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知道张翠花的心思,宁可张够犯轴生气,也不会让她去的,要真的伤了身子那是一辈子的事儿,也是家里的负担,绝对不行。
既然现在能够避免,就要尽量避免。
大炼钢铁的工地上,岂是女人那么好混的?
在村里种地秋收,怎么说都是自己人,大家知根知底,也能互相帮衬。
真要是去了炼钢女连,谁也不认识谁,都争着表现,到时候百分百会伤身体的。
张够就跟不认识莫茹一样看着她,没想到男人妮儿不但不主动要求去大炼钢铁,居然还拖后腿!
“妮儿,你、你竟然这样。”
莫茹更加不客气道:“我这样不对吗?你那样才自私呢,为了你自己争先进表现,就不管这一家老小了吗?你看大娘、娘娘们,那么大年纪一个个都得下地干活儿秋收,不就是为了不挨饿吗?你去自己争功劳不来秋收,那谁负责给你收口粮?你去炼钢铁就能不吃不喝?你不自私是什么?”
她懒得和张够讲道理直接拿话压住。
果然,张够被她给唬得眼泪儿开始打转,“我怎么是自私了?我这是……我这是为国争光。”
“行了吧啊,这么大的光不缺你一个去争的,你别去添乱就行。你在家里好好收完庄稼,保证咱们冬天和来年春天不挨饿就是最大的光荣。县委为什么一开始不让女人去炼钢?还不是女人力气小,去了净添乱!”
不说重话你听不懂,你以为我会帮你回去气人呢?
莫茹说完就不理她了,想去也行,把你、你男人、你闺女、你该负担的农业税、余粮、购粮、种子以及你该负担的养老等等这些口粮都给收回来,再说去炼钢铁的事儿吧!
指挥部逼着去,不得不去,人家没逼你,你上什么赶子啊。
男女平等是这么个平等法儿吗?
要求和男人平等出力气,怎么不去和牛比,人不能和猪比蠢!
张够见莫茹懒得理她,又觉得大家开始孤立排挤她,委委屈屈的,不过也没再说什么。
吴美英拉着她,“走啦,咱们先掰棒子去,任务重着呢。”
莫茹也激将道:“咱们队全靠几个嫂子撑着呢,你们要是走了,剩下的可就真完蛋了啊,你们要是忍心给我们饿死累死,你们就去吧。”
连单蝶琴那种干不了多少活儿的都说自己养活四属户呢,像张够这样干活儿多的,抬举一下一点都不过分。不怕她到时候骄傲说自己养活一队的人,就怕她现在犯蠢撂挑子非去炼钢铁。
那边单蝶琴喊了一嗓子,“是不是嫌秋收累,不想干活想当逃兵啊!”
吴美英喊道:“你快中了吧啊,就你还好意思说别人呢。”她拉着张够就走了。
好在张够还没有那个勇气真的反抗婆婆,毕竟张翠花拉了脸给她送回去娘家去,她争了光荣还有什么用?
娘家没有兄弟撑腰,自己回去一点好处可没。
前阵子她回娘家见到自己一起长大的一个嫚儿,嫁人以后过得不舒服,她很能闹腾婆家也不是省油的灯,闹了一场这一次赶回娘家。结果娘家也容不下她,兄弟和大爷达达们嫌她一个被退货的影响不好,会挡着家里的福气,就逼着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还打女人的老无赖。
张够虽然孝顺她爹娘,可几个大爷达达也不是省油的灯,尤其家里没有儿子爹娘要靠着堂兄弟们,女儿回去更没有说话的份量。
她真的很怕被送回娘家。
第104章 囤棉花
看着张够一副伤心欲绝委屈万分的样子走掉,莫茹笃定她不乐意也不敢自己跑去钢铁厂的。
她转身就进地里拾棉花,一开始她先熟悉一下,五指罩住裂开的棉花配合着五指一捏将之收进去,在别人看来只是她动作快而已。
她很快就赶上前面的几个人,然后超过她们往远处拾去。
丁兰英、王秀娥几个惊讶地看着她,“妮儿不光拿虫子快,拾棉花也真了不起!”
“就是啊,你看那手,可快了!”
她们说两句话的功夫,莫茹已经走出去挺远。
等离开她们一段距离,莫茹就不再装样子,只需要将身体微微倾斜,手臂展开,两只手轻轻地拂过去保持匀速前进就能把一尺范围内的棉花都收进去,拾得得干净,不会留下一小截花絮。
有的人拾棉花不肯弯腰扒花瓣,直接抓一下开得最大的,揪下来的时候就留下一点在棉花托盘上,浪费一些棉絮。要是生产队里谁拾棉花这样,是会被扣工分,必须重新拾干净才行。
而且拾棉花其实非常累的,要一直低头弯腰探手臂,没一会儿就腰酸背疼脖子疼,体力不好的根本坚持不住。一天下来,手指头被干硬的棉花瓣扎得起倒戗刺,血淋淋的,时间长了就结疤,反正很疼。
莫茹有空间加持就轻松很多,起码身体不累,只是一开始还没有用习惯,隔空收物累脑子,走一气儿她也要歇一歇。
她不是很满意,觉得还要多练习找找感觉,争取又快又轻松地拾棉花。
她对自己不满意,可别人却已经目瞪口呆,其他人就算快的也没有她一半的速度呢,就这会儿看,所有人加起来也没有她一个人拾的多。
尤其是单蝶琴,自己速度不快还要瞧不起陈秀芳,一个劲地吐槽她拾棉花跟绣花儿似的,“你看看人家傻妮儿,不愧是护棉英雄拾棉花跟耍似的,你真是一百个捆一起也不顶人家一个,快把工分都给她吧。”
自从莫妮儿拿虫子赚十工分,被队长封为护棉英雄,她就酸溜溜的,现在看莫茹拾棉花又这样利索,那自然是更加嫉妒的。
不过拿来刺一下陈秀芳还是很高兴的。
陈秀芳擦擦汗,捶捶自己的腰,生第一胎的时候她赶上拾棉花,结果累得留下病根,腰常年酸疼。
她细声细语地道:“干活儿我是比不上你们的,拖后腿真是不好意思。”
哎呀,怎么着,这是还敢回嘴了呢?
单蝶琴有些纳闷,这四属户厉害了啊。
她还想再欺负陈秀芳,那边柳秀娥喊道:“蝴蝶,来给我们唱个拾棉花歌呗,大家伙儿怪累的,解解乏。”
单蝶琴撇嘴,听自己唱歌,给多少鸡蛋啊。
王玉芹喊道:“蝴蝶,我替吴美英跟你说啊,给你显摆的机会就赶紧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儿,在别处你要唱歌说你走资派呢。”
单蝶琴哼了一声,“唱就唱,谁还怕你们来着?”
她手一扬就起了调子开始唱“年年有个……唉哟号……八月八……哟噢噢,姊妹……哪呀哎……二人拾呀棉花……今年又是八月八,社员们一起拾棉花……”
柳秀娥叫道:“唱的好,再来一个。”
虽然单蝶琴为人毛病多,可她嗓子好,拉开了一唱大家就觉得很解乏,干活儿的时候都爱让她唱歌听。
就在她们说说唱唱拾棉花的时候,莫茹已经拾到对面地头,悄悄地把空间里的棉花都放进地头的大棉花包里。
这棉花包是棉站发的,一个生产队俩,能装二百斤棉花呢。
每次拾棉花都是一边地头一个花包,拾到地头就倒进去。
莫茹发现身上的包袱不好用,装不多少棉花还容易掉,如果是个袋子直接系在腰上就好了。
只可惜这时候谁家也没有多余的布,自然做不了布口袋,而现在当地也没有普及化肥根本没有后世的那些蛇皮袋、编织袋的,所以就算这样一个简单的诉求,也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
现在开得少别人一趟儿就拾两垄还好,像她要拾四垄当然装不下的,好在别人不跟着她,她随便找个借口也能搪塞过去。
她寻思拾棉花,没有必要留这么多人,既不方便她大展拳脚,还浪费劳力。
秋高气爽,紫外线格外强烈,日头晒得人感觉比夏天还热,一会儿就头晕眼花昏昏欲睡的,那些人动作明显慢下来。
快晌午的时候,这边一大片地已经被莫茹拾得差不多。
丁兰英等人目瞪口呆的。
她们一个来回都没拾到头呢,今年棉花实在是太好了,低下头就直不起腰来,真是要累断了。
“妮儿,你拾棉花真的好快啊!”她们一个个真是彻底服气了,连单蝶琴都不说什么。
莫茹不是身体累,脑子使用过度有点耳鸣眼花,嗡嗡的跟养了一窝蜜蜂似的呢。还好周七七在空间里咿咿呀呀,嘿嘿哈依地折腾,逗得她非常愉悦,才能减轻一部分疲劳。
柳秀娥几个看她脸色发白,关切道:“妮儿是不是累了。”
莫茹笑道:“不要紧的,一会儿就好。”
丁兰英看她说话功夫脸色就好了很多,也就不再担心,“晌午困会儿晌觉歇歇。”
莫茹答应了,她看看天色就对柳秀娥道:“婶子,掰棒子的人手不够,要不我和秀芳嫂子带着几个女孩子拾棉花,你们去帮着掰棒子?咱们还是口粮第一,粮食最重要。”
柳秀娥和丁兰英几个互相看了看。
说真的人家莫茹拾棉花还真跟绣花儿似的,速度那个快,两只手一抓一抓的你都看不清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