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玉米收回来以后要晒干把玉米粒搓出来装袋之类的,都可以搞定了。
欧蓉在家呆了这么久了,大半个月都过去了,粮食都存了一千多斤,等级也升了一级,金币都快满两万可以再开一块地了。
村里连粮食都还没收完,更别提处理粮食打包装袋了。
现在村长家里天天都吵吵闹闹的。
几乎每天都有人跑去村长家里投诉。
这个说那个不干活,那个说这个请假多的。
第37章
“村长你看村东头的那个闫大磊。
她家本来就两个人,以前自己管自己的,他吃不吃的上饭也不管我的事儿。
他家活以前都是他那个女儿干的,现在倒好他那个女儿没满十八不用下地干活。
他一个大老爷们在地里天天瞅不见人影儿,每次去食堂吃饭回回都能见着他。
凭啥他啥都不干还能有饭吃啊?要这样俺们也不干了。”
“对,不干了!
村西头那个刘寡妇也是啊,以前天不亮就瞅见她去地里忙活了。
秋收的时候也没看她比俺们收的慢多少。
现在倒好,她到是回回都有来,原先一天能收一亩地,现在一天半亩地还能给你剩一半儿。
一会儿这不舒服,一会儿那不舒服的,今天更绝了,还累晕了。
听说病的这几天都出不来了,俺们还得把她的活儿一块儿干了。
凭啥啊?
她又不是我妈我还得帮她干活儿。”
“对对对。
刘寡妇她家那个大儿子也不小了吧?
二十都有了吧?也没见他下过地。”
“老梁头更是。
他到不是不干活,也不是干的少。
村长也不是俺多管闲事,老梁头那年纪怕是比你都大了吧?
他家孩子们出来干个一两个小时就回去了,我们去他家找他家孩子们上工,人家倒好。
这么会儿的功夫孩子们一个都不见了,一问一个个的全跑去镇上找活儿去了。
说两句老梁头自己起身干活去了,虽说把他家孩子的活儿全干了。
但是年纪那么老些了,要是真在地里出个啥事儿算谁的啊?”
“老梁头这个问题真的好好管管了。
真在地里出啥事儿,知道的是他替他儿子们干活累的,不知道的再以为我们生产队奴役穷苦老人呢。
医药费那就先不说了,死贵死贵的。
他儿子回来再赖上俺们。!”
就像这种事天天都有,一说就是一大堆,村长能怎么办啊?
只能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
只是去的时候人家答应的都挺好,顶多上工个一两天就又该咋滴咋滴了。
刘寡妇儿子也一样。
刘寡妇本人更是难搞,动不动哭,说自己一个女人家力气小身体差干不动啥活。
说的严厉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见人就说村长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也是没啥办法。
老梁头那边呢,儿子们都不在家,女儿们都嫁出去了,家里一群小不点。
老梁头见天的喊着他还能干,精神头好,一点也不比那些年轻人差,家里人不在他一定积极配合工作什么的。
村长哪里敢让他配合什么工作啊,出事儿了谁也说不清。
而且老梁头确实比村长年纪大,就算他是一村之长也得尊重这个老人家,不能弄的太难看,索性就让他也不用去了。
就因为村里的这些事儿,东西都准备好了张武也不敢请假去镇上了。
要在镇上呆两天呢,村里那些人不得闹翻天才怪。
姐夫回家有时候正好欧蓉也在他家,就把这些事儿都当八卦一样的讲给欧蓉听。
“也不知道啥时候这事儿能解决,不解决我都不敢走。”张武叹了一口气。
这事情估计是解决不了了,本来就是,大家现在手里都不分粮了,天天去食堂吃,还能吃个饱,不止自己吃,欧蓉最近发现好多城里有亲戚的人家,亲戚们都来的特别频繁。
还都是拖家带口的来。
吃饭时候也跟着一起去食堂吃。
食堂干活的不但不阻止反而还热情的招待,走的时候还让人家常来。
欧蓉也是无语。
这种干不干活都有饭吃的情况,一些个脑子活泛的就开始各种偷懒了。
村子里只有一些老实巴交的还在干,一天两天还好。
老实人那是老实不是傻,肯定有意见了,村里就天天都在闹,不过不干活总有各种借口的。
大家乡里乡亲的又不能给人家送去公安局。
现在进了公安局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坏分子,要挨**的,都是乡亲不可能做的这么狠。
所以这个事儿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迟迟得不到解决。
后来呢,索性那些老实的村民也不干活了,大家都偷懒,人人都不干活就光等着吃饭。
村长没办法,天天就只能一大早挨家挨户的去找人起来上工。
短短一个月都不到,村长白头发都多了一半。
直到一天晚上,村长大儿子来到张武家里叫他准备准备,明天会有牛车去镇上,队长们要去镇上开会。
由于生产队的大队长还没有选出来,所以第一次会议三个村的村长都会过去。
这么多人带东西肯定不方便,所以得带着欧蓉那小丫头一起去。
“建军哥,等会儿你能不能和欧叔说一声,蓉蓉那丫头明天和我一起去。
这不快开学了吗,蓉蓉学习有天分,我们得去一趟镇上的小学。
顺便给蓉蓉买点练习本铅笔啥的。”
“蓉蓉要去镇上念小学呀?
之前不是说在红旗小学吗?”
“也不是,红旗小学校长让去的。
说镇上的红树林小学的校长听说我家孩子学习好,想见见我家孩子,给摸个底啥的。
没准有啥好事儿呢,嘿嘿。”
“这是好事儿啊,不用问我爹了,我这边就答应你啦。
听我爹说你要在镇上住两天是不是?
第二天天一擦黑我就过来找你,你赶紧换米,换完了在熟水店门口等我,我先到就我等你。
我爹说了,回来以后直接进山把米放起来,然后再偷着回家。
你走的时候和你媳妇说一声。
你家大门别锁,听到声音也别怕,我家左右邻居太多了,牛车动静大。
我找个机会把牛车直接赶你家院儿里,后天我再来你家偷摸的带走。”
“哎,行!知道了。
哥你要不进屋喝口水?这跑一趟也麻烦你了”
“都是自己家的事儿麻烦啥?这大晚上的我就不进去了,等会儿我回家喝去。”
“哎!哥,您慢走啊。”
“行了,行了,走了别送了。”欧建军回头甩甩手。
欧建军一走张武回头赶紧去叫自己媳妇。
“招弟,招弟,别睡了,快起来。”
“干嘛啊这么晚了?”招弟起身揉揉自己眼睛。
“明天我们跟着村长她们去镇上,正好把米换了,一早就走。
得去家里把蓉蓉带过来,这么晚了家里人都睡了,我不好去敲门。
等会我送你过去,在你家门口等你,你进屋去把四妹接出来啊。”
“明天早晨再去不行吗?非得这么晚?”
“不行,明天三个村的村长都去开会,时间紧,牛车不等我们。
要去得提前去村口等着,这回也不知道坐哪个村的牛车去呢。
刚才我也是忘了问建军了。
不过指定不够时间过去接四妹的,鸡叫就得走。
只能今天晚上过来先准备着。”
“那行吧!”
路上张武就教招弟到了家里怎么和家里人解释,就以四妹上学的借口在镇上待两天。
这么晚了把家里人吵醒大姐也挺不好意思的,和爸妈解释了一番就回去了。
走之前爸爸还特意叮嘱要张武别忘了办正事儿,还真以为是为了四丫上学的事来的。
欧蓉去大姐家里以后也没多少时间睡觉了,合上衣服在炕上眯了一下眼睛。
姐夫怕睡过去起不来索性就没睡,起床找了一个大麻袋藏身上了。
然后就去外面劈柴,最近家里的柴禾用的比较费,他多干点他爹就能少干点。
萝卜蓉蓉是天天看的,已经长的挺大了,看萝卜缨子,应该再十几天就开了,开了就是长成了。
公鸡刚打鸣姐夫就进屋带着欧蓉去村口动村长了。
今天坐的是朝阳沟的车,朝阳沟是三个村子里面离得最远的,所以也就顺路捎上他们两个村的人。
一上车三个村长就聊开了。
就欧家村那些现象,三个村子通通都有。
欧蓉偷偷的打量着其他两个村子的村长,都挺年轻的。
和她们村长家的大儿子建军差不多一个年纪的样子。
两个年轻村长和欧有信欧村长差着一个辈分。
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是当官的的缘故,年轻的村长话里话外对欧有信并没有什么对长辈应有的尊重。
听了一路感觉像是平辈交流一样。
朝阳沟的那个还好一点,这人看起来就属于那种老实巴交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