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好像是这个时期刚刚恢复高考没多久,很多知青返乡,文革好像也刚结束,还有一些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人,大部分这样的人成为了当代的作家,也形成了很多学派,很多文章的主题都是与文革的历史记忆有关。
像什么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很多都是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这一类的。
好像这个时代是写书和出版的黄金时代,出版书好像也不花钱,只要出版社的编辑认可,就可以出。
具体的苏小晚也不知道,只是大概的印象,不过,现在先写一些小文章,看一下环境在做下一步的计划。
日子就这样简单的进行着,期间又收到了陈大娘的回信,信中提到对苏小晚身体的关心,还有对她的宽慰,大概意思就是,不是她的错,让她不要担心,要相信部队,相信组织,相信党,最后还表达了对她的想念,邀请她有时间去家里做客。
苏小晚收到信后,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看望一下老人家了,反正,这边离城里也近,这人要长走动才会亲近,于是决定明天就去。
正好腌制的辣白菜也好了,可以带去给老人家尝尝,哦,对了,再做个小点心吧,做酥饼好了,也方便,不过家里没有荤油了,赶紧穿衣服去小市场买块肥肉去,回来好渣油。
穿戴整齐后,开门正好看见王红带着孩子从楼上下来,她也正好要去小市场买东西,于是两个人正好结伴。
☆、第三十八章 做客前的准备
两个人结伴走到一楼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这人苏小晚没见过,不过从穿着打扮上看,是个文化气息很浓的人。
看上去有点古板,严肃,冷傲,带了一副眼镜,一身职业装,黑皮鞋,头发梳的很整齐,而且是苏小晚在这里见到的第一个梳短发的女子,看上去很精神,知道这大概就是一直没有露面的田营长的爱人孙慧玲了。
果然,刚想到这,王红小心翼翼的声音就到了:“孙嫂子回来啦。”
孙慧玲漫不经心的回道:“恩,刚回来,你们这是干什么去?”
之后不等王红回话,就看着苏小晚说道:“这是谁家的,我还没见过。”
苏小晚笑着回答道:“孙嫂子好,我是韩冬晨的爱人,苏小晚,刚来这没多久,这阵子您没在家,所以今天才看见。”
孙慧玲一副恍然大悟又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苏小晚说道:“哦,你就是小韩娶回来的新媳妇啊,长的到挺好,难怪小韩他这么用心。”
苏小晚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呵呵,孙嫂子见笑了,都是别人瞎说的,不过嫂子你先忙,我和王嫂子要去小市场买些东西,我们有空再聊”。
孙慧玲点头说道:“恩,去吧,有空来家里坐。”
两个人辞别了孙慧玲直接就去了小市场,到那后买了块肥猪肉,又买了点牛皮纸和一个饭盒,不然辣白菜没法装啊,回来的时候又去菜地看了一眼,发现,小菜长的很好,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回家后把肥肉切片,放到锅里做成猪油,之后又把剩下的油吱啦炒了个菜,蒸了米饭。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做过这个油吱啦,和记忆中的味道一样香脆可口。
记忆中爸爸,妈妈的样子已经很模糊了,却始终不会忘记妈妈的唠叨和关心,爸爸的宠溺和温暖,自从她们去了,生命中就在没出现过那柔情般的温暖,被捧在手心般的珍重。
想到这儿,不免想到他们是否也在这个世界上,自己能不能再见到她们?也不知道父母现在在哪里?这个时候妈妈还是个大姑娘吧,爸爸也该还在单身,等赚了钱就去寻寻看。
想到失去她们后的自己,冷漠的看着每日在她面前带着面具说话的人们,同时也把自己武装起来,戴上面具,虚伪的活着和应酬。
难怪那么贪恋袁凯编织的陷阱,也许,那就是她的精神支柱,一个活下去的信念,那样才觉得生活有意义,她的付出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在想来,上辈子即使自己有出色的能力,赚钱的本事,却依然活的是那么没有自我,把自己的悲欢喜乐都依托到别人身上。
当人家把情感和关注收回了,才发现自己的心空了,迷茫了,所以才更加的怨恨那些剥夺了自己一切的人,才开始懂得捍卫自己的尊严。
真是难得,一次新的生命,让自己学会了自我反省,可以有机会改变,能更勇敢的面对自己,同时也正一步步的努力前行,目前来看,成效还不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早起来,吃过了早饭后,把买回来的饭盒洗干净,装满了辣白菜,密封好。
又揉了一块面,醒上,锅里放上昨天炸的猪油,烧热后,把白面放里搅拌做成油酥,之后再把醒好的面擀成薄一点的大圆饼,把油酥均匀的涂抹到上面后卷起来,切成大小一样的小块。
在把没小块都包上点白砂糖,擀成小饼,锅里热上豆油,把小饼烙熟之后,两面都是金黄色的,吃起来又香又甜,要是凉了就更加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可口了。
烙了大概有20个小酥饼,用昨天买的牛皮纸包好,放在了三角兜里,又赶紧换个衣服,鞋子,还是原先的老三样,诶,这次进城得买两件衣服了。
手里还有上次韩冬晨临走的时候给的钱,给老家邮寄后还剩15块,还有之前韩冬晨给的10块钱,买了一些东西和菜后还剩5块,加起来有20块了,成衣太贵了,而且,样式也不好看,苏小晚打算买点布,自己指点一下,做一身衣服。
穿戴好后,把各种票据找了出来,尤其是布票,又检查了一下。
之后找出户口本,想去办一个自己的存折,虽然身上有韩冬晨的存折,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自己以后要做很多事,这把钱放在别人存折上,可不好。
说道户口本,苏小晚觉得韩冬晨太贴心了,在决定带她随军后,把户口都给迁到他部队这边来了。
他是军籍,不需要这些的,但是,他却能为自己着想,把这些都办好,却是难得的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什么话都不说,必须加分。
从上到下在检查了一遍,没问题后就出发了,到了院里,正好碰见八婆于兰英,于是很无奈的打了声招呼。
于兰英看着苏小晚这身打扮,又拿着三角兜出门就好奇的问道:“嫂子这是要进城?”
苏小晚笑着回道:“是呀,于嫂子,去城里买些东西。”
于兰英一听进城买东西,就撇着嘴,酸溜溜的说道:“诶呀,嫂子又去买东西呀,韩副连长对你可真好,俺们平时几个月都去不了一次,你这刚来一个月就能去两次。”
苏小晚笑笑说道:“呵呵,嫂子你那是会过日子,身体又好,我羡慕的很那,可我这身体不争气,我家冬晨走的时候,很严肃的教育了,让我好好补身子,这也是没办法。”
苏小晚也挺无奈的,只能拉起韩冬晨的大旗了,说韩冬晨疼媳妇,总比说她败家好听吧。
果然,听了苏小晚的话,于兰英也没脾气了,怎么挤兑人家?即使自己样样不差,但是,拼不过人家有个疼媳妇的男人。
不过还是不甘心的凑到苏小晚的身边说道:“嫂子,俺已经知道你上次是啥意思了,放心,这事俺不会说出去的,不过,你确实得好好的把身子补起来,赶紧生个孩子,才能站稳脚跟,不然,就凭那位的家世,样貌,你还真比不过。”
☆、第三十九章 进门被拦了
苏小晚心想,这是拿董玉娇来气她呢,不过她也不生气,于兰英也就敢在她这隐晦的说说,还是有点脑子的。
这事于兰英也不敢说出去,要是传出去,上面领导就得找她谈话,这可是大事,不过,这也够她受的了,一个这么爱八卦的人,心里有个爆炸式的新闻却不能说出去,憋也能给她憋出内伤来。
苏小晚面色平静的回答道:“嫂子说的对,是该好好补身体,不过,你说的什么家世样貌的,我完全听不懂,嫂子我这还着急赶汽车,就先走了。”
说完,也不去看于兰英那难看的脸色,快步的走到了车站,这也有几个人在等,看着好像一个军属院的,但没说过话,还有这附近的两个农村妇女,苏小晚只是和她们点头,算打招呼了,并不想和她们攀谈。
没一会儿,去城里的汽车就到了,上了车,找了一个后面挨窗的位置坐好后,车就启程了。
苏小晚走后,于兰英脸色很不好看,心里恨恨的想到,你就拽吧,哼,看你能拽到何时,有你哭的时候。
转身就找人八卦去了,更加捏酸吃醋的把苏小晚去城里的事传了个遍,夸张到买什么都编出来了,引来了一群人和她一起抱怨。
苏小晚的名气又刷新了一把,这羡慕背后也有嫉妒,是把双刃剑,有善意自然就有恶意,于是苏小晚也成了大多数人心里的阶级敌人。
人这个物种,思想活动很怪异,但是大多都是趋利避害,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她们对待的方式就会不同。
像对董玉娇,因为家世好,长的好,有个好工作,城里人,虽然对人有歧视,傲慢又无理,但对于她们来讲,也只能羡慕,不敢嫉妒。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