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程燕做了个鬼脸。
哪怕她根本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她已经很习惯,舒雨偶尔会说几句没头脑的话。不过事后,总被证明,她能一语成谶。
想了想,她还是认真将这句话记到了自己的日记本上,还特意用红笔加粗写下,“一定要买房。”
上班的人放不了几天假,况且舒雨还得和舅舅先去京城,于是和舅舅还有舒雅提前出发。
到了京城,金明天先暂住在小院里,舒雨又带他去看了惠民小区的房子。
“您一个人的时候,先住小院,等把他们都接过来的时候,就搬到这里。”
金明天看着一百四十平的房子,好半天不吭声,转了半天才道:“京城的房子多少钱一平。”
“现在恐怕得二千多了,地段好的地方,三千以上。”
金明天大吃一惊,“我还说自己赚了那么多钱,一辈子都够花了,结果在这里,也就一套房?”
舒雨心想,可不是嘛。一千多年前的人都说了,京城居大不易,任何时候离中心越近,生活成本越高,但隐性的福利却足以弥补这一切。
“您要是想买房子,就问问路姨,不一定非得新房,找个离学校近的地方,哪怕房子小点,旧点都没关系。”
金明天一想,这话有道理,大人住在哪儿都行。最重要是给孩子念书提供方便,一咬牙,“那我就买一套。”
“买房子也需要时间,钥匙您先拿好。”
“我去看看店里的情况。”金明天也是闲不住的人,安置好了便想工作。
舒雨也一次都没去过,于是下楼让路晁带他们直接去店里。
“我年前去看过一回,生意还挺好的。”路晁开着车,和舒雨说起店里的情况。
“我妈请了一个人代管,招了四五个服务员,她自己也经常去现场,不过毕竟是新手,等舅舅去了之后,再想办法改进。”
金明天谦虚道:“我就是帮着你们看下店子,不让外**祸你们的东西,跟他们读书人可比不了。”
“舅舅可说错了,读书人出来干买卖的,可没几个人能成功。就得从老百姓中间来的,才能急老百姓之所急。”路晁这些日子,看过太多工厂的兴衰,也看到了太多的故事。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少带着一点自傲,让他们做技术行,能做好生意的真没几个,甚至还不如一些小学没毕业的农民。这些带着草莽之气的农民创办的工厂,一个大学生都没有,偏偏能把一些国营大厂打趴下。
“现在是草莽崛起的年代,也是对他们最友好的年代,如果这个时候不崛起,以后就没他们的机会了。”舒雨是说给路晁听的,更是说给舅舅听的。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特点,草根的崛起,体制内真正的精英下海,海归精英创业,大学生创业,都是属于每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不是说这些年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功,只是表明每个年代主流成功者的属性。
第140章 路路通
之前天长地久的分店, 曾经悬挂过舒雨和路晁大幅写真的地方, 已经被丽姐退租。 改造成为一家小的电器商城,路英替这家电器商城取名为路路通家电商城。
路晁对这个名字提出多次抗议,一脸无奈道:“我跟老妈说了好几回,她都不肯改。”
舒雨哈哈大笑, 金明天在一边凑趣, “我觉得这个名字好,朗朗上口,还好记。”
路晁叹了口气,他就多余抱怨, 一个招牌上包含自己的小名也就算了, 关键还是自家开的,上哪儿说理去啊。
“才初十就开门了?过年没休息吗?”金明天见店里人头攒动, 不由得感叹。
“过年休了五天,初五就上班了。过年的生意比平时还好, 过年前那一个月就别提了,仓库里的货都差不多提空了。这些人交了钱, 得等十五过了,才能提货。”路晁介绍基本情况的时候, 店长已经得到消息迎了出来。
一个矮胖的年轻人, 腼腆的冲着他们笑道:“可算是把你们盼来了,客人越来越多,都说十五以后才有货,也拦不住交钱的。人手也不够, 还老有买东西的人过来问这个怎么装那个怎么装,实在是应付不过来。”
舒雨一行人跟着他,从一楼走到二楼,每个角落都转了一圈。
电器城里销售的都是大件,所以也不需要多少人手看着,只按面积分派了几个店员介绍产品。
舒雨在旁边听了一下,说是介绍产品,其实也就是介绍价格,对于产品本身没有任何了解。就算是客户问到了,店员也是一问三不知。
而且电器城不负责送货,不负责安装,这些统统需要客户自己解决。就算这样,交款台还是大排长龙,收款之后开出提货单,客户自己拿着提货单,去仓库提货。
这哪里是赚钱啊,简直就是印钞票。几乎不提供任何服务,就连产品有质量问题,也是客户直接和厂家联系,而不关家电商城的事。
不过现在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客户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比于别处经常缺货,这一家电器城里能买到所有紧俏的电器,已经让人非常满意。
金明天待下来便不想走,让舒雨和路晁先回去,“我留下来帮忙,下了班我搭公车回去。”
舒雨没有坚持,回去之后路英也正等着她,关于路路通家电商城,她已经拟定好了合同,舒雨和路晁各占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另外百分之十赠予金明天。
“我舅舅这边就不用了,他拿工资就好。”舒雨其实想说的是,如果金明天真的适应干这个,她会把自己的股份分一部分给他,可现在这样分,就等于是占了路晁的便宜。
路英笑着摇头,“都是一家人,想那么多干什么,你舅舅难道不是路路的舅舅。再说你和路路忙的不得了,根本管不了家电商城的事。我也就这几个月能帮帮忙,到了下半年,我也没空再管。”
舒雨敏锐的抓住重点,“您的是说,关于清理三产的管理条例要来了?”
路英严肃的点头,“差不多吧,传消息的人说的一惊一乍的。”
舒雨看路英的表情,应该是都准备好了,想想也是,论起对政治的敏感,和斗争时的分寸立场,路英可比她强得多。
而此时,黄校长正在教育局的财务室里,一脸无辜的看着收到消息赶来的领导。
“人呢,这种事应该好好宣传一下,怎么让人走了呢?”吴县走出去的人,能有一个舒雨,就能有第二个舒雨,宣传一波要是再来几个捐款的,就能解决今年的大问题啊。
二十万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巨款,但对于解决一个系统内的工资拖欠,其实还远远不够。不过人家留下的话是希望给一线的老师,特别是民办教师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这笔钱倒也能解决大问题。
“人家要走我还能拦着,你们赶紧开个收条盖公章,给人家公司传真过去。”黄校长把传真电话交出去,就在一边等着。
教育局的领导也知道他是个很轴的人,不由得张望一下,这么大的事,丁校长竟然不来。
深知丁校长性子的领导,不由纳闷,黄副校长看着浓眉大眼,竟然也是个狡猾的?
干脆回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过去,“丁校长,你们学校的老黄来我们这里,说是有个学生……。”
“捐款嘛,知道知道,是学生的一点心意。”丁校长笑笑。
“哦,那没事了。”领导按下电话,心想丁校长现在飘了啊,二十万都不放在眼里。
要是丁校长接受这笔捐款,带来教育局,他们能操作的方式就要多得多了。并不是说他敢贪下这笔钱,而是在用途上作个变更,先把局里拖欠的待报销医药遇和加班的补助填上该多好。
但若是黄副校长,领导便知道这事没戏,他一定会盯着,一旦变更用途,他肯定会闹,也绝不会向捐款方说好话遮掩过去。
心里叹了口气,既然耍不了滑头,就得多宣传宣传,电视台报纸都走一波。
于是电话一个个播打出去,很快各家派出记者。
黄副校长有些懵,面对硬塞到自己面前的话筒,僵硬的笑了笑,好在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基本素质过硬,很快就将前因后果介绍一遍。镜头一转,重点突出办公桌上两捆现金。
“您刚才说是哪家企业捐赠?”
“深城莉莉丝服装公司,是一家开设在中国的外资公司。”黄副校长回道。
当天晚上,捐款一事就上了新闻。吴县统共就这么大,许多人一听舒雨的名字就知道是谁。
丁校长坐在家里,如往常一样边看报纸,边听新闻。
等听到本地新闻开始报道时,就起身准备换台,现在的电视机还没有遥控器换台的功能,得手动。
走过去刚一伸手,就看到新闻里出现了黄校长的脸,丁校长心里一咯噔,怎么回事?手上没停,却是拧向音量,将音量调大坐了回去。
镜头一转,两捆现钞差点刺瞎丁校长的眼睛,二十万,竟然是二十万。
丁校长气得呼哧呼哧,直从鼻子里冒热气,就差化身喷火龙,一团火喷死老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