给百姓了,但每户人家又有不同的境况。
不是说有了田,便能解决一切。
再者,上学这件事只能号召,又不能强制。
他总不能为了让男童女童都去上学,让他们缺乏劳力而饿死。
可是,任由这些百姓如此下去,他们会更难以翻身。
当初,正是考虑到这些,他才禁止百姓出售田产。
否则,过不了多久又将是一个轮回,贫苦百姓会因生活困难而出售田产。
田产又不断汇集到少数人手中。
“终究是发展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赵煦叹了口气。
如果大颂足够富裕,他便能从财政里拿出一部分补助这些困难户。
但眼下的大颂还无法推行这种福利政策。
唯有普及了电力,大颂的商品才能在世界范围销售。
而且到了那时,大颂工人的薪水也会上一个台阶。
可能只要一个人工作便能养活全家人,还能拥有一间乡间别墅,配上一辆汽车。
还是那时,因众多百姓向城市迁徙,不再从事农耕。
他便能正式推行家庭农庄了。
于是,无论是迁徙往城市的百姓,还是留在乡间的百姓都可以富裕起来。
普及教育这件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想到这,他的目光坚定起来。
如今,大颂的内乱平息,百废待兴,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走在了路上。
这给大颂走向富裕铺平了道路。
但是,这条路不是坦途。
眼下,大颂内部虽然安稳了,但外部环境却空前恶劣起来。
殖民了全世界的西土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欲将他和新生的大颂扼杀在摇篮里。
而北方的死敌,北狄人不甘心失败,也与西土人蛇鼠一窝,欲灭大颂而后快。
所以,想要实现他的目标,就必须突破敌人的围杀,之后才能谈及其他。
又在村子里走访了一些人家,赵煦回了燕城。
之后的月余,赵煦又乘坐火车去了范阳,平城,上谷等城池查访。
在这些城池,他见到了燕城模式的工坊区。
工坊区内忙的火热朝天,一车车的货物被运往火车站,又通过火车运往各个港口,或是卖往高丽和东瀛。
当然,最多的还是卖往大颂国内。
而且由于工坊的增多,一路查访,他明显能感觉到大颂物质比以往丰富了很多,工坊产出的商品也廉价许多。
他在燕城周小二家看见的精致摆设在查访的人家大多能见到,不是很稀奇。
查访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一些实际的问题。
工坊的存在让大量百姓涌入城池。
这促进了城池的繁荣,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吃水的问题。
在以往的大基建中,城池内道路和污水排放的问题都解决了。
这个问题,府衙却丝毫没有办法。
正所谓,僧多粥少。
不过对赵煦来说,这个问题当下无解,但只需一两年便不再是问题。
只要有了电,他便能将自来水引入各个城池,解决这最后一道难题。
查访告一段落,赵煦对燕州的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
这天回到燕城,赵煦正准备叫来刘福,向他反映自己发现的问题。
忽然有骑兵来报,常威回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他立刻让常威来他书房。
“恭喜殿下,南平国覆灭,范行伦被俘获,大颂的内乱彻底平定了。”
一进入书房,常威便喜滋滋向赵煦回禀。
彻底控制了南平国,他便乘坐蒸汽船回了燕城报喜。
“不错嘛,本王还以为这范行伦能跑掉。”赵煦道。
“差点就跑掉了。”常威音调高了八度,“范行伦和范家子弟已经进入交趾了,是末将直接领兵进入交趾抓的,为此,还和法兰克人打了一仗,当着他们的面把人抓走了,还缴获了不少他们试图带走的金银珠宝。”
顿了下,他继续道,“末将已经令人押解范行伦前往燕城,和范行伦一起来的,还有抓获的其他势族子弟以及罪恶滔天的豪族,他们都是没有来得及逃走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