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委改选的日子很快就到,班主任把各个职务都写在了黑板上,然后想要竞选的同学自己走到黑板前,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想要竞选的职务后面。
班长一栏后面写上的名字最多,足足有八个同学,其次是学习委员,后面写着五个名字,其他职务后面的名字就要少多了,差不多都是一两个。
班主任席老师心生好奇,在班里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小学时当过班长的举手。”
舒宜看到教室里一多半人举手了。
班主任继续问道,“小学时当过学习委员的举手。”
舒宜又看到教室里一多半人举手了。
舒宜:!
她刚才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匆匆一眼扫过,她怎么觉得教室里的同学们,除了她自己以外全都举手了?
小学时当过班长的 = 一多半学生,小学时当过学习委员的 = 一多半学生,小学生时既当过班长也当过学习委员的 = 一小半学生……
小学时啥也没当过的 = 舒宜自己。
班主任席老师看到这样的统计结果之后,也忍不住笑了,“看起来我们班是个班长和学习委员组成的班啊。”
舒宜忍不住用自己的胳膊肘碰了碰唐诗诗的胳膊,“你小学也是班长?”
唐诗诗对舒宜说道,“当过一个学期。”
“不是小学二年级就是小学三年级,我爸给小学图书馆捐了很多书,然后我们班主任就让我当了一个学期的班长。”
舒宜:……她早该猜到的!
舒宜觉得她们班的班委竞选,非常精彩!
首先没有站在讲台上低头念稿的,一个也没有。大家要么是两手空空地站在讲台上,时不时用肢体语言辅助自己的竞选演讲,要么是拿着写好的稿子或者大纲,但只是偶尔瞄上一眼。
舒宜禁不住在心中感慨,一中初中部的学生的确综合素质挺高。她上辈子读高中的时候,班委竞选大家都还在低头念稿呢,有些甚至念稿都念不顺溜,磕磕巴巴时不时念错。
而现在班里的同学们刚刚初一,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了。
竞选班长的六名同学,风格竟无一相同。卢才清第一个演讲,风格平实无华,但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因为卢才清当了两个月的临时班长,的确为班级做了不少事情——其中一多半都是舒宜推给他做的。
王雨凝的演讲走得是文艺煽情的路线,讲到最后,竟然把自己感动哭了,眼泪扑簌簌地落下。
舒宜看得目瞪口呆。
不就是竞选初中班长吗?有什么好哭的?
唐诗诗在一旁托着腮,眼睛一张一合地打瞌睡,突然激动地抓住了舒宜的胳膊,“舒宜你看!王雨凝一哭,眼睛就变成双眼皮了诶!”
舒宜:?
王雨凝哭得稀里哗啦地走下讲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一个竞选班长的同学上台,深吸一口气,中气十足地吐出一串英文,“letnot wallowthe valleydespair, i sayyou today,friends.
andeven thoughface the difficulties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 deeply rootedthe american drea”
舒宜:?
这是在背诵《i have a dream》?
舒宜一开始以为竞选的时候会改一改词,把“美国梦”改成“中国梦”,或者改成“初一一班的梦”啥的……但是男生慷慨激昂地演讲了五分钟,舒宜发现一处都没有改动,一直都是原文,“i have a dream!……i have a dream!……i have a dream!……”
男生是从《i have a dream》的中间部分开始背诵的,一直背到最后的结尾,一长串儿的美国地名也全都原样讲了出来。不过因为男生的声音很好听,所以下台的时候同学们全都噼里啪啦地鼓掌,班主任席老师也笑道,“卓天韵应该去竞选英语课代表。”
“除了英语课代表,还可以去试着竞选一下校广播站,卓天韵的声音挺好听的。”
听到班主任的话,班里有不少同学都对校广播站产生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询问班主任,“老师,怎么能进校广播站啊?”
“老师,校广播站要求声音好听吗?还有别的要求吗?”
席老师对大家说道,“这个你们去问音乐老师,她比较清楚,这个我不知道啊。”
尽管大家在竞选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最终得到票数最多,担任班长的依旧是演讲风格最平实的卢才清。
开学时班主任指定的临时班委,大概有一半在这次竞选中又当选了,另一半换成了其他同学。这么算起来,之前被老师指定为临时班委的,确实占了一些优势。
每月一次的月考,考过两次之后,大家逐渐习惯了。明明又一次临近十一月的月考,但舒宜明显地感受到,越来越少的同学会专门为月考而准备。
每月考一次,这样的频率确实太高了,大家都觉得不太能准备地过来。各科老师讲课的速度也都提高了——这时候舒宜才发现,原来刚进入初中的两个月里,各科老师其实有意放慢了授课速度,在帮助大家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阶段。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都已经适应了,不再像之前一样照顾大家,恢复到“正常”的授课速度。
舒宜听班主任席老师说,一中初中部历来都是在初二下学期就讲完初中三年的新课的,也就是说各科老师“正常的”授课速度,就是1.5倍速。
而且一中会提前开始讲生物、化学和物理,原本物理课应该是初二开始学,化学课应该是初三开始学,但是一中统一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学!
舒宜这时候才发现,虽然一中对外宣称的一直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本质其实还是应试教育……
舒宜得知从下学期开始就要再加三门课,要考试的课程从六门变成九门,舒宜心理压力就很大了。这时候,史地政三门课的老师还像是商量好的一样,都对同学们说,“趁着现在你们还没有开始学理化生,我们讲课的进度加快一点。现在把进度往前赶一赶,以后速度就可以稍微放缓一点。等你们刚开始接触理化生的时候,我们就讲慢一点,让你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理化生。”
“既然现在还没开始学理化生,那就多花点精力在史地政上啊,你们上课都认真听,下课好好复习,努力跟上进度。”
舒宜:……
史地政老师说现在加快点速度,确实是加快了,但是说以后放缓一点速度,舒宜十分怀疑这些话是说出来诓骗她们这些无知的初一学生的……
等到初一下学期,或许老师们还会说,我们现在速度快一点,以后复习的时候时间就可以充裕一点,就可以慢慢复习?
反正舒宜觉得一中和“慢节奏”这个词根本搭不上关系。
为了能跟紧老师讲课的速度,舒宜如今又养成了一个新习惯——预习。
之前她的学习只有三个环节,听课、写作业、复习,现在则变成了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写作业、复习。
改为冬季的作息时间之后,每天放学早了半个小时,于是舒宜每天完成作业和复习的时间也提早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就被舒宜用于预习,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提前翻一遍,做到心中也有数之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果然就不再觉得老师讲课的速度快了——
又恢复到了之前听课的时候一点都不慌张的状态。
然后舒宜纳闷了一下,为什么上辈子学过一遍初中课程、经历过一轮二轮复习、还参加过一次中考,现在依旧要对着初中课本预习……
然后她很快就想明白了答案。
这就和她上辈子大学时上了明明上了一学期的课,但是在考试前两天才会开始预习,是一个道理啊!
大概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舒宜刚用预习的办法,适应了六科老师一齐加快的讲课速度之后,英语老师又为大家加码了。
除了英语课本之外,舒宜她们有新增了一套教材,那就是新概念英语。
英语老师对大家说道,“外国语学院已经连续好多年,英语一直用两套教材,两套教材里的内容学生要要掌握。我想着我们一中的学生各方面都不会比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差,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大家觉得呢?”
英语老师的话音落下,班里的同学们纷纷神情激动地表示“外国语学院可以我们一中也可以”!
舒宜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心想英语老师什么时候也跟着她们班席老师学坏了……也把这套为学生竖起一个竞争对手的手段用得溜溜的了。
之前席老师把二班竖立成她们一班的竞争对手,英语老师作为二班的班主任,不能用这招,索性把外国语学院拉过来做竞争对手。
增加了新概念英语作为教材之后,英语老师每教完一篇,布置下的任务都有全文背诵。因此现在每隔一天,就要背一篇新概念课文。
舒宜非常庆幸,自己从小学就开始背诵新概念课文了,如今英语老师要求背的课文,都是她以前背过的。虽然背过的已经忘记了很多,但是重新捡起来比第一遍背诵,还是轻松很多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