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青衫取醉)


因为是秦王赢了,不是你齐王赢了,你只不过是秦王的附庸而已。
得到这个结果之后,李鸿运默默地叹了口气。
果然,这破游戏的尿性一贯如此,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如此说来,其实第一阶段的时候即便他帮助太子干掉了秦王,也不算通关,因为那是太子的胜利,而不是齐王的胜利。
游戏还在继续进行中。
即便李鸿运帮助太子干掉了秦王,或者帮助秦王干掉了太子,接下来他还得继续干掉太子和秦王,才算成功。
这就难办了。
在帮助秦王赢得玄武门之变后,再干掉秦王?
这难度直接高得突破天际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帮秦王。
所以,在完成玄武门之变的第一时间,在秦王和功臣们因为大功告成而欢喜的同时,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头功作用的齐王默默地抽出佩剑自刎。
“四弟!四弟!”
秦王大惊失色,他冲上去抱住齐王的尸体,却发现脖颈处的大动脉血如泉涌,人已经彻底失去了生机。
秦王痛哭不已。
他显然想破头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两兄弟一起共患难,到了该享福的时候,齐王却想不开自刎了……
……
再度回到最初的,李鸿运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办法,并决定从根本上改变策略。
“已经搞清楚了,“赢得玄武门之变”的意思是,要成为这场政变的最后胜利者。
“依附于太子或者依附于秦王都不算赢,得扮演齐王,干掉所有人并成功大权独揽。
“这难度又拔高了……”
李鸿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独立于太子、秦王之外,成为第三股势力并坐收渔利的办法。
但在简单的几次尝试之后,却发现这根本行不通。
《暗沙》在这方面还挺人性化的,之前扮演过的内容,如果不需要改变的话,可以直接跳转关键节点。所以李鸿运尝试了几次,都是直接从玄武门之变开始的,倒是也没浪费太多的时间。
这种办法之所以行不通,原因很简单:两不相帮意味着会被两边同时提防,而作为实力最弱小的齐王,自然会被第一个干掉。
也就是老大和老二打起来,把老三给打死了。
历史上三分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很少出现,正是因为弱小的第三方其实很难抓到什么太好的战略窗口期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刚刚露出苗头、有希望成为第三强的时候,另外两强已经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立刻停止争斗把第三方给掐死了,不会傻到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被干掉”也并不意味着齐王会被肉体消灭,只是在太子和秦王的联手打压之下,他的势力被削减到一个无法对两人构成威胁的程度。
而后,太子和秦王继续斗。
结果毫无疑问还是秦王胜利。
于是李鸿运非常绝望地发现,三种可能性他全都尝试了一遍,却都赢不了。
帮太子,在梁高祖的平衡下,秦王还是能靠着碾压的情报优势翻盘;
帮秦王,秦王直接无敌了,接下来更难扳倒秦王;
两不相帮,被联和打压,还是秦王赢,还是没法扳倒秦王。
所以,思来想去,李鸿运得出一个结论。
他原本的那种玩法,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玄武门之变的格局。秦王仍旧是稳操胜券,他和太子表面势力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一碰就碎。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还是以秦王为主的。
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虽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副手身份跟在秦王身边。
那么,手下的人才,或者天下的人心向背,自然就仍在秦王一方。
他扮演的齐王,还是一辈子都活在秦王的阴影之下。
“所以,想要赢得玄武门之变,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取代秦王,成为梁朝的真正开创者?”
李鸿运感到头大如斗,这难度,一下子又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但全面分析下来,这也只能是唯一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李鸿运决定从头开始。
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年龄。
齐王比秦王整整小四岁。
所以,当齐王在晋阳获得第一次立战功的机会时,秦王已经二十岁了。
秦王是十八岁开始领兵打仗,此时已经整整打了两年,打出了包括但不限于“雁门救驾”、“万军丛中救出梁高祖”、“谋划晋阳起兵”、“大破宋老生”、“浅水原之战大破薛仁杲”等诸多名场面。
紧接着就是平刘武周、讨伐王世充、虎牢关一战擒双王。
前面那些行动时,齐王的年龄还太小,只是留在晋阳,没机会建功立业。
而后面的这些行动,齐王虽然可以随军,但秦王已经建立起了极大的功勋,而且都是决定国运的倾国之战,梁高祖没道理分兵。
所以,由于年龄问题,齐王注定要永远活在秦王的阴影之下,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玩家扮演的是太子,那李鸿运还能挣扎一下。
可以在最初就主动要求领兵打仗,多拿几个提升战力和兵法的天赋技能,把这些军功抢过来。
但换成了齐王,一个年龄问题就够让李鸿运头疼的了。
不过李鸿运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仔细研究一番之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浅水原之战。
秦王是古往今来最会打仗的皇帝,他的一生从十八岁起兵一直到晚年亲征高句丽,从无败绩。
不过有很多人说,浅水原之战是秦王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
这个说法不正确,但对于李鸿运而言,却隐藏着一个机会。
浅水原之战的史料记载十分清晰,分为前后两场大战。
第一次的时候,薛举来进攻,秦王带兵对峙,加深壕沟、加高壁垒,不和薛举交锋。但此时秦王正好得了疟疾生病,于是把军事委托给刘文静、殷开山,并再三叮嘱:薛举孤军深入、粮草不多、士卒疲惫,所以肯定要速战。你们只需要坚守壁垒,等我病好之后就能打败他。
结果殷开山怂恿刘文静出战,认为对方听说秦王生病肯定会轻视梁军,正好打一仗来威慑敌人。
结果试试就逝世,被薛举绕后袭击,士卒死亡十之五六,几名大将也被俘。阵亡的士兵首级还被筑成京观,可以说是一场惨败。
但紧接着,梁高祖再度给秦王补充援兵卷土重来,这次秦王病愈后领兵,同样是坚守不出,一直相持六十多天等对方粮食吃完后发起猛攻,彻底平定陇西。
很多人强行把这场败仗安在秦王的头上,无非还是老一套的说辞:秦王生病是托词,是改史的结果,他就是打输了,然后让刘文静背锅。
但实则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道理。
首先,刘文静并不是什么可以随便拿来顶罪的小人物,他是晋阳起兵的四元谋之一,有“恕二死”的特权,是当时梁朝最重要的宰相。
而且,他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能力,取代秦王接过指挥权是很合理的。
被薛举击败后,刘文静被免职下狱,而秦王却能够再次领兵去对抗薛举、薛仁杲父子,足以看出刘文静并不是顶罪,他就是这场失败的主要责任人。
其次,薛举谈不上什么特别强大的名将,他的战斗力确实不弱,但除了第一次潜水原之战的大胜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用兵如神的记录。
最后,浅水原之战的这次失败,根源在于梁军的贸然出击,而这其实完全不符合秦王一贯以来的作战风格。
秦王打每一仗的基本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坚守不出、袭扰粮道、挫敌锐气、穷追猛打。
在潜水原之前和之后,秦王都是这么干的,唯独第一次浅水原之战贸然出击,这完全说不通。
所以,史料记载是没问题的,当时秦王就是因为生了疟疾所以将领兵之权暂时交了出去,但殷开山和刘文静两个人瞎搞,这才导致一场惨败。
那么对于李鸿运而言,为什么浅水原之战是他扮演齐王的唯一突破口呢?
因为在此之前,他扮演的齐王年纪太小,很难参与到战争中去;在此之后,秦王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整个梁朝最能打的人,再想动摇他的地位已经基本上不可能。
唯独在浅水原之战的过程中,趁着秦王生病,打出让梁高祖震惊的胜迹,而后才有希望独立于秦王领兵,甚至取而代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晋阳的他,怎么才能去浅水原呢?
直接扔下晋阳跑过去?那肯定不行。
那属于擅离职守,而且到了晋阳那边他也不可能从刘文静手里抢过兵权,哪怕梁高祖再怎么宠爱他,也不可能把军国大事交给一个才十五六岁、从没打过仗的小儿子。
所以,想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秦王生病打赢这一仗,就得提前建立一些功勋,让所有人都认为齐王有资格替代秦王。
那么,他就得把这个时间节点继续提前,在“晋阳起兵”和“平定宋老生”这两个环节,取得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对于一个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中二少年来说,确实是相当扯淡了。
但李鸿运也并未放弃,因为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解法。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