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够还是转不过弯儿来,“二嫂,你被妮儿带着走了。”
带坏了!
丁兰英知道她有时候钻牛角尖也厉害,索性不理她,赶紧去洗洗衣服。
就那么两件衣服,不洗可没的换呢。
张够就在院子里魔怔了一样嘟囔,“怎么能一样呢?男人才能顶门立户,男人才是当家的,有儿子才不被人笑话瞧不起,儿子才……”
张翠花喝道:“拦子儿娘,去把门口的土挑回来铺圈里攒粪。”
家里养了头猪,除了年底卖肉一定要物尽其用,每天都要往里换新土,让它垫着和着猪尿和粪踩来踩去积肥。
张够赶紧去了。
饭后丁兰英刷碗,莫茹就和周明愈去新家平地种白菜。
院子很大,除了一片胡萝卜和芥菜,现在就全种白菜和青萝卜。刨地平地麻烦,而周明愈早就把菜畦弄好,现在种菜就轻松很多。先用大镢头刨出一条条浅沟来,浇水,莫茹把种子撒上,等干一些直接平起来就行。
种完菜,周明愈把莫茹捡来的城墙青砖在窗外垒了一个台子,这样莫茹不用低腰就可以洗衣服洗菜。
莫茹则继续完善那幅画像。
两人一般忙活着一边聊手纸作坊的事儿。如果上头同意的话,他们就能光明正大地抽一部分人留在生产队干活儿,不用全都去炼钢。
等男劳力都被拉去炼钢铁,吃住呆在那里,就和二哥四哥去挖河修水库是一样的,专门有民兵看着,谁也不能随便请假回家不能开小差。没有男劳力,秋收怎么办?秋雨连绵的时候,粮食很容易烂在地里,只靠女人可没那么大的力气。
周明愈很快就垒好,洗了手过来看莫茹的画,笑道:“你这样不行。”
莫茹笑微微地看着他,“不行?”
周明愈点头,“太专业,容易扎眼,要业余点。”
莫茹就递给他,“那你来润色。”周明愈也学过素描的,他手绘建筑图很有造诣,不过人物肖像素描没有她那么专业。
她觉得他提醒的对,万一高余飞拿着去显摆,到时候被人看到难免会太打眼,这时候要低调。
小夫妻俩兴致勃勃地搞乱。
……
家里周老汉儿吃了午饭,照旧要歇一会儿,就算不睡晌觉也要抽袋烟迷瞪一下。
他烟袋包子里的烟末没了,就去门框挂的小破箢子里找,一下子摸到一大包,觉得不对劲,打开一看,一下子呆住了。
居然是一大包上好的烟丝!
是他年轻时候在陈家做长工的时候见过的,陈家的大管家抽过。
自己可从来没有抽过!
他捏起一小捏来凑到鼻端嗅了嗅,一股烟草的醇香从鼻端吸入了肺部,“啊——”真是香啊,舒坦!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张翠花躲在外面瞅着他笑,“老头子,这烟好吧。”
周诚仁点点头,笑呵呵的,“好,真是好,哪里来的?”
张翠花道:“有的抽你就抽,问那么多。”
“买的?这可得老贵了呢,小五买的?”
“不是,捡来的。”张翠花张口就来。
周诚仁将信将疑,“捡来的?”
张翠花点头,“你就抽吧。”
三分钱一个的鸡蛋卖了八分,不是捡来的是咋来的。
周诚仁嘿嘿一笑,“那给哥几个分一点去。”
“你快中了吧,一点好东西也留不住,给你就你留着自己抽,又不是一斤两斤的你还分。见了面,给他们抽一袋就得了呗。”
周诚仁:“中,就这样,我先来一袋解解馋。”
他用烟袋锅子装了一下,张翠花立刻拿了火柴给他点上。
周诚仁扇了扇风,一副陶醉的样子,“嗯~~真是好烟,老婆子你闻闻。”
张翠花笑道:“你咋不舍的给我抽一袋呢,就给我闻闻,恁抠门。”
“你不是怕呛嘛。”周诚仁慢悠悠地含住了烟袋嘴儿,吧嗒一口,烟袋锅腾起了一线青烟,随即他又接连吧嗒吧嗒,看着烟袋锅红光一闪闪的,顿时觉得所有的疲惫烦恼都不见了。
他含糊道:“嗯,好烟,好烟,老婆子你看,我给你拱蘑菇。”
果然,吧嗒了几口以后,烟袋锅里就拱起小泡儿来。
张翠花见他那得意样,笑起来,“行啦,装上一烟包去跟他们显摆去吧。”
周诚仁摇头,“只能装半包,多了也拿不回来。”
那帮子贪抽的老头子,知道他有这好烟,能给他一口气抽光,他装个半烟包过去尝尝味儿就得了。
装完他也抽的差不多,得意道;“这火儿灵的好烟啊都是白灰的,不灵的呢,就是青的、黑的,你看这灰儿,是不是白的。”
张翠花笑道:“我们烧火,锅底下那稻草灰都是白的,保管最灵,你们咋不抽那个去?”
“你咋知道不抽呢,没烟的时候,有人抽芝麻叶儿,那才真是树叶子味儿呢。”
张翠花简单说了一下儿子和儿媳妇儿进城的事儿,让他心里有数,别说漏了嘴。
周诚仁道:“你放心吧我知道呢,让孩子以后当心着些,别让有些人抓了把柄。”
“红鲤子现在精神着呐,你不用操心。”
周诚仁点点头,叼着烟袋锅子,揣着烟包,健步如飞地走了。
张翠花笑着呸了一声,“这会儿也不腿疼了。”
第73章 红旗公社
歇晌儿后大家都去上工,莫茹在家里领着几个孩子识字,又给周明愈缝补一下衣服。
几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她又教菊花领着坷垃儿和拦子儿在院子里玩儿挖知了龟的游戏,免得坷垃儿眨眼就爬出去磕着。补好衣服她一边搓麻绳一边教泥蛋儿背唐诗。
这时候外头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咚咚锵,咚咚锵”的震耳欲聋。
几个孩子嗷嗷地喊:“将媳妇的,将媳妇的!”
将媳妇就是娶媳妇的意思。
莫茹道:“泥蛋儿你去看看。”
很快泥蛋儿跑回来,“娘娘,大耳贼带着一帮子妖怪在外头蹦跶呢。”
莫茹好奇,就领着孩子上街看看,还真是张根发那些人。
张根发穿着新衣裳,拿着铁皮大喇叭,后面跟着张金乐、陈爱月等人,再就是一些穿红着绿涂脂抹粉的男男女女,都是村里高跷队的。
一般过了年正月里有高跷队踩高跷,不过这几年要破迷信,不许踩高跷,因为里面有八仙过海孙悟空等形象,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潮。
现在是弄哪一出?
踩高跷?
张根发举着大喇叭,大喊着:“广大的社员同志们,同胞们,我要宣告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红旗公社,正式——成立啦!从今天开始,咱们周家村大队正式改名为——先锋大队!”
随行的人员噼里啪啦地鼓掌,然后就是咚咚锵咚咚锵!
张根发得意洋洋,就跟当初翻身农奴把歌唱一样高兴,满面红光,感觉自己的第二春又要来到!
“社员们,二十九晚上七点半开始,晚饭后在我们红旗公社广场上,开入社联欢大晚会!全公社的社员们必须到场——”
在县委的协调下,双乡并社终于完成,既不叫井沟也不叫双沟,而是改为红旗人民公社。
公社设立在原本的双沟乡政府,因为那里有一大片广场,方便开全民大会。公社书记由井沟乡的乡委书记担任,社长由宋子杰担任,原本的相书记担任副书记和其他职务。
公社的所有干部均由县委审批任命。
同时周家庄原本的大队书记李柏青因病退休,现在由张根发担任大队书记,大队长暂时空置。
而张根发与时俱进,立刻将周家庄大队改为先锋大队,把大队下的四个生产队分别叫做“争先、先进、锋利,锋芒”四队。
他带着人在街头地头吆三喝四地宣传,一队二队的百姓们都忙着干活儿,谁也没凑热闹,只有张根发和亲信们自嗨。
虽然有三队四队一大群人跟着捧场,张根发却不爽!
因为周诚志这个老犟驴不买账,还敢跟他顶牛。
他特意带了人找到周诚志,大喊道:“周队长,人民公社成立啦,咱们拖后腿的俩队食堂也该成立啦!”
周诚志一直弯着腰锄地,这会儿他直起腰儿来,掏掏耳朵,不耐烦道:“我说大队长,你是要把我们这些老头子都弄成聋子?”
张金乐大喊:“是大队书记!”
周诚志嗤了一声,嘟囔,“嗯,书记,还有不识字的书记,真是笑煞人了。”
他声音不大,还偏偏让人能听见,气得张金乐直跳脚,他爹现在是大队书记,是村里铁定的一把手,谁还敢瞧不起?
张金焕瞪了他一眼,对张根发道:“爹,还是宣传公社的政策吧。”
张根发就把二十九晚上的入社申请联欢会、办食堂的事儿告诉周诚志。
周诚仁和周诚义几个老头都围过来,“张书记,咱们记着了,那天准时去给书记抬轿子啊,保管的不会忘。”
张根发哼了一声,大声道:“今日就赶紧办食堂抓紧把粮食都收上来,提前告诉你们,到时候还得去炼钢呢,全队劳力都要去一个不能少谁不去抓谁!”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