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臊眉耷目)


  但想要在政治战略上纵深荆南,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自然就是张羡。
  而第二个……
  “荆南多蛮夷,又属边塞,恐士人不往。”刘表叹息言道。
  汉朝的士人自视颇高,在他们的眼中,‘人’这个词只能用在士人的身上,其余的黔首齐民,在士人眼中不值一哂。
  甚至连被看作‘人’的资格都够不上,让他们去荆南蛮地,只怕他们不肯。
  但刘琦还真就是不想让太多的士人去荆南。
  天下难得有个相对干净淳朴些的地方,为何要让他们再去糟蹋?
  “父亲,北方迁来的士人若是不想南迁,让他们留在南郡便是,毕竟这里是荆州治所,又临近南阳郡龙兴之地,又有南阳学宫,让他们留在这可为父亲所用……”
  “至于那些北方黔首和流民,孩儿想向父亲请缨,带他们往荆南开垦屯田,并勘察境内矿产,作为南郡后方……眼下南郡的土地,大多为本土宗族所占,北方大批流民黔首来此,哪有那么多的荒田予以其耕种?不妨迁入荆南蛮地开垦屯田……荆南虽多蛮族,但无主的荒土甚多,我大汉田地制度一向为私有,正所谓耕着有其地,只要这些流民肯开垦荒田,那便划无主之地予耕者,如此既可解决流民的安置问题,又可充实荆州仓禀。”
  “你要去荆南屯田只为一吧?”刘表苦笑,道:“张方死了,你因而心念张羡?”
  刘琦点头道:“张方的尸身以被孩儿处理,短时应不会为人所觉,但若是迁延日久,只怕会有疏失,孩儿想请令前往荆州,乘着张羡势力未曾扩充到长沙,袁术还在与袁绍对峙之时,助兄长稳固长沙,谋定武陵,充实南境以为己用。”
  顿了顿,刘琦又道:“当然,若是能够收拾了张羡那便再好不过,但恐怕很难。”
  刘表沉吟半晌,方才道:“那补撰《汉记》和抄录经学书籍之事呢?”
  刘琦笑道:“父亲不是说蔡昭姬乃是女流,不可在襄阳学宫与宋仲子同列吗?那不如就在长沙设学宫,并在荆南编撰《汉记》,父亲以为如何?”
  “在长沙设立学宫。”刘表只是略作细想,便想明白了个中关键:“张羡身为南阳郡望,又在荆南历任两郡太守,威望甚隆,老夫若在荆南设学宫扬学术,也算是彰显我刘氏名望的手段……”
  “父亲英明。”刘表这种一点就透的政治思维,实是令刘琦倍感钦佩。
  “不过,吾儿,你有一点漏算了。”刘表捋着须子,笑道:“你适才曾言,以‘耕者有其地’带北境流民去南方屯田开垦,此法虽然可使流民南迁,却吸引不得那些儒门士子,你要在长沙抄录书卷、编《汉记》,没有文人为臂膀,又如何成事?”
  “这个……”刘琦皱起了眉。
  这倒确实是他疏忽了。
  刘表笑道:“为父倒是有一法。”
  “愿闻父亲高见。”
  “为父想奏疏于长安,请朝中正式下旨予吾荆州编撰《汉记》之责,以天子旨意在荆南立学宫撰《汉记》……若天子旨意一下,则荆楚士人必争相前往,届时吾儿可在当中选取想用之人,随你同往荆南。”
  刘琦听了这话,不由愣住了。
  谁言吾父座谈客尔?
  座谈客怎么了?
  座谈之中便能解决问题!又有什么不妥?瞎了那些人的狗眼!
  当年朝廷下旨,要刻熹平石经、编纂《东观汉记》时,天下士人无不为之侧目。
  以蔡邕,卢植,马日磾,韩说,杨彪等各家今古的经学流派大家纷纷请缨,主动承担重任,一时间惹的儒林之中风起云涌。
  这些海内大儒主动要求承担这两项任务,扬名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儒想要在石经和《汉记》上,传下他们所代表流派的印记,以免为旁人所乘。
  如熹平石经和《东观汉记》这种被官方认定的传世经作单独被某一古今流派的经学士人编撰,那变等同于宣高天下士人,编撰者的流派和其派的文学范本乃为天下正宗楷模,其余的统统要靠边站。
  毕竟这可是被朝廷官方认定的版本……相当于后世的人教版教材。
  眼下刘表父子要补录的《汉记》,亦是如此。
  别说刘琦是要在荆南补录《汉记》,他就是跑到无人岛上,这些今古流派的士子也都会死命相随。
  “父亲高明。”刘琦诚恳的赞道。
  刘表笑道:“不是为父高明,实在是当年朝廷下诏立石经,补《汉记》之时,老夫和你师父元节公亦是为之侧目,我等虽为阉宦所迫不得回京,可当时却也直想奔回雒阳,哪怕是丢了性命不要,也想证此旷世之举……唉,那种心情,哪里是常人会理解的。”
  刘琦心道:我确实是理解不了你们这帮神经病。
  “只是父亲的奏疏,董卓会同意吗?”
  刘表的眼睛眯了起来,声音中透着一丝冷意。
  “他一定会同意的,董卓废了太学,就是想断了天下士人之进路,我上谏此奏疏,他恐朝中士人以之为柄,要他在长安补录《汉记》,呵呵,到那时候,天下名儒为各家流派立宗,必不畏死,皆纷纷去了长安,岂不是将长安又变成了又一个雒阳?”
  刘琦一下子想起上雒之时,那各家士人为了报复董卓,以保存雒阳为借口,拼命上谏的情形了……怕是董卓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如此,那孩儿就去准备南下之事了,若能了结内患,使荆南富庶,成我襄阳后方的府库仓禀,那就是再好不过。”
  刘表沉吟片刻,又道:“不过荆南之地,自来田产量少,你迁民屯田,未必会有大成。”
  刘琦笑道:“这个只怕就未必了,以孩儿之见,南地湿热,粮产不高,不过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稻种,若能有合适的稻种,则荆南田地产量,未必少于南郡。”


第一百八十章 又见阿姐
  自尧舜伊始至秦汉,中土的经济与人口重心便都是以黄河为中心,中原人在黄河的上下游南北两岸繁衍生息,发展华夏文明,而荆南和交州因为距离中原较远,远离中枢是为边郡,所以不论是经济还是技术,所以生产力一直较为低下。
  但这却并不代表南方的可挖掘性不大。
  相反的,在刘琦看来,荆南边郡的潜力极为雄厚。
  论及气候,荆南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就是温和、四季分明,、量充足、降水集中,再加上战祸少,植被没有遭到破坏,自然环境养生条件优越,极有利农作物生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能够适合荆南的农作物。
  明代中后期,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除了因当时两湖的农耕技术已很先进,且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了优良的双季稻种代替了原本的单季稻种。
  占城稻。
  而占城稻的发源地,相传是由占城国引进的中土,占城国址应在越南境内,现在则是位于中南半岛的林邑国。
  刘琦觉得可以试着到南方与林邑国进行一下沟通。
  不过这事怕也不是那么好办的。
  首先占城稻的原出产地,到底是不是在林邑国,刘琦也说不好。
  毕竟宋朝从占城国引进稻种是在近八百年后,占城稻的起源到底是不是在林邑国,刘琦也不敢肯定。
  万一占城稻是在这八百年间,从中南半岛的其他地域引进到林邑国的呢?
  而且林邑国目下和东汉政府的关系,其实很是尴尬。
  就实际来讲,林邑国属于东汉政府的耻辱,是一群叛贼。
  五十四年前,日南郡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连杀了象林县令,率领当地的占人起事,建立了林邑国,将这片土地从汉朝的统治下独立了出来。
  由于林邑国距离汉朝中枢实在太远,可谓是边郡中的海角之地,再加上沿途道路南行,多有瘟障,因而汉朝政府也一直没有对其地再进行收复。
  在汉廷中枢眼中,那就是一块不毛之地而已。
  但不收复,却不代表着东汉政府会承认林邑国。
  再荒蛮,你也是大汉的叛贼无疑!
  ……
  虽然有着诸多的困难,但弄占城稻种的事情,刘琦不会放弃。
  无论如何,该做的事情,就要去做。
  失败了就算了,但万一成功了呢?
  “田地,田地。”
  刘表仰头看着屋顶的房梁,默默念道:“老夫身为一方之牧,现如今方知府署中若无田可操持,于治政是何等之艰难,唉!难啊。”
  刘琦淡淡一笑,并没有接他的话茬。
  流民日益增多,南郡却没有足够的田地,好田都已经有主,且大多为宗族把持,咱们不难谁难?
  但这种事情,就得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了,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然容易酿成激变。
  适才刘琦对刘表说的在荆南开垦荒田,令耕着有其田……这个所谓的有,也不过是令耕者有可以耕种的土地而已。
  刘琦并不想给他们。
  这些慌地的所有权,一定还是要掌握在牧府亦或是郡府手中,说白了就是不承认这些荒地会被私有,而是由牧府和郡府统一施行‘租庸调’。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