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钟玉琴把鱼收拾了,切块,过了一遍油,小秋拿出来只需要加点儿作料炖上就行了。馒头临时有大伯娘送过来的,够晚上吃了。不过,要把面发上,第二天一早好蒸馒头。
小秋打了水把锅刷了一遍,生火把鱼炖上,然后下地窖取了几个土豆,并一把粉条。土豆削皮切厚片,粉条洗一洗,等鱼炖上半个小时,鱼汤逐渐浓郁的时候,下土豆和粉条,继续炖上二十分钟,汤汁收得差不多,土豆片和粉丝吸饱了鱼汤,就与鱼肉一样鲜美了,土豆沙面软糯,粉条劲道弹牙,都是极好吃的!
收拾好了土豆粉条,小秋挖了半盆白面,又放了两瓢玉米面,然后加面引子和面,揉光滑了,盖上盖帘,放到锅台后边就好了。
天气暖和了,发面比冬天容易了,就不用放到炕上去了。放在锅台后边,做饭的热气熏着,一夜也足够发好了。太热了,反而会发酵太过,面发酸了蒸出来的馒头也酸唧唧的,不好吃。
她忙乎完这些活计,宋秀莲则把一家人的行李收拾妥了,又把春夏要穿的衣裳整理出来,冬天的棉衣则暂时放在一边……
这个时候的棉衣都不能直接水洗,要把棉絮拆出来洗,一家人的棉衣翻拆清洗一遍,可是个大工程,要慢慢来做。
娘两个忙得差不多的时候,王利民送完拖拉机也回来了。
王利民刚洗完手脸,宋秀莲就将锅台上放的一碗炖鱼,和一包鸡蛋糕交到王利民手中,又拿了几双鞋垫子,两件老头汗衫,都塞在王利民的怀里里:“我刚开始学活儿,做的不好,先做两件汗衫给咱爹穿。你给他老人家说,等我再练练活儿,再给他正儿八经做衣裳。”
自家媳妇受了那么许多委屈,还能主动想着孝敬老爹,王利民只有满心感动的,哪里还有意见,嘿嘿笑着,端了碗,拎了点心,往自家爹娘那边去了。
等他到了爹娘那边,老娘伸手接了点心和鱼,却只是撇撇嘴:“大包小裹的搬了那许多东西进屋,就拿这么一星一点儿的东西过来,这是打发要饭的呢……”
王爱巧忍不住伸手从碗里捏了块土豆塞嘴里吃了,还呜呜啦啦道:“我可是看见了,成河那小子端着碗,还拎了个篮子回去呐,我大嫂过去,也拿了好些东西回去……”
娘两个这一番作态言论,着实惹得王利民不高兴,脸色不由自主地就黑了下来。
王建国往鞋底上磕打着烟锅子,呵斥道:“有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嫌好道歹的,干脆别吃!”
老爷子一出声,老太太和王爱巧都住了声。老太太是给老爷子留面子,王爱巧却是怕真的没得吃了。说归说,嫂子送来的炖鱼还是很香的,刚刚只吃了一块土豆,都那么香了,那鱼肉不得更好吃啊,不吃多吃亏啊!
王利民见此,也不多说什么,只将宋秀莲塞在他咯吱窝里的鞋垫子和汗衫拿出来,递给老爷子:“爹,这是秀莲学活时学着做的,她说了,等练好了活儿,再给您正经做衣裳。”
“哎,哎,做啥衣裳啊,你娘给我做的褂子和裤都有,哪里还用着再花钱做衣裳。有那个布票,还是给孩子们做几件新衣裳穿吧。”一边说着,一边摸索着缝纫机做的整齐工整的鞋垫,又把汗衫抖开来看,一脸欣喜。
王利民也知道他言不由衷,只笑着陪老爷子说了几句话,又问老爷子可问好了抱窝的母鸡了。
王建国就问道:“家家户户都养那么多鸡真的行吗?可别养到半大了,再让人当尾巴给割了,白瞎功夫还罢了,喂鸡那粮食可找不回来了。”
别看王利民跟王利群商议着办了这事儿,却也是想着打个擦边球,钻个概念上的空子,真较真问起来,他也不敢打包票。
于是,脸上难免有点儿迟疑:“爹啊,这事儿我觉得能行,但你要问我把准不把准,我也不敢打包票,万一遇上个不讲情面的呢,这事儿也难说……”
第八十二章
听他这么说,王建国还没说什么呢,老太太李秀英先抢白上了:“就说他王利群没啥好心思,就拿着老百姓瞎胡闹咧。这要成了事,是他的功劳,要是不成事,瞎的可不是他家粮食啊!”
说起来,王利群让村里人按村集体的名义养鸡,真心是替大家伙儿着想,想的就是让村里人有个挣钱的道儿,日子能好过些,王利群是顶着违反政策的危险,真心没什么好处的,被李秀英这么一说,王利群一片心都成了狼心狗肺。自己是当儿子的,挨打挨骂他都认了,可老娘这么不讲理,恶意猜测评论堂哥,王利民却是真心受不了了。
他脸色黑下来,却没有搭理自家老娘,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李秀英老太太是改不了了,他只盯着王建国老爷子道:“爹啊,你可上上心吧,可不能让我娘出去胡说说,我大哥对咱家咋样您心里比我清楚,这话要是传到他耳朵里,不说别的,太伤人啦!”
王建国吧嗒吧嗒吸两口烟,郑重地答应了。
王利民也不跟老太太搭话,跟老爷子招呼一声,起身出来。
走到院子里,就见老三媳妇胡卫红抱着孩子站在门口,一见他立刻挤出一脸笑来:“二哥!”
这个兄弟媳妇好吃懒做的,王利民着实看不上眼,可也不好说什么,只敷衍地答应一声,“嗯,小秋小夏都回来了,让成贵过去找他两个姐姐玩儿。”
“哎,哎,”胡卫红连声答应着,却仍旧不肯离开,追着王利民问道,“二哥,我就是想问问,养鸡这事儿实靠不?若是实靠,我就找他姥姥帮着孵一窝鸡养着。”
之前老爹老娘问,王利民不敢打包票,到了兄弟媳妇面前,他同样不敢打包票,只道:“实靠不实靠我也不敢说死了,只不过,我能跟你说,我们家抱了两窝小鸡,怎么着也得有三十多只吧。”
一听这话,胡卫红脸上的笑都轻松了,仿佛一下子有了底气似的,笑着道:“那就成,那就成,我想了,跟着二哥二嫂指定没错,谢谢二哥啦!”
王利民也不跟她多说,点点头,抬脚出了老宅。走出老宅大门,王利民回头看着原本熟悉亲切的院落,突然有了一种陌生感。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意识到,这里还是爹娘的家,是三弟的家,却已经不是他王利民和妻儿的家了。
他突然有一种想着尽快回家的急迫感,抬脚急匆匆就走,当那个篱笆院和那两间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出现在眼前时,他才终于笑了,到家了!
回到家里,王利民也没提爹娘家的情形,只欢欢喜喜跟妻子孩子们一起吃饭。成河跟小夏玩了一回,也果断到小秋家吃饭,不过,这小子也不知用了啥办法磨得自家老娘批准,还带了魏爱梅蒸的一小盆地瓜过来。
储存了一冬天的地瓜,淀粉充分转化成了糖分,蒸出来之后稀软甘甜,咬一口,满嘴甜蜜,跟饴糖一样,极好吃的!只不过,到了这个季节,家家户户储存的地瓜也快吃完了,再吃地瓜就要等到秋季收获了。
自从收了些鸡杂,小秋就拿它当了零嘴儿,连着吃了许多天,没了多少兴趣。炖鱼中午在姥姥家也刚吃了,也不是多热衷,倒是吃着成河端来的地瓜甘甜可口,不知觉吃了好几块。
吃着饭,王利民说起从堂哥王利群哪里听来的一个消息:“小秋啊,你们原来那个许老师怀……请了病假,不能来教课了,你再去上学,可能是新老师了!”
小秋并不在乎换不换老师,只是有些意外,上一世,许金玲老师可是77年才离开的,这一回却提前了将近两年……她还记得,许老师离开后,来了一个代课的姓吴的女老师,后来,那位吴老师转了民办,八十年代中期又转了公办……
转不转公办她没什么想头,她只是突然联想到了自家小姨。
宋秀菊是正经的高中毕业生,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也是极好的,来做个代课老师还是能胜任的。关键是,小姨若是能到她们村里来做代课老师,就能避开魏大勇的纠缠骚扰。
思虑再三,小秋都觉得这件事可以争取一下,于是,就在饭后,抽了个空子,避开成河和小夏,找王利民和宋秀莲说了。
小秋一说完,宋秀莲先激动起来,她抬眼看向丈夫:“利民……”
不用多说,王利民已经了解了妻子的恳请之意。他抿着嘴角寻思了片刻,就答应了下来:“这事儿咱们先别声张,我去找找大哥商量商量……只怕大哥一时也不敢打包票,他也得去镇上通通气,镇上批了才能成事!”
说完,王利民就匆匆出门,往王利群家去了。
小秋也想到了这些,大堂伯王利群于自家关系好,让小姨来做个代课老师,自然不会不同意。关键还是要看镇上……她暗暗琢磨着。
三叔王利社就在镇上工作,却完全指望不上。不但不能指望,这事儿办成之前,还得小心避着些,尽量不能让王利社知道——虽然,小秋还没有找到证据,证明王利社就是举报姥爷,导致姥爷批头游街断了腿的罪魁,心中的怀疑却始终没法释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