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慈幼院的生活也不好过,每天吃粗粮只能吃个半饱,穿的衣服也很单薄。也就前段时间谢明给几间慈幼院的屋子都盘了炕,今年才好过了些。
京中大户有时候为了名声,也会给慈幼院捐点钱,或者找个地方施粥,好给自家博个好名声。
到底杯水车薪,谢明这两年当了兵马司的指挥使,巡逻多了才发现这个现象。但他也无能为力,他们侯府的银钱,大多花在了军中,给伤残的军士抚恤,没有太多余力帮助那些孤儿。
所以谢宁一听陆川的计划,就想到了那些孤儿。
于是找谢明帮忙,让他帮忙找一些小孩来卖报纸,卖出十份报纸可以给他们一文钱提成。
至于为什么找来的小孩中,会有一个三岁小孩,主要这三岁小孩他哥是一个五人小团体中的老大,叫大河,小小年纪为了生计学得机灵圆滑,有能力领导这帮小孩。
但他有一个亲弟弟,今年才三岁,是个小哥儿。他们的父母都死了,家中的钱财被族亲霸占,并把他们赶了出来。
大河今年已经九岁了,再混几年,长到十二三岁,就能找到活计,改善生活。他弟弟小溪是个哥儿,他一个小子带着一个三岁孩子,比其他流浪的小孩要艰难几分。
其实还是很多人想收养小溪的,他是个小哥儿,不管是养在家里当童养夫郎,还是养在某些见不得光的地方,长大后为他们赚钱。总之只要大河愿意,他完全可以抛开这个累赘,过更好的生活。
但他没有。
谢明也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为人机灵却不失情义,这把这人推荐给谢宁。谢宁见过两人后,同意大河带着他弟弟一起卖报纸。
因为是初期,谢宁没找多少人来卖报,二十来个小孩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城中流浪孤儿的问题,不是他一个小哥儿能解决的,那么多朝中大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没那么自大,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得了。
清晨即将拂晓,鸡鸣声刚响起,大河便从睡梦中惊醒,猛地坐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有些灰蒙蒙的,再仔细一听,能听见隔壁早起做豆腐的声音。
大河自从昨天住进这个院子后,很快便和周围的邻居打好关系,知道左边的邻居是做豆腐的,每天卯时就起床了。
由此推断,此时大概是卯时中,到他们起床的时间了。
大河有些不舍地看了眼床铺,昨晚是他流浪这半年来,睡得最暖和的一晚。但他还是坚持起床,只有干好了活,才能继续睡在这么舒服的地方。
他离开火炕,挨个把人叫醒,然后抱着睡得迷糊的小溪,来到另外两间房,把他们也叫醒。
住在这里的小孩,都是流浪的孤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乞讨的生活,幸好京城富裕,他们总能讨到一些吃的,不过要特意避开那些成年的乞丐,否则容易被他们抢走。
长时间的流浪生活,他们变得很会看人眼色,这次的活计得之不易,他们也很珍惜。
所以一被人叫醒,虽然很留恋那火炕,还是很积极地起床。
小溪虽然跟着哥哥流浪了半年,到底还是个三岁的孩子,留恋温暖不想起来,最后哥哥用冰冷的破布帕子给他擦脸,被冷醒了。
不过小溪被冷醒也不使性子,软软地朝大河叫了一声:“哥哥。”
软糯可爱的弟弟没能引起哥哥的同情心,粗鲁的哥哥大力地搓了搓小溪的脸,感觉都擦干净了,才停下。
院子里的其他小孩也都在擦脸,昨天他们做过培训,要求一定要把脸和手洗干净。
为了统一他们的服饰,谢宁还从谢母准备开的毛衣铺子拿了二十多件毛衣,都是用最粗糙的毛线织的,是旗下织娘的练手之作。
小溪趴在哥哥背上,蹭了蹭毛衣领子,粗糙的毛线有点扎人,带给他们的却是区别于单衣的温暖。
这毛衣真暖和,谢公子真是个大好人,请他们干活,不仅给他们工钱,还让他们住那么暖和的房子,给他们穿这么好的毛衣。
小溪想着想着就不由吃吃笑了起来,大河双手朝后抱着弟弟,胸前挂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报纸。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南城,每两个小孩一组,分配好各自叫卖的区域。
大河问:“小溪在笑什么?”这小孩经常想到什么,就会笑出声来,大河早就见惯不怪,现在也只是随口一问,毕竟路上太过冷清了。
小溪嘻嘻笑道:“谢公子人真好,今早的素菜包子好好吃啊!”他们领报纸之前,得到了报社送的一个包子。
顺着小溪的话,大河想起了早上的那个包子,虽然是素馅的包子,但里面油水充足,咬一口油汪汪的,他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白菜包子。
兄弟俩不约而同地吸溜了一下口水,显然是在对包子回味无穷。
大河小溪来到南城时,天已经大亮,大街上人开始变多,他们找了一个位置,准备叫卖。
大河有点紧张,从被商贩驱赶的乞丐,到现在自己卖东西,他不是很适应。
倒是小溪比他这个哥哥勇敢,稚嫩的嗓音在热闹的街市很有辨识度。
“卖报纸啦!好看的报纸!”
“这里有白枫书院林仁松林夫子的时政文章!”
“还有最新奇的故事!”
这些词都是昨天培训的时候,报社要求他们记住的,他们俩兄弟都很聪明,没多久就记住了。
小溪站在大河旁边,一只小手抓着哥哥的衣角,不让自己走丢。大河反应很快,从布袋子里掏出几份报纸,举起手摇了摇,给大家展示什么是报纸。
南城这般读书人比较多,街上的摊贩叫卖声都比较斯文,小溪的声音虽然有点小,却也没有被掩盖过去。
有了小溪这个弟弟的打样,大河一下子就不怕了,用自己嘹亮的声音叫卖起来,他的声音一下子盖过了旁人的声音。
很快就吸引来了第一个客人。
那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浑身散发着一种书呆子的气息。
书生说:“这位小兄弟,你刚才可是说,你这有林仁松林先生最新的时政文章?”
终于有客人上前来问,大河一时有点怔愣,还是小溪扯了扯他的衣角,他才反应过来,然后递给对方一份报纸。
大河按照培训时学的,面露微笑,向对方介绍报纸:“这是大安周报,每七天发行一期,林先生是我们报社的特约编辑,以后每一期都会有他的文章!”
书生接过报纸,翻到林先生的文章,一字一句阅读起来。
林先生的文章不长,书生粗略地看了一遍,抬眼时大河还在微笑等着他。
这时小溪开口:“大哥哥,我们的报纸好看吗?买一份好不好?”
小溪人瘦瘦小小的,不过因为冬日阳光少,早晨又洗过脸,皮肤有些白净,,此时被寒冷的气温冻得有些通红,加上眉心的红痣,看起来像个年画娃娃,可爱极了。
书生不由放轻了声音:“那这报纸多少钱啊?”
一听这话就是想买的意思,小溪顿时露出一个大笑容:“大哥哥,一份报纸只要三文钱哦!”
三文钱?!!这么便宜?
书生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目光转向旁边站着的大河:“你弟弟是口误了吗?”
大河依然微笑:“这位客人,我弟弟没有说错,您也没有听错,确实是三文钱。”
待到眼前的书生恍恍惚惚地掏出三文钱递给他,然后拿着那份报纸走后,大河再也保持不住微笑的表情,激动地抱起腿边的小溪,欢呼道:“哈哈哈哈!溪哥儿,报纸卖出去了!”
小溪不懂哥哥为什么这么激动,但他很开心,因为哥哥开心:“哥哥,报纸卖出去了!”
接下来大河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完全不用小溪叫卖,自己情绪激昂地一路叫卖。
不仅把报社教的词都说了一遍,还用自己的语言编辑了一下,更加朗朗上口,这么一来,还真吸引了不少人来看报纸。
这样的情形,不止这一处,其他安排了报童的地方,也都顺利地开张了。
只是叫卖的侧重点不一样,南城读书人多,大多靠林先生的文章吸引人;西城茶馆酒肆多,来往的人更多喜欢话本小说,便靠小说吸引人;北城鱼龙混杂,之前那伙拐子的驻扎地就在北城,时事新闻跟他们息息相关。
至于东城,居住在东城的人皆是达官显贵或王公贵族,谢宁他们就没打算往那边叫卖,万一冲撞到,被那些贵人打死可就冤了。
这边街上卖报事业进行得火热,那边陆家也不冷清。
因为王家要来做客,陆川和谢宁早早就起身了,这个早主要是指谢宁,他平时一觉能睡到上午八九点,有时候晚睡,还能睡到十一二点。
今天起床算是早了,因为他们用过早膳没多久,王家兄嫂和王允知,以及他们的父母孩子,一大家子人就上门来了。
因为早有准备,他们一进堂屋,便有丫鬟陆续上茶点。
此番上门他们是很有诚意的,毕竟是陆川的画,及时救了他们家孩子。否则按照那些拐子所说,再有一天他们就要出城门了,一旦出了城门,那就真的是大海捞针。
王家人带了不少礼品过来,虽然碍于礼节,不能当场打开,但陆川猜测,肯定不会是便宜货。
对于收礼这个事情,陆川和谢宁讨论过,他们帮忙找回孩子,也算是王家的恩人,不如大方收下礼品,也好安对方的心。
见陆川他们收下礼品,王家父母都松了一口气,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这点礼对他们王家来说不算什么,就怕对方不肯收。
收礼过后就是各种客套。
先是孩子的父母,然后是孩子的祖父母,再到王允知这个叔叔,他们一家人轮番上阵,言辞又是感激又是夸耀。
陆川哪里见过这场面,他是最不擅长应付长辈的,全程只能微笑表示谦虚,由谢宁来应付。
谢宁以前在家时,这种人情往来都是他娘或大嫂应付,现在轮到他自己,只能赶鸭子上架,跟他们交谈起来。
好在王家人也是懂分寸、知礼节的人家,没多久就瞧出了主家的不自在,交谈了一会儿后就提出了告辞。
至于报恩什么的,小儿子王允知和陆川同在国子监读书,以后让他多照应一些,也算全了这份恩情。
王家人临走之际,王家嫂嫂拿出了一样东西,是当朝阁老林大人的名帖。
王家嫂嫂乃是林家二房的嫡女,林阁老的亲孙女,这次能指挥得动京兆府、兵马司、城门守将三方合作,是林阁老出的力。
王家父兄皆是翰林院中人,素有清名却没有什么权力,不如林阁老能耐大。
这张名帖是林氏亲自回娘家,求了她祖父才得到的,阁老的名帖可是非常珍贵的。
林氏笑眯眯地递给谢宁:“这是我祖父的名帖,以后若有什么需要,可递这张名帖到林府找我祖父。”
陆川和谢宁对视一眼,不知该不该收下,陆川也没想到随手帮的一个忙,竟有这么大的回报。
最后谢宁还是决定收下,他们谢家是武将,陆川将来要走文官路子,提前结交一个文官重臣,对他将来当官也有利。
陆川和谢宁目送王家的马车离去,直到最后一辆马车转弯不见踪影,才双双松了一口气,迎来送往招待客人也不是件容易事。
谢宁决定,以后要对他娘好一些,他娘主持中馈这么久,着实辛苦了。
两人调整了一下心情,准备往里面走去。
正巧这时报社的人来报信,谢宁这才想起他今天还没关注过报纸的售卖情况如何。
第83章 销量
“见过东家,见过陆先生,截至现今,去卖报的报童已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快则一个时辰,慢则两个时辰,全都卖光了!!!”
来报喜的正是张俞白,原来茶馆的小二来福,现在在报社当记者。因为跟谢宁有过几面之缘,和陆川的关系也不错,被荣斋先生派来报信。
谢宁和陆川皆露出惊诧的表情,报纸是新兴的东西,没有做过任何宣传和打样,竟有这么多人买?!!
陆川对报纸的最终销量是有自信的,但也做好了前期销量惨淡的准备,只要有部分人买,他相信报纸上的内容,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但也没想到一开始就能有这个销量,没有经过时间的传播,就这么迅速地传开了?
其实这其中有谢宁的功劳,之前他教谢宁学的一些标题,谢宁直接运用到卖报中,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基本粗略看过报纸的人,都愿意花三文钱买上一份。
谢宁激动道:“全卖光了?!”
张俞白兴奋地点头:“没错,卖光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卖了一千二百份,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好。
这批卖报的小孩,正好是二十四个人,分为十二个小组,一组拿了一百份报纸。卖完报纸就回报社集合,每组都拿回了三百文钱,没有一个贪污。
谢宁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小孩会拿着钱跑路,京城可是他二哥的管辖范围,除非他们不想在京城混了,否则躲到哪里,都会被揪出来。
况且一百份报纸才三百文钱,为了这点钱连生存的地方都丢了,他相信那些小孩还没那么傻。
不过在北城卖报的小组,遇到过有客人硬要讲价,把三文钱讲到两文钱,他们谨记报社的嘱咐,遇上讲价的客人,直接躲开不卖了。
三文钱是最低的价格了,报纸需要统一定价,他们不会涨价,但也不会由着别人压价。
谢宁转身看向陆川,对着他重复了一遍:“第一批报纸卖完了!”
陆川含笑看着谢宁,附和道:“没错,卖完了,我们印的五万份报纸,相信一定能卖完。”
谢宁嘿嘿一笑,整个人兴奋得不行,连午膳都不想在家用了,迫不及待想要去报社看看。
陆川今天的功课昨晚就已经完成了,便跟着谢宁一起去报社,并让荷花去外面打包些饭菜,送到报社去,跟大家提前庆祝一下。
他们来到报社的时候,报社里的人都在,还有那些卖报的小孩,也都挤在一间屋子里。
不过报社的人跟那些报童发生了一些争执。
所有的报童都回来后,一一清点过卖报的钱,荣斋先生便按照之前说好的,卖出十份报纸给一文钱提成,一组卖出了一百份,一个人能分到五文钱。
报童们排着队接过五文钱,小心翼翼的攥在手心里,他们的衣裳没有口袋,铜钱没有地方放,而且攥在手心里,才更让他们安心。
他们流浪多时,全靠乞讨活下去,现在他们也能挣钱了,靠自己的能力去挣钱。
若是有机会,谁会想当一个时常被人驱赶的乞丐呢!
正是这五文钱激励了他们,想要马上再领一百份报纸去卖,只要再努力一些,一天能赚十文到二十文钱不等。
那些小孩早早就从北城走到报社来,再从报社一路走到分配的叫卖区域,卖完报纸又得走回来,脚程就没停过。
据荣斋先生的观察,这些小孩基本都累得不行,再继续下来,怕是脚板要长泡了,现在却还在强撑着。
荣斋先生意思是,想让他们先休息休息,再继续去卖报。可他们都不同意,即便是年龄最小的小溪,也不肯在报社休息。
不过他们不肯休息,荣斋先生就不让他们领报纸,大河领着一堆报童在哀求荣斋先生,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陆川和谢宁来了。
“这是怎么了?”谢宁刚踏进屋子,便看到这幅场景,不由问道。
听到谢宁的声音,荣斋先生也不管那些小孩,朝谢宁迎了过来。
“东家来了,陆先生也来了?”
谢宁现在的身份是报社的老板,所以即便经常来报社发号施令,也没有暴露他是报社主编的身份。
至于陆川,是东家的夫君,跟东家是一家的,在报社的人眼里,都是老板。
谢宁对报社记者的培训,都是通过书信联系,那些资料通过荣斋先生发给记者,记者学习了做完功课,再由荣斋先生收起来,送给谢宁点评。
就这样,谢宁的主编身份瞒得死死的。
“我们过来看看,听张记者说,早上第一批报纸卖完了?”谢宁问。
闻言荣斋先生嘴角的笑意想压也压不住,他说:“是啊,一共一千二百份,全卖光了!”
来的路上,本来谢宁激动的情绪已经平复了一些,听到副主编的这句话,还是忍不住弯了眉眼。
“我让人买了饭菜送来,给大家加几道菜,你们也一起吧!”后面那句话是对着那群报童说的。
报社是包中饭的,由之前谢明救出来的那个哥儿来做饭,他叫黎星,就住在报社的后院,平时等报社的人下值回家了,才来前院打扫卫生。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拾结) [近代现代]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作者:拾结【完结】晋江VIP2025-01-25完结总书评数:1468 当前被收藏数:20168...
-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醉吟居士) [无CP向]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作者:醉吟居士【完结】晋江VIP2025.03.06完结总书评数:13678当前被收藏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