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玄清卫 (剑如蛟)


  “写得真他娘的好!”
  甚至这首诗的传播还伴随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
  说,这首诗的作者是如今靖西黑旗营统领衙门的沈浩沈大人,而沈大人在之前还是边军的杂事总管,是左帅亲定的内务大管家,军中的急救队、饮凉白开、统一入厕、消毒纱布等等法子都是沈大人教下去的。并且在剑川一役中沈大人还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是军中之楷模。
  而沈大人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他当初从乌湖前往剑川途中途经鱼池兵站时被兵站遭遇的惨烈战斗所感染,激发了沈大人身为文豪的灵感才有佳作问世。
  一个人,一首诗,一个故事。无形中再一次将沈浩推到了一道浪花的最上面。
  ……


第827章
  勇士
  皇宫,福安宫。
  杨束现在知道为何杨家每代皇帝都喜欢待在福安宫里了。不是都喜欢泡温汤,而是因为有不得不泡的理由。
  这才和“赤”融合没多久,杨束已经感受到一些煎熬了。
  还是初期,那种疼痛还并不难以忍受,但却是无休无止根本没有间断,这很影响他的休息更影响他思考。
  有时候想要偷懒睡个懒觉,但“赤”就会教他什么叫做“勤勉”,一顿如浑身被抽髓的恐怖经历之后他就不敢再偷懒了,勤勉成了他现在牢记在心的“习惯”。
  如今只有在福安宫的温汤里杨束才能久违的感受到一丝松懈,不必因为身上的苦痛而影响到他,甚至他能在温汤里轻易的入睡而不是在床上辗转难眠。
  福安宫的温汤中有一整套为皇帝浸泡时办公的东西,比如说可以稳稳浮在水面上的桌子。
  休息可以休息,泡在温汤里也可以,但是不能放着事情不管,可以一边泡温汤一边办公。
  此时杨束就是半躺在温汤中,手里拿着一份下面人才送来的一份铜条。
  是玄清卫照例送来的关于皇城最近民间异动的内容。一般而言都是些风言风语之类的传闻,若是皇帝觉得感兴趣下了旨意,玄清卫就会着重调查。类似于一份皇城民间风声的晴雨表。
  “有意思!他倒是真的有文采,单是诗词一道在国朝里也能算得上一流的那一小撮人了。”
  杨束还在和“赤”的融合初期,所以他泡在温汤里暂时没了苦痛,心情不错,看到铜条上的趣事脸上泛起笑容。
  不过杨束的话却无人应答。周围的宦官低眉顺眼却不敢抬头,也不敢随意接话,像是影子一般佝偻在各个角落。
  这种孤独感不是才有,杨束也没有办法消解,他身上的“赤”不能让旁人知道,仅限于在场的这些注定会给他陪葬的宦官晓得,就连他最信任的谋主也没有知道“赤”的资格。所以温汤中能和杨束随意聊天的人是不存在的。
  这种孤独杨家的每个皇帝都要承受,只有在弥留之际,枫红山庄的人才会来,就像之前的杨修胜,到那时候孤独感或许会消减几分。
  目前杨束只能独自承受。
  让杨束感觉有意思的是铜条上的一首诗,作者是杨束认识的人,玄清卫的一个千户官:沈浩。
  还在当皇子的时候杨束就听说过上沈浩的名声,不但屡破大案,并且杀戮果敢能成常人不能成之事,是靖西地界上玄清卫里的大红人,深受靖西镇抚使姜成的喜爱,同时也备受指挥使庞斑的器重。
  这还不算完,这个沈浩还是文人圈子里颇有名气的文豪,虽然作品只有几首诗词,但并不妨碍他受天下文人的认可。
  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杨束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他虽然不好诗词一道但却能分辨好坏,这首词一出,不说冠绝当代。
  但至少是那些还活着的文豪们是没有能拿出来与之一较长短的佳作的。这也是为何区区几首诗就能让沈浩被人称为文豪的原因。
  在之后沈浩就没有诗词面世,外面不少文人在翘首以盼的同时,也因为沈浩本职是玄清卫而不混文人圈子,被一些人认为是“才尽”极尽嘲讽。这些风闻杨束也是听说过一些的。
  再看看如今手里铜条上的这一首新作,杨束都为那些说沈浩才尽的人脸痛。
  “当真是好诗啊!前线的将士的确真的是太苦了,这次战事结束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他们。哎……”
  杨束叹了口气,坐起身来,招手让边上宦官伺候自己书写,然后提笔将铜条上的诗抄录下来:
  风萧萧兮江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或许是有之前那则故事作为铺垫,杨束越读这首诗越是能感觉一幕幕清晰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呈现。
  鱼池,一个并不大的兵站,却在战争初期承受了蛮族狼骑的反复攻击,一个个年轻的靖军士卒在抵抗这些攻击的时候失去了生命,甚至尸体都残破不堪。最后只能将一具具残肢断臂一起收拢,然后合葬一处,最后立碑纪念。
  杨束没有上过战场,但他也有一股热血在心间,加上这首诗的悲壮渲染,让他更是胸膛倍感火热。
  正是这些不怕死的勇士,靖旧朝的天下才能固若金汤!
  杨束的字一般,不算好但也不差,放出去能见的人。但算上他如今的身份,那他的字就不一般了。
  “将这个送到鱼池兵站,找人刻在鱼池的那座石碑上。若是石碑小了,那就另再起一座。然后让兵部开始草拟特别抚恤方略,这次仗打得漂亮,但死了太多靖旧朝的大好儿郎,加重了安抚。
  还有,给户部去条子,让他们也参与到特别抚恤的草拟当中去,这个要给兵部通一下气……”
  和杨坚的有条不紊不同,杨束的思维比较跳脱,他喜欢想到就做,而不是先制定计划然后严格执行。
  这样有好处,那就是方略灵活,可以根据事态变化随时更改,或者推出新政。
  而缺点就是斟酌的时间太短,不能详尽周到容易出现问题,也容易闹笑话。
  但杨束有自己的兜底方法,那就是他的每一个命令发出去之前都会由他门下以前的那一群谋士帮他把关,也就是如今的中书院,他的谋主,暂时领着中书院院主的职务。
  中书院是杨束新设的机构,或者说是他新从左相府抽离出来的一部分职能。
  以前的中书院是在左相府的指挥下辅助左相办差,并且针对皇帝的各项旨意进行分析和查漏补缺。
  可现在的中书院已经跟左相衙门完全没了隶属关系,成了一个横在左相府和皇帝之间的存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杨束在故意消减左相府在政务方面的影响力。
  而且这绝对只是一个开始,等到皇帝将各方面都捋顺了之后,左相衙门很可能还会继续被削弱。只不过会削弱到什么地步,除了杨束之外,旁人根本猜不透。


第828章
  后话
  沈浩万万没有想到一首《江水歌》会造成那么大的反映。
  这首诗原名《易水歌》,因为易水这个地名明显不能写出来,所以沈浩简单的修改了一下。
  当然那,这首诗本身的出发点是讲述另一个世界里一个著名刺客的悲壮壮举,以示歌颂,并流传千年。
  不过这首诗换一个环境,用来歌颂千里迢迢从白江顺流而下到了滩石,然后一路从拙火关出来进入蛮族地界,并且在鱼池兵站死战不退,最后英勇牺牲的靖旧朝军卒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当时也是因为喝了一些酒,加上席间唐清源等人不断的问之前军中的见闻,沈浩陷入回忆,有感而发的将心里这首另一个世界的诗拿了出来。
  之前还在为应付齐永宇的催促而拿不定主意,这下好了,不需要沈浩造势,借着当晚唐清源等人的口如今已经传遍大江南北,据说都传到南面前线去了。
  甚至连向来对文人方面不太有好感的姜成都顺着日常的铜条来过询问,问沈浩什么时候也给玄清卫写一首诗呀?
  沈浩看到之后顿时有些头大。
  给玄清卫也作一首诗?这可难为他了,他的记忆里可没有写情报机构好话的诗词,骂人的倒是有一些。
  所以沈浩只能敷衍过去,根本不敢给姜成承诺什么。
  不过搬运诗词的风险不大。这玩意儿是看灵感的,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若是灵感一下就断了根,以后再也写不出来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大不了就像之前外面那些唱衰他的人所说的那样承认一个“才尽”就是,又不掉块肉。
  倒是这次之后,他大文豪的名声就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了。
  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沈浩找谁代写的,因为有故事加持,又和时宜,这不管怎么看都是沈浩在经历了战阵之后有感而发才创作出来的。
  “大人声名远播,属下为大人贺!”
  拍马屁的人络绎不绝,但凡能在沈浩面前凑过来说上两句话的人都会跑过来拱手道喜。
  声名远播,这本就是大喜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为官之道更是如此。
  因为你有名气了,别人才会多看你两眼,很多事情也要比默默无闻的人好办得多,在文官里这风气最盛,而且这一点在玄清卫里同样行得通。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