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位面时空指南 (王写意)



此时所流传天下的雕刻,全都是匠人们一笔一划刻出来的。

的确有些高手,能够雕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可这样的高手寻遍天下也是屈指可数的。

如今却不料在眼前看见了。

黄庭坚年纪不大,可是见识却不小。

他只看一眼就已经断定,无论砚台好不好都先不说了,至少这个木匣子足够精美。哪怕是买椟还珠,也是值了。

“且慢且慢,这位兄台先不忙走。便是潘店主不看,黄某不知是否有缘一见呀?”黄庭坚生平至爱书法,所以对文房四宝的喜爱程度也是超级强大。

尤其对于墨和砚台来说,简直就是挠中了他的死穴。

丁阳本来也不是真要走,不过用来装腔作势罢了。听到黄庭坚留人,顿时便停住脚步,笑吟吟的转过身来:“哦,黄教授也有兴趣瞧瞧?”

“哪里哪里,不敢请教贵姓大名?”

看见人家礼数周全,丁阳也急忙装个样子,谦虚道:“岂敢岂敢,免贵姓丁,名阳,草字向南。”

“向南?”黄庭坚稍一沉吟,随即便道:“莫不是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之典?”

只为了给自己的名字想个字,穿越前丁阳可是费了老鼻子的劲儿。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的关系相得益彰,从来都是隐隐有些关联,还可能藏有典故。

反正为了这次成功完成试炼任务丁阳可是准备充分至极,半点破绽都不想留下来。

不过他辛苦了好久,才算是勉强给自己找了个合适又有典故的字,却被黄庭坚只听了一遍连见都没见过到底是那两个字,就已经分析出来了。

话说古代文人,尤其是这种大牛级别的高人,果然是不同凡响呀!

“正是,黄教授所言无误。”稍稍客气了几句话后丁阳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比起章义而言,黄庭坚的档次太高端。继续寒暄下去,很可能不是人家嫌弃你不学无术没底蕴,就是丁阳根本听不懂人家在说些什么。

以汉字的博大精深,搭配上无数的典故,还有文人装逼的习惯,说话从来都是不肯正经来实在的,必然是千绕百转无数圈之后才能让你猜到真相。

肚子里面没点墨水,你想和人家文化人好好聊天纯粹就是妄想。

为避免露怯,丁阳第一时间就亮出了手中的一方砚台。

“好砚呀!”黄庭坚到底是书法大家,只是看了一眼就顿觉眼前一亮。

彼时天下顶尖的端砚、歙砚和洮砚虽然都不是寻常品,可以黄庭坚的身份地位却也是见过不少的。然则丁阳所拿出来的砚台,却让他乍看之下有些陌生。

可偏偏砚台上面还雕画着栩栩如生的花样,看那水准竟然和木匣子上面的相差仿佛。

而贺兰石质地营润,纹理细而不滑,抚之如同小儿肌肤,和之似玉馨,质坚而不硬。这方砚台还伴有玉带,更是少见的纹路清晰明亮。

黄庭坚轻轻拿起砚台,触手间竟然感觉到一阵温和,双眉顿时一挑。

仔细去看,慢慢就发现这方砚台的雕工出色,图案清晰,石材更是前所未见。

须知天下名砚所产石坑,全都是有数的。

每处砚石各自具有相应的特点,早已在天下文人心中流传不少。以黄庭坚这等书法大家,自然更是见多识广。可他仔细看了半天,翻过来调过去,却是越看越惊奇。

“余平生也见过不少名砚,可此般砚台确是头一次得见。敢问向南兄,此砚为何?”

丁阳只是笑,却不肯回话,反倒冲着里面始终留恋不走的潘谷扬声问道:“潘店长号称墨仙,而墨砚不分家,却不知可识得我这方砚台?”

本来潘谷留在边上就是有些好奇,毕竟连黄庭坚都被吸引住了。他可是很清楚黄庭坚的身份和眼力,能够吸引住这位黄教授的砚台,想想也不会简单。

此时听到丁阳邀约,干脆也借坡下驴,晃晃悠悠走了过来——刚才趁人不备,潘谷已经拍开了酒封,悄悄先打了一角酒解解馋再说。

蔷薇露不愧是禁中珍藏好酒,只是吃了一盏就让潘谷心情激荡不已。

不过他过来看砚台,却也就是瞧个新鲜。

真要说丁阳所拿来的砚台是他所从未见过的,潘谷第一个就不相信。

他制墨,自然也会给人推荐这墨和什么样子的砚台搭配起来,才会效果最佳。

天下的好砚台没见过十成,也见过七八九分了。

若是有连他都没见过的砚台问世,潘谷绝对不肯相信。

可不曾想到,只看了一眼潘谷就再也移不开眼睛了——甚至连手上端着的一盏酒,也忘记了再喝,差点就洒了出来。

“这……这是什么砚?看着纹路,果真尚未见过呢!”

到底是制墨行家,只是看一眼就发觉了贺兰砚的特点:“唔,质地莹润,文理细腻,质坚而不硬。此砚当不是凡品,少见,少见!”

世间此时所谓的顶级砚台,便是端砚、歙砚和洮砚。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天下,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又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而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据说可以“呵气研墨”的。

而歙砚则是以坚密柔腻、温润如玉、发墨如油、笔毫无损、几无吸水、涤荡即净、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等特点享誉内外。

黄庭坚本人最喜欢歙砚,几乎将珍藏的歙砚当做至宝。

此时看见贺兰砚居然连潘谷也不认识,顿时大感兴趣起来:“此砚可有什么说法?”

听到黄庭坚和潘谷两个人都说认不出来这方砚台,周围的其他人也难免心动不已,争相挤过来,都想要看个清楚。

却在此时,听到了丁阳笑眯眯的说出来了贺兰砚的特点。

没等他们大吃一惊,潘谷和黄庭坚已经异口同声的大声否定道:“不可能!”

...

...

第86章初战告捷

古时写字用墨,都有很多讲究。

譬如磨墨需要墨正,所谓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磨墨还十分忌讳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

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因此最正确的磨墨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研磨的浓度必须要适中。

尤其国画讲究意境,即使是淡笔,也是由浓墨书写而成,差别只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

倘若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哪里还有意境可言?

当然矫枉过正也是不行。

若拿浓到像半凝果冻似的墨来写字,也是非常可怕的。必须是洁白纸配浓墨,有色纸则墨汁可以稍淡些。

而且墨必须要随用随磨,只因墨汁放置过夜,便会产生墨光无彩,还不能持久的缺点。以过了夜的宿墨书写,特别容易褪色。

因此常见古人无论书写还是作画之前,都会专门用心的去研墨。

研墨完毕后,必须随即将墨取出来,万万不能放置砚台里面。否则等墨汁干了,就不容易取下来。墨丸的保存,古人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则标准在。

丁阳在决定穿越之前可是从韩震的口中,听到了太多太多的相关知识。

正因如此,才对韩震所推荐的贺兰砚非常赞赏,认为可以卖大钱。

韩震曾经给他介绍过,从宋代人的笔记里面可以看出来,一方顶级好砚——诸如歙砚,至少是可以卖到1万钱——以宋代770文为一贯,这就足足是差不多13贯钱了。

以熙宁初年开封府400文一石的米价,这些钱差不多能够买下足足1。48吨的大米了。

差不多3000斤的米,随便哪个五口之家也能饱饱的吃1年了。即便放在东京城里,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衣料鞋子都算上,至少一个五口之家能够用3个月是没跑了。

这还都是按照凡所用之物尽数买回来的标准计算,实际上小农经济时代的家庭单位很多东西都能够自己去做,而不用专门上外面花钱买。

因此这笔钱,足足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花销半年也是有的。

前代宋仁宗皇帝吃家宴,也就是招待皇室直系亲人。宫中给上了28只螃蟹,仁宗皇帝问了问价钱,得知每只螃蟹价值1贯钱。

仁宗皇帝心疼的不得了,当下就舍不得下筷子了。

皇帝尚且如此,遑论寻常人了。

宋初和宋代中期的铜钱,可见是多么的值钱了。

为此丁阳经过详细的计算之后,又盘算着贺兰砚此时尚未有存世产品。世上的东西总是物以稀为贵,假如全天下仅仅只有他这几方砚台,何愁价格不比顶级好砚更贵呢?

不过在此之前,先要好好的忽悠一番,把贺兰砚的与众不同名贵之处讲出来给众人知道。

“我这砚台唤做贺兰砚,乃是开采之贺兰山顶的贺兰石所特制而成!贺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笔架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方可为砚。举世之间,也只有我这砚台才有稀世特性!”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