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王利民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保证,不会再让老人生气。
于是抓了药,一行人收拾一番,重新套了车回了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没有接到通知书,宋秀菊仍旧去了三合村小学教书。当然,她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就已经与王校长和王利群打过了招呼,之后考试成绩、体检和政审,大家都是知情的。王怀清寒假期间就物色接替宋秀菊的人选了。
宋秀菊是下午到的,这会儿,宋秀莲和宋秀菊带着几个孩子已经吃过晚饭了,宋秀菊和小秋正带着几个孩子收拾书包,准备开学呢,见王利民回来,宋秀莲连忙迎上去:“怎么样了?爹没事儿吧?”
王利民本来跑了一趟省城就累的不轻,回来没住脚地又去卫生院忙乎了一天,这会儿是真的累得连话都说不出了,只摇摇头说出两个字:“没事!”
小秋打了热水给他洗脸,一看这样就连忙问:“爹,你还没吃饭吧?娘给你留着饭呢,在锅里,我这就去给你端过来。”
王利民连忙伸手拦住闺女,哑着嗓子道:“我不着急,你先跟你娘琢磨琢磨,做点儿快的顶饿的给你爷爷……还有你大伯送过去,都没吃呢!”
“哦!”小秋淡淡地应着,扫了宋秀莲一眼,挑了帘子往厨房里去了。
王利民没说出来,小秋也知道,必定是奶奶李秀英,甚至还有王爱巧……她在家里一天了,可早就听大伯娘说了爷爷病倒的原因。李秀英不说,王爱巧那样的人,她管她死活呢!
家里日子过得宽裕了,过年准备的年货也多。虽然过了正月十五,过年炸的丸子、肉还有些,小秋快速地做了个炖菜,热了几个馒头,她将菜盛了两大碗,分别拿了三个馒头包在两块笼布里,招呼上小夏与她一起,端了菜,拿了馒头,分别送到大伯家和爷爷家。
大伯家是小夏去的,小秋去了爷爷那边。她进去的时候,就看见李秀英正在灶坑前烧火,爷爷躺在炕上,面色不太好,意识却是清醒的。小秋过去问候了几句,将菜和馒头放在炕桌上,就退了出来,并没有看见王爱巧,她也没问。
第二天,正月十七一大早,小秋就跟着二哥成江回了公社——他们的寒假结束了,开学了!
王爱巧考试的事儿没人再提,小秋也没再理会。开了学,发新书,排座位,闹闹哄哄的,隔了一个寒假的同学们再见面,一个个难掩兴奋地讲述着过年的逸闻趣事,整个教室里都是闹闹哄哄的。
好不容易捱到放学,小秋背起书包回家,袁景红追出来喊住她,然后从书包里摸出一个手帕包塞给她。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小秋疑惑地看过去,心里奇怪,这个小丫头脸颊红扑扑的,眼睛闪闪的一脸羞涩……哦,难道是她看中自家二哥啦?那手绢包是给二哥的礼物?
正猜测着呢,却听袁景红略带着不好意思道:“我不是给你说过年去我表姐家了吗?”小秋想起来了,袁景红姑姑家的表姐去年冬天结婚了,嫁到了县城里,据说表姐夫是船厂的工人。
她茫然地点点头,不知道这丫头的表姐跟她送二哥的礼物有什么关系!
袁景红看她愣愣的,终于有些泄气了,嘟嘟嘴道:“我从我表姐家带回来的橘子,没多的,就一个,没敢在教室里拿出来,就给你尝尝吧!”
啊,不是给二哥的礼物,给她的?
小秋终于听明白了,却更加无奈了。她很想跟对方说一句,给女同学送个水果你一脸不好意思,是弄啥嘞?害得她还以为是给二哥的礼物,而在亲情还是友情的二选一命题上犹豫了半天!
不过,小女生的友谊,也很令人心悦欢喜。
小秋笑眯眯地道了谢,伸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只有机玻璃的发卡来,放在袁景红的手中:“你不说我还忘了,我带给你的,好看吗?”
这会儿,农村的女孩子最时髦的也就是玻璃发卡和纱巾。玻璃发卡供销社就有卖,一对一块五,绝对属于奢侈品。纱巾最便宜的也得三块钱,更不是一般小姑娘能够消费的起的。而且,即便家里舍得给花钱,也大都等到姑娘大一些,需要找婆家的时候才好好打扮,十来岁的小姑娘,还上着学花钱,别说家里肯不肯,自己先不好意思跟家里开口要了。
小秋给袁景红的是一只樱桃发卡,并排三只红色的小樱桃,樱桃鲜红饱满,果蒂嫩绿晶莹,水灵灵的仿佛跟真的一样。袁景红一看见,眼睛就亮了,本就有一点点高原红的脸颊,更是红透了,倒是像极了一个大号的樱桃:“太好看啦,真好看啊……啊,小秋,这卡子一看就很贵吧?那啥,你自己留着戴吧……”
小秋将她略显犹豫的手推回去,并帮她把发卡握在手里,笑眯眯道:“我留了一个,咱们俩一人一个,不是更好?!”
两个人一人一个的说法,成功地打动了袁景红——听起来,就知道两人要好,很像秀恩爱啊有木有!
她终于紧紧握着那只发卡,珍而重之地放进口袋里,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我们一人一个!”
重生几年,揣着一颗老女人心的小秋总是为了家人忙碌着,盘算着,脚步匆忙,几乎忘记了欣赏这一路上的风景。没想到,在中学里意外地收获了一份友情,小女孩子之间可以分享零嘴小食,可以分享青春心情小秘密的友情,真算得上是一份意外的欣喜了。
晚上,小秋躺在被窝里,再次想起自己的小伙伴儿,不由地弯了嘴角。既然重活一回,在保护家人,关爱亲人的同时,她自己也应该舒缓心情,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体验友情、甚至是爱情的美好吧。
正月廿三,小秋开学后又一个星期一。
一上午四节课下来,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个顶个饿的狠了,不时地瞟一瞟门口阳光的移动,依据经验判断,那道光痕接近垂直讲台的时候,就该放学了,他们也就能吃饭了。
小秋是戴着电子表的,她看的不多,倒是袁景红不时地扒开她的袖子瞟一眼,看看时间。
讲台上的生物老师再一次瞪过来,小秋连忙提醒袁景红,后者连忙正襟危坐了,做出一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模样……
铃声响了,生物老师多少有些不甘地瞪了她们两个一眼,一边收拾着课本教材宣布下课。
班长喊过起立敬礼,袁景红也不收拾书本文具,径直跳起来就往外跑——学生们吃的是自己带来的干粮,每天上课前,每个班的学生把干粮集中起来,送去厨房热。放学之后,要去厨房领——据说,有走的慢的,干粮被别人拿走的。这会儿带的干粮都有数,被人吃了,那学生只好饿肚子。
小秋摇摇头,把自己和袁景红的课本文具收拾好,放进桌洞里,这才背着书包准备回家。
没等她出门,班主任裘立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小秋,你小姨的信!省城来的呢!”
小秋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几乎是用抢地,把信从老师手里拿过来,目光却先一步看见了信封下边的落款——省立师范!
果然是小姨的通知书到了!
“谢谢裘老师!”小秋向裘立道了谢,顾不得多说,拔腿就跑——她要尽快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姥姥姥爷和小姨,当然,也要把如此重要的‘通知书’交给他们,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巨大的喜悦。
到家,等小秋与姥姥姥爷小姨一起看到通知书,才知道小姨是被省师范的英文系给录取了。这个专业多少让家人有那么一点意外——小姨报的志愿是中文。
“小姨考的英文成绩比较好吧……”小秋猜测着,回头跟小姨宋秀菊的目光相遇,两人会意一笑。
自从有了收音机,小秋跟着宋秀菊一起睡,总爱调出外国广播来听——那个时间,小夏已经睡了,只有她和小姨两个人,跟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听‘敌台’,像是一起做坏事的孩子。
她当年刻苦自学了英语,为了练习口语和语感,近乎疯魔地重复听录音带,有了电视后,也总调到英语频道……那样训练的结果是,从未出过国的人,也练就了一口相当标准的口语。
宋秀菊学习刻苦,单词甚至成段的课文都能流利背诵,甚至默写。加上小秋带点儿小胡闹的语感训练,宋秀菊的英语考出了七十多分的好成绩——大概,在这一届考生中算是出类拔萃的,才会意外被外语系录取。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英文系录取略显意外,却同样欣喜,一家人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纠结。
钟玉琴将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重新装进信封,珍而重之地放在炕柜中央,回头就道:“学校通知三月底报道,这可三月头了,没几天了,我得赶紧把被子褥子做了……唉,秀菊的通知书都到了,秀程的也不知到了没有,也不知被哪个学校录取了。”
姥姥这话撂下没多久,小秋下午放学一出校门,迎面就看见了站在路边的小舅舅。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