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每走一步都会小心翼翼的护着碗,就好像哪怕自己摔倒了,都不会让这碗翻了。
二凤回来,一脸惊喜的将碗放在一家人中间。
只见这碗中盛着一碗浓稠的米粥,起码有大半碗是米。
“快吃,我再去排队。”
赵三孬喜笑颜开道。
金锁喝了一大口,月英喝了一大口,月梅抱着碗也满足了喝了一大口,最后二凤喝了碗底,赵三孬抱着碗飞奔向粥棚。
“这陈阳的市长可真是的大好人啊。”
前后左右的难民都竖起大拇指说道。
“是啊是啊,俺可是听说沁阳的市长跟粮商勾结,把中央拨来的赈灾粮都高价卖了出去,这施的粥里全是沙子和清水。”
“你们知道陈阳市市长叫啥名不?”
赵三孬好奇问道。
“当然知道了,叫杜嘉文,他可是跟别的官老爷不一样,每天都来这里呢,要是粥里没有米他可是不依的。”
“喏,你看他来了,那就是杜市长。”
一人说着就指向不远处一行穿着中山装的人说道。
“就是中间那个穿蓝衣裳戴眼镜的那个。”
第104章 明天再见(三)
赵三孬顺着身边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杜市长长得斯斯文文,一脸忧色,正与身边其他几位穿着中山装的官员说着些什么。
还有一个带着奇怪帽子的年经人手里拿着一个模样奇怪的机器对着难民,不知道在干什么。
很快杜市长一行人朝着赵三孬他们走来。
赵三孬他们紧张起来,以为是因为自己在这里谈论官老爷,让他们看见生气要治自己的罪。却没有想到,杜市长他们一行人过来后,不但没有大声的呵斥他们,反而细声慢语的安慰他们不要害怕。
紧接着其他几位官员也都和蔼的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难民们本来就因为在陈阳吃到了米粥,自然一股脑的说好话。
那几位年轻人原来是记者,他们采访了难民之后,心满意足的跟领导们一起离开了。
赵三孬也心满意足的又领到了一碗浓稠的米粥。
可是包括赵三孬在内的难民并不知道,他们吃到的浓稠的粥,看到的一脸忧色的杜市长都是一场戏。
而主导这场戏的自然就是杜市长。
中原地区爆发大规模的旱灾,本来各地的官员与驻军统一口径,要将这件事情压下来,以免影响自己在委座心中的印象。
为了压住旱灾的盖子,他们商量好不但不减免赋税,开仓赈灾,反而要多收赋税,让委座相信中原绝对没有什么旱灾,中原地区今年全都是好收成。
至于那些泥腿子,谁管他们的死活,他们死了多少人与自己有关吗?
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已经成为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共识。
这件事情本来算是破天大事,但是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委座已经基本相信所谓中原大灾只是少数人危言耸听之言。
但是却没想到冒出来个异类,民国党元老张霁圭。
这个老东西可是一个老资格了,同盟会时期就跟着先总统闹革命,现在党内还真没有几个人比他的资格更老。
可偏偏这个张霁圭老来糊涂,将几个小记者搜集的旱情的资料和照片扔到了委座的桌子上,把这件事情捅了出来。
委座自然是勃然大怒,当然,这个怒气是针对这些欺瞒他的官员们还是针对不识时务的张霁圭老东西的,就无人知晓了。
但是事情已经曝光,只能下令赈灾。
中央从各地调来的灾粮本就数量稀少,再加上层层克扣,上下其手,到了灾区还不晓得剩下多少。本来杜嘉文也想官商勾结,发次国难财。
只是他在中央财务部的妹夫给他发来消息,说委座迫于张霁圭还有舆论的压力,打算派遣督察组道灾区严查贪污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后,杜嘉文改变了主意,发财的机会多得是,但是升官的机会不多。
他决定做一场戏,至于观众嘛,自然就是中央来的督察组以及督察组背后的委座。
他下令将运送到陈阳的灾粮一粒不少的送到粥棚,又给上上下下许诺了好处,于是在督察组面前上演了一场忧国忧民父母官,一粒不贪杜清廉的好戏。
只是他没有想到,效果会这样好,尤其是记者和领导问的那几个难民,简直就是安排好的,不,比安排好的还好。
真是老天爷垂怜他杜嘉文,活该他升官发财。
至于那些灾民们,杜嘉文记得剩下的灾粮也就够吃两三天的。
没有了粮食,这群泥腿子肯定会闹,但是他相信闹不了几天,只要他们知道陈阳没有粮食,他们自然就走了。
杜嘉文为自己的足智多谋而感到高兴。
决定今晚是乐巴黎歌舞厅消遣消遣。
那个叫叶娇的舞女,真不愧是从沪市来的,那身段那模样,啧啧啧。
要不是家里的母老虎管得严,他一定要将叶娇带回家去做个姨太太。
…………
杜嘉文想的没有错,没有了粮食,灾民们自然会闹。
在城门外又是哭求又是大骂。
可是杜嘉文早就下令让警察厅和治安团严守城门,不许放一个灾民进城。
果然过了没几天,陈阳城外聚集的灾民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赵三孬满怀着失望带着妻儿继续赶路。
听说往西北走,山西那边今年大丰收。
路上汇集的难民越来越多,每天倒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高财主家那匹驴子也瘦的拉不了车,更何况人都没得吃,怎么可能还喂一头驴子。
终于在一个夜晚,高财主忍着心痛,与两个儿子一起将瘦驴杀了。
瘦驴只剩下皮包骨,但即使这样,肉汤的味道还是传了好远,如果不是高家三个壮劳力在,恐怕高家当晚就要遭贼了。
高家没有了驴只好跟他们一起不行。
可高家的女眷都是小脚,脚程慢,没有几天他们就掉队了。
赵三孬家也终于没有了一点点食物,越梅开始昏迷不醒,月英饿的抬不起脑袋,至于金锁,他就像是一只瘦猴儿,破破烂烂的衣服挂在身上,露出骇人的肋骨,就好像下一秒这薄薄的皮就要保不住这肋骨一样。
他们终于在饿死之前到了下一座城。
城前依然拍着长长的对,但这不是施粥,而是招工。
赵三孬大喜过望,他是庄稼人,有一把力气,只要东家肯招他,他就能带着妻儿活下去。
但是很快他就失望了,人家只招年轻的女孩子。
“爹,娘,你们把我卖了吧。”
月英摇晃着身子跪下哭道。
“我的儿,你不晓得那是什么。”
二凤坐在地上双手拍打这土地哭道。
“给人家当丫头,我不怕苦,要是,要是不卖我,哥哥和妹妹都活不成了。”月英继续说道,“卖了我,我能活,哥哥和妹妹也能活,等以后你们来赎我回家,我等你们。”
十二三岁的月英不晓得只着年轻女孩子的意思,但是赵三孬与二凤却是明白的。
赵三孬低头蹲在地上,许久,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二凤,就这么的吧,能活着就中。”
到了傍晚,赵三孬带着女儿去排队,却看见自己前面的人正是高财主,身边站着的是他在城里念过书的女儿。
高财主似乎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熟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赵三孬也只好尴尬笑笑,低下头不说话。
在这里,谁能指责谁呢。
排到他们的时候已经天黑,赵三孬一抬头,看到了城内飞出的孔明灯,原来今天是中秋节啊。
本该团圆的日子,自己却将大女儿卖掉。
第105章 明天再见(四)
赵三孬将月英卖掉后,一家人继续启程。
他们跟着铁路走,不知道走了多久,他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山西的边界。
可是让赵三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竟然设了路障,还驻扎这军队。
他们一个个端着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们。
赵三孬跟着大家一起给这些军爷磕头求情,请他们放自己过去。
可是这些当兵的完全无动于衷。
他们想要冲过去,可是瘦弱的灾民在枪口面前就像是被风吹过的麦子,一片片倒下。
赵三孬见势不妙趴在地上装死,逃过一劫。
他又只好带着妻儿往回走。
走到半路,看见一群人坐在地上,看穿着打扮,应该也是逃难地灾民。
但是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白花花的白面馍,正大口大口地吃。
赵三孬问清楚了,原来是前面有军队在发馍。
赵三孬背着月梅拉着金锁与皮包骨的二凤走到了发馍的地方。
刚才那人果然没有骗他,前面放着好几个大筐,盖着白布,白面地香气扑面而来。
赵三孬按照人头照例领了四个白馍馍。
至于那个穿着黑布衫的人说的“不要忘记皇军的恩德”这种话,他也只是敷衍地点点头。
却没想到旁边站着的一个穿着军装带着佩刀的男人看到月梅后笑着把月梅抱过去,这个当兵的抱着月梅拍了好几张照片。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