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柯跟他有仇似的,一点不客气地使唤他,量血压测血糖,送化验单,抄病历,跑医务科,甚至在他见习的第二周,就让他去跟病人问诊。
在要问诊的患者门外站了好一会儿,廖时叙被姚柯推了一把,进了病房。他除了觉得荒唐,还是荒唐,但是即便再荒唐,他不能脱了衣服走人,只能硬着头皮上。按照一周多时间里学习的病房问诊流程,他先确定床号和姓名,然后自我介绍。
“你好,我是见习医生廖时叙,现在要问您一些情况。”他和病人的目光对上,对方同意地点了一下头。患者75岁,看起来很慈祥的一个老人。
病历本上有之前接诊医生的记录,包括姓名年龄,入院时间和主诉症状,现在要问包括既往病史和用药史,过敏史等等,内容要尽可能地详尽。
“有过敏史吗?青霉素,头孢等等。”
“我不过敏。”
“最近有用什么药?”
“没有。”
廖时叙看了一眼患者,略略停了一下。按照老人的身体状况,完全没有用药史的可能性不大,他便换了个问法。
“入院之前有在哪里就诊过吗?”
患者不假思索地要摇头,他一旁的老伴想起来什么,对廖时叙说:“在我们楼下诊所拿过药,吃了不管用,这才来医院的。”
“拿过什么药,能给我看一下吗?”
……
廖时叙一边问,一边认真地记录,起初的不自在逐渐退去。等到他把问诊的流程结束,一旁一直看着的姚柯又问了一些补充问题,他刷刷地在病历夹上飞快地记着,直到姚柯对患者说“您休息”,这事儿才算真的告一段落。
出了门,姚柯边走边看他刚才的记录,随口夸了他一句:“还不错。”这是入院以来,姚柯第一次夸他,三个字。他嗯了一声,脸上依旧是那个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心里头却的确有点淡淡的喜悦。
“你现在做的事,我研一才做。”姚柯难得地朝他露出一个微笑,或者说,姚柯本来挺爱笑的人,这阵子为了保持严肃,故意一直板着个脸。
廖时叙没说话。
“怎么不说话?”
他吸了一口气,说:“那你大一暑假的时候在做什么?”
“贴化验单。”姚柯的笑意放大,“让你A大医学院的高材生贴化验单,我觉得没必要。你需要的是多跟人打交道,跟患者和家属交流,医生需要的除了医术,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除非你打算读完八年之后,在实验室待一辈子。”
廖时叙短暂地沉默。他似乎知道爷爷为什么要他来医院见习了。
临床医生是对外的,每天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患者和家属,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职业,受过不同层次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气。面对不同的患者,医生需要知道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病症最能让他们理解,要如何表现,才能顺利地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依照廖时叙的性格,临床并不适合他。但爷爷的话言犹在耳,既然选择是他自己做的,就得为其负责。
---
一个月的见习期结束,只有三天时间就开学,廖时叙没回家,只跟家里人通过电话。
问清乘飞机过来,问琳送她。
问清报到那天,廖时叙本来是要去接,但是被问清拒绝了,说C大派了专车接送,他便直接去C大学校等。
A大本部和C大相隔地铁12个站,说不上太近,好在交通方便。他到的早,在学校的小卖部买了张校园地图在学校里四处走动,提前摸清楚路线。虽然来A市已经一年,他没来过C大,倒是白彦经常过来,他的高中好友在C大读法律。
走到体育馆的位置,廖时叙被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女生拦住。
“学长,请问8号公寓怎么走?”
廖时叙定睛看看面前穿着粉色连衣裙的长发女生,意识到她叫的“学长”是自己,只得抱歉:“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实话,按照地图的标识,他还没走到女生宿舍。
“不知道?”那女生保持着吟吟笑意,“难道你也是新生?”
“我不是。”他顿了一下,把手里的校园地图递过去,“这是你们学校的地图,你可以照着上面找。”
那女生接过地图,并没有看,一双眼睛依旧盯着廖时叙:“谢谢!我叫唐心雨,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加个微信吧?”说着,这个叫唐心雨的女生掏出手机。
他往旁边略微退开一些:“你赶紧去找你的宿舍吧。”话音一落,便迈开步子,并不理会唐心雨在后面连连朝他“喂”了两声。
问清母女搭的校车路上出了点故障,她们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廖时叙在学校走了两圈,已经将C大的路线摸清楚了,带着母女两人报到,缴费,拿到宿舍钥匙去放行李。
问清的宿舍在8号公寓212,她来的晚,宿舍里四张床只剩下最后一张,靠近洗手间。
房间里有一个女同学和她的妈妈阿姨都来了,廖时叙不方便进去,把行李帮着提到宿舍,拎了问清的水壶去开水房打水。
“我叫陆陶陶,你叫问清是吗?”每个宿舍的门上都贴了宿舍成员的班级和名字,陆陶陶大概和另外两个室友见过面了,把问清和她的名字对上。
“嗯,wen,一声。”问琳铺床铺,问清将衣柜擦了擦。
“哦,原来是这样读的,第一回 见,你别介意。需要我帮你什么吗?”
问清看了看,好像也没什么可收拾的。
“不用,聊聊天就行,你是哪儿人?”两个小女生见面,并不显得生分,你一句我一句地就聊起来了,各自的妈妈也边忙活边搭话。
陶陶妈妈搭把手帮问琳装被套,边感叹:“问医生你也是有福气啊,儿女双全啦!是龙凤胎吗?”
问琳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解释,陶陶的阿姨也搭腔了:“看起来差不多大,龙凤胎吗?有福气有福气!不过,养两个小孩很辛苦的。”
问琳笑了笑:“不是,那孩子是朋友的儿子,去年来A市上学,今天来帮我们带带路。”
“不是兄妹啊,我看他们俩长得挺像的,还以为是兄妹,真是不好意思。”陶陶妈妈又是道歉,又因为这误会觉得好笑,怪自己心直口快。
“也是在C大吗?读的什么专业啊?那挺好的,以后他们也有个照应。”
问琳把套好的被子放回床上,说:“他考的A大,读医。”
一听A大,两个阿姨又是一阵夸。
问清开了行李箱,把衣服一件件拿出来往衣柜放,听到两位阿姨把廖时叙都快夸出花儿来了,名校光环果然好使。倒是陶陶,站到问清旁边,一手挡着脸,悄声说:“清清,你别介意我妈的自来熟。我跟你说,我妈我姨,无论她们走哪儿,很快就跟半条街的人都认识的。我们来的时候坐的高铁,我妈很快就跟周围的人熟络的不行,对面有个男生和家长来报到,我妈差点就要让我加人家微信。”
“真的假的?”
陶陶狠狠点了一下脑袋:“真的,她总说,出了门,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走哪儿都在修路。唉,我应该让我爸来送我的,一路都没有清净过。”问清看看她,好像的确为此头疼。
不过问清倒是很喜欢这样的阿姨。她看得出来陶陶的妈妈和阿姨对人热情是很真诚的,这样的话,相处起来会很轻松。除了有点吵之外,没毛病。
开水房有点远,廖时叙去打水花了点时间,回来把水壶放到宿舍。
“廖时叙,你坐会儿吧。”问清把床下书桌旁的凳子拉出来,不过一抬头,问琳在她头顶的床上,好像在拼床头的什么小桌子。
“没事,我外面等着,有什么事就叫我。”
问清放下凳子,冲他比了个ok的手势。
廖时叙到楼道里靠着门边站着,掏出手机看看新来的消息。班群里因为迎新,正聊得热闹,说今年的新生里有某某省的状元。
A大之所以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是因为那里集结了各省市的状元和尖子生。而医学院的生源虽好,但学院里从上到下,状元的数量屈指可数,以至于今年有一个状元新生,个个都兴奋地不行,看看是哪个傻子要往这个坑里跳。学习好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大多会去学金融经济,或者其他热门且高薪的专业。
不过,也幸亏去年省里比他考的好的学生都选了其他专业,他去年才能以低于700的分数进了八年制,算是他捡了个漏。
陆招也来了消息,说小样要重录,问廖时叙哪天有空,他给约一个录音室。正低着头回消息,有人过来打招呼。
“帅哥,又见面了!”
他抬头,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人,好巧不巧,竟然是唐心雨。
“你好。”他点了一下头。不曾想,这个偶遇的女生竟然也住这栋楼,同一楼层,没准和问清是同一个学院的。
“你住这儿?”
“当然啦,你忘了我中午不是跟你说我找的8栋楼么。”
“一天遇见两次,这是什么缘分。”看起来,唐心雨不含糊,打直球的性格,偏偏她遇到的是不爱跟人搭茬的廖时叙。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