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陈平终于匆匆看完了数学卷子,又浏览了一遍政治卷子……然后心服口服地抬起头来,看向小秋的目光有些复杂,有欣赏,有赞叹,还有些……羡慕嫉妒?
半天,他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赞叹道:“是个难得的好学生啊!”
小秋也不忸怩,只微微笑着,然后将二哥成江的成绩单递过去:“陈老师,您看看这个!”
成江的成绩单非常漂亮,虽然不至于像小秋的那般逆天,但一看就知道,能有这么一份成绩单,绝对是甩出第二名一大截的那种超级学霸!
成绩单比试卷更一目了然,陈平目光扫过去,不过一转眼就看完了,然后,目光才注意到成绩单上的名字:王成江!
“哈哈,原来是王成江同学的成绩单,他的中考成绩就非常优异,原来是一直刻苦努力的,成绩才能这么稳定如一!”
小秋微微笑着,看着他的眼睛道:“陈老师,您也看到了,我二哥的成绩一直很好,很稳定。您说,若是他进入高中,三年之后考大学会不会……困难?”
陈平没想到小姑娘突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他一下子愣住了。
在来这里之前,他一直认为,一个农家子弟,能够被地区农技专业学校选中,那是大好事,大喜事,因为一考上地区农技就以为这个学生的户口转成非农业了,将来毕业国家还包揽工作分配,不说将来前程如何,农家孩子能够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吃上供应粮,还不该欢喜鼓舞,举家欢庆吗?!
就连看到这份成绩单的时候,他也只是如他所说的,只是觉得这个孩子能够考上农技学校不是侥幸得来的,是一直努力了,成绩单很漂亮!直到,小丫头轻飘飘地一句问话,才将他的固定思维打破,他忍不住暗暗自问,照这个孩子的一贯成绩,若是不上地区农技,而是上高中……只要不出意外,导致成绩下降,三年以后考大学,那简直是老太太擤鼻涕——把里攥呀!
他突然笑不出来了。连他来之前那股子带着点儿俯视和报喜的心情,都消失不见了。
他和许多人以为,考上农技学校对一个农村孩子是大喜事,却没想到,人家的目标、志向,根本不在于此,人家早早地定位在了大学,甚至……国家著名的学府了吧?!
好一会儿,陈平才找回自己的思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扯了扯嘴角,想扯出一个笑容来,却发现脸颊僵硬,根本笑不出来。
钟玉琴这会儿拎着暖瓶给陈平的茶杯里添了些水,叹口气道:“陈老师别怪孩子说话直啊,小孩子不懂事。”
老太太这么说了,陈平哪里好意思说什么,连忙摆手道:“大娘太客气了,孩子说的……是我们许多大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太有些自以为是了。”
小秋站起身,恭恭敬敬给陈平鞠了一躬:“陈老师,我有什么说的不对的,您多包涵。”
陈平连忙摆手,示意小秋坐下,然后叹着气道:“你这么说,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你二哥的意思?你家里大人知道吗?”
略略一顿,不等小秋开口,他又道:“虽说你二哥学习成绩确实很优异,但能够进地区农技学校上学,也就能进城工作,同样有国家干部的身份……若是上高中……高中三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呀,你想没想过,或许三年后,你二哥考不上大学呢?”
不用小秋回答,成江大步从屋里走出来,成河跟在他身后两步处。
成江脸色很平静,他走到陈平面前,恭恭敬敬鞠了一躬,正色道:“陈老师,我早就下决定考入大学,并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未敢稍有懈怠!”
成河则跟着道:“陈老师,我哥哥的报考志愿填的是地区高中,没填农技学校。”
陈平看着这个青葱玉树般的少年,眼里的欣赏自然流露,片刻,才轻轻叹了口气:“我负责招生政审这块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原因,你被农技学校选中,我还不太清楚,这样,我回去找负责的同志了解一下情况,争取尽快给你来个消息。”
陈平说完这些话,也不在坐了,匆匆告辞去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钟玉琴通过几个孩子的话才知道,原来成江报的志愿是高中,结果给录取到地区农机学校去了。在一般人看来,能进农技学校上学,捧个铁饭碗吃上供应粮是好事,但她却了解几个孩子,特别是成江和小秋,都不是目光如此短浅的孩子,他们的志向远大,都憋着劲儿向他们小舅舅学习呢。
想想这其中的烦难,钟玉琴禁不住叹气道:“这是哪里出了岔子呀,唉,咋就突然出了这么个事儿啊……若是真的被地区农技录取,岂不是耽误了孩子啊!”
成河也是一脸焦急,立眉瞪眼,看这样子,恨不能撸起袖子冲上去,找那个罪魁祸首拼命去的架势!
小秋拉拉二哥成江的袖子,建议道:“二哥,咱们一时也想不起县城里有什么人认识,这样,咱们先去学校,找找老师和校长去,若是校长能去县城替咱们问问,比咱们自己跑去管用。”
学生们放了假之后,老师们还要收拾收拾,再做做结尾工作,有时候还要学习个政策文件啥的,才会放假。所以,小秋提醒成江赶紧去学校,趁着老师和校长们还没走人。
成江点点头:“我这就去。”
小秋和成河下意识地跟着一起往外走,成江却伸手拦住小秋:“小秋就别去了,让你三哥带着我去就行,你留在家里,陪着姥姥吃饭吧。”
小秋没有勉强,她乖巧地点点头,停在了大门口,目送着成河骑上车子,带着二哥匆匆去了。
转回来,钟玉琴还在叹息,又对小秋道:“要不,跟你姥爷说说,问问他有没有相熟的人?”
小秋点头:“也好,那我去邮电所去一趟,姥姥你先吃着,别等着饭都凉了。”
钟玉琴随口答应着,送了小秋也骑了车子匆匆出门。转回来,她颓然地坐在院子里,长长地叹了口气:咋总是让自家孩子遇上这样的烦难事儿啊?芳芳那么好的孩子给耽误了,成江这回,可千万别再给耽误了呀!
到了邮电所,小秋先给老爹打了个电话。
这三四年,王利民往县城不是纯送货那么简单,从前头的吴海港、刘朝胜(刘芳芳父亲),再到原富平粮站站长,现在的粮食局副局长曲明勇,到后来的县武装部部长肖延平(吴海港的老部下),都多有走动。更不要说还有船厂、纺织厂各个单位的种种关系,如今他去县城,差不多哪个门都能进得去呢。
一听成江考试的事儿,王利民也特别重视,在电话里就直接道:“小秋别急,这事儿交给爹,爹想一想找谁……嗯,给校长和老师说了对,这事儿不是多大事儿,给你哥哥们和姥姥说别着急,大不了咱们换个地方照样上高中,学习好,就不怕没地方念书……”
一番宽慰,小秋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她挂了电话,想了想,又给小舅舅打了个电话。小舅舅在县城上了好几年班,认识不少人,原来刘家在县城的某些关系,他也能说上话。
小舅舅听了没有立即拍胸脯打包票什么的,他沉默了片刻,这才道:“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回去跟你姥姥和二哥说别着急了,我来想办法……我明天一早的火车,明天傍晚就能到县里了,回去给你姥姥说一声,我去你姥爷那边住一晚,后天再回家。”
小秋连声答应着,刚刚放下一半的心,总算是彻底放下了。
挂了小舅舅的电话,她也没再给姥爷打电话——姥爷多年不在县里,年纪又大了,就不让他为这事儿着急操心了。
她打完电话回家没多会儿,二哥三哥也回来了。
看着两人都有些悻悻的表情,小秋不由皱了眉头:“没找到校长和老师?”不应该啊,要是没找到,不至于耽误这么半天啊!
成河摇摇头:“见着了,可老师和校长都说,这事儿都走到政审这步了,就说明地区农技确定录取二哥了,再改回来不太好办。二哥老师还劝二哥,说能考上农技学校是好事儿,念三年就直接分配工作,端上铁饭碗了,比上三年高中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学把握啊……”
其实,成江的班主任说的更多,还说成江家里也不是多宽裕,早毕业早领工资多好。若是坚持上高中,顺利考上大学,也得晚上四年工作。更何况,三年之后,还真不知道什么情况,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是未知数呢!万一考不上呢?三年高中就白上了,还不如这会儿直接上农技学校呢!
如是云云,劝了成江好多话。把信心满满的哥俩说得都有些蔫吧了。
小秋一听这话,下意识地就要反驳,但目光一转看见心事重重的二哥和垂头丧气的三哥,肚子里的话就没办法那么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了。
还是钟玉琴看着几个孩子僵住了,连忙笑着出声招呼:“行啦,行啦,不管上高中还是上农技,都不是孬事儿。来,赶紧的,先吃饭,我刚热了,趁热吃,不然一会儿又凉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