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招娣和二蛋点头哈腰,嘴上回答是是是,但是心里头根本不知道王先生说的赶英超美是啥意思。
告别了王先生,二蛋和牛招娣就出来了,早有这王家村的人在村口,看着牛二蛋骑着自行车来,眼红啊,“嘿,你们这牛家村这是作甚呢,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这咋还天天学文化学上瘾了。”
这次二蛋不傻了,在外人面前哪能露富,这要是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牛家村有粮食,那还不都来抢来,“俺们队长说了,这粮食种不好,就是没文化的原因,所以俺们村趁这个农闲的时候,学学文化。”
王家村的汉子不屑的笑道,“那文化又不能当饭吃。那有文化也只能当个老师,你们没听过么,十个黄狗九个雄,十个老师九个穷。”说完几个人笑了。
二蛋和牛招娣神秘的笑笑,没有再说话,怕露富,骑着自行车走了。
王家村的汉子们看着二蛋的自行车挠挠头,“这牛家村的人,真是都魔怔了。”
回来的二蛋和牛招娣就开始在牛家村鼓捣这场地啊,黑板啊之类的事情,有钱好办事,况且大家也都是闲着,农闲的时候大食堂空着,正好当个教室,牛招娣和二蛋昨天跟赖头子商量,赖头子今天就在院子里开始干了,刨木板,做黑板。
大家看着牛招娣一个女娃和二蛋在那里像模像样的大操大办,才知道,原来这先生要到牛家村来教书了,小队出的钱。
知道要出钱,那牛兰花当天就来鲜花家嘟囔,“这牛招娣让去请先生是你让去的?”
“嗯。”牛鲜花正在给两个娃笨手笨脚的缝书包。
“这去王家村学学也就行了,这还把先生请回来做甚,还一要就要十块钱?你也太能瞎花钱了。”牛兰花心疼。
牛鲜花笑,“姐,这十块钱不多,这不是也是方便大家学文化么,这是好事,你不是最先去学的么。以后也不用走那么长的山路,在牛家村自己村里就能学,而且以后春耕开始了,就让先生半个夜校,大家晚上也能去学,这多好的事!”
牛兰花拍着腿撇着嘴,直言太贵了,“那也用不着花那么多钱,去王家村学就行了,认上几个字就行了,那还真当个饭吃!”
牛鲜花看她花钱那疼的样子,忍不住笑,“对了,姐,还有吃饭呢啊,到时候俺让赖头子到你这来报账,人家先生在赖头子那吃了几天的,你就补给人家几天的粮票。”
这一听牛兰花更不高兴了,瞪了牛鲜花一眼,急忙站起身走了,怕牛鲜花又跟她要钱,临走是还跟她说,“刚有几个钱你就造吧你,迟早这小队让你给造没了。”说完气呼呼的走了。
牛鲜花哑然失笑,这抠门姐当会计还真是当得对,管钱的,就得这么抠才好。
第二天,牛二蛋一早就去接先生了,因为还得帮王先生带着被窝什么的,不方便,牛二蛋特意去跟牛富贵借了驴车,放在以往,牛富贵的驴车哪能外借,但现在不同,是去接先生,牛富贵二话没说就让二蛋牵着出去了。
牛富贵看着二蛋牵着毛驴出去的样子感叹,“这牛家村真是要好起来了。”
牛招娣本来就是个性格泼辣的姑娘,这时候操持这个事情更是不在话下,村里的大老爷们儿们被她指挥的团团转,一天下来,这共产主义大食堂就变成了共产主义大学堂。
看着牛招娣和二蛋的样子,大家纷纷感叹,“这牛家村的人是越来越活泛了。”
二蛋赶着驴车把王家村的王老师给接来了,王家村现在温饱都是个问题,也无暇管这些闲事,也有几个平时来上课的,看到先生门口的大字报,去牛家村教学去了。不能学也就不能学了,左不过是个消磨时间罢了。
牛家村的扫盲班就这样办起来了,牛二蛋把王先生拉到赖头子家里,赖头子早就收拾了旁边一间屋子给他,说这屋子别人不会进,以后就是王先生在牛家村住处,啥时候来啥时候住,二蛋帮着把铺盖放好,从没有过这样高规格的待遇的王先生受宠若惊,嘴里念叨着一定要把牛家村给教好。
收拾完了,王先生跟赖头子吃了顿饭,下午他就去牛家村的大食堂看看,牛富贵早就在食堂看着大家在忙活了,大食堂冬天没什么人,现在可热闹了,前面放着赖头子做的两块黑板,赖头子脑袋灵光,手巧心细,黑板还是三层推拉的,都上了墨晾干了,下面摆着一盒粉笔。
因为是冬天,牛招娣还在村子里征集了两个火炉子,现在也支起来了,火烧的旺旺的,就等着王先生来上课。因为上课的时间大多在晚上,牛招娣按着牛鲜花的意思,买了两盏汽油灯,本想买煤油灯的,但是食堂地方大,怕煤油灯亮度不够,索性就买了两盏汽油灯,罩上纱罩,晚上也亮堂的很,一点都不影响学习。
王先生握着牛富贵的手松不开,嘴里一个劲的念叨着,“感谢啊,感谢啊!感谢牛队长,扫盲工作做的好啊!俺一定要向上面反映,这牛家村是扫盲工作做的最好的村子。”
一听这话,牛富贵也松不开手了,这就是给牛家村增光啊,下次他去公社,怕是又要被表扬了呢。
牛家村的扫盲班就这么办起来了,第一节课,王先生特地表扬了牛家村的所有同志,谁都是爱听好话的,虽然这王先生咬文嚼字的不实在,但是被人这么一夸上进,大家好像都有那么一点儿了不得的感觉。
扫盲班进行的相当顺利,上课时间主要是下午或晚上,大部分时间是晚上,因为先生在牛家村住,晚上也就方便了许多,大家白天干自己的事,晚上都上大食堂来学习,点上汽油灯,明晃晃的,纸笔牛招娣都准备了,给大家每人统一配发了一套,这样就更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反正不用出钱,大家热热闹闹的晚上跟聚会似的,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牛鲜花自然也不落后,天天带着俩娃就去,毛驴娘也不落下,家里五个猴崽子,都被她揪到了大食堂,跟着大伙学习。
去了以后,孩子们坐在前面,大人们坐在后面,一个个仰着脑袋看着前面的王先生给大家教书。
王先生教书的热情也史无前例,他带着牛家村的一群村民,读书识字,教他们握笔写字,为了更加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间歇时间还会留出时间来教大家唱歌,歌词写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大家都认识字了,歌曲也学会了。
每天晚上,牛家村歌声朗朗,“公社是朵向阳花,社员就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
对大部分庄稼汉来说,写字读书是很艰涩的事,但是一说起这唱歌大家就来劲了,每天就是为了学歌曲都得去食堂听听课,什么《红梅赞》《社会主义好》《谁不说咱家乡好》等等歌曲,天天晚上下课的时候来一首,嚎一嗓子,神清气爽,大家这个冬天过得那叫一个热闹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 还剩两天,10号开始日万!!
我蛮喜欢这章的,看来我还是爱学习啊~~
第69章
与饥肠辘辘的其他村相比, 牛家村人斗志满满, 学习热情高涨, 显然是时代的楷模, 各村学习的对象。
在人民公社的春耕动员大会上, 社长重点表扬了牛家村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的表现。“牛富贵同志, 这个扫盲工作做得不错嘛。”
牛富贵坐在那, 咧着个大嘴笑。
“你们其他大队, 跟牛家村好好学上一学, 看看人家。”
“天天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谁还有时间学习文化呢。”旁边一个队的队长忍不住抱怨。
公社社长面孔一板,“那人家牛家村咋能学习文化?”
这点其实几个村的队长都想不通,把头瞥到一边,这牛家村,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疯, 突然就饿着肚子学起文化来了。
社长见他们不说话了,继续说,“肚子里有了文化, 那火烧烧不掉,贼骨头偷不掉, 各个村一定要落实这个扫盲工作,昨天分管教育工作的社里的干部特别上来跟我说,说这个牛家村啊,扫盲工作做的好, 今年冬天学了一冬天的文化。”社长其实也难做,因为各村的粮食多少他心里能没数吗?上来都是跟他要粮食的,但他哪有啊,凭空冒出个牛家村,爱学习的典范,正好拿出来当成重点大说特说。
“咱们这扫盲班,不能办成像是老太婆撒尿——撒花头,一忽上一忽下的,咱们这个牛家村就是各个大队的榜样么。你们可以去跟牛家村的队长取取经验。我们公社商量了,今年,要搬给牛家村大队一个,扫盲先进大队,咱们这队长,也是扫盲先进队长。”公社社长继续树立典型。
听到这话,把个牛富贵美的,他当了这么些年队长,还是第一次获得什么头衔,他腰板挺的更直了,他可是扫盲先进队长。
公社社长不是说假的,早有准备,拿出了放这的小红旗,上面竖着写着扫盲先进大队几个字,牛富贵则是一个奖状,上面写着,牛富贵同志,扫盲工作先进生产队长。
社长让牛富贵讲讲经验,牛富贵拿着小红旗和奖状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俺,要感谢人民公社的英明领导,感谢咱们这个王老师,扫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扫盲是硬任务,得硬着头皮干,只要心诚,办法总比困难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