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爱国想着他媳妇刚来读书,他帮着摸摸几个同窗的性格品行也是好的,日后一起读书,也好相处。也就在那三个学生的招呼下顺势去了他们课桌旁边。
蒋爱国这边还没介绍情况呢,这三人先开始自我介绍了,接着劈里啪啦一堆问题问蒋爱国,例如刚进去那姑娘是他什么人?哪里人,叫啥?
蒋爱国一一回答,特别着重说了刘芳晓是他媳妇。
“哇,你人真好,竟然让你媳妇读书。”戴美霞赞道。大环境如此,蒋爱国这样心甘情愿让自己媳妇读书的人,可真不多。
“这有啥稀罕的,晓晓成绩好,不读多可惜。如今这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咱就得尊重爱护女同胞。”蒋爱国理所当然道。
众人对着蒋爱国一通夸,然后就开始说说当初学校哪个哪个想读书没读成,哪个哪个为了读书,牺牲啥啥的。
蒋爱国见这三个学生读书不专心,连忙悄悄走开了,这要是给张大姐瞧了,影响多不好。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张老师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咳嗽几声,板着脸,也没说话训斥,但饶是如此,也让这三个学生缩了缩脖子,乖乖看书,不敢多话了。
蒋爱国见了张老师这气质,也悄悄吞了吞口水,缩了缩脖子坐回自己位子上,不敢多话了。
屋外头静了下来,屋里头刘芳晓奋笔疾书,她语文,政治,英语成绩都不错,数理化做的就有些吃力了。张大姐就是没看试卷也大约能猜到刘芳晓属于偏科严重的那类学生。就是不晓得不好的那几门有多不好。
最后张大姐一改试卷,心里大松口气,刘芳晓文科是没啥大问题,正常发挥就成,数理化的确需要好好补补,不过从试卷来看,她基础还算可以,或者说公式背的牢,但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同一个题型,她就是对一半错一半。
只要她踏踏实实学习,再努力一年,差不多能考上个学校。
张大姐心里想法一闪而过,但是嘴里说的都是刘芳晓得不足之处,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她语文成绩好,但张大姐仍是指出她不足的地方,让她继续努力。接着又说她物理化必须得下苦功夫,人家都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刘芳晓现在的水平,连这个小镇子都走不出去。不过又安慰她只要努力,肯定有收获。让刘芳晓日后开始往死里学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吃苦中苦,怎么能成功。
刘芳晓听了连连点头,她是知道自己不足的,故而很是虚心听从张老师的话,也问了张老师学习的方法,张老师见刘芳晓认真努力,很是满意。
这年代的老师,就喜欢听话吃苦的学生。
要按张大姐的说法来讲,现在的学生真算享福的,还不晓得努力,这哪成,必须得严厉的督促他们。
大致晓得刘芳晓得基本情况后,张大姐也就不继续讲考试的内容了,去了堂屋,跟蒋爱国说了基本情况,而后又道,“爱国兄弟,大妹子这情况,还是有很大把握考上的。但是就算把握大,从今个开始也必须努力。他们三个都是镇上的,离的不远,早上7点钟就到我这里来背语文,政治和英语,一直背到9点钟,9点到11点学习数学,他们三都是自己回家吃饭。下午一点到三点,学习物理,三点到五点学习化学,然后回家吃个晚饭,6点到晚上11点,就是做题目了。所以这每天的时间有点长,考虑到你们住的远,可以不来背早课,晚上不在我这儿自学做题,来的路上让弟妹边走边背书,回去的时候呢,也一路背书回去,等到了家里再做卷子,第二天我再帮她看看哪里不对,给大妹子讲讲题目。这样,中午让大妹子在我这儿吃饭,差不多半个小时吃饭,多余的时间讲前天的题目。晚上的时候呢,也晚一个小时回去,我再给她讲讲题。,你觉得这样成么?”
张老师主要还是担心刘芳晓回去是不是要做农活或者家务啥的。但是既然要参加高考,这家务农活肯定是没时间做了。既然要在她这儿补习,该说的肯定还是要说的,不然到时候蒋爱国或者他家里有啥想法,闹起来了就不好看了。
蒋爱国听张大姐这么说,就知道这真是位负责任的好老师,“张老师,这时间没问题,就是中午在您这儿吃饭,会不会不方便。这样吧,您告诉我多少钱,我这边也好出点伙食费,您看成么?”
“算了,要啥伙食费,不过是添双筷子的事儿。”任凭蒋爱国怎么说,刘芳晓怎么求,张大姐都是不肯要伙食费,求很了,直接气的要撵两人走。
蒋爱国跟刘芳晓没办法,想着明日就拖袋子大米过来给张老师。
蒋爱国还多想了一层,刘芳晓这来来回回往家跑着实辛苦,他得看看这镇上有没有出租的房子,实在不行,他们就先租在镇上。到时候到了镇上,吃饭之类的问题也能解决了。
张老师是个好人,但是张老师也是一大家子人,儿子媳妇孙子的,补习都不要钱了,这要是还在这吃饭,他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事情谈妥了,见蒋爱国是全力支持刘芳晓读书的,张老师心里很是满意,不过这会儿还早,才四点钟,故而张老师让刘芳晓今日就开始听课。至于蒋爱国,张老师的意思就是,他想干啥就干啥,反正刘芳晓今个开始就是六点钟下课。
蒋爱国又再三感谢张老师几句,就背着自己的大包裹出去卖木匠小玩具了。他之前挣了两百块,分家一百块,总共三百块。租房子的钱肯定是够的,但是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9月份晓晓上高中的学费,伙食费,县城租房子的房费,家里父母的养老钱,等到10月份,大侄子就要出来了,还得出礼钱。紧接着过年,妹妹成婚,样样都得花钱。
蒋爱国上辈子是个万事不管的主儿,这辈子为了圆媳妇的高考梦想,他是里里外外一把抓,着实有些头昏脑胀的。
不过不管咋算,还是缺钱。
第10章
菜场这里人流较多,特别是下晚边买菜做饭的时候,大人都会带着孩子过来。蒋爱国也没叫喊,直接把那小车子推的跑来跑去,再不就摇那小鸡啄米玩具。让过往的小孩子稀罕的不肯走,又哭又闹的非要买。基本上大人很少有不肯的,一会儿功夫就卖了不少,蒋爱国还让人多买些,说走亲访友给人家小孩子最合适不过了。
有那亲戚家孩子要过生日的,想想也对,也买了两个。等到六点的时候,这东西差不多都卖光了,遗憾的是没人找他做木匠活计。
去张大姐家接了刘芳晓,然后两人也没直接回去,蒋爱国刚在菜市场的时候还跟人打听了租房子的事儿,就想着带自家媳妇过去看看,合心意的话,今天就给租下来。
刘芳晓见蒋爱国要租房子,立马道,“爱国,这刚分家,咱就在外面租房子,不大合适吧。而且我这日后还要读书,租房子过日子,这,这村上人背地里还不晓得怎么说咱呢。就是爸妈,我怕也不高兴。而且张大姐也说了,我可以不用去那么早,9点钟到就可以了,路上边走路边背书一样的。”
刘芳晓是真的舍不得这个钱。
蒋爱国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钱该花的就得花。二十一世纪小孩子都晓得,这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
“晓晓,这房子咱还是得租,不仅仅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如今在镇上摆摊,来回跑也不方便。而且万一能接到点大生意,就更好了。”蒋爱国没说为了刘芳晓,只道为了自己要租这房子。
刘芳晓听了,“话是这么说,我这心里就是不安稳的很。”
为什么不安,蒋爱国也知道,刘芳晓算是在他们村长大的了,很多想法其实也跟村子里人差不多,没钱做保障,心里头肯定不安。
“晓晓,你放心,你的要务是高考,我呢,则是挣钱养家。”蒋爱国又劝了几句,刘芳晓也就不说话了,只是心底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
两人看了三家租房子,就定了一家人口少,没小孩子的,就是价格上贵了点,一个月5块钱。蒋爱国当场就定下来了,跟房东说好了,明日就搬过来
。
如今天热,被子啥的都不用带,就带了个凉席,几套欢喜衣服,鞋子,还有就是洗澡的木桶。两人定好房子,就去吃了碗面条,这么晚了,回家也不想做饭了。
等两人回到家,天是彻底黑下来了。
张萍在屋子里听着开门的声音,忙走出来,问道,“爱国,晓晓。咋这么晚回来,吃饭了么?没吃,我给你们做啊?”
“妈,吃过了,你们快睡吧,累一天了。”蒋爱国回道。
“你这孩子,今日读书的事情怎么样啊,回来不说声,我们哪里睡的着。”张萍这都担心了一天了,不问问,怎么着也睡不着的,换了拖鞋,就到了蒋爱国屋子里,继续问道,“那张老师怎么说,晓晓啊考的上”张萍心里想着,要是张老师说了考不上,那也别折腾了,在家里好好种田,安安分分过日子最好了。
“张老师说了,晓晓成绩不错,努力一年肯定能考上大学,欠缺就欠缺在理科上,所以从现在开始,晓晓得加紧学习,天天都得提着神经才成。”蒋爱国说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