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还没吃,家里头来客人了!
王秀军骑个车子来了,他的车筐坏了,两边把手上都挂着不少东西。
自打苗栋回来了,这小子就没少来,每一次都不空手。家里头孩子没谁不喜欢老舅的,老舅又会玩又会说笑话。
“咋又拿这老些东西?”苗栋赶紧迎出来,手上把塑料袋接过来,“今天啥班啊,咋有空来呢?”
“下夜班,不过我不咋困,正好今儿不是妙妙过生日?我妈做了几个四喜丸子,叫我给送过来。还有鱼食,我还买了个小蛋糕!”
王秀琴的养母对她好,哪怕闺女出嫁了,年年闺女过生日都做了她小时候爱吃的四喜丸子送过来。后来驰驰出生了,就加了驰驰的一份,再后来有妙妙了,老舅就又得多跑一趟啦!
“这哪行!这是我闺女还是你闺女啊?我闺女过个生日你还连菜到蛋糕都包办了?”
苗栋从兜里掏出三十块钱,非得给王秀军,王秀军死活不要,俩人在门口撕起来了。王秀琴赶紧出来调停。
“行了行了,来都来了,”她逗王秀军,“等我老弟啥时候结婚生孩子了,咱也给送不就完事了?”
王秀军最怕这个,生怕他姐姐催婚,赶紧把话题岔过去。
“小妙妙呀,老舅给你买鱼食了!”
他前几次来都没顾得上去后头看鱼,这回借着看鱼的借口赶紧脱离战场:“看,买了这老些!”
工作日狗市不开,他摸到人家卖金鱼的家里头买的。那人听说这两条龙鱼还活着,还挺惊讶。
“小鱼这几天都没有吃的了,”妙妙拉着老舅的手往后头走,“妈妈去屠宰场买了牛下水煮熟喂,小鱼好像也很爱吃!”
“哦哦,老舅这次买了好多鱼食,小鱼又有吃的了。”
老舅拉着妙妙进了屋里头,他往鱼缸里一瞅,好家伙!这哪还是小鱼?
这鱼看着可比卖金鱼他们店里头那条镇店之宝还大还红!
他就算是不会看龙鱼具体的品相,也能看出来,这两条龙鱼在鱼缸里头游动的姿势仿佛真龙出巡,尊贵到了极点。再加上身上如血般的红色,还有游动时候鳞片折射出的金光,绝对比老板那店里头那条鱼还极品。
那老板店里头那条龙鱼可是少八千不卖的,就这,还是刚进货来就预定出去了。这年头正是气功热,许多老板都特别相信风水,龙鱼传说中不但能招财镇风水,还有种种玄乎的可替主人挡灾的传说。
“老舅!我的小鱼好不好看!”
看老舅不说话了,妙妙摇了摇他的手。
“好看!这可太好看了!”
他把小外甥女一把抱起来:“咱家妙妙真厉害,随便捡一条鱼就这么好看!”
中午王秀军留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上桌之前特地找到他姐,把鱼的事儿跟王秀琴提了提。
“那么值钱?”王秀琴吃了一惊,觉得以后可得好好伺候伺候着鱼,“怪不得那么能吃。”
王秀军服了他姐姐这个逻辑:“值钱跟能吃有啥关系啊?你这鱼咋整啊?”
“还能咋整,闺女稀罕,那就养着呗。”
王秀琴倒是没啥太大反应,再值钱能怎么着,还能卖了?而且,既然听说这鱼招财,她家也快开早餐摊了,那不是正好吗?
王秀军想了想也是,自己家养着的话,再值钱不也就那么回事吗?
他上了桌,看着妙妙好奇地看着桌子正当间的四喜丸子。
“这个是四喜丸子,也叫狮子头,你姥姥最会做这个!不过从小到大只有过年和过生日才能吃着,妙妙今天过生日,你姥特地早上就开始剁馅子,妙妙尝尝不?”
妙妙使劲儿点头!她都馋得忍不住啦!
王秀琴伸筷子单独给妙妙夹了一个整个的放进小碗里头,又给她挟下来一块,喂进闺女嘴里头。
姥姥的做饭手艺其实一般,唯独这狮子头,做得极好吃。肉馅儿里头加了鸡蛋,先摔打成型再下油锅里炸,最后红烧、小火炖上小半天才能出锅。
这肉丸子本来炸得酥脆,经这么一炖,就变得又香又有嚼头。别提多香了!
“这个太好吃了!”
老舅看她爱吃,心里头也开心,他早上听亲妈灌了一耳朵,说这个外孙女是个福星,可得把福气留在她闺女家、留住喽!
一家人吃着白米饭和四喜丸子,赵香云还炖了一锅酸菜,看儿媳妇娘家弟弟来了,里头还加了冻豆腐和猪血肠。
吃着热热闹闹的,席间聊起来小李和早餐摊的事儿,王秀军听说姐夫要整个汽油桶做炉子,拍了胸脯。
“不用那个,我在机械厂呢,你等着,我回头给你整个好使的炉子出来。还有那炸油条的锅,下屯那徐老蔫的锅,都是求我们厂子的人整的,那人技术可照我差远了!”
饭吃到一半,苗老师回来了!他手上拿着份报纸,脸上又想严肃,又忍不住笑出来。
小李的稿子,见报了!
第38章
苗老师一路乐颠颠地跑回来的, 可是到了家门口,又觉得自己有点不够深沉。
小李回去之后, 被苗老师的事迹感动,通宵赶出了稿子,发在了省报上头。这个“师德之歌”巡回报告是省教育厅今年的重点宣传项目, 苗老师又是难得的好老师,这才能发表得这么快。
这上面可没少夸苗老师!
苗老师把报纸卷起来,用一只手拿在背后,把脸上的笑容都咽下去,这才慢慢踱步进了屋。
屋里头刚吃饭没多久,赵香云没琢磨老头子还回来吃饭, 站起来笑骂:“这老头子!鼻子不知道有多长,家里头做点好吃的, 他倒专捡着这日子回来!”
家里头几个人纷纷叫爸叫爷爷,王秀军也赶紧站起来, 给苗老师问好。
妙妙拿筷子吃得不爽利,已经换了勺子,用勺子大大地挖下来一块四喜丸子,举起来给爷爷:“爷爷,姥姥给做了肉丸子!”
苗老师也知道亲家母这个习惯,年年逢着王秀琴和驰驰过生日的时候, 都要叫她老儿子来给送四喜丸子吃。一来是想着闺女爱吃这一口,二来也是给闺女在婆家撑腰。
“这家伙,看来以后一年能吃着三回亲家母做的狮子头了!”
苗老师故意把报纸放在饭桌上, 然后才去脱了外面的大棉袄。
赵香云道:“这老头儿,吃饭就吃饭,报纸放桌子上干啥,一会儿谁再给你迸了油!”
她伸手就把报纸放旁边箱子上了,顺便还去给苗老师盛了一碗饭,问他:“豆包你吃不吃?”
苗老师心全在报纸上,看着老太太看也不看就给放一边了,心里头正琢磨着怎么再提个话头起来:“不吃。”
“不吃?”赵香云奇了怪了,从外屋地掀了门帘子进来,“老头子,豆包!不吃吗?”
苗老师刚刚没听清楚赵香云说的是什么,这会儿才搞清楚是豆包。老头子一天不吃豆包就感觉缺点啥,可是也不好意思反悔:“今天不吃了,给我多盛点饭吧。”
看着亲爹的态度有点不太对劲,又看着他眼睛一直往箱子上瞅,苗栋把手里头的饭扒完,伸手把那张《当代教育》抓起来了。
一份报纸一共三张,前头还有个目录,他抓起报纸看见这目录就乐了。
“嘿,我爸上报纸了!我说咋今天不年不节地突然就跑回来,还拿份报纸……”
苗老师心里暗爽,嘴上还要否定一下:“啥啊,吃饭,吃饭!”
“哎哟,我爸行啊!”苗栋大声地读着,“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记苗德荣老师。”
妙妙在一边傻乎乎地问:“妈妈,苗德荣是谁啊?”
“那是你爷爷!”
赵香云端着饭碗赶紧进来了,一把放在苗老师跟前,去抢苗栋手上的报纸。抢过来又发现那小字她看不清楚,重新塞回苗栋手上。
“你念!”
苗老师这回舒服了,耳朵微微有点红,也不惦记着那个黏豆包了。夹了块血肠,慢条斯理吃起来。
老太太瞅着他,小声嘟囔了一句:“这得亏是没长尾巴,这要是长了尾巴,都得翘起来摇一摇。”
这篇报道,小李基本上还是实事求是地写的,没什么夸大的地方。讲了苗老师帮助过很多贫困学生,讲了苗老师设立的帮扶小组,讲了苗老师几十年没转正,仍然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爸,这报道写得挺真实啊,啥时候采访的啊?”
老三媳妇一边吃饭一边喂儿子吃肉丸子,自己也吃了一个大的,这会儿才腾出空来说话。
“就那个来买太岁的小李,”苗老师说道,“他是省教育厅什么宣传部的……?那天来咱家这不正好撞上吗?”
“给我也看看!”
“叫我瞅瞅,上面有照片没有?”
省报毕竟是省报,就算是省教育厅的重点项目,也只能在报纸上占据一个小角落,更别提登照片了。
不过,就算是这么一小块豆腐块,也在榆树沟、镇中心校,甚至整个大明镇引起了强烈反响。
尤其是县教育局,就感觉很郁闷了。省里头突然报道了个优秀教师,结果还是自己这里从来没有表彰过的!上头还特地说了“民办教师多年”。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