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小村女 (红小酥)



也不知王利民如何跟宋秀莲说的,小秋第二天一觉醒来,就看见自家老娘的眼睛明显有点儿肿,显而易见的是夜里哭了。

郑秋实没多待,吃过早饭就匆匆走了。京里的调令早就发过来了,催他进京报道呢——浩劫刚过,许多老同志的身体都糟蹋的不轻,甚至重病缠身的也不少,急需郑秋实这种国医圣手进京给调治呢。

宋秀莲心中舍不得闺女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一听说这事儿就哭了一宿。不过,哭过之后,她却没说什么阻拦的话,只在郑秋实走后,就着手小秋准备进京的物事,

之前的衣裤都旧了,也小了,好在如今家里宽裕了不少,她这两年也存了不少布料,倒不用为了凑钱凑布票的发愁。没多琢磨,宋秀莲就做出决定,既然有布料,她自己又会缝纫,那就索性给小秋多做几身新衣裳。夏天穿的单衣单裤要做两套,秋天穿的也要做两套,等宋秀程宋秀菊放了假过来,宋秀莲正在给小秋做冬天穿的棉衣裤。

郑秋实走了,给小秋办理转学手续、迁户口,并带小秋进京的事儿,就都安排给了宋秀程。宋秀程过来见过姐姐姐夫,大概了解了姐姐姐夫的态度了,于是就道:“我八月初就回去,郑院长让我带小秋一起回去……落户口、转学,这些事情都得开学前办妥当。而一些手续是必须小秋到场的,比如落户口,人家必须得见着人。另外,我打听了,京里办理入学,小秋还得参加个考试,成绩合格了,人家才会批准入学念书。”

这话一说,小秋都愣了。她想的进京只是转学,没想到还能转户口……话说,这个时候,京城户口这么简单吗?对于了解后世京城户口‘珍贵’程度的她来说,觉得有些像做梦啊!

一说转户口,王利民和宋秀莲也有些出乎意料,仿佛户口转走了,孩子就成了人家的一样。不过,既然之前答应了郑秋实让小秋进京,他们也不会再反悔……只是,心里那滋味儿,着实难受啊。

默了好一会儿,王利民才沉重的点点头,应承下:“好!”答应下来,似乎他自己也松了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也略略缓了些。

略微顿了下,王利民又补充道:“有你带着她,我和你姐姐也差一惦记着!”

宋秀程了解姐姐姐夫的心情,连忙那话宽慰:“姐姐姐夫放心吧,郑院长特意要了套房子,离着我的学校和小秋学校都很近。小秋上学回家都很方便,我晚上也去那边住着……倒是郑院长忙得不行,一个月能在家里住的时候没几天。”

郑秋实那套四合院要下来,自己还一天没住过,他进京后就领了任务,只匆匆见了宋秀程一面,把房子钥匙交给他,就执行任务去了……看这样子,即便小秋进京,郑秋实回家住的时候也极少,学习也只能是小秋去找郑秋实。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么一说,王利民和宋秀莲更是暗暗松了口气。虽然决定把闺女交给郑秋实做徒弟,但夫妻俩心里还是难免挂心。交给自家亲弟弟,孩子的小舅照看着,跟他们自己个儿照看着也没啥两样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既然说起郑秋实的房子,王利民自然就问房子有几间,格局之类,宋秀莲则问被褥、帘幕帐子之类的东西,又问厨房、水井,宋秀程也不嫌烦,很有耐心地一一交待一番,好让姐姐姐夫放心。

原本王利民准备亲自送小秋进京的,有宋秀程带她一起,他也就不跟着了。八月初,地里的活儿忙,他还要三番两次进城送鸡蛋,抽空儿实在不容易。别的不说,夏天的鸡蛋搁不住,放久了坏了,再送进城,可对不住几年交联下的老关系。

宋秀程这一来,小秋进京的日子也就定下了。宋秀莲忙忙乎乎做完衣服被褥之后,又破天荒地跟着王利民进了县城一趟,买了做蚊帐的纱布回来做蚊帐。又做门帘、窗帘。

盖了房子后,小秋小夏有了自己的房间,去爹娘房间的次数少了。偶然一天,小冬在姐姐们房间里玩的晚了,她送他回爹娘屋里,才看见宋秀莲拿着一只花绷子绣花呢。小秋很有些意外,她都不知道自家娘会绣花,而且绣工还不错!

宋秀莲见她盯着看,笑笑道:“这是给你准备的门帘子和窗帘,这块布太素,绣几针,看着不那么单调。……就是搁下时候长了,绣得不像样子了……”

“哪里,哪里,娘绣的很好看……这牡丹花,这蝴蝶,都跟真的一样……”小秋连忙表达自己的欢喜和赞叹,搜肠刮肚地称赞一番,宋秀莲被她说得笑满了脸。

“没想到你喜欢这个……那就再给你绣一对枕套……”

小秋连忙笑道:“你不是给我做了枕套了,那个小碎花的就很好看了,不用再绣了……晚上灯光暗,你绣多了,伤眼睛。”

宋秀莲笑着应了。心里却在盘算,以后多抽点儿时间,趁着眼睛还好,给小秋绣点儿东西,小秋十一了,一转眼也是大姑娘了,多绣点儿,平时不用,做嫁妆也不错。

小秋的行程定下,一家人就数着日子过了,小夏小冬懵懵懂懂的,还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觉得,爹娘突然就特别疼爱姐姐了,给姐姐做新被褥、新衣裳,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给姐姐……

七月末,小秋先后收到两封信。一封是廖辰从G城发过来的,说他的高考成绩出来了,他已经报了京城的大学。另一封是吴戈秦戎从京城发来的,说一放暑假就被吴爷爷拎包下放到部队锻炼去了。不过,他们也说了,小秋八月初进京,他们就能从连队回来了,届时一定早早去车站等着她。后边应该是吴戈说的,等她进京,带她去吃烤鸭、吃涮肉……说了一溜儿京城美食。

小秋看着看着就笑了,笑过之后,却终于有了一抹离愁的怅惘。故意写这些,也只是想着她离家不舍,宽慰她的吧?

这些天,小秋也挺忙乎的。她在想办法把青花碗里的东西搬出来,多留些在家里。

如今虽说家里境况好一些了,但粮食仍旧不宽裕,之前是她一直添补着,家里的白面才能一年不断。大伯家在村里也算过得不错的,也只在过年和几个重要节日吃点儿白面馒头,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吃窝头。毕竟,二哥成江在小秋姥姥家吃住,他们还要送些白面过去。家里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

小秋跟宋秀莲说的是趁她在家多磨点儿,其实是找机会多给家里留点儿面粉。又托词说是吴家寄来的粮票、大米票,‘买’了两袋子大米和两袋子面粉回来。又‘买’了肉,腌成咸肉……

自从得知小秋进京,二哥没说过什么,却默默地抽空过来,帮着她磨面,帮着她收拾干活。三哥就追着她念叨‘你不去不行么’,念了几天,也没能打消小秋进京的主意,他自己也放弃了,一头跑去塘湾里泡着去了。小秋以为他生气了,结果傍晚回来,竟拎回来大半桶鱼虾:“你不是爱吃香辣鱼么?多做些带着……”

小秋愕然着,一股酸涩猛地冲上来,冲过鼻管儿,冲进眼窝里,热辣辣的,生疼……有一刹那,她甚至真的有放弃进京的冲动!

忙忙碌碌,一眨眼功夫就到了七月底。

小秋离家进京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王利民心里琢磨,小秋要进京了,怎么也得给她爷爷奶奶说一声吧。

眼瞅着要进八月份,正是一年里最热的季节,地里的庄稼长得飞快,两天没见,就高出一截子去。同样的,田地里的杂草野菜也发了疯似的,锄过一遍的地,过一夜回来,庄稼垄中间儿就又是绿茸茸的一层。

这个时候没有除草剂,种庄稼指着人工锄草。几乎每天早上一上工,就人人扛把锄头下地锄草。长长的锄杆子弯弯的锄头,一下下挥出去,挂着庄稼垄里的杂草拉回来,如此往复,直到把一片地的杂草都锄干净,同时也把下雨变硬的土壤疏松一遍。因为需要弯着腰锄草,没多会儿就腰酸背疼的了。于是,锄地的时候,一趟锄完了,走到地头上,大伙儿都会约定俗成地直直腰,站着说两句话歇会儿。

这天王利民小队干活的地片在村头,刚锄了两垄地,王利民就听得低头上二牤子招呼:“二哥,那不是你家老三吗?他个大忙人,这不年不节的,他咋回来了?”

王利民闻声抬头看过去,果然看见有两个人骑着车子从旁边的路上进了村口,前头那个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衣的人正是三弟王利社。隔着不过三五十步的距离,村里许多人在路边的地里干活,老老少少的,王利社却看都没看一眼,昂着头过去了,这一点,就让王利民黑了脸。老三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利军锄地细致,刚刚来到地头,也看见了王利社的一个背影,就道:“我家去看看……”

王利民伸手拉了他一把,没好气道:“看啥看,不知五六的东西!”

王利军顿了一下,也就跟王利民一起转身下地,继续锄草了。

王利民只是厌烦王利社的为人,没有回家,没想到,他却找到了自家门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