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完成了一部分工序,杨边疆带着小武去做活儿。他们当天给一户嫁女儿的人家打嫁妆,晚上便稍稍收工早一点回来,天黑开亮院子里的门灯继续干,赶在当晚把闺女的小床做出来了。
很漂亮的围栏小童床,没刷油漆,就用结实的水杉木做了个实木小床,边角用雕花的手推刨子做成圆角,还拿细砂纸把里里外外仔细打磨了一遍,弄得十分光滑。
冯荞铺上小被子,把娃娃往里头一放,哈,这下子不怕她翻身掉下床了。
天暖和了,小娃娃穿得轻便了,躺在小床上便抱着脚丫子啃,小孩子的柔韧性可真好。
小武蹲那儿研究了一会儿,笑着问冯荞:“师娘,她怎么一直抱着左脚吃啊?”
“有时候也吃右脚。”冯荞随口说。
“吃左脚比较多,我看她很少吃右脚。”小武嬉笑。
“大概她觉着左脚味道更好吃吧。”当爸的很不像话地调侃闺女,小武听了噗哈哈哈笑得捂肚子。
杨边疆也蹲下来,看着小床上的闺女,鹅黄小被子上的娃娃漂亮得像画片儿,穿着大红色平绒布的手工小夹袄,抱着一只肉乎乎小馒头一样的小脚丫,啃呀啃呀吃得真香。
可惜当时没相机,不然杨边疆真想把这一幕拍下来,长大了给闺女看——看,看看,你小时候整天啃自己的脚丫子。哈哈!
杨边疆伸手把那胖嘟嘟的小脚丫拉出来,拿起一旁的纱布给闺女擦擦口水,小娃娃挥舞着小胳膊小腿看看爸爸,也不生气,腿一翘手一扳,又把脚丫塞嘴里了。
继续吃。
空出的右脚丫还动呀动呀,伸呀伸呀,怡然自得地舒展着,杨边疆干脆把她右脚丫握住,在那圆溜溜小珍珠似的脚趾头轻轻咬了一口,小娃娃咯咯一笑,赶紧把小胖腿缩回去了。
“吃饭了。”冯荞叫了一声,专心研究娃娃的师徒俩才起身去洗手吃饭。
冯荞把一盘包心菜炒肉放在饭桌上,走过来看看娃娃,再拍拍结实漂亮的小床,刚做出来,还散发着木材的清香,冯荞笑笑说:“这个小床实用,样子也好看。你要是多做几个,刷上油漆放到城里卖,卖贵点儿也一准有人买。”
小财迷!杨边疆笑,媳妇似乎啥事都能跟钱联想到一块儿去。他给自家闺女做的小床,父爱出品,精工细作,每一个边角都仔细打磨过的,当然不能差了。至于拿出去卖,目前他还没想过,他手上接的活儿还干不完呢。
不过冯荞想过的带锯房,他已经开始筹划了。
小两口想到一处去了,方圆几十里,就只有农具厂有一台带锯,使用不方便不说,关键是技术也成问题,原本他和师兄辞职后人手就不行,师父养伤几个月厂里更加懈怠了。他每次去解木料,都要自己画出开锯的墨线,亲自跟着去监工,就怕别人一不小心把木料锯糟蹋了。
这正是他们立足的好时机。长远利益,他们自己也需要一个带锯房。
早在之前他就有这想法,可当时忙着照顾媳妇生孩子,便没顾上。而现在,闺女都四个多月了,一切走上正轨,冯荞在家带带孩子,他除了偶尔下田干点儿庄稼活,便把精力都花在做木工活挣钱上。
开带锯的计划这会子正该进行,杨边疆把想法给李师哥一说,李师哥双手赞成。
只是相对于杨边疆,养了两个儿子的师哥囊中羞涩,师嫂这几年带着俩孩子啥事也干不了,没法挣钱,师哥一个人挣钱养家,他手里就没什么积蓄。
这一点他比不了师弟。杨边疆婚后这几年夫妻俩齐心协力,又都是能干会挣钱的人,冯荞持家有方,就连怀孕期间辞了工,她的鸡鸭和猪也都能给她挣钱,杨边疆辞职后收入更高,小家庭是颇有些积蓄的。
师哥说:“这样,边疆你出大头,我没钱就出个小头,我给你小子打工,咱们怎么也要把带锯房开起来。”
第105章 闹剧
相对于囊中羞涩的李师哥, 杨边疆回家跟媳妇划拉划拉家底子,嗬,还真看不出来媳妇儿这么有钱!
加上李师哥出的一小部分, 师父听说后为了表示支持徒弟创业,也给他赞助了一部分,办带锯房应该足够了。
现在问题是, 把带锯房开在哪里, 普通房子的高度不行, 也不够宽敞,可以考虑用钢架工棚。开在自己家里,他家院子倒是大, 从带锯使用方便的角度考虑,可以在院子中间建个钢构工棚,进出木料都方便。
可院子里全是小两口亲手种下的花草和果树,万万舍不得。再说在自家弄个带锯, 噪音嘈杂锯末纷飞, 让他闺女怎么睡觉玩耍?
所以杨边疆稍稍一想,也就不考虑了。建在李师哥家?同理不好, 再说李师哥家院子本来就短一些。带锯有钱买,可建带锯房的地方却成了问题。
跟师哥商量了一下无果, 晚上他回去跟媳妇说起的时候,媳妇却想到另一方面去了。冯荞说, 咱们有没有法子找一块大的地方, 等带锯房开起来了, 咱们也可以跟着办个小工具厂。
“你看原先农具厂做的那些小工具,现在到处都在忙着搞建设,销路肯定不愁。”
“可是地方不好找啊。”杨边疆一边看着媳妇给娃喂奶,一边脑子就开始跑路了,看起来……怎么这么好吃?于是腆着脸就把魔爪伸向另一边。
啪地一声,魔爪被拍开了。冯荞羞得瞪了他一眼:“娃娃看着呢。”
“她那么小,怕啥呀。”
看着娃娃那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杨边疆讪讪停了手。闺女哎,你爸的福利全让你给抢光了。
没了福利想头,哀怨的娃爸只好把心思放回到正事儿上。办工具厂的想法夫妻俩也聊过,不得不说,媳妇的想法还真好。
以前是不敢想,如今都八一年了,镇上私人的饭店都已经开起来了,生意可比镇政府的国营饭店红火多了。杨边疆琢磨着,办工具厂肯定能挣钱,眼下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办法总比困难多,杨边疆门路精,认识的人也多,没几天就让他想到了一招。那年代还没有大行其道的招商引资,公然买大块地皮办厂还不行,主要禁得太久了,上头政策才放开,基层的脑子还不敢放开,于是杨边疆想了个折衷的办法,他跟镇上买宅基地。
他看中的是镇子农贸市场边上的一块空地。他托了人,用想搬到镇上盖房居住的理由宅基地,他自己四间,用李师哥的名义买下四间,再用冯东的名义买下四间。连在一起十二间房的地方,办个小工厂足够了。
说是买,其实当时土地是不能买卖的,因为他们户口都不在镇上,本来不该给他们分宅基地,杨边疆用搬家盖房子的借口,托了关系“要”,给土地所属的村子交了一部分钱,免得人家村里有意见。
这一来战线就拉长了,因为资金不足,他们拉起一圈围墙,先只盖了四间房子,并在房前建起了宽大的钢架工棚,等到夏日炎炎,冯荞抱着闺女摇扇乘凉的时候,杨边疆的带锯房终于开起来了。
冯荞攒了这好几年的积蓄也用得光光了。
杨边疆压力有点大。这段时间他忙着办厂的事儿,接木工活就比较少,挣钱相应也就少,如今他要是不能赶紧挣钱,让媳妇和闺女吃啥呀。
废话少说,赶紧干活!凭着他杨边疆和李师哥两人这几年打开的场面,招牌一亮,带锯转起来就有钱。
带锯不可能时刻开着,不开的工夫,杨边疆一边腾出手继续做木工活,一边就开始琢磨办厂的事儿。
创业比他想像得还要顺,都是熟悉的行当,有资源也有优势。这个朝气蓬勃的年代,如今在小夫妻眼里遍地都是黄金。
冯荞在家里带着孩子倒也没闲着,把娃娃往小床里一放,喂鸡喂鸭,养猪种菜。公婆有空也过来帮她抱孩子,除了杨边疆不许她把孩子带下田吃苦,家里的活儿可一点都没丢。
瞅好了西大河的好便利,冯荞开春一口气买了一百只小鸭子,用家里养的老鸭领着,在家喂了小半月便赶去西大河放鸭。
初夏明媚的阳光下,冯荞手里拿着花阳伞,抱着六个月大的娃娃,悠闲地穿过村子,赶着鸭群下河沿。
她穿着新买的浅色小碎花裙子,长辫子因为照顾孩子太忙,已经剪短了,编成两条搭在胸前的利落短辫,清爽养眼,却越发像个年轻姑娘家了。
而她怀里的娃娃,大红的棉布绣花小肚兜,同色小裤子,漂亮可爱得让人移不开眼睛,母女俩每每走在村里,都成了一道风景。也不知怎么的,冯荞现在穿着打扮都有人模仿了,村里有些个年轻姑娘,常在私底下琢磨着,要买她那样的裙子,穿她那样的衣裳。
鸭子赶下河,冯荞便抱着闺女在河沿看一会儿,坐在树荫下一边逗弄娃娃,一边看着她的鸭子。
乡村的小鸡小鸭不止一家养,又都习惯了散养,为了不弄混,各家给小鸡小鸭染上颜色做标记,各家有各家的颜色,各家有各家的记号位置。冯荞给自家的小鸡小鸭做的标记尤其醒目,头和脖子染成洋红色,屁股染成绿色,远远看着一大群红红绿绿的小鸡小鸭,那便是他们家的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