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可不只有一个小学,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
老师们互相宣传,这本书竟然就成了平安县的小学生必读读物了。
畅销程度前所未有。
当然,这一切都是宋楚他们之前没有想到的。等他们自己去买书的时候,发现竟然没有货了,才知道自己的书竟然这么受欢迎。
孩子们一个一个的乐开了花。
于是在平安县里,老苏家的几个孩子就成了名人了。
大家都知道了县里一小的几个孩子写了一本书,出版了,而且特别受欢迎。
和宋楚他们不熟悉的家长每次教育孩子,就多了一句话了,“瞅瞅人家孩子比你小,还会出书了,你这一天天的都干了啥了?”
那些和苏家人相熟的,就热闹了。找着机会就打听孩子咋就会写书的,真是孩子写的?
马兰家里是最热闹的。
中学职工宿舍的家属们知道宋楚他们出书之后,就上门来打听了。
上报纸是一回事,可这写书貌似更了不起啊。
听说这次还是楚楚这孩子排在第一个,这书是她主导写起来的。
再一想宋楚那小小的一团,可把大家给惊呆了。
他们都怀疑是不是苏老师代笔写的。
苏志峰可不乐意背这个名声,“还真不是我写的。我每天忙,哪有那个功夫。再说了,我要是能有这个本事,我自己不出书,给我家孩子出书算啥事儿?”
这么一说也对,孩子还小,也不需要啥好名声,当爹的自己出名不更好吗?
看来还真是楚楚这孩子搞出来的。
邻居们就围着宋楚,“楚楚啊,这书是咋写的,你咋会写书呢?”
他们觉得可能这是什么诀窍的,要不然咋这么小的孩子会写书呢。要是学了诀窍,自家孩子是不是也会写了。
宋楚回答的还挺认真,“好好学习,有了知识就会写书啦。我们几个每天都认真学习,好好看书的。”
好了,这就是窍门了。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写书。
回家就赶紧教训自家孩子学习了。
于是周围的孩子们对宋楚是又爱又恨。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又给他们带来了身体上的摧残。
相比之下,其他县里和省城的孩子们就没这么纠结了。他们只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
毕竟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这几本书是孩子写的。只知道是几个人一起写的。
难怪写的这么好呢,让人眼前一亮的好。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省城那边虽然没有平安县这边这样宣传,可是当有孩子从书店买了《狗洞后的世界》之后,这本书就开始一传十十传百了。
在孩子们还在看连环画的时代,这本穿越异世界的小人书简直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
孩子们甚至还将这本书编成了平时玩的扮演游戏。
几个孩子扮演其中的几个主角,进行答题游戏。
这样一来,传播速度就更快了。
书籍畅销程度,让省城出版社都是没想到的。
苏文丽这个负责人更是懵了。
这书她也觉得还不错,能出版也是意料之中。可怎么就卖的这么好呢?
一周后,总编拿到了销售数据之后,就找苏文丽谈话了,“文丽同志,你可真是慧眼识英雄,这本书还真没让咱们失望。还要继续加印,让印刷厂那边加快,趁着这股东风,多印刷一些。要是能销售到外省就更好了。”
省城出版社并不是全国性质的大出版社,平时出版的读物,顶多也就是在本省内上架,除非是一些全国大作家写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外地去销售。
但是大作家的作品,一般又有专门的大出版社来出版,轮不到他们。也难怪总编这次这样高兴了。实在是这本儿童读物带来的效果很好。
在这之前,谁又能想到,儿童读物受众竟然这么广。
这也给总编打开了思路,儿童读物这一块可以再重视一些了。
没准能做出一个特色出来。
“文丽同志啊,加强和楚楚同学的联系,我对她的第二本书很期待。”
苏文丽纠结的不得了,想着自己一个当姑姑的,当初对这个侄女爱搭不理的,现在还得主动联系,找她催稿,总觉得脸热的慌。
亲自回家催稿,这事儿苏文丽做不出来,只能打电话到了苏志峰的单位,先是告诉他们新书在省里的畅销。又说稿费已经寄出去了,另外就是让宋楚他们这边第二本书也要抓紧写。
苏志峰高兴不已,满口答应了。
但是转身就把第三件事儿扔一边了,只告诉宋楚他们,书卖的很好,出版社又给他们打钱了。
至于抓紧写新书的事儿,苏志峰表示这个不着急。
孩子还小呢,主要心思要在学习上面,书能写就写,不能写就不写。犯不着给孩子压力。
知道书卖得好,宋楚高兴的不得了,然后又问道,“姑姑没催我写新书吧。”
苏志峰道,“没。”
宋楚就松了口气,“我和大哥他们说好了,现在只收集素材,先把期末考试考完了,放寒假再写。我们都想考出好成绩。毕竟咱不止要教育别人,咱也要自己做出榜样才行。”
苏志峰觉得这样安排很好,温和的笑道,“爸爸支持你们。”
……
第二批稿费到了之后,宋楚又通知大家来家里分钱。
这次稿费比之前要多些。之前每人只分到几块钱,这次每个人差不多都可以分到十多块钱了。
短时间之内能分到这么多钱,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巨款了。
拿到钱之后,宋楚和江博就都交公了,交给马兰妈妈拿去家用。
宋楚骄傲道,“爸爸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了,我也能养家了。我以后也是咱家的顶梁柱。”
马兰感动的一塌糊涂。先是儿子给的钱和票,现在闺女也赚钱了。
她这个当妈妈的感觉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马兰就和苏志峰琢磨着,是不是要去买个房子了。
如今家里是真的有钱。之前宋楚捡的金砖换的钱也没用出去多少,还有好大一笔,本来担心要买黑市粮食,以为要用很多,结果他们家又吃上商品粮了。马兰成了正式工,待遇也好了。苏志峰如今带着三个班,每个月也多了三块钱收入。平时两口子工资都花不完的。
现在两个孩子还特别出息,总是往家里拿钱。
马兰都觉得这钱多的烫手了。
加上马兰也想给孩子一个好环境了。他们这房子是当初苏志峰单位分的。因为只苏志峰一个指标,所以房子面积不大。
这边宿舍的人住的太多了,楼道里每天下午都是闹哄哄的。两个孩子都是爱学习的性子,现在大哥二哥家的孩子还经常来家里一起写书。这屋子咋样也不合适了。
苏志峰道,“房子可不好买。”
马兰想着现在的年代背景,就发愁。
这个时代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不能买卖。能买卖的就只有那些原本的老百姓自家的房子。可这样的房子很少,人家有这样的房子,也不会舍得卖。毕竟在城市这种地方,房子和粮食,那是最宝贝的东西了。
马兰还是不甘心,“咱先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的。我想买个咱爸妈住的那种房子,自家带小院的。以后可以在院子里种点菜,还可以给楚楚弄个千秋架。我还想给两孩子弄书房。咱家孩子这么出息,咱得给他们最好的环境。”
这些想法很美好,苏志峰听着也是向往不已。幻想着在院子里种葡萄,等葡萄成熟了,举着自家亲亲闺女去摘葡萄吃。
买房这事儿是大事儿,虽然还没影儿,但是这个想法还是要和孩子们交流的。
于是趁着吃晚饭的功夫,两口子就和孩子们说了这个想法。
宋楚一听,两眼亮晶晶的。
“太好了,我终于要有自己的房间了。”
天可怜见啊,她长这么大,两辈子,从来没睡过自己的房间。以前环境好是好,但是博士睡觉要她看着啊,所以两人的床是在一个房间的。现在博士终于长大了,不需要她哄着了,可以分开睡了。
江博有些不高兴。
马兰道,“暂时你们还是要挤一挤,咱家买房子,可能也只能买两个房间的。”
宋楚一愣,“妈妈,是钱不够吗?”她还有好多金子呢。
马兰道,“钱肯定是够的,可房子不好买。而且咱家人口少,不能买太大的房子。”
她好歹是知道历史发展的人,要是买太大的房子,以后被人拿出去说事儿,那就麻烦了。万一被人当做小资派咋办?
所以到时买房子也只买两个房间的,大不了到时候再用帘子隔开。
这年代对于这方面也没那么多讲究,好多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呢。
宋楚是接受过这个时代教育的,所以马兰这么一说,她多少有些理解了。
好像他们不能太富裕了。因为现在大家要共同富裕。
虽然宋楚不大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但是按照规矩来办事儿,总是没错的。
她和江博道,“那小博哥,咱两就再挤一挤。”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