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哥,好热啊。想吃冰激凌了。”宋楚喊道。
江博:“……”在这之前,还是要先做点冰块吧。
第二天,江博就去了一趟化肥实验室,弄了一些做肥料的硝石回来了。
然后倒了一些在放了水的盆和桶里面。过了一会儿,在孩子们的见证下,大热天里,水结冰了。
“哇哇哇——”
几个孩子惊叫不已。
江博:“……”
苏宝刚道,“为啥会结冰?”小三会法术吗?
宋楚道,“小博哥啥都会。他是无所不能的小博哥。”
江博:“……多看书。”
苏宝刚捂脸,”为什么我看的书从来没有这么有意思的东西?”
其他孩子也盯着那冰块,觉得好神奇啊。知识的力量太伟大了。
倒是宋楚很淡定,将装了红糖水的水杯放在冰面上面凉着。大家也有样学样。
这大热天里,能够喝一碗冰冰的凉水是最舒服的。
而且因为身边放着冰块,感觉凉快多了。
他们觉得江博真是一个神奇的人。
这会儿,神奇的小博哥的名字,已经传到了首都去了。
云山地区将化肥的事儿汇报到了省里,省里知道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又汇报到了首都。这事儿一下子就引起了农业部的重视。
他们之前还一直从国外买粮食,每一年都要花好多的外汇。后来他们就算了一笔账,觉得买粮食不如买一条化肥生产链。这才咬牙进口了两条线回来了。
但是因为数量太少,所以一直没能够将化肥普及全国。
没想到这东西,他们国内也能搞啊。
农业部的同志开始还有些怀疑的,担心又是浮夸风。
但是看着汇报上来的技术资料,以及那些数据,以及下面社员们的反馈之后,就不得不相信这事儿了。
不得不说,吕县长做的事儿还是相当周到的,当初做试验田的时候,他就安排了农业局的技术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做好了对比报告,以及不同时间段,农作物的省长情况。
这些就很具有参考价值了。
农业部的领导们赶紧开了个会,针对这个化肥的处理情况做了一些研究。
国家不是也有化肥厂吗,还是从国外进口的生产链呢,正好请化肥厂那边懂这个技术员来看看,这化肥到底好不好。这个生产链是否合格。
这些资料直接送到了化肥厂那边去了。
那边厂里的几个高级技术员对送过来的肥料以及生产链技术进行研究。
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化肥确实符合国内的土壤情况。比起他们从国外进口的化肥生产链还要合适。
而且这生产链架构简单,国内有这个条件生产。
“做出这个生产链的专家不得了啊。我觉得他肯定是个把知识掌握的特别透彻的一个人。”
农业部的领导就问道,“这怎么说?”
“按道理说,科学方面很受到材料方面的影响。可他竟然能够克服这个困难。他没有改变材料,但是改变了化肥。能够在已有的条件下生产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这就像是解一道数学题一样,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厉害的人,总有无数种解题方法。
农业部的领导若有所思道,“看来这还不是偶然事件,应该是个人才。既然他对农业方面有这样的造诣,我看应该给他更好的职位。”
既然化肥事件处理好了,这事儿自然是要继续往上报的。
得知国家搞出了自己的化肥生产链之后,并且经过试验,对农作物有了很大的帮助之后,连大领导都很高兴,粮食问题是领导们最关心的事情。老百姓吃饱肚子,是每一个领导都揪心的事情。
大领导一高兴还给提了字,“华国英才,利国利民。”
这个字是提在汇报文件上面的。
这种大事儿自然是要上报纸的。很快,全国报纸上就出现了一篇化肥生产链的文章,并且还有大领导提的字。
平安县这边收到报纸的时间要慢点。不过吕县长提前从内刊上面看到了这个消息。
当干部的就是消息灵通,这种消息整个平安县,吕县长第一个看到的。
看到消息的时候,吕县长一下子脖子脸都红了。手抖抖了抖。激动的在办公室里面转圈圈,还让李秘书将这文件印几份,贴在办公室里面。
“贴在我的办公室,我要天天看。给我这玻璃下面也压一张,我要一低头就能看到。”
李秘书觉得自己领导太疯狂了。
这大领导夸的华国英才也不是他老人家啊,夸的是人家苏江博同志。
当然,这事儿他做起来还是很积极的,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吕县长办公室里面全都是这文件。
绝对能够让进来的人一眼就看到。
中午下班,吕县长又高兴的拿着文件去了苏家这边。
马兰他们正在吃饭,看到吕县长上门,也没多惊讶了,毕竟他们现在对县长上门这事儿已经见怪不怪了。
吕县长激动的扬了扬手里的文件,“看到没,大领导表扬小博了。”
“……!!!”
这下子马兰和苏志峰都不淡定了。
马兰赶紧接过文件和苏志峰一起看了起来。还真一眼看到了那篇报道。这位置算是头条了吧。
还有大领导那加粗了字体的题字。
马兰激动的嘴唇发抖,“这,这是夸我们家小博?”
“是啊,就是夸我们家小博的,”吕县长骄傲道。
李秘书:“……”
好在大伙儿这会儿也顾不上其他的了,所以也没注意到吕县长的自恋。
宋楚道,“妈妈,大领导是谁?”
“他是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人。”马兰道。
马兰出生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建立,而且外面还在打仗。她是真正体验过了一次战乱时期的华国的。抗日,内战,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知道,那时候真的太艰辛了。心里对伟人的感激也不再是如同上辈子一样只是嘴里说说,而是从内心深处的感激伟人。
看到大领导夸小博,马兰激动坏了,“这还有没有,我要贴起来,我们家墙壁上都要贴,我还要保存。”
苏志峰道,“我觉得我办公桌也能贴一张。”
宋楚高兴道,“我和小博哥的房间也要贴,我们要天天看。”
李秘书:“……”这是要印多少份啊?
好在这文件还是不用印的,因为第二天报纸就到了平安县了。
这报纸是全国报,看到这报纸的人自然很多。各个单位都看到了。那些定了报纸的人家也看到了。
一些公社的领导也给社员们读了报纸,让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叫苏江博的老专家搞出了化肥,以后庄稼能长更多了。
马兰和苏志峰的单位的同志们都看到了,愣是让两人在单位里面热热闹闹的说了一整天话。
下午又接到了苏校长这边的电话,让他们去家里吃饭。
苏校长看到这报纸之后,在家里乐了一整天。白天就带着报纸在家里附近和老朋友聊天,给他们读报纸。
在一众老友羡慕嫉妒的眼神中,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回家就让老太太买菜,要摆酒。
让全家人都聚在家里吃团圆饭。
晚上一家人齐聚一堂的时候,苏校长还给他们读了一遍报纸上的文章。读完之后,激动的眼睛都红了。举着杯子和家里人碰杯。“咱老苏家,光荣了。”
苏家人也是一脸高兴。特别是苏志峰,觉得自豪极了。作为一个父亲,他比苏校长还要激动,可他极力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想在自己儿子面前表现的不够稳重。
他还给苏校长敬了一杯酒,“爸,我得感谢你,感谢您当初对小博的栽培。”
苏校长脸红了,“这话就别提了。都是小博自己出息。”
当初哪里栽培啊,除了给小博读了几本书,让他识字了之外,这孩子压根就让他有表现的机会。
不过这会儿想起之前那些事儿,还真像是昨天一样啊。
“必须得感谢您。”苏志峰道。
宋楚在江博耳边小声道,“咱是得谢谢爷爷。”甭管他们是不是自己学的,当初爷爷教导的时候,是真用心了。还大老远的把小博哥带去S市见世面呢。
江博耳朵被热气吹暖呼呼的,红着脸,站起来用自己装着红糖水的杯子给爷爷碰杯,“谢谢爷爷。”
这下子苏校长就不客气了,心里乐开了花了,眼睛都笑眯了。
难得他往日里总是板着的一张脸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可让老苏家儿子媳妇们惊呆了。
觉得这老爷子平时板着脸也挺辛苦的。
马兰笑着道,“看爸多偏心啊,这孙子和儿子在他心里就是不一样。”
苏志峰感慨道,“我早就知道我爸不待见我了。当初念书那会儿老是教训我。”
苏老太笑着道,“谁让我们小博争气呢?谁敢不服气?”
苏志强和苏志国也笑了。
苏志国道,“那必须服气,我爸最公正了。”
苏志强道,“咱承认,咱是不如小博。咱服气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