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想割二两方肉回来,做了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昨天终于下定决心拿了二两肉票让红鲤子去乡里割肉,结果人家没有。没买到肉,张翠花又有点失望,最后决定买一大块豆腐代替。
一般下来黄豆以后村里自己做豆腐的,这时候自己村没人做,但是乡里有,她就让周明愈又跑一趟买了块大豆腐回来。好在这时候还没要豆腐票,等以后要豆腐票,豆腐也买不到的。
除了大饽饽和方块豆腐,她还准备了几样瓜果,都是村里自己产的,周诚义家摘的杏儿,别人家给的桃儿,或者谁家给个面瓜。
另外她带着莫茹自己做了一些点心,这时候买点心油条都要粮票她舍不得。
点心是莫茹和她一起做的,莫茹虽然做不了高技术含量的饭,但是点心、菜式这种架不住吃的多。
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
不舍得油、糖,可以用红枣,家里有枣树每年都存点红枣的。虽然一到夏天干枣生虫子,不过时常拿出来阴干晾一下,总归还是能存住几个的,陈秀芳还悄悄送来半斤。
张翠花活了很硬的面,擀成饼,再切成指肚大的菱形块,放在锅里干炒。虽然里面没有家糖油鸡蛋,可因为是细面,吃起来也是喷香甘甜的。
另外根据莫茹的描述做了一个南瓜枣泥糕,蒸的,也不用油。
再有兄弟邻里送的,谁家送点菜,送把花生或者什么吃食,最好的就是送俩鸡蛋,没有值钱的但都是心意,毕竟谁家都不富裕。
按照以前还得放鞭炮,不过现在鞭炮没的买,所以只能省了。
因为要来帮忙上梁,周诚志晌午早下工一小时,他带着本家的男劳力过来帮忙,其他人也都过来看热闹。起房屋是大事,比结婚生孩子还大,跟以前的丧礼差不多。
按照算好的吉时吉日摆好供桌,再一个碗一个盘的摆上,自己家的粗瓷大碗,从别人家借的几个盘。
要由家里最有威望的长辈来摆,象征着福气绵长。
周诚义、周诚仁、周诚志一起把供品摆上,然后领着小辈跪下磕头拜拜,求关公保佑一家平安健康,另外还得祭拜鲁班,求他保佑上梁大吉。
其实本来破土动工的时候也要拜土地的,但因为土地是虚构的神仙,封建糟粕,现在不允许,否则张根发就能找到把柄来找麻烦。
他们就当这是旧房翻新,之前祭拜过土地的,不用重新祭拜。
而求关公保佑,则是因为当地从清末开始就战乱频发,为了求一方平安,开始拜关公的。
关公和鲁班都是实际历史人物,拜一下不算封建迷信。
就这样张根发还领着儿子和治保主任跑过来呢,看他们上供,他肚子里气鼓鼓的。
周明愈看他脸上皮笑肉不笑的,就走到他身边去,“大队长过来捧场啊。”
张根发要笑不笑的,“明愈现在是真能干,错眼不见的就盖起三间大房子来。”
周明愈道:“大队长笑话我们呢,三间泥土草房子,连块青砖都没有,顶上也没有瓦,过些日子下大雨还得犯愁呢,那里比得上大队长的青砖挑檐啊。”
说酸话也得哥我盖起砖瓦房再说嘛,我自己都还不满足呢,你这样不大好。更何况,你家以前住的地都没有,靠着运动当上大队长,利用职权又盖上青砖挑檐的瓦房,不以权谋私谁信啊。
自从被赵老汉儿把他错认成张根发,周明愈见了张根发就不得劲,越看越觉得不顺眼。
张根发更不得劲!好你个二愣子,你还想跟我比呢?我好歹是大队书记呢,跟我比你算老几!
这时候周诚志喊道:“上梁大吉!”
……
屋架早就搭好,只有三间正房最上面的横梁没放,把这个放上去就算上梁完毕。
周明愈、周明光还有周明国、周明维、周明青等八九个男人,有的爬到房梁上去,有的在下面负责递木头。
四个人用绳子拖着一根大梁小心翼翼地运上去,周明愈和周明光俩骑在房梁两头,接住安放上。
因为不能放鞭炮,周诚志就领着人噼里啪啦鼓掌,还有人把大队里的锣鼓拿出来敲敲打打应景热闹。
张翠花把攒好些年准备好的红布带、一双红筷子、一个五帝钱的钱串子交给周诚仁,他爬上去递给周明愈,让周明愈挂在明间的大梁上。
上完屋梁就开始盖顶。
檩子之前就铺好了,直接把人字形的秫秸笆子一架架地铺在檩上,按照莫茹的理解,其实就是椽子。为了节省木头,或者说用这个更保暖轻快,冬天不至于太冷。
周诚志已经指挥着人和泥,用来覆盖屋顶。
在大家的帮忙下,地上小山一样的一堆秫秸笆子,都密密麻麻地铺上屋顶,再覆盖一层黄泥,抹平。黄泥里掺了很多艾蒿等草药可以驱虫,这是周明愈的主意,平时莫茹收割晒干攒了一个草垛垛在河边,现在直接拿来用。
屋顶抹平,这时候要盖瓦片的,他们没有就只能用麦秸草盖顶。
一层层厚厚的麦秸草铺上去,黄泥压住,充当瓦片。覆盖到顶的时候,再把脊瓦摆上去,一片压一片,防雨,边缘用黄泥封口。
之后就要装烟囱。
因为屋顶是麦秸草的,烟囱就要尤其小心,以免会引起火灾。
有周玉忠兄弟们帮忙,这自然不是问题,给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而且摸得很平,干了以后也没那么容易被雨浇烂。
村里都是泥草屋顶,很容易漏雨,所以周玉忠兄弟们很吃香的。就算有些人家自己会修,那也不如他们修的好,人家是专业的。木匠和泥瓦匠甚至石匠、篾匠,他们那一支都有。
等他们盖好屋顶,张翠花已经领着媳妇们把晌饭也准备好了。
酒肉是没有的,但是管顿干饭还是要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周诚信和周玉忠那样奇怪,帮工吃顿饭还是应该的。
菜园里有菜,直接炖一大锅,快出锅的时候倒一勺花生油下去,上面就飘着一层油花喷香四溢。
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窝窝头和蒸地瓜干,这都是现在的主食。
就这样,对很多人家已经非常丰盛,毕竟可以吃饱!
一般都是吃个七分饱最多八分饱就成,没有跑人家就往死里吃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个人吃人家俩人的,就会被记住,到时候被人指点说笑话好长时间。
赵化民家帮人干活,一个人干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里人都不敢用他们。但是他们脸皮厚,谁家有事,总是觍着脸去给人家硬要帮忙。
这一次绑笆子的时候,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来了,虽然张翠花说不用麻烦她,可她还是躲在角落里充数。
按说绑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饭的,只有上梁这天来帮忙上梁、盖屋顶的男人才会留下吃饭。
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着吃来的。
吴美英的男人在帮忙盖顶,她又帮忙绑笆子的,自然也来跟着忙活。她看赵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窝窝头吃饭,急了,“我说你俩干嘛来的?”
梁淑英立刻凶回去,“我们帮忙干活,当然要吃饭,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么!”
吴美英刚要骂回去就被陈秀芳给拉了一下,“吴美英,二婶子家大喜事儿,你别骂架不好听。”吴美英瞪了她一眼,“你少碰我啊,我让你碰我了吗?”陈秀芳吓得赶紧松手。
吴美英倒是没再骂人,却也没让赵化民夫妻俩得手,就没见过这么懒这么馋还这么能占便宜的。
那天绑笆子的时候,梁淑英来帮忙?帮个屁!她是来嚼舌头的,唧唧歪歪,说话又酸又毒,当她吴美英没听见呢?
什么“这泥草屋子可不结实,别下大雨冲塌了。”“上面都盖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么别人有点什么事儿,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总是说膈应人的?不会说话就闭嘴!
这是吴美英最膈应赵化民一家子的地方。
那时候她婆婆何杏梅给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贴补日子的,结果梁淑英这个臭嘴婆娘整天说什么,“整天装神弄鬼的,可别哪天自己见鬼了。”“又跳大神又给人家说媒,多不吉利啊!”
什么话都能她嘴里蹦出来,到后来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让弄了,还把何仙姑给关了一阵子。幸亏她在村里人缘不错,周诚志也为她说话,把他们一家子划在二队,这才没倒霉透顶。
“我二婶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见识,少恶心人。”吴美英瞪了梁淑英一眼,端着笸箩去给干活的人发窝窝头。
梁淑英气得撇撇嘴,却也不敢说什么,她可没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泼,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谁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讲上来就揍的。
她还真怕周明愈打她。
尤其以前他对东子那么好,现在理也不理,她总觉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们家?她甚至觉得肯定是因为儿子和张金乐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点,没敢再整幺蛾子,灰溜溜地走了。
……
上梁起了屋,然后就盘炕、垒灶,这些周诚仁带着儿子侄子就能办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