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兰没想到单蝶琴竟然这么恶毒,哇的哭起来,“你们不讲理,欺负人,就算分肉吃,俺们家也能分上盆……”
周诚志大吼一声,“封锅,等算了工分再吃!”
我日他个猴儿的!
第112章 吃个痛快
会计周明阅道:“算全年的也不现实,咱们就抽今天的算吧。”
今天的工分算今天吃肉,没毛病。
赵佩兰立刻不同意了,“今日不行,今日我请假了。”
单蝶琴笑道:“你为什么请假?”
赵佩兰:“俺家钢男病了。”
吴美英:“你抱着你儿子去娘家看病了是吧?恁娘家亲戚都来了病好了是吧。挺好的。”
原本周诚志是为了鼓励队里的人,所以杀了猪大家不分先进落后一起吃,昨天晚上那顿中秋节团圆饭就是全队一起吃的。
原想着十七男人们就回钢铁厂,这几天就这样吃饭,大家也热闹一下,联络感情。
哪里知道有人掉链子!
有些人就是贱皮子,属破车子的,一天不砸吧不凶两句,她就难受!
王路把今日的工分本拿过来,他现在觉得当初队长一定要多花点钱买了本子和笔给他记账是多么英明!
很多村记工分记账都随便在墙上地上划拉一下,没多久就模糊忘了,经常弄糊涂账。
他就不会!
各家各人的清清楚楚的,就连他不在家的这段日子也记得明明白白的。
柳秀娥、陈秀芳、莫茹等人都能帮他记上。
莫茹今日带着陈秀芳和单蝶琴去拾棉花,莫茹一个人拾了120斤,陈秀芳拾了40斤,单蝶琴拾了43斤。
莫茹一个人就拿了六十工分,是队里最高的。
再算别人,算下来以后自然还是周诚仁家工分最高……这样算到最后,赵佩兰、王连花家最低。
就连陈秀芳因为跟着莫茹拾棉花,哪怕只有一个人拾棉花挣工分,却也比这两家高。
赵佩兰不乐意了,“俺没去拾棉花,俺拾棉花工分也不低。”
周诚志道:“那你明天就拾棉花,一天至少拾四十斤。”
拾棉花也不是那么好拾的,又不是后世新疆那种大面积的棉花,这时候棉花小花桃子也很多,需要一个个剥开,如果有一个大花就有好几个小花陪着呢,所以拾棉花不但累,手很疼。
赵佩兰觉得自己生了儿子有功,才不去拾棉花呢。
周明阅和王路两人感觉有生以来第一次算账这么快!
按照工分分肉菜。
赵佩兰的婆婆不敢说啥,她可怕周诚志,赵佩兰的娘不知道厉害,喊道:“也得按人口分,俺们这么多人呢。”
二队的人都怒了,“不是我们队的一边去,别碍事儿,我们开会算工分你们外队的来干嘛?”
“边儿去!”
按照工分分肉和菜,赵佩兰家一大家子分了一碗。
周明愈家拿了一个大瓦盆,装了一大盆子!
其他人家或多或少也都分了。
分的多的,高兴得很,赶紧端回去吃。
分的少的,迁怒赵佩兰,原本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吃,你们可好,非要弄幺蛾子,“这下好了,真是见不得大家过好日子!你都嫁人了你还能带着你爹娘你哥哥弟弟过一辈子啊!”
“你自己蠢就算了干嘛还连累我们吗?我们又没叫亲戚来!”
赵佩兰还在那里说要按人口分,口粮是这么分的。
周诚志都懒得搭理他,各家家去吃饭了,打的多的,就在自己本家分一分,和打的少的匀一匀。
实在是少的,但是也没叫外村人的,那些多的再给匀一下,这样也能吃到不少。
只有赵佩兰、王连花以及另外几家叫了人来的,没人和他们匀,只能这般。
赵佩兰的娘看着分到手的那一碗可怜的菜,里面都没几块肉。
她看赵佩兰的婆婆要端,赶紧抢过去,用手巴拉巴拉先把里面的肉挑出来给自己孙子分了,分完又和自己老头子儿子分着把菜吃了,把菜汤喝掉。
吃完了,她瞪了赵佩兰一眼,“这也吃不饱啊?馍呢?”
分的几个馍也拿走了。
赵佩兰一家子还干瞪眼呢。
赵佩兰的娘道:“行了,还真以为你多大本事让我们过来吃肉呢,这么窝囊,真是白养你这么大了。”
兄弟和嫂子们也抱怨不迭,“可不是咋地,以为能随便吃呢,吃这两口还不够咱们走路的,撒泡尿就没了,还不如在食堂吃呢。”
一家子人扬长而去,留下赵佩兰傻愣愣的。
她婆婆和公公气得两眼发昏,话都说不出来,她男人抱着儿子,也没回过神来。
赵佩兰哇的哭起来,王连花也道:“咱们再去要,要按人口分才对。”
孙玉娟骂道:“蠢货,按什么人口,口粮是人六劳四,菜、草、福利都是按照工分分的。”
这是周诚志对先进勤快人的补贴,要是工分没用,那谁还勤快干活
尤其有些村现在直接人八劳二,人口占八成,工分才占二成,甚至还有村工分直接摆着好看,全部按人口吃饭。
那些勤快的也被打击积极性和懒的看齐,懒得更懒,那可好了,谁也别想吃饱饭,饿着吧。
他们二队之所以还保持了活力,就是因为他一直想办法平衡人口和劳力的关系。
口粮可以照顾人口,让你吃最低口粮,但是肉菜福利等,就要按工分来,这样也能鼓励大家多干活,不要怕工分没用,你多干的总有回报。
这样分是最公平的,绝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所以周诚志威信才这么高,因为有大多数人拥护他。
因为赵佩兰这么一闹,张翠花端回去一大盆肉,分给本家一些,还补贴了那些没请亲戚的低分户,结果还有一大半呢。
一家子敞开了吃,干吃菜和肉都吃得直打嗝。
周明原、周明光、周明林几个兄弟摸着肚子,打着饱嗝,笑哈哈的,“从来不知道,原来不吃饭也能吃饱啊!哈哈,要是天天有这么多菜肉吃,一年200斤口粮也够。”
周明愈道:“哥哥们不用担心,总有一天可以这样的。”
“这一顿就知足了,不用想多。”都笑起来。
莫茹看着他们直乐,她觉得自己家人还是很可爱的,不管是不是有小心眼,是不是不聪明,可知足常乐、每天乐观向上,这一点就很好。
张翠花喊道:“都记住了啊,这可是护棉英雄的功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拾棉花、收庄稼,可都离不开妮儿呢。”
大家都忙不迭地跟莫茹道谢,“多谢小五媳妇。”
莫茹连连摆手,“哎呀,你们不要谢我啦,多难为情啊。”
张够今日难得的吃肉都没那么积极。
晚上的时候周明光还说她,“你们在家天天吃肉啊,你咋不馋了?”
张够心里想娘家没有兄弟,爹娘受气,还得看叔伯脸色,而自己在这里吃肉,爹娘是没得吃的。
刚开食堂那会儿,他们村吃得还挺好的,敞开了吃,顿顿有油水儿菜,亲戚去了都给吃饭呢?
结果呢没一个月就开始限量,后来就更紧吧。
而自从大炼钢铁男人都去炼钢铁以后她也没时间回去看了,也不知道他们咋样,队里食堂有没有饭吃呢?
会不会像三队那样食堂空了,就等着地里的米下锅呢?
……
莫茹和周明愈两人离开大家往自己小家去,夜凉如水,他揽着她的肩膀,摸了摸,感觉现在微微圆润,比以前有点肉了。
莫茹让他陪着她一起先去了一趟三队四队的棉花地。
这俩队干活儿慢,加上磨洋工的多,棉花根本拾不过来。
刮风下雨的糟蹋了一些棉花,还扔了一些,现在有几块地雪白一片也没人拾。
她索性就去收一收,收回来放着,要是到时候他们交任务不够,就假装二队支援,要是他们无所谓,那她就留着卖或者支援需要棉花的人家。
拾棉花回来,两人把闺女拿出来陪着玩一会儿,等闺女睡着了再玩点别的……
……
十六日晚饭闹了一场,到了十七早上一个个都勤快得很,没人请假没人偷懒。
今天晌午还有一顿肉呢,再也没有叫亲戚来的,原本还有家亲戚赖着不走也好说歹说请走了,因为要是不走就得留下干活!
吃晌午饭之前,周诚志再敲打一下队员们。
“上头必须让咱们去炼钢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都得去。家里的粮食就指着妇女同志们了,跟着二婶子和护棉英雄好好干,别偷懒。你今日偷的懒,明日就得饿肚子!都别不给我当回事!麦子种不上不赖人,地里的粮食收不回来,那就是自己作孽,饿肚子的时候也别哭鼻子!”
“以前咱们是按天算工分,现在男人不在家,收庄稼指望妇女们。工分是以前的两倍,另外还要适当的包活儿干,你们谁擅长干什么就包活儿。拾棉花厉害的就拾棉花,扒棒子厉害的就把棒子,刨地瓜立刻的就刨地瓜,擦地瓜快的就擦地瓜,保管工分都低不了!”
“队长,俺们听你的,跟着二婶子好好收庄稼!”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