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以安无语了,怎么跟方萍雅一样的意思,从崔向诚嘴里说出来,却变味了呢?是他的理解出了什么问题吗?
崔以沫却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崔向诚的话,因为他也经历过对自己的不确定和迷茫,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是处,根本配不上那么优秀的苏小灿,连站在她旁边,都觉得没有勇气。
只是,他的消沉,苏小灿很聪明很细心地察觉到了,开解了他,让他变得更自信,让他相信努力是可以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保护好自己想要珍惜的人。
所以,渐渐地,他现在,每次发现自己跟苏小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就不断地鼓励自己要更加的发奋,不能被甩下,不能拖后腿。
只有自己变的越来越强大,能力越来越厉害,才能称为身心都强健的人。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锤定音
“爸,你知道我们都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吗?就是为了不让你太辛苦,也是为了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就像我初时学武术,原本我的学习成绩就不好,家里又没有钱让我去学习这么奢侈的爱好,所以,刚开始师父提出收我为徒的时候,我是拒绝了的。
之后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我运气好,遇到了愿意免费教我的师父,遇到了指导我学习的苏小灿,还跟他们为家里挣了点小钱。
可是,爸,你们不知道我当初好去拜师父为师,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思想也是挣扎过的,但我只要一想到,我要改变现在弱小懦弱的自己,我要变强变得更好,就鼓起勇气跨出了这一步。
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敢跟舅舅舅妈说这件事情,大量的体力消耗之后,又不敢多吃饭,就成天饿着肚子。
还是小灿细心发现了我的窘态,找了师父给我加餐。
除此之外,还有学武的时间跟学习的时间相加起来,每天我睡觉的时间都被压缩的少了很多,偏偏学武和学习又都是耗时间的事情,各种不适应和困难都一一摆在眼前,需要我去克服。
你们看看我现在,学习成绩好了起来,武术也练得有些模样了,顺便还能挣点外快帮家里改善点生活。
爸,你现在就跟我当初想要去学武术时一样,要改变平淡的现状,就要有勇气跨出第一步,谁知道我们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去努力,就不怕失败和挫折。
而且,你现在是有我们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你迷茫害怕的时候,只要想到我们会一直在你身后支持你,就会发现有无限的力量去克服一切的困难!”
“以沫,你以前都这么苦呀?!都没有听你说过这些,真是辛苦你了!你的付出让我这个哥哥都自行惭愧呀!”崔以安一脸沉重的听完崔以沫的自述,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比他还小三岁的弟弟已经开始这么努力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方萍雅也站在了客厅的拐角处,走上前摸摸崔以沫的头,才怒目而视地瞪着崔向诚,道:“崔向诚,你看到了没有,以沫一个才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就要努力不懈地奋斗,付出辛苦和汗水。
崔向诚,你一个大男人不会还不如以沫一个孩子?!
再说了,这个让你休假的这个决定又不是你一个人做出的,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你出去闯闯,不管好与好不好,我们作为家人会一直陪伴着你,你还有什么可犹豫,可担心的!
你要是还有什么顾虑,现在都坦白地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一起想办法。你这样跟个闷葫芦一样憋在心里,谁知道你在想什么呀?!
你知不知道,我在一旁看着,都替你着急!”
家人满满的关心的样子都被崔向诚一一看在眼里,说不感动,那是假的,只是向来不是很会说话的他并不善于表达,憋了半天,才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就是觉得,我越来越没用,好像现在还拖起了后腿。
你有了份长期的工作,以安马上实习完也要分配工作了,以沫更是不要我们操心……
总感觉,你们都在努力变好,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原地不动。”
说到底,还是崔向诚一直以来的自卑心理在作祟。这一刻,崔家的其他人都明白了他的苦恼和承重。
从一家的顶梁柱变成可有可无的人,一定很痛苦吧?!偏偏这些,别人都帮不到他,也许如果他不改变,他的存在感只会随着两个儿子的长大,越来越显得渺小和卑微。
他的焦虑和恐惧并不是没有根据和缘由的。
方萍雅朝崔以安和崔以沫摆摆手,示意两人离开,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崔向诚的旁边,叹息了一口气,才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你心中的苦,但这些心结,我们都无法去帮你解开,只有你自己想通了才行。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向诚呀,我跟你提一个建议吧!
当年,你去工厂上班,那是时运赶在那里了,你一个孩子,没有父母为你操办一切,只能自己去走这条路。
趁着这次的机会,你请了长假,去学习木工吧!一是你喜欢,二是也算子承父业,对你去世的父亲有一个交代。
不管怎么说,你都能掌握一门手艺,真要是能学成点什么,你也不要怕以后没有活干,或者把工作给弄丢了。
我就是颇着这张老脸不要,也去跟苏建国去帮你要一份活计,你老实又都是自己人,用着放心又省心,他不要我也要把人塞给他!
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要把本事学到手。
崔向诚,我郑重其事地问你一句:如果给你两年的时间,让你好好地跟老师傅学习,你能不能给我学出点名堂来?”
崔向诚的老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去表达,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滋味。
但,他明白一件事:如果他不想再这样被人忽视下去,不想日后被两个儿子鄙视没本事,不想让方萍雅失望,那么,这次重新学艺,就是他的一次重生。
方萍雅一锤定音,直接帮崔向诚做了决定。
第二天,打听到崔向诚领导的作息时间,就直接拿着两壶好酒、两条香烟找上门去了。
停薪留职,领导说是件大事,那就是大事,领导说不是事,那它就是一个小事。
这个时候的社会还没有“勤政廉洁”一说,上面也没有严打,典型的只要有钱有关系,真能让鬼推磨。
最后,方萍雅他们离开的时候,又塞了一个红包给领导,对方的看一看再说,直接变成了让崔向诚明天就去厂子找到办手续吧!
这边办着手续,苏建国那边就打过招呼,让崔向诚忙完了直接去上工。他现在已经跟那个老师傅变成一家了,苏小灿那边的工程,都他们忙活一整年的了,多一个肯干事的人,正求之不得。
☆、第二百六十四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个时候的元古市已经快十月份中旬了,最早的时候十一月份就要下雪了,算下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了。
苏小灿工地的那边已经开始加班加点,想在寒冬到来之前,把主体都盖好了。
诸葛磊和左大卫一行人把工程控制的很到位,这个时候的物价又特别便宜,让苏小灿担心的资金怕是不够,到最后,才发现她是白操心了。
现在一个工人,按照元古市的物价,最高才四百来块钱,今年的建材,特别是砖价都跌破成本价了,修一个只要框框的五层楼,就是占地面积再大点,百万也拿下来了,其中的大头还是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
左大卫最近最喜欢的就是跟陈云泽看账本,陈云泽看明细,他只看最后的总计,还不时地拉住苏小灿唠叨两句:地下室就是二十万,也超值了呀!
苏小灿每次都心塞,因为他一句的提醒,就是再告诉她,京都那边,苏建儒没有任何的消息。
这段时间,左大卫也曾带着苏小灿,绕过陈庄村,进陈庄煤矿那边看过,山很大,地很广,草也很高,树也不少,荒凉的一次秋天的时候,还惊起过一条小蛇,吓得苏小灿再也不敢去那边巡视了。
转眼间,工程停了工,也给工人们放了长假。
在大家离开元古市之前,苏小灿和左大卫他们组织众人,在鞋厂给工人们开了一个总结大会,之后清工资。
一说要清工资,当然每个人都十分的积极,还有一些外人听说了这件事,混摸着想进来凑个热闹。
只是今天看门的人是曾经当过侦察兵的人,一下子就从人群中揪出浑水摸鱼的人,给丢出了厂房。
在大会上,左大卫一上来,就直接开门见山地对众人说道:“我也不搞那些虚的,浮夸的,说我们这半年有多辉煌,多厉害,这些话都比不上大家手里拿着的钱踏实。
我们公司呢,也不搞什么事,做什么压工人工资,怕你们跑了以后不再来的事情,大家都踏踏实实地拿着这半年的工资好好地回家过个肥年、好年,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在大家领钱之前,我有些丑话要先说在前头,我也知道,你们其中有少部分人对我们公司比较有意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