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但是明国人的庞大舰队,已经两次来到这里。满刺加使者还透露了消息,明国朝廷可能会在这片海域征税;所以明国势力只有进驻当地,才能实现这一目的。现在我们与明国为敌,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几个贵族因为要凑“份子”赔款,所以反对此事。还因这笔黄金的数额实在太大了,想当初满刺加王国初建、实力太小,给予爪哇国每年的进贡才五十两黄金、给暹罗国才四十两;而明国要求的赔偿,是小国每年供奉的一千多倍!
  一个贵族说道:“明国人拿东王威胁我们,如果东王事后食言,明国海军该怎么办呢?明国人究竟是想要黄金,还是想要我们称臣,谁能断定?”
  另一个贵族道:“上次明国人所言,只要我们诚心认错,朝廷多半会免去赔偿以示施恩;因为这个原因,陛下才主动要求承担赔偿。但明国人现在不仅没有免赔,还用武力与东王威胁我们,形同敲诈与欺骗。这事是明国人先不讲道理,并非我们食言在先。”
  这时王国大臣道:“我听说有两个人在树林里,他们手无寸铁,却忽然遇到了一只饥饿的黑熊,于是二人拼命逃跑。两个人都跑不过黑熊,却仍然竞相奔跑着,为甚么?”他不等大伙儿回答,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们不用跑赢黑熊,只要跑赢身边的同伴就行了。”
  国王听到这里,终于开口道:“这个寓言很有意思。或许我们应该考虑,如约支付赔款;同时告诉明国人,满刺加国口蜜腹剑的敌视阴谋。如果付出六万两黄金,便能利用明国人清除满刺加苏丹,这件事就大有好处。”
  大臣附和道:“陛下英明,满刺加的回回教门徒,正在让各个港口的子民、逐渐失去对陛下的忠诚。”
  贵族们妥协得并不艰难,似乎因为出赔款大头的是王室。一个贵族建议道:“应该找到一个更精通汉语的人随行,能够讲述更复杂的事情,把上次明国人引诱陛下请旨赔偿的事、讲述给这次的明国太监听,以得到他们的妥协。
  以期待明国人答应,赔款的一半黄金、用白银和其它珍宝替代。因为黄金与白银的换算,按照明国的价格、黄金很便宜;而黄金在西面诸国中,都是最昂贵的宝物。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减少损失。”
  爪哇国君臣,渐渐达成了决定。
  ……三日之后,王景弘在一艘大型宝船上,接待了爪哇国的使者。这次前来的爪哇人更多,有十几个人。
  正使是爪哇王子,他的名字用爪哇语说了两遍,王景弘给他取了个汉文名字:哥儿大咖。
  爪哇使团随行中还有个翻译,说着一口比较通顺的广东方言。王景弘是福建人,平时说京师官话(凤阳话与南京话的合体);爪哇人翻译之后,王景弘还是听不懂。幸好船上能听懂广东方言的人很多,于是进行二次翻译。
  这次交流的信息就比较丰富了,不再只是简单的讨价还价。
  王子“哥儿大咖”讲述了“赔款许诺”过程中的复杂内情,大概意思就是,永乐时的明朝航海者上层,给爪哇国王提供了一套“礼节般”的解决方案……爪哇国王得表示认错的诚意,以及臣服之心,赔偿极可能便会被免去;因为大明是礼仪之邦,懂得礼让与回报。
  王景弘假装不知道,只说明军与爪哇国本来无冤无仇,确实被杀了一百多号人。要求赔偿,并无欺凌之心。
  接着哥儿大咖提出,只赔三万两黄金,别的数额用白银与珠宝替代。
  王景弘召集随行的宦官、锦衣卫、水师武将、文官,到船舱商议,然后再给答复。船队里王景弘是正使,但他不能为所欲为,身边不仅有各个衙门的人,似乎还潜藏着卧底,以防有人背叛朝廷、好突然杀之。
  一众人议论了一番,锦衣卫武将提醒王景弘:“出发之前,圣上训话,要我们改变办事内因,以黄金实利为重。而各国的伦理道德、权力纷争,应求同存异、不必以大明的道德制度要求,也不能再作为用兵的关键理由,这种事应以商量妥协为主。”
  王景弘道:“咱家也认为,应该接受爪哇王子的提议,先把钱拿到手再说。如果真的闹翻,扶持东王夺权,咱们的军费开支会很大,事情将会得不偿失。”
  众人纷纷表态,听从正使的决策。
  就在这时,爪哇王子请求、到船舱里私下与王景弘谈论。王景弘准许了,但他身边依旧留着文武官员。
  哥儿大咖通过翻译,讲述了满刺加王国的阴谋,明面上与大明朝廷交好,暗地里联合诸国,欲抵抗明国势力。哥儿大咖声称:爪哇国愿意忠心臣服于大明,并如数交付赔款,但希望大明军队能除掉满刺加苏丹。
  王景弘答复道:“此事与赔偿事宜,应分开商议。我们答应爪哇国王的赔偿方式;而有关满刺加的国事,只能奏报朝廷之后,由圣上与大臣们定夺。”
  于是双方商议结束,不过哥儿大咖已许诺,在限定时间内把黄金与财货送到港口。
  有个宦官提醒王景弘:“满刺加与大明交好,永乐年间,大明朝廷用一个叫‘汉宝丽’的公主嫁给了满刺加国王,以结世代之好。”
  明朝宗室姓朱,姓汉的女子、谁也不知道是哪里找来的公主,可能只有册封的名分而已。不过王景弘觉得,确实不能随意破坏邦交,决定回国后,把一切事情奏报朝廷了事。


第七百六十九章 廊芜幽回
  春夏之交,正是绿肥红瘦的时节,大明京师的景象,一派草木茂盛、生机盎然。
  乾清宫外面的斜廊旁边,只有几颗树,也引来了鸟雀的逗留,它们在枝叶间“叽叽喳喳”鸣叫着。坐在东暖阁里的朱高煦,听到鸟鸣声,产生了一种“不像身居人口稠密的皇城”的错觉。
  他很快就被鸟雀的聒噪声、弄得有点烦躁,因为太监曹福进来禀报事情,提到陈仙真跟着侯海、裴友贞、刘鸣等人快进京了。
  曹福叙述了一阵,又道:“奴婢问过张盛,随行的锦衣卫有奏报,说这事儿是新城侯张辅的意思。”
  “朕知道了。”朱高煦道。
  朱高煦与张辅相识多年,还是了解他的;有关张辅的禀报,应该没甚么问题。张辅此人带兵打仗还是有能耐,但他却痴迷权术,在朝政与人情关系上也有其见解,这一点与平安那样的人不同。
  曹福似乎有点犹豫,接着轻声道:“皇爷明鉴。此前皇爷开恩,对陈仙真为叛贼陈季扩效力之事、已不追究,让陈仙真还归家乡。可陈仙真并未感恩,走时颇有怨言。”
  朱高煦看了曹福一眼,觉得陈仙真可能得罪过这个太监。
  曹福又问:“皇爷,待她进京之后,安顿在何处哩?”
  朱高煦道:“皇城西边那座汉王旧府,让她暂且住在那里罢。”
  曹福躬身道:“奴婢遵旨。”
  等太监出去了,朱高煦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墙边的一副红木架子里找出一封书信。这是不久前、才收到的安南国陈太后的信。
  他找到其中的一段话。陈氏在信中专门提及,并请朱高煦相信:陈氏没有迫害陈仙真,问过身边的大臣,也没有人曾对付过陈仙真;陈仙真在都督府控诉、王室的人追杀她,属于子虚乌有、栽赃之事。陈氏还在信中解释,既然大明皇帝对陈仙真既往不咎,她便不会再计较了。
  这些恩怨纠葛,本来属于私事,但也让朱高煦心生烦恼。不过他还是更信任陈太后,没有直观的理由、仅仅是直觉……
  汉王府旧府在皇城西面的玄津桥附近,离西安门非常近。
  想来当年朱棣对朱高煦、还是有愧疚之心,朱棣在皇权稳定的大事上,狠心地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但于别的方面,朱棣不可谓不大方,或许有一种补偿的心思。当初太子连宫女也养不活的时候,朱高煦不仅在云南得到一座亲王府,在京师城内也有一座豪华幽美的王府,保留到了现在。
  数日之后,朱高煦便坐着銮驾,带着皇后妃嫔以及皇子们,在锦衣卫大汉将军及皇城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这座王府。他已经很久没来这里了。
  踏春的清明节已经过去,不过四月初的园林风光,仍很漂亮。
  旧府里有湖泊池塘,亭台楼阁,以及各种花草树木,比皇宫还要美。只因皇宫最注重的那些有象征意义的大殿、以及安全问题,所以御花园等有园林的地方并不大。
  宦官们还带了一些兜网、琉璃瓶,让瞻壑在园子里捕捉蝴蝶玩耍。瞻圻走路不太稳当,得有人牵着、才能跟在他哥哥后面折腾。
  朱高煦坐在湖边的椅子上,看妃嫔宫女、小孩们玩耍。他陪了大伙儿一个多时辰,便离开了园子,往王府南边来了。
  走过一座宫殿后面迂回蜿蜒的走廊,他与太监曹福来到了一处套房里。这里是一处能睡觉休息的地方,在此处会客会显得有些暧昧;因为门口有珠帘,里面有床,两侧还有供通房丫鬟居住的耳房。
  没一会儿,陈仙真便被带过来了。她已不是道士的打扮,而穿着一身窄身长袍。走近前来,她便软软地跪伏在地,竟然马上哽咽着开始哭诉。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