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来我行我素习惯了,确实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没想到会伤人。在这方面,他甚至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袁彻做了一个决定:“你这么慢热得什么时候能适应。你调回来吧,就这么定了。我找人。”袁彻说完不等郭图荣反对,冲着尉迟霖扬扬头,“你好好照顾他。我还有案子,得赶回去。等这个案子了了,就调人。”
袁彻轻拍了一下郭图荣的肩膀,头也不回离开了病房。
第十一章
当看着规规矩矩坐在办公桌旁边的柯然,袁彻忍不住对空气挥起了拳头。
他忘了,柯然在换身份的同时也会失忆的。
他不死心走到柯然身边,悄悄问了句:“你记得昨天晚上的事儿吗?”
柯然略微向旁边躲了一下,迷茫地问:“什么事儿?”
“算了,没事儿。”
袁彻咬着牙,忍着拍晕他的冲动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他只能等那个柯然出来的时候再问了。
根据局长的指示,袁彻把两组合并,把昨天分析的情况和五组共享了一番,然后确定分三个方向侦查。
一是刘贺成带着内勤追查凶器的线索,分别从网购渠道和市区内出售两条线。虽然是大海捞针,但在没有锁定犯罪嫌疑人范围的前提下,只能先用这种笨且不一定有效的办法。
另一组找那个在监控中出现的拾荒者,由五组陈锋和顾华宇带着是个警员跟进。
技术科的葛行通过丑双手机号查到他注册的微博、QQ、微信等近十个平台的账号,发现一个异常操作。
丑双的微博账号在今天上午申请了注销。
他的微博已经全部被删除。在十分钟前,这个手机开机了,他定位手机号码发现手机正在移动。
鉴于这个使用丑双手机的人很可能就是凶手,袁彻和丁成旗马上带人分两队围住这个拿着手机的人。
这次行动,比预想的容易,那个拿着手机的人正在摆弄着。
他是一个清洁工,在他身后是一辆装满垃圾的三轮车,有几包垃圾掉在地上,像是刚才被扒出来的。
据他描述,他像往常一样来收垃圾,刚装得差不多就在这堆垃圾里听到铃声,他翻出来的时候,这手机被夹在装着一堆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中。
他们是分早上和下午两次来收垃圾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上午在八点到九点,下午在三点到四点。
这部手机应该是从昨天下午四点以后,到刚才这段时间被丢下的。
手机被设置了九点的闹铃,所以在差五分钟九点的时候自动开机了。他刚才听到的其实是闹钟的声音。
这一片是一个拐角没有监控,周围小区林立,住户很多,无法追查丢手机的人。
他们六七个人出来,只拿回来一部手机,败兴而归。
回到警局,总算有一个好消息等着他们。
那个无名女尸的身份终于确定了。
今天一大早,法医室的小李就来做面部复原的工作,听说这次是学了一种新的复原技术,用电脑和法医对人体的认知来重建人脸。
得到复原图几乎没有耽搁直接发到了各大平台、公安机构、社区,很快就有人打电话来说这个女人和他们小区的一个住户很像,那个住户最近确实没见出来走动。
报警的社区的服务人员说这个人在社区登记的名字是罗美娇,二十三岁,登记的职业是超市夜间营业员。
罗美娇身份证号码注册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最后一次通话时间正是三号晚上十点半左右,通话人是一个叫王良的男人。
刘灵玲带人去找这个王良,把他带回来。
随后,技术科葛行打来电话,他用丑双的微博VIP会员里的后悔药恢复最近删除的一百条微博。其他的就恢复不了了。
他的账号注册时间不过四年,却已经有二十多万的粉丝,养这个微博账号俨然是他的一个职业了。
柯然请缨一条条查看微博内容。
王良被请进警察局,从进门到接待室,一路小心谨慎。等看到袁彻和丁成旗更是诚惶诚恐。
他确实是有过前科的,不过都是小偷小摸,曾经被判过刑,一年前才被放出来,现在早市和夜市做搬运工的零活。
王良认识罗美娇有半年多了。他们住的地方比较近。罗美娇偶尔出来买东西会遇到王良,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搭上了话。
王良知道罗美娇是单身,有心想要处对象,所以总是找机会献殷勤。他借着早市工作的机会,总能买到最新鲜的水果,然后包好了送给罗美娇。
虽然王良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但因为自己有前科,总是装作邻家大哥的样子,不敢表白。按照王良的说法,罗美娇似乎也知道他的意思,可总是若即若离的。
三号那天晚上,罗美娇开始给他打过电话,说是有事儿和他说,约了四号见面,可不到半个小时又毁约了,也没做解释就挂了。
王良这几天都等罗美娇电话,可一直没有音信,也没有看到罗美娇的人。他还担心是不是罗美娇知道自己的前科所以故意躲着他。
王良对于罗美娇的情况了解不多,从谈话中知道她家在农村,有爸妈和一个妹妹,家里种了点地,罗美娇每个月都会寄一些钱给家里。
罗美娇告诉他自己在城东区工作,说是在二十四小时的超市干夜班。
王良曾去那一带找过,走了两家超市里都没有看到罗美娇。他因为怕被说跟踪,也不敢进店去打听。
王良答完话,最后才一脸紧张地问袁彻,罗美娇是不是犯了什么事儿。袁彻看的出来,他其实更想听到肯定的答案,那样总比听到死讯要好过。
至少,人还活着,就有希望。
因为法医还没有最后确定死者身份,袁彻只能告诉王良有结论会通知他。
这个回答对王良来说,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另一种煎熬。
袁彻让刘灵玲去申请罗美娇住所的搜查令。
认尸行不通,只能先通过住所采集DNA确定死者身份,再联系家属了。
搜查令还没有下来,柯然这边就找到了一条线索。
两个组长又跑去了技术科。
丑双的微博就像他们猜测的那样,都是花边八卦新闻。但不同的是他的新闻大多是当事人的□□。
他的新闻点击量可观,每条微博下面都有上千条评论。评论的人有反驳的,看热闹的,有臭味相投一起落井下石的。
看微博内容,他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会针对一个人专门攻击,当这个人的料斗抖落完了,再换下一个。乐此不疲。
他最近的黑料都是关于一个知名作家YG。黑料开始是对他作品的一些咬文嚼字的指责。近半个月的微博更提出来YG抄袭十几年前著名作家兼评论人SGN,甚至连笔名都沾人家的G。
他的黑料看上去有理有据,把SGN当年的一些作品逐字逐句地列出来,和YG的对比,确实里面一些段落极其相似,很有信服力。
这么说,丑双柜子里那些书和那些简报是调查资料,而不是一个书迷的收藏。
被叫来技术科的袁彻看着一堆带着英文字母的微博皱着眉:
“这些字母是什么意思?代号吗?”
丁成旗调侃着:“你老人家这个也不知道?是拼音首字母缩写啊。”
袁彻没理会丁成旗的调侃,转头问柯然:“这还不能构成杀人动机吧,要是谁都把网上捕风捉影的话拿来较真,人类就离灭绝不远了。”
柯然刚要解释,葛行忙插话:“没完,这个还不算。还有一个帖子你仔细品品。”
他打开另一个帖子,时间是一个月前的一个长篇幅的博文,还配有一张图片。
微博内容如下:
“据知情人士透露,她曾十年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见到过SG,当时他还寂寂无名。他披散着头发,总是低着头,穿着宽大的衣服,让人看不到他的脸。他窝在一个方寸之地,很少露面。
因为外表看上去极不正常,人们还曾猜测他是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这人生活极有规律,每天什么时间出来买食物,什么时候出来丢垃圾,什么时候出来取报纸几乎都是固定的。
这个人不出去工作,但却像是有固定收入,每次出来卖的食物都不会差。
知情人是在一家饭店的服务生,因为对这个人非常好奇,于是一次提出可以帮他送饭到家。他考虑了好几天才同意了。
可每次去送餐的时候,他都让服务生把餐放在门外的一个储物柜上,从来不开门出来接。一次服务生放完餐没有走而是躲在楼上,等下面开门出来的时候探头看下去。
那个人取餐的时候拨弄了一下头发,露出来半张脸。
服务生差点惊叫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这个人长得像个鬼,或者是被毁容的?服务生当时也这么想。
可那个人撩起头发露出来的是一张白白净净的脸,帅得晃瞎眼。
这么帅的一张脸藏起来真是暴殄天物。
服务生知道他的订餐的电话,偶尔回在打完订餐电话后和他发个短信。可除了和订餐有关的,其他的男人一律不回复。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