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固然求才若渴,从谏如流,可主公的宽容,不是你信口雌黄的底气。”
她的话,就说的很严重了。
可是青禄早就得到姜正嫡的默许和鼓励,他有恃无恐的侃侃说道:
“敢问几位前辈,我九觋固然有七千万越人,可还有三千万楚人,这又怎么说?”
此言一出,几位楚人重臣神色玩味,而越人大臣就有点尴尬了。就算是侬廋和荼婉等人,也脸色难看的不说话。
青禄微微一笑,拱手说道:“九觋之中就是三千多万古楚遗民。而在下已经听说,很久以前,古越正是被古楚所灭!”
“说句过分之言,这大越国号一立,七千万越人的民心是有了,可三千万楚人呢?他们愿意么?”
他指指外面,语气发自肺腑的说道:“诸位前辈,这还是九觋之内。那九觋之外呢?”
“九觋之外,是数以亿计的楚人啊!盘氏父子国号为楚,就是为了争取外面无数楚人的民心!”
“可如果我九觋建号大越,是一直呆在九觋呢,还是要打出去,和盘氏争夺楚人?”
“主公志在天下,怎么能一直关起门来,一隅为大,闭户称尊?”
“大清就不同了。不但有利于团结域内三千余万楚人,也有益于将来争取天下人心…”
青禄一番话,说的振振有词,难以辩驳。在座的楚人大臣固然点头称是,就是不少越人大臣,也面露挣扎之色。
姜药想不到,青禄竟然搞出这一出!
大清…我艹尼玛!
想到大清这个年号,姜药整个人都不好了。
华夏历史上,我大清是个什么玩意?更无语的是,大明正是被我大清捡漏才取而代之!
大清对于他来说,是不是大不祥?
而且他能看出,这一出就是姜正嫡和青禄君臣的双簧,说明姜正嫡很中意“我大清”。
正在这时,圣级修为的楚人重臣蓝炅站起来说道:
“我以为,大清很好。若是叫大越,我等楚人的确心中有刺。大军出了九觋,也不利于和盘楚争夺巫域。”
他对姜正嫡拱手行礼:“主公,为了大局,不如采纳青丰帑的谏言。”
另一个楚人重臣闵庄也郑重说道:“臣也赞同。主公表字清河,号清?君,又擅长水系神通,九觋又是水德,大清两字岂非天意?”
“不错,大清两字,再合适不过!臣附议!”又一个楚人大臣说道。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没有悬念了。
虽然越人最多,可是楚人也不少。为了九觋团结和将来大局,大清的确比大越合适。
就是越人大臣,撇开私心的话,也认为大清更好一些。
只不过心理上很难接受而已。可为了大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姜正嫡适时说道:“好,大清名号甚美。那我九觋之国号,就定为大清吧。此事,想必母君也会同意,孤会亲自禀明母君。”
“丰帑,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这就是趁热打铁了。姜正嫡可谓深得为君之道。
青禄心中有数,再次说道:“数日之前,东边祭坛受到水怪袭击,差点坏了龙脉。祭台事关重大,乃是历代先君葬地,绝不容有失。”
“以臣所见,应该设立四旗兵马,作为守护祭坛陵墓的卫军,也作为我大清精锐主力…可按照东西南北祭坛之旗帜颜色,分为东黄、西白、南红、北蓝四旗。”
“这四旗兵马,抽调各部精锐,每旗十万骑,以亲贵重臣为旗主,各部天才子弟为将领…”
姜药听到这里,鬼气更加阴森起来。
当年,野猪皮最开始搞出四旗制度,后来又扩充到八旗,史称八旗制度。可是现在…
不光姜药,其他人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设立四旗兵马,理由光明正大,很难反对。可这四旗兵马,却是从各部精锐抽调。
如此一来,各部对兵权的掌控,就进一步削弱了。
可问题是,他们怎么反对?如今的九觋之主权柄日重,已经和当年的隐龙不同了。
很多人甚至立刻斩杀青禄,却不能动手。
………
九觋君臣继续议事,姜药被请到一个叫阴明冷殿的地方住下。这里适合鬼物居住,还算受到礼遇。
足足等了两天,都没有等到姜正嫡传见的消息。
到了第三天,却是传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震惊消息:
“九觋准备立号建国,国号大清!年号天命!”
“设立东黄旗、西白旗、南红旗、北蓝旗四旗兵马!各立旗主!”
消息传出的同时,整个清?天宫都忙碌起来,筹办建国大典。
姜药得到这些消息,心头踏过一万头草泥马。
他有种预感,虽然原本历史中的大越变成了“我大清”,可是绝不意味着这种改变对他有利。
第376章 清宫夜宴
接着,姜药又得到一个消息。
姜正嫡没有自封太子,而是直接登基继位。他的诏命说,母君有令,让他即刻登位,正式禅位于他。
姜药越发有些不解了。蚕药妃才是九觋之主,姜正嫡只是少主。立国建号这等大事,难道不应该等蚕药妃回来?
要知道,蚕药妃在九觋威望很高,可谓万古以来的一代令主,不是摆设。
即便蚕药妃有要事在身回不来,那姜正嫡身为人子,也该遥尊蚕药妃为帝,自己为太子吧?
可姜正嫡竟然直接继位了。而且,九觋群臣并无反对。
姜正嫡的性格似乎是不做而已,要做就做绝。他没有像盘鼎和海云螭那样,自称什么楚王、齐王,而是直接称帝,自号天子!
九觋少主清?君,摇身一变直接成为大清皇帝!
如此一来,姜正嫡成为如今真界唯一的“天子”,“皇帝”。
虽然这个至尊之位如今只有九觋承认,可毕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
姜正嫡如此做派,显然比盘氏更了解历史。他这么干,当然是为了抢占正统先机。
就目前局势而论,先称帝的人,可能真会占据先机。
他公布的见过大诏开篇就强调:“天下久分,浊浪滔天,毒焰炙地,而爰有大清…”
这就很有意思了。
完全就是一副天下救世命主的口吻,自以为天命在己,所以年号“天命”。
更让姜药不安的是,姜正嫡的建国大诏中的内容,对“我大清”的的体制,着墨不少,显得比较完备了。
和换汤不换药、体制简陋的楚国不同。从姜正嫡的《建国大诏》看,“我大清”的体制相对而言就精致多了。
而协助起草《大诏》的臣子,竟然是青禄!
青禄可是熟知姜公变法的啊。
首先,姜正嫡明确,皇帝,天道应运而生,是为天子。天子受命于天道,至高无上,位在九五。
他从法律上,强调了皇帝神圣的地位。在大位设计上,比楚王齐王高级。
其次,《大诏》明确了大清国的官制、军制。还像明国一样,制定了九品官制。
中央建立议政台,从十二大部的贵族中选拔八位强者为议政大臣。议政台成为大清国最高中央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议政台行使职能称为议政台会议,皇帝亲自主持。
姜正嫡通过任免议政大臣,就能牢牢掌控议政台会议。皇权进一步集中了。同时,大贵族们面对君主时的天然团结,也被撬开了一条缝隙。
议政大臣为从一品,正一品暂时不设。
议政台之下,设置九府。分别为司马、司吏、司赋、司刑、司药、司阵、司符、司器、司察。
九府长官两员,叫左右府令,正二品。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十几个小机构,作为中央高级机构的辅助。
一台九府,就是这“大清国”的中央官制了。
而皇帝本身还有一个御用机构,叫侍御府,其实就是姜正嫡的私人顾问。《大诏》中说,侍御府官员待命御前,以备策问。
看起来权力不大,和议政台无法相提并论。
可精通华夏古代政治的姜药却知道,这侍御府,其实就像康麻子早期的上南书房,雍正早期的军机处。
总有一天,这侍御府会取代十二部大贵族把持的议政台。
由此可见,姜正嫡的手腕可谓十分老道。这其中,青禄肯定也出了不少主意。
地方上,姜正嫡却和楚国一样,换汤不换药,仅仅设立了名义上的地方官府,如郡守,县令。
这些地方官,也是由原来的地方贵族兼任。
在姜药看来,大清国的中央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了,主要缺少了掌管礼教和科考的礼部。
可是在地方上,“我大清”还是氏族政治那一套,部落贵族对地方资源和权力的垄断,没有本质改变。
这一点,像煞了满清入关前的后金时期。
姜正嫡这么干,多半是故意为之。他无意动摇武家贵族的统治基础,更无意为寒门阶层的利益张目。
姜药通过姜正嫡的《大诏》就能看出,姜正嫡仍然是个反动统治者。他要的只是最小代价的统一天下,而不是和天下武家作对。
军事上,《大诏》明确了四旗军和部落兵制混合兵制。四旗兵纳入清国禁军,成为清军第一主力,由清帝亲自统帅。
部落兵由各大贵族统带,分别授予新的武将官衔,如总督,将军,都统等职衔,名义上由司兵府管辖。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