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哪里还有什么贫苦户?都脱贫了!”陆卫国没好气地说,“国家扶贫力度很大,各镇都要求干部下乡,一对一帮扶,我们村几户孤寡老人,和因病致贫的,都有扶贫补助,每年发
小鸡崽、牛犊,哪里用得着你操心!”
得知自己似乎被忽悠了,陆柏有些尴尬:“不过我也不是做亏本买卖,我想竹林还是可以有些收益的,我打算养竹鼠和栽培竹荪。养竹鼠吃竹子,省得考虑竹子的销路。至于竹鼠的销路,我有个朋友是开饭店的,他有门路,我跟他打听过了。”
“竹鼠?这个致富经里面也有播出过的……不过,特种养殖的风险是很高的,尤其是你又没有经验,一个不好就血本无归的。村里前两年有人养蛇挣了大钱,盖了新房子。你屋后的那个邻居也跟着养,结果还没养成就全部死了。”陆卫国很不放心地说,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从来养殖就是高风险的事。
陆柏很有信心地说:“叔叔放心啦,你看我养什么养不好?猫头鹰和猴子都在我那里住得好好的!”
陆卫国一想还真是……又问:“竹荪是什么?”当地没有出产竹荪,他没吃过,也没听人说过。
陆柏只得解释道:“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生长在竹林里的。我答应承包竹林的时候就想到了,我们这里温度高、湿度高,适合长裙竹荪的生长,等合同签好,今年秋天种下,明年春夏就能收获了。新鲜的竹荪价格高又稀少,晒干了价值也高,不用担心销路和存放难的问题。”
“这么好?那别人为什么不种?”
“现在国内的竹荪都是野生的,还没有人工栽培成功的……”看叔叔脸色又不好了,陆柏连忙补充:“但是国外已经有人工栽培成功的经验了,我想试一试。”
他就没想过尝试失败的可能,毕竟它可是有植物系异能的人!
陆卫国听着还算比较靠谱,至少有竹鼠这一项,能够保证不亏本,看着侄子自信满满的样子,说道:“那你就试试吧……承包的费用我去帮你谈,免得村长那老狐狸欺负你小孩子!”
“我才不是小孩子!”陆柏哼哼,陆兴杨跟他同年的,都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了!
一看侄子这傲娇的样子,陆卫国头更疼了。
陆卫国亲自出马,和村长等干部你来我往,放出经典语录:“放长线钓大鱼,你们不能逮着一头羊使劲媷毛,把羊都媷秃了啊!”
村长一想,也对,要可持续发展嘛!
于是承包费用订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位,比竹林每年出产的竹子和竹笋价值要高一点。
这样一来,村里人又省心又有钱收,很满意!陆柏有地方可以开展竹荪种植实验,也挺满意的!
谈妥了竹林承包的事,陆柏决定亲自去一趟省城。一来送堂妹陆倩倩去上大学;二来去一趟省农科院菌类研究所,他打听到那里有竹荪孢子;三来,再出手一些银元。
咳咳……回乡一年,他到底还是入不敷出了……没办法,农业就是这样,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所以这是行业规律,一定不是他的问题!
陆柏载着陆倩倩到了大学,帮她把行礼扛进宿舍,去学校外面的便利店买了席子、蚊帐、水桶、衣架……等生活用品,再陪她在这所百年名校四处逛逛,就要离开了。
“和同学们好好相处,有什么事就和家里打电话。”临走前,陆柏还是叮嘱了几句。
陆倩倩的目光还在四处打量,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对堂哥挥挥手说:“知道啦!你快忙你的去吧!”
这是省内首屈一指的重点大学,学生的素质都是很高的,住宿环境也是很不错,再加上小倩从高中就开始住宿,没有什么适应上的问题……
接下来,陆柏先找到了之前帮他出手银元的前同事张志恒,这位老兄从前和他一样是在银行信用卡部门工作的,后来去了一
家典当行工作。
陆柏已经改行做农民了,张兄还是金融界精英。
得知陆柏又要出手银元,张志恒羡慕嫉妒恨地说:“我最讨厌你们这些祖上有遗产的,怎么我爷爷就不给我留点什么呢!”
“呃……这都是命啊……”陆柏真诚地安慰。
“……”张志恒噎了一下,最后问道:“你想清楚了,真的要卖掉?这些都是非可再生资源,越收藏越值钱的,你不给你儿子、孙子留点?”
“儿子他妈妈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被戳到痛脚的陆柏没好气地说。
接连被妹子发好人卡?他容易吗?容易吗!
一想到陆柏还是个单身狗,有妻有子的张志恒莫名地产生了一丝优越感,真诚地安慰:“慢慢来,你就是缘分没到。像你这么优秀的男人,我要是女人我就嫁给你!”
“真的?”陆柏疑惑地问。
“真的!看我诚恳的眼神!”张志恒严肃地说。反正他又不是女人……
陆柏有些不太相信……他最近被妹子打击得有些丧失自信了。不过转念一想,也不要紧,反正家里又不止他一条单身狗,小黑、小贝都是啊!
还有单身猫!单身猴!
悟空:呵呵……人家曾经是猴王,知道猴王意味着什么吗?
这次处理的是存世量比较多的普通版“袁大头”,一枚价格在一千元左右,陆柏出手的比较多,又被压了些价格,最后到手也就五百万左右。
但这他已经很满意了。数了数账户里的那一串零,这真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感谢佛祖、感谢太上老君、感谢国家、感谢人民……
至于珍藏版的民国三年o纪版袁大头,那个太珍贵,他还想留着给儿子、孙子呢!
卡里有钱、心里不慌,账户里的钱又充盈之后,陆柏意气风发地找到了省农科院菌类研究所。
第34章 竹荪和竹鼠
这种研究所是事业单位, 既有财政拨款, 也有自己的营收, 可以对外卖科研产品的。比如省农科院下辖的茶叶研究所就设在陆柏他们镇,自行研发、种植、加工生产的“红旗红茶”, 还是省里的名牌农产品,效益不错。
相对来说,菌类研究所的效益就没那么好了。
听到陆柏说想要竹荪菌种, 这个年过四旬、带着眼镜的中年研究员很诧异地说:“竹荪?人工种植技术还很不成熟啊。你要不考虑种别的?草菇、姬松茸的效益也是不错的。”
“我承包了一片竹林, 想尝试一下。”陆柏解释,种草菇、姬松茸的话,市面上就有菌种卖, 还用得着特意来研究所吗?
年轻人嘛, 都喜欢挑战自己……中年研究员了然地点点头, 很负责地向陆柏介绍竹荪栽培的要素。
“稍等, 我记一下!”陆柏拿出手机, 点开了录音键, 很认真地说:“您请说。”
研究员满意地笑了,小伙子很有学习精神嘛!对陆柏有了好感, 这年头, 认真钻研农业的年轻人可不多啊!
基于这种好感, 研究员觉得可以帮助一下这个有理想的年轻人, 介绍完栽培要素, 就说:“你可以加一下我微信, 有问题可以问我。”
“那太感谢您了!”陆柏很高兴, 说起来,他从小就崇拜科研人员,小时候的理想还是做科学家呢!
竹荪的菌种养在特制的培养基里面,现在是夏天,因为担心室外温度过高影响菌种的活性,陆柏把菌种放在汽车后座上,打开车内空调,迅速地赶回家。
回到家已经天黑了,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光,田野上却是漆黑一片,明与暗、喧嚣和宁静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车刚停在别墅外面,小黑和小贝就跑到院门处了,摇头摆尾地“汪汪”叫着迎接主人的回来。
这种有“人”等着自己回家的感觉真好!陆柏摸了摸两条大狗的头。屋里亮着灯,传来电视机的声音,不用说,团子和悟空那两个家伙一定是在看电视。
没有飞飞的身影,一到晚上,它就要去山上溜一圈,天快亮了才回家,也不知道它去山上干什么?莫非是交了女朋友?
这就是他的家,一人、一猫、一猴、一鹰、两狗。
把竹荪菌种搬回家里,陆柏找了个背阴的房间,给它们布置一个舒适的家。竹荪有“草八珍”的名头,自古是珍贵的食用菌,人工培育的要求很高。
首先是温度。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期的适宜温度是4~28°,岭南的秋老虎是很凶猛的,必须找朝北的房间,随时注意室内温度。
其次是湿度。在菌丝期,要求培养基的湿度在60%~70%,陆柏拿回来的培养基是马铃薯配合各种蛋白胨、葡萄糖、水等营养成分组成,要注意给培养基保湿。
第三是酸碱度,适合菌种生长的酸碱度的PH值是5~6,偏酸性。
最后是空气含氧量,基质或土壤必须有充足的氧气。
小心翼翼地把培养基放进特制的木箱里,放好温度计和湿度计,陆柏还是不放心,又给菌丝们输入了一些植物系灵气。
可能是因为这些菌丝还太幼小,他没能感受到它们的情绪。
其实他已经发现,他和动物、植物的沟通深度,跟动植物的物种有关。比如家里的几小只,和他沟通最无障碍、智商最高的悟空,如果不是长着一张猴脸,悟空和十岁左右的人类孩子几乎没有区别。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