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也证实,高丽一直想向辽东地区扩张,直到大明朝时期,朝鲜国李朝才认清了、无法与中原王朝抗衡的现实。
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制约日本国,让它完全脱离大国定下的规矩,它就是下一个高丽。日本国内多灾害,且山地太多,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扩张。唐朝时,日本国还是一个荒蛮的部落联盟,就想去侵占新罗了。咱们大明朝现在没有致命的强敌,机会正好,不该再坐视不顾。
而隋唐时代的路上丝绸之路,此路已不通。海路才是将来的方向。”
“诸位爱卿。”朱高煦回顾左右:“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武将们纷纷附和。
齐泰也说道:“我朝选择对马岛宗氏下手,也是进可攻退可守,并不会陷入永乐年间、征安南国一般的处境。那宗氏包庇倭寇,我朝曾多番告诫,现在用兵是名正言顺。况且日本岛诸藩国与宗氏关系疏远,诸藩国自顾不暇,怕没那么容易帮它。”
朱高煦不等别人反对,立刻又道:“吾意已决,不用再劝了。”
众人纷纷起身,在桌案南边站好,然后跪伏在地:“臣等领旨,圣上万岁。”
朱高煦从椅子上站起来,踱了几步,稍作犹豫,终于开口道:“大伙儿恐怕忘了,咱们的祖先、最开始是怎么活下去的。神农氏号召百姓耕种五谷之前,世人以打猎、采集谋生。然后有了五谷、有了农业,才有了城镇和国家。从此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一隅、扩张到了万里疆域,走上了不断强盛的道路。”
朱高煦已经忍耐了很久,这时索性说道:“我们在农业带来的丰富物产中,已经沉迷了两千多年,其间诞生了一个个灿烂的王朝文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繁荣之中。朝中也并非不注重技术,负责农耕、天文时节、劝农的官员都兢兢业业,将华夏的农耕技术改进到了极致。但是……”
“只要诸位用心一想,就会发现,农业文明已经到头,没有上升的余地了。谁敢说,大明朝的物产一定比数百年前的宋代更丰富?即便比隋唐稍好,恐怕也好得有限。
诸位应该能醒悟,咱们自隋唐以来,千年间几乎没有多少进展。这与当年华夏先民的扩张相比,几乎不值一提。而且因为技术的限制,土地难以再继续扩张,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就难逃每个王朝三百年的轮回宿命。就怕大明也没法例外。”
礼部尚书胡濙忙道:“大明定能千秋万代。”
朱高煦不置可否,接着说道,“在技术上向更高阶梯迈进,该到时候了。”
夏元吉问道:“不知圣上之意,更高阶梯是指何物?”
朱高煦忍住没说,省得受人猜疑;而且他也说不清楚,没有等到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只当天方夜谭罢了。朱高煦“回想”起那些残酷现实,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汉人还好不是印第安人。
“朕怎么知道?”朱高煦道,“这不是诸位治国之士、应该操心的事吗?朕不过有此感悟罢了。”
大殿上一片安静,没有人再贸然对此言谈。大约因为朱高煦的言论角度实在罕见,已经脱离了人们平素思考的各种圣贤道理,临时没人有此准备。
朱高煦挥了一下手。大臣们便纷纷谢恩告退。
当天下午,朱高煦便离开了柔仪殿,回到乾清宫东暖阁,并召贤妃姚姬前来见面。
宦官们必定都很意外,因为皇帝在办公场所见的后妃、一般都是妙锦,今天却不同往常。或许宫中还会猜测,其间究竟发生了甚么。
当然朱高煦很清楚,甚么也没发生,只因姚姬有个堪用的哥哥。
东暖阁有采光的窗户,但位置有点高,与敞亮的柔仪殿正殿比起来,这里显得有些幽暗。此时所有的宦官宫女已经出去,朱高煦独自坐在一把陈旧而华贵的椅子上。
姚姬走过了门内的屏风,走上前向朱高煦跪拜行礼。
“爱妃快起。”朱高煦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作出要扶的动作。接着他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走过了御案,径直递给姚姬,“我有件事要你办。”
姚姬接过书册,美艳而充满灵气的脸上,在一瞬间,露出了让朱高煦感到不解的神情。她似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受,又像是得到了某种确认似的欣喜。
朱高煦已然想好怎么办了,便接着说道:“爱妃把它交给姚芳,你要留意的是:其一,要为朕保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这本书的来源、包括姚芳;其二,让姚芳誊录一份之后,这本书再还回来。叮嘱姚芳,他要留意的是:他也要保密,不能说这本书是你给的、要说是来自海航结交的人。”
朱高煦说罢,又问:“爱妃能做到吗?”
姚姬不答,只是笑道:“多谢圣上信任。”
她即刻又道:“圣上的意思,别让人们知道、此书是圣上与贵妃所著?”
朱高煦道:“正是此意。”
姚姬看了他一眼,试着翻开,“这是甚么书?”
“可以说是著书立说的东西了,很重要。”朱高煦道。
姚姬又问道:“姚芳誊录一份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朱高煦道:“把它交给守御司南署的右守御使、钱巽,并称是来自海外各地。”
那本书的封面有书名,上书:诸国科学译汇。
姚姬翻看了一会儿,抬起头道:“世人著书立说,都想立万世之名。圣上倒好,如此小心翼翼,轻易就把名给了姚芳。”
朱高煦道:“朕早就不在乎名声了。”
姚姬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高煦:“那圣上在意甚么?”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浩瀚的浪潮把我推到了这个时间、这个位置,且我有这个见识,便必须要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并不为了自己。若是因自己的愚蠢与畏惧,让一个伟大的文明丧失了机遇,那便死而不安了。”
他喃喃道:“物竞天择,天道没有道德可言。”
姚姬那缥缈的笑意消失了,她十分认真地想着、刚才朱高煦这段晦涩的话。
第七百六十六章 踪迹难寻
安南国的旱季即将结束,明军已经停止了几乎所有军事行动,诸部将士都驻扎在平原地带的重要城市休整。陈正元政权也在各地、逐步建立了有效的郡县制度官僚统治。
安南都督府得到可靠消息,在东关城西南面、至李仙江之间,山里有几处叛军开垦的庄田,并有黎利部的人马在那里活动。
或许因为那片山区、距离安南国的统治中心很近,都督府决定派出一支军队,前去捣毁叛军的农田和仓库。
这是一支由两个百户队组成的步兵军队,另有几个斥候小旗。主力近两百人,正沿着山林间狭窄的道路行军。人马只能以长蛇一样的队形前进。
周围山林纵横,树林茂盛、不见人烟,人们满眼都是绿色的草木。不过斥候小队仍不断地进入树林,搜索可能出现的人迹,避免主力遭遇突然袭击。
一个斥候小旗长小心翼翼地拨开灌木树枝,低头察看着地上的情形。他是个年轻的低级武将,动作十分小心,手里提着一把柴刀,一边察看状况、一边身先士卒开路。
军士们有的很紧张地左顾右盼,有的有气无力地跟着步行。周围除了鸟叫十分安静,新进斥候队的军士、觉得不堪忍受的事,只是道路崎岖。他们一些人拿着春寒轻铳、身上挂着弹药和火绳,也有几个人拿着盾牌与长枪。
“好像最近有人来过这边。”小旗长沉声说道。
身后一个军士道:“这林子鬼都没有,是不是猎户?”
“或许。”小旗长道,“不过大伙儿要留心点了。”
“有人!”不知谁忽然便低呼了一声。
片刻后,“砰砰”两声火器的声音从林子里骤然响起。众人大急,纷纷向小路两侧的林子里寻找遮蔽,不料立刻就传来了“啊啊”几声惨叫。
小旗长循声看时,有个军士仓促之间,踩进了一个坑!里面必定是个陷阱,只见那军士半截身子还在外面,可已是脸色苍白,发出了痛苦的惨叫声。
而另一边有个军士已跪倒在地,捂着腿也在痛苦地哼哼,一枝削尖的硬竹篾刺进了他的腿部。
“砰砰砰……”几个拿着火铳的军士,对着刚才放火器的地方射击,但是除了制造出一片硝烟,甚么也没打到,铅弹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不远处的树枝荒草一阵晃动,有人影从树枝里一晃而过,他们似乎正在逃走。两个明军军士扔了枪盾,恼怒地拿起了弓箭,欲追击过去。
小旗长地下令道:“站住!前面可能有陷阱。”
有人朝远处吐了一口唾沫:“曹他娘!”
小旗长道:“把受伤的弟兄扶回去,禀报张把总。”
大伙儿忙活着把坑里的人救上来,立刻有几只蝇虫飞到了空中,空气里腾上来一股恶臭,好像是死老鼠与粪便的混合味道。那军士的双脚、与摔倒后的臀部上,都被尖尖的竹篾与铁片刺伤了,那些东西上涂抹着腐烂的动物内脏与黑漆漆的粪便。
“治不好,这脏东西刺那么深,肉会化脓。”有人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